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家破人亡之时,刘询只是个待哺婴儿,一团毫无反抗能力的肉块儿而已。然而由于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嫡亲曾孙,血统高贵,所以武帝下令,他也必须去坐牢。——汗,听着怎么这么别扭。
  
  没有了母亲,这个奶娃娃该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幸亏他被关押在首都长安城外的监狱,又遇到了一个好心的监狱官邴吉。邴吉不忍心让这样一个无辜婴儿死于非命,找来了两个女囚赵征卿、胡组,让她们喂养这个孩子。
  幸亏是在长安城外,如果是在长安城内,刘询没准早让善于“揣摩上意”的京官马屁精们给整死了。
  监狱环境十分恶劣,营养医疗也极度缺乏,然而出身骄贵的刘询,却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他在监狱中长大了。
  刘询五岁这年,一个星象家向他的皇曾祖父武帝刘彻进言:“长安城周围的郡县监狱上空,闪烁着一种属于天子的奇特光芒,夜晚直冲天空。皇上千万要早做提防。”
  刘彻立即高度警惕,下令将监狱中的所有在押人员,不论有罪没罪、大罪小罪,一律处死。
  这项命令来到邴吉所管理的地方时,却受到了邴吉宁死不屈的坚决抵制。
  邴吉说:“即使是罪犯、是普通小民,也不可以随意处以死罪,何况这监狱里还关押着皇帝亲生的曾孙儿!”
  他的据理力争很快传到了刘彻的耳中。这个已经杀红了眼的老头儿听到“皇曾孙”三字,似乎被兜头浇了一瓢凉水,满腹的杀气不知怎地就蔫了下来,叹着气说:“这也许是老天爷借邴吉之口提醒我吧!”
  于是不但收回杀人的命令,反而颁下了一条大赦天下的旨意。
  
  亏了人格高尚、刚正不阿的邴吉先生,在血雨腥风中颤抖的大汉子民们终于松下了一口气。
  就在大赦令下达的当天,五岁的刘询随着跌跌撞撞的人群走出了监狱,结束了他的牢狱生活。
  然而他毕竟是个只有五岁的孩子,他的曾祖父已经决定要立他的叔祖父刘弗陵为太子,因此对于嫡长子的后人不得不心存疑忌,不可能将他接回皇宫。在政治角逐中,是没有骨肉亲情可言的。而刘询的生母:刘进之妾王翁须更是早已死了,连尸骨都没有人去收葬,更谈何为她养育儿子?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被放弃了的孩子能去哪里?
  
  还是邴吉,这个一连救了刘询两次性命的普通官员,再一次将刘询抱上了自己的车座,送到了鲁国刘询的祖母史良娣家族寄居。史良娣的母亲贞君对这个可怜的孩子非常疼爱,不顾年老体衰亲自照料他的生活。
  为了不给史家添负担,更为了让刘询恢复他的身份地位,邴吉及时将刘询被赦免的消息上报给了掖庭。从此刘询的名字被记在了刘氏族谱上、他的生活费用也全由宫廷提供。——正因为他正式得到了皇族的承认,才有得到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十二年后他才因此有了登上皇位的可能。
  
  邴吉对这个眼泪汪汪命运坎坷的孩子一直心怀怜惜、念念不忘。
  公元前七四年,当昭帝刘弗陵无子早逝之后,已经升任为光禄大夫的邴吉向执政的大将军霍光递交了一份奏章,他在奏章里郑重地向霍光提出,昭帝早逝,刘氏皇族的王侯们虽多,却没有谁有出众的学识人品,更没有非登帝位不可的亲近血缘。只有武帝刘彻嫡出长曾孙刘询,不但血统亲近,更生长于民间,为人学识都很不错,希望霍光能够把刘询召来见见面,如果印象确实不错的话,建议就立刘询为新皇帝。
  就这样,在邴吉的爱心照抚下,一头雾水的刘询便糊里糊涂地登上了大汉天子的宝座。这年他十七岁。
  
