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
  • 3
    瘟疫时期人们有理由感到消沉一些,因为很多人本来就是消沉的。 消沉时,写作文,古罗马的西塞罗如此,战争甚于瘟疫,李清照也是这样吧,话说另一位政治家,叫做黑师柳(Richelieu),人生不得意无须尽欢之时,也写作文。 托克维尔尽管鞭笞旧制度的种种罪恶,可是,也许有些事情对于他那个时代的智者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 2
    已经翻译了不少段落,可以说翻译也是等闲之事,我这样说,因为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仿佛只有傅雷这样人物才能当翻译家。事实上只能说中国太落后,一切都落后,出版事业,读者群统统落后。共产党一元化统治,太多知识变成多余的,学了也没有用,就连傅雷也会被共产党整得走投无路,儿子叛逃,夫妻上吊。显然,在中国这样秦
  • 4

    评论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续6)

    回过头来把第11章的剩余内容介绍一下。 “旧制度下的资产阶级同样比今天的资产阶级有更好的准备来显示独立精神。我们已经看到那时他们占据的位子比今天还多(作者没有说明什么位子),中产阶级也迫切想获得这些位子。但是看看时代的不同。这些位子中的大部分,既不是政府给予又不是政府剥夺的,增加了持有人的重要
  • 2
    翻译了托氏的很多段阶级分析,因为文字写得好,分析独特。我再来分析一下他的一些结论。 在阶级分析之前,他说了高度中央集权,并且这类毛病在大革命之后可能加剧了。国家政权的生存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问题。我认为那个时代欧洲战争很多,财政消耗特别大,政府财政管理不善,自然容易引起政权崩溃,彼时法国就是这样一个
  • 3
    “牧师,人们经常看到他们在民事上严苛地臣服于世俗君权,也不管是什么样君主,牧师是其最无畏的阿谀逢迎者,以便让他装出对教会有好感的样子,他们如此形成国家的最独立的团体之一,是唯一的团体,人们被迫尊重其特殊的自由。” 这一段说得也有点复杂,并且仿佛很矛盾。问题是,世界上绝对的简单化的东西经常会被证明
  • 5
    不知什么时候打开了维基法语介绍托克维尔生平,看了一下,内容比英语版的丰富。贵族名字很长:Alexis Charles Henri Clérel, comte de Tocqueville( 托克维尔伯爵)。1805-1859。他是政治哲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先驱。他生于巴黎的一个诺曼底贵族家庭,其父母算是保皇派,想恢复波邦王朝统治。其先辈很有几位名人。其
  • 4

    评论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续2)

    第二集第十章题为“政治自由的破坏与阶级的分离如何导致所有的引起旧制度死亡的恶疾”。 现在我翻译内容精彩的一段,其句子结构也很复杂,平常见不到: “最后,是阻止国家这个征钱的对象重新召唤自由的欲望,导致无休止监管各阶级各就各位互不相干,以至于他们不能够互相接近也不能扩展在一个共同的抵抗力量中(注:中国
  • 4

    评论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续1)

    因为读的是法语版,所以我有时被迫对这本书的用语研究一下。 比如贵族这个词,太平常了,仿佛没有什么值得探究的。可是,在这本书里,反复看到一个看似平常的词,叫做gentilhomme,是一个复合词,可以直译为好人,应该说好男人。可是,在他这本书的语境里,是世袭贵族的意思,或者说生来就是贵族的男人。这样的意思我
  • 3
    前段时间说过在读这本书,结果把《西印度毁灭述略》先读完了。 我买的书开本太大,虽然看上去不厚,可是读起来很慢,每页内容太多了。 法国这些贵族文字风格,包括孟德斯鸠,托克维尔,萨特,喜欢写长句并且相当晦涩。他们在最优秀的私立学校或公立学校就读,语言能力极好是肯定的,写的东西也并非为大众而写,但是,
  • 6
    分享

    离别感言

    思想 2020-08-21 20:33
    什么时候说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随机的。尽管如此,有些话,也许本来就藏在心底,很多年。 想起八年级写了篇作文,是说离别的,对我来说文字应该很平淡,可是老师大加赞赏,还为全班朗读一下,我当时数理也算是好的,倒也不以为然,真不知道在中国学文的可以做什么。很多事情,我们会认为本来如此,很平常,小学时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