  邴吉是真正的高尚君子。他不但一而再、再而三地冒着生命危险救护了年幼的刘询和成千上万的平民百姓,还在扶立刘询为帝后绝口不提自己的天大功劳。直到很久之后,刘询自己发现了此事,邴吉都仍然坚持把功劳让给其它人。
  正所谓“公门里头好修行”。很多人只是一味地对出仕为官或抵制或抵毁,殊不知,没有官职,布衣白士又能帮得了几个人呢?唯一的问题,只是象邴吉这样的官员太少了而已。
  
  初登帝位的刘询,虽然只有十七八岁年纪,却早已经在民间结了婚,他的结发妻子名叫许平君。这对少年夫妻这时已经有一个儿子,就是未来送王昭君出塞的汉元帝了。
  
  
  说起许平君,我们必须给她相当的篇幅。因为她是史有明载得到皇帝丈夫爱情的为数不多的后妃之一。
  许平君是昌邑(今山东金乡)人。她出生在一个境遇凄惨的家庭里。
  许平君的父亲名叫许广汉。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昌邑王刘贺属下的小官员(昌邑王刘贺,就是“倾国倾城”的李夫人之孙)。在一次随王爷跟从皇帝刘彻外出的时候误用了别人的马鞍,被对头诬告成“从行而盗”——当着皇帝的驾前也敢偷盗,那可是了不得的大罪过,是要杀头的。就在许广汉自叹命苦,瞑目等死的时候,汉武帝刘彻颁布命令饶他一命,让他下蚕室受腐刑。——这就是太史公司马迁曾经受过的那种刑罚,断绝男人的生育能力,说是饶了性命,实际上对于大多数男人来说,比死还难以忍受。而受了刑的人还不让寻死,非逼着活受罪受辱不可。
  许广汉受刑成了一个宦官。由于他确实是个人材,而且大家也知道他其实是冤枉,所以后来他被任命为掖庭丞,相当于宫廷副总管的级别。
  可是他的厄运还没有结束,当掖庭丞的“好运”只是暂时的。
  不久,发生了一场未遂政变,就在赶着捆绑政变中被擒获的犯人时,又出了漏子:许广汉怎么都找不到绳子,那原本由他保管的满满一大箱麻绳,就好象平地蒸发了一样——如果真是蒸发了也倒罢了,偏偏别人去找却轻松找到。
  这到底是许广汉犯糊涂了,还是从前想砍他头未遂的家伙们设的套子,谁也不知道。
  但是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办事不力”的许广汉由宦官小头领一下子贬成了“鬼薪”——苦力。
  苦力干了些时,又得到了别人的同情,“好运气”再次光顾,许广汉被升为暴室啬夫——“暴室”,是皇帝的私家监狱,暴室啬夫,就是宫廷监狱的典狱官。
  
  就在做宫廷典狱官的时候,刘询来到了掖庭接受文化教育。和许广汉同居一间宿舍。两人成了舍友。
  一个是身份卑微、处处遭人打击的老实人,一个是看来永无出头之日的没落王孙,许广汉和刘询成了忘年交。
  刘询从山东来到了长安,读书之余他也免不了到处交朋结友、游玩戏耍。有一个住在长陵地方的“斗鸡翁”王奉光,因为与刘询有同样的斗鸡嗜好,也在这段时间成为了他的忘年之交。
  
  眼看着刘询一天天长大,宫廷总管张贺开始为这个落魄王孙的终身大事着急。
  张贺曾经是刘询的祖父卫太子刘据的下属小吏,对于含冤死去的旧主人刘据一直念念不忘,因此也就对刘询这个刘据的最后一点血脉百般照顾。
  刚开始的时候,张贺是想把自己的孙女儿嫁给刘询的。可是他的这个主意,却招来了弟弟张安世的坚决反对。他对刘询这个“罪人之后”避之唯恐不及,哪会同意让自己的家族跟刘询扯上啥关系。
  张安世的官儿当得比哥哥张贺要大得多,乃是堂堂的右将军。他说出来的话,在张氏家族里当然引来了一片拥戴之声。
  于是,刘询娶张家姑娘的事情就此告吹。
  
  张贺只好重新给刘询张罗娶媳妇的事。
  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幼年之时就已经订下了欧侯家的儿子做丈夫。没想到就在她及笄之年准备出嫁的时候,欧侯氏未婚夫居然死了。未婚丧夫,这事令许平君的母亲很是沮丧,于是找人占卜。卜者断言许平君是大贵之人,未婚丧夫不是她的命苦,而是欧侯氏不配娶她为妻。——这消息让许太太心花怒放,虽然不敢说出来,心里却是得意非凡。
  许平君未婚丧夫的消息也传到了张贺的耳朵里,他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就请许广汉喝酒,趁机在酒宴上代刘询求婚。
  许广汉对刘询平素印象就很好,上司来提亲更是无法回绝,便一口答应下来。
  不用说,这个消息传到许太太的耳朵里,她有多恼火——盖此时的刘询已不是什么太子亲孙了,不但是没落王孙,更是罪人之后,分分钟都有可能无辜卷入政治斗争,丢掉身家性命的。
  可是许广汉已经答应了,许太太也拗不过老公和老公的顶头上司,事情就此定局。
  
  由于刘询无依无靠、穷得叮当响,连婚礼都是张贺筹备的。婚后,身无分文的刘询搬进了岳父许广汉的家里,名曰娶妻,实质上是个依靠岳父生活的上门女婿。
  
  然而贫寒并没有妨碍刘询和许平君之间的夫妻情谊。许平君对丈夫体贴入微,刘询活了十七年,直到这个时候才知道有人嘘寒问暖是个什么滋味。他对不嫌弃自己的妻子和岳父感激涕零。
  
  结婚的第二年,小夫妻生下了一个儿子。儿子出生还不满百日,命运便展示了它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魔力:刘询被选中,成为大汉王朝的第十任皇帝。
  
本帖最后由 nasis 于 2013-10-29 17:09 编辑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七月初秋庚申日,刘询(又名刘病己)平生头一次迈进了祖父生长的皇宫,前往未央宫拜见自己的叔祖母:实际上就是年方十六岁、比刘询还小两岁的昭帝刘弗陵寡妻上官太后。
  上官太后对刘询的面试,自然是过关的:权臣霍光就是上官太后的外祖父,外祖父同意了的事,上官太后岂有不同意的道理?
  果然,一见面,上官太后便封庶人刘询为阳武侯——这就是为他继承皇帝位预作铺垫,否则实在有点不好看相。
  刘病己这个“阳武侯”只做了个把时辰,群臣便把帝玺绶带给捧了出来,当场便由侯直升皇帝了。
  
  刘询成了皇帝,谁做皇后呢?
   这时许平君也已经接进了后宫,被封为皇帝的第一级姬妾:位比亲王的婕妤.
  按照正常人的想法,当然应该是在贫寒中对刘询不离不弃的结发之妻许平君,更何况她还生下了孩子。
  但是,权力思维不同于正常思维,满朝公卿(注:一群马屁袋子)的脑子里转的都是同一个念头:大将军霍光有一个尚未许人的小女儿霍成君,如果把她立为皇后,大将军一定不会忘了咱们的功劳。
  刘询虽然还不能确定大臣们脑袋里都在想些什么,但是他早在接到自己将要继任为帝的消息时,就已经想到,许平君乃是受刑的废人宦官女儿,身份既低贱,相貌也并不出众,立她为后肯定会遇到阻碍。
  所以,早在大臣们还没有来得及将立后事宜提上日程时,刘询便抢先颁下了他做皇帝后的首道圣旨——寻找一把自己在贫寒时使用过的旧剑。
  这道寻故剑的旨意情真意切,每字每句都在讲述皇帝眷恋旧情的心意。
  大臣们都是些人精,一看这道圣旨,就知道新皇帝真正想说的是什么。
  
  世上没有谁会愿意明着跟皇帝过意不去,于是大臣们立即改变主意,联名上了一道请立许婕妤为皇后的奏章。
  十一月壬子日,许平君成为大汉皇后。
  
  当这对同患难共富贵的少男少女站在高台上接受百官朝贺,互送深情微笑的时候,他们不会知道,世上最阴险的诡计正在向他们扑过来。
  
  首先对女儿未能成为皇后表示不满的,正是霍光大将军本人。
  霍光对大汉王朝,就象他的异母哥哥霍去病那样,始终是忠心耿耿的。然而他毕竟同时也是霍成君的父亲,对于女儿未能正位中宫,这位父亲不可能没有一点想法。更何况拒绝迎娶自己女儿的刘询,完全是靠了霍光才当上皇帝的。
  因此,在按制度要封许平君之父许广汉爵位时,霍光毫不犹豫地表示了反对,他说,许广汉是个“刑余之人”,哪里能去做侯爵、封国之王呢?!——明说了吧,你许广汉连个男人都算不上了,也配当侯爷?什么东西!
  不过,霍光毕竟执掌朝政多年,知道凡事都要适可而止。过了一年左右,气头儿过去了,他还是表示应该对皇后的父亲有所封赏。
  于是,许广汉被封为次于侯爵的“昌成君”,虽然没有封国,但是仍旧是地位超然的爵位,拿着高额的国家俸禄。
  
  霍光的气消了,可是他妻子霍显的气却消不了。不但消不了,而且还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霍显,其实并非霍光的原配妻子,她的出身很卑贱,不过是霍光元配妻子东闾氏的陪嫁婢女而已。按照古代的婚姻制度,陪嫁丫头有侍侯小姐姑爷的义务。侍侯小姐当然是任打任骂、任劳任怨;而侍侯姑爷,内容就更多一些,因此,霍显便成了霍光的小老婆之一。——这种婚姻关系,我们可以在《红楼梦》里看到更多的例子。比如王熙凤、平儿与贾链;夏金桂、宝蟾与薛蟠;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观园中人在赞美宝钗莺儿时,会说“谁有福消受你主仆两个”了。
  
  东闾氏只生了一个女儿就早死了。霍光对东闾氏的陪嫁丫头、小老婆霍显念念不忘,干脆不再另娶名门闺秀,直接就把霍显升做了大将军夫人。
  霍显从最卑贱的奴婢,居然直升为当朝大将军夫人,勾搭男人确有两道刷子。也可见她出人头地的欲望有多强烈。然而,她的这种欲望强烈得过了头,已经到了为达目的无所不为的地步。更重要的是,她始终不脱贫儿乍富的暴发户本色,时时处处不忘炫耀,一但炫耀不成,便将别人视作死敌。
  许平君不幸,阻碍了霍显当皇帝丈母娘的光明前程,结果可想而知。
  
  许平君是一个普通人家出身的女子,从小勤俭持家、与人为善,不知道奢侈浪费、目中无人为何物。即使如今成了皇后,也仍然保持着这样的生活习惯。她的身边宫女人数很少,服饰食品都比较简单。而且遵循着普通人家的礼节,对长辈毕恭毕敬。尤其是昭帝刘弗陵的遗孀上官太后,她更是每五天就要去朝见一次,并且亲自为上官太后抹案送菜,服侍得十分周到。——其实上官太后的年纪,比许平君还要小呢。
  
  公元前七二年,做了两年皇后的许平君再次怀孕。到快分娩时,已是寒冬天气,孕妇体弱,许平君不慎感染了风寒,有些不舒服。由于她宫中侍女人数少,懂得照顾孕产妇 的更几乎没有,所以刘询不得不从宫外请一些有生育经验的官员之妻入宫照顾皇后。
  在这些被选定的妇人中,就有宫庭警卫淳于赏的妻子淳于衍。她懂得一些妇产科知识。
  淳于赏对于自己做宫庭警卫(掖庭户卫)这个职务早已心生厌倦,听说妻子被选做皇后的临时护士,他顿时大喜过望,对妻子说:“平常无缘无故不好去拉关系,眼下这可是一个天赐良机,你赶紧以入宫辞行为理由,顺理成章地去大将军府向霍夫人辞行。霍夫人听说你日后有可能成为皇后的亲信,定然对你刮目相看,你就可以趁机提出让我调动职务的要求,霍夫人一定不好推辞。眼下最好的肥缺就是管理盐池的安池监,要是调成了,可有好日子过啦!”
  淳于衍觉得丈夫说的很有道理,便依言而行,果然见到了霍显。
  霍显正愁着呢:别看许平君相貌平平、出身寒酸,皇帝对她却始终一往情深,孩子生了一个又一个,再这么下去,我的心肝宝贝小女儿霍成君,什么时候才能取她而代之呢?
  就在这个时候,淳于衍来了。霍显一听,顿时觉得这真是天赐的良机,喜出望外之余,不但热情接待,更将左右侍丛都屏退,破格对淳于衍单独接待,喊着表字对淳于衍尊称起来:“少夫啊,你托我办的事我一定给你办得妥妥贴贴,你放一万个心。不过我也有件事,不知道你肯不肯帮忙?”
  淳于衍受宠若惊,连忙没口子地答应。
  霍显见她答应了,便说:“你知道,大将军最爱的孩子就是小女儿成君,想要给她安排下富贵的前途。所以还要请少夫你辛苦一趟,帮她这个忙。”
  淳于衍听得一头雾水:自己不过是个护卫之妻,身份地位连大将军小姐的一根毫毛都比不上,有什么本事去成全她的大富大贵?
  霍显道:“女人生孩子,是一个大关,从来都是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现在皇后正要生孩子,少夫你若趁机投毒弄死了她,别人也不会有太大的疑心。而我的女儿成君可就能趁机当上皇后了。如果你肯帮这个忙,我们霍家一定不会忘了你的大恩大德,定与你共享富贵。”
  淳于衍听得满身冷汗,嗫嚅着道:“皇后用药,都是众多医生再三验证后才能开方的,而且服药前还要让旁人试过。这毒怎么下得了呢?”
  霍显岂能容许淳于衍拒绝?她冷笑着道:“怎么下毒,就看少夫你的本事了。窦大将军掌管全天下,有谁敢胡说八道的?万一有什么意外,我霍家也能保你平安。就怕你不是真心想帮这个忙。”
  听话听音,淳于衍当然知道霍显最后这句话的份量,她犹豫了很久,终于是形势比人强,不得不答应下来。
  离开大将军府,淳于衍只能自叹命苦,不得不上这贼船了——上了船可能日后还有活路,如果不上,只怕立刻就要全家被霍显捻死。
  淳于衍颇通医术,回到家里,她将一种名为“附子”的中药捣成粉末,缝在衣中,顺利地通过了检查进宫了。
  
  公元前七一年正月,许平皇皇后分娩,生下了一个小公主。
  生产消耗了许平君太多的体力,原本就有疾病的她更虚弱了。于是太医们便开出一张药方,让侍女们为许皇后制作滋补的药丸。
  就在制作药丸的时候,淳于衍终于找到了机会,将附子粉末掺入了丸中。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生附子有毒,泡制过的附子也辛、甘,大热,对于心律失常过缓的人,它有提高心率的作用,但是即使如此,也仍旧带有毒性,用法用量都要小心再小心。当然更是孕产妇绝对禁用的。
  果然,许平君吃下这“大补丸”后,感到很不舒服,问身边的人:“我头好晕痛,药中难道有毒吗?”淳于衍连忙说:“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然而腹中的附子却显“效”了:心率加速、血管硬化。很快,许平君便觉得心烦意乱,烦闷无比。不一会儿工夫,十九岁的许平君便不明不白地死去了。

  这一天,正是汉宣帝三年的正月癸亥日。许平君只做了不到三年的皇后。
  皇后死了,乱成一团的皇宫当然也不就需要淳于衍她们了。出宫之后,淳于衍立即去见霍显,将自己的“功劳”向霍显女士汇报。霍显大喜,对她大加慰劳。但是一时还不敢给她重赏。
  
  果然,不久就有人向皇帝控告,说皇后之死,是因为太医和侍女有问题。
  刘询正在悲伤妻子早死,一听之下,立即下令全面调查。于是所有的太医和侍疾的妇女都被关进了牢狱,妇儿科医生淳于衍也在其中。并且很快就成为众矢之的。
  消息传来,霍显慌了神,唯恐淳于衍熬不过拷问将自己招出来。现在她才知道自己惹下了大麻烦,不得不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把自己干的事向老公霍光和盘托出,然后说:“千不该万不该,我不该做这件事。可是如今事也做了,到了这个地步,就只能将错就错,后悔也没有用了。你要赶紧想办法救出淳于衍,否则的话,时间一长她被逼打急了,我们就要跟着她一块完蛋。”
  霍光听老婆一说,顿时面无人色,一时间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本来他倒还想去自首,将大逆不道的老婆交出去。可是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霍显还和自己生有儿女。他想来想去,实在忍不下心,只好跟着老婆趟浑水,去见刘询,并且睁着眼睛说瞎话,硬把许平君的死因栽到生育体弱上头。终于把淳于衍给救了出来。
  话说回来,在从前的医疗条件下,女人生育确实是件危险的事情,每十次生育,就至少有三人死于难产或后遗症的。在这方面,死神不论身份贵贱一律平等。清朝康熙皇帝的发妻赫舍里氏便死于难产。直到民国年间,对女人生育,都以“围着开盖的棺材走圈儿”来形容。
  呵呵,想到这里,真是庆幸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
  
  刘询和别的皇帝不一样,他长在民间,而且做为普通的丈夫,曾经亲眼目睹过许平君的第一次生育、坐月子的过程,所以他心里面对妻子的死还是满怀疑窦的。可是霍光这么说了,他毕竟年轻,只能将怀疑吞回肚子里去。
  
  许平君就这么死了。她被追谥为恭哀皇后,下葬在西安市郊之南。若干年后,她的丈夫也落葬于此,此地便被称为杜陵。然而许平君没有与刘询合葬,因此她的陵墓单称少陵,也称杜南。
  
  淳于衍出狱之后,霍显对她大加慰劳,赠给她二十四匹蒲桃锦、二十五匹散花绫,每匹都价值万钱。还有一串走珠、钱百万、黄金百两。另外又帮她盖起了府第、送了她家数不尽的奴婢。淳于衍对这样的回报仍然不满,发牢骚说:“我给你家立下了怎样的功劳,你才给我这么点好处?”
  
  也难怪淳于衍生气。
  许皇后刚刚落葬,霍显便急不可待地让霍光将女儿霍成君送进了皇帝的后宫。入宫的第二年三月乙卯,霍平君便当上了皇后。
  在霍平君当上皇后之后,慑于霍光的权威,许平君的儿子一直没能被立为太子。可以想象,假如霍平君能够生下儿子的话,她的儿子一定就是太子——日后的大汉江山,不用说就是霍家的天下了。
  想到自己冒着生命危险,给霍家争取来了这样的好处,淳于衍能不发牢骚吗?
  
  霍成君成了皇后,霍氏家族的权势更是如日中天。整个西汉王朝,从皇宫内到皇宫外,几乎都在霍家的把持之中。
  
  霍成君初做皇后,倒也想给皇帝丈夫留下好印象。于是就学着许平君的样子,每五天一次去长乐宫拜见刘询的叔祖母、皇太后上官氏。
  可是问题来了:上官太后乃是霍光前妻东闾氏的外孙女、她的母亲与霍平君是异母姐妹。从母系的亲属关系来算,上官太后得喊霍平君做“姨妈”。更有甚者,上官太后的父系家族,十年前便因为发动政变,而被霍光杀了个干干净净。(许平君之父许广汉,正是在这起政变后,拿不出捆疑犯的麻绳而倒霉的。)
  你想,上官太后怎么消受得起霍平君的“孝心”呢?于是,凡遇到霍平君来展示“孝道”的时候,上官氏小太后就紧张得全身发抖,每当霍平君端汤送菜,上官太后便要起立致谢,连称“不敢当”。
  这五天一顿的“应酬”饭,吃得上官太后真是食不知味。
  
  霍平君“孝道”倒还可以勉强学学许平君,勤俭节约她可就万万学不来了。她从小就在富贵薰天中长大,又被无所不为的老娘霍显言传身教。因此在当上皇后之后,她的排场大得吓人,不但是车马仪仗盛大无比,发起赏钱来更是以千万计,钱下如雨而她连眼都不眨一眨。
  
  刘询心里应该是对霍家很有意见的。但是自从许皇后一死,年青的皇帝很快就看明白了形势,知道自己还远远没有与霍家抗衡的能力。他采用了韬晦的办法,将所有的怒火都压了下去。因此,刘询与霍平君的夫妻关系,看上去好象还是很亲昵的,甚至燕好程度远超许皇后。这令霍光和霍显夫妻都非常高兴。
  然而,有一件蹊跷的事情,却令读史的我们,不得不对刘询的“卿卿我我”表示不同看法——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霍平君都没有怀孕,更谈不上诞育嫡出太子。
  而与此同时,刘询的后宫里却不断地有孩子降生。
  生孩子的女人有华婕妤、张婕妤、卫婕妤……就是没有霍皇后。
  
 
  就在霍显为外孙儿的降生操心的时候,霍光去世了。
  
  霍光一死,刘询立即松了一大口气,他对霍家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从此,霍家再也没有真正有才干的人物,也没有对刘询有恩的人物了。刘询按捺了多年的怒火,将要开始渲泻。
  就在霍光死去的第二年,公元前六七年夏天四月戊申日,刘询终于如愿以偿地册立了结发之妻许平君的儿子、七岁的刘奭为皇太子,并大赦天下。
  与此同时,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也顺利地升为平恩侯。——霍光当年坚决反对的事情,现在刘询都办到了。他的反击将要开始。
  
  霍显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危险,她只是对刘奭为太子严重不满,气得吐血兼吃不下饭,愤愤地说:“刘奭不过是皇帝在民间时与贫妇所生的贱儿,哪有资格当太子?难道我女儿日后生的儿子,反倒只能做一个小小亲王吗?”
  愤怒完了之后,霍显决定重弹老调,教女儿霍平君去毒死刘奭。
  然而,霍平君是个娇骄小姐,不是淳于衍;更何况刘询为儿子精心挑选了一名忠心耿耿的保姆。每当霍皇后给刘奭送食物的时候,这保姆便先将食物吃下自己肚里,验证无害之后才送去给小主人。霍皇后的毒药实在找不到放的时候。
  而且,霍平君听了母亲的挑拨之后,对小刘奭便忍不住满肚皮的讨厌。她这样一个大小姐,当然不知道要收敛态度,加上一向认为丈夫刘询对自己千依百顺,她便有恃无恐地把对刘奭的反感现于脸上。
  霍成君的一言一行,都在刘询的眼里,他对这个后妻更是心生憎恶。
  但是刘询此时已非当年那个不知世事深浅的新任皇帝了,他早已经在发妻的猝死事件中,吸取了所有的经验教训。如今他虽然厌恶霍皇后,但是表面上仍然不动声色,只是暗地里加快了从霍氏家族爪牙手里争回皇权的步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筹,霍氏家族所有掌握军政大权的家伙都被调离了京城,或者明升暗降。不久,汉政府的军政大权,都被与霍家有仇的官员、以及刘询的祖母史良娣家族、许皇后的许氏家族所控制。
  
  网已布好,只等收网的那一天。
  
  果然,失去了实权的霍家人开始大发牢骚。当牢骚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他们开始想要夺权了。召开家庭会议商量大计的时候,霍山等人还只是想要从新官员手里抢回本属于自己的位置而已,甚至于认为丞相魏朝为人廉正,动谁也能冒犯他。霍山更道:“虽然我霍家的子弟女婿们确实多有不谨慎不成器的事情,可是民间传言我们毒死了太子生母许皇后,就未免太过分了,哪有这样的事?”听到子侄们“宽宏大量”的发言,心中有鬼的霍显急得满头大汗,不得不把实情告诉了霍家人等。
  听到这个消息,霍山霍禹霍云都惊恐万分,责备霍显为什么不早点把这底细说出来,弄得他们在毫不戒备的情况下,就把手中的权力军队都交了出去。
  但是事已至此,后悔也没有用了。于是他们不得不改变主意,决定造反了——就算刘询不跟他们算帐,被霍显毒死的许皇后之子成为下任皇帝时,也不会放过他们。
  
  然而,霍家太大了,人材也参差不齐。谋反的消息很快就被霍家一个马夫的朋友张章探听到。他立即飞奔着去告密。
  
  就这样,霍家还没有来得及动作,就被刘询的军队一网打尽了。
  在将霍家全部诛灭之后,八月己酉日,刘询派有关部门向霍皇后颁布了这样的命令:“皇后荧惑失道,怀不德,挟毒与母博陆宣成侯夫人显谋欲危太子,无人母之恩,不宜奉宗庙衣服,不可以承天命。呜呼伤哉!其退避宫,上玺绶有司。”
  二十三岁的霍平君不得不结束她五年的皇后生涯,孤零零地搬进了冷宫昭台宫。十二年后,刘询不知怎么的又想到了她,觉得住昭台宫还太便宜她了,下令让她再搬到“云林馆”去住。
  霍平君至此已全无生趣,她不知道接下来等着自己的是什么。但是她知道,皇太子已经成年,自己的将来只会愈来愈凄惨。于是,她就在云林馆里自杀了。
  霍平君死的时候,大约三十五岁。下葬在长安市郊蓝田县昆吾亭东。
  
  霍光一生英雄,对大汉王朝又立下了汗马功劳。只因为错爱了一个无知无畏的女人霍显,落得子孙绝灭的下场。
  
 
  现在,许平君和霍平君都死了。该由谁来当皇后呢?
  
  此时,刘询的后宫里美女如云,得宠生子的也为数不少。首屈一指的,就是淮阳王刘钦的生母张婕妤。此外,还有华婕妤卫婕妤等等。她们为刘询生下了东平王刘宇、定陶王刘嚣、馆陶王、楚孝王等儿子。
  然而,吸取了霍成君试图毒杀刘奭的教训后,刘询不打算册立任何一个有子的宠妃为皇后。与其说他是为自己娶皇后,不如说他是要为许平君的儿子刘奭找一个养母。
  
  就这样,被后宫所有女人艳慕的皇后之位,有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预想不到的新主人:王氏。
  王氏的父亲,就是刘询在民间生活时所认识的斗鸡翁王奉光。据说王奉光的祖先在汉高祖时期曾经做过关内侯,但是到王奉光的时候,王家的地位已经是马尾拴豆腐——提不起了。
  王氏的人生,有一点与许平君非常相似、甚至远远超过许氏的地方,那就是未婚丧夫。每当定下婚期准备出嫁的时候,未婚夫就会死掉。这样的事连着发生了好几回,吓得再也没有人敢娶她回家了。王氏自叹命苦,王奉光更是愁得不行,打算养老女儿在家一辈子了。
  王奉光为女儿克夫而伤透脑筋的事情,刘询早在民间时就已经很了解了。因此,当他成为皇帝之后,下了一道旨意,召老友王奉光的女儿入宫为婕妤。反正是嫁不出去了,在宫外守活寡不如到宫里来守,好歹还能给家里人长点脸。更何况刘询已经娶了一个以克夫著称的许平君(结果,许平君竟然让刘询给“克”死了),你想想,到底谁怕谁呀,有了一个就不怕一双。
  于是,在民间以克夫闻名的王氏,就这样嫁给了刘询。
  王氏在宫中并不出名,刘询对她也很少问津,虽然入宫多年,从来也没有生育过孩子。
  又是老友之女,又是无子之妃,老实巴交的王氏就这样成了宣帝心目中的“最佳养母人选”。
  
  公元前64年二月,王氏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宣帝刘询的第三任、也是最后一任皇后。
  
  不过,当上了皇后的王氏,过的日子与从前并没有太大的不同。虽然她的物质享受和身份地位都有了极度的提高,但是刘询对她的夫妻情份,却是不进反退——因为他不愿意让嫡后拥有自己的儿子、夺去对刘奭的宠爱、更甚至重演霍皇后试图谋杀小太子的故伎——因此,王氏虽然名为皇后,刘询却很少见她,更是从不光顾她的寝宫。
  王氏依然寂寞,她把所有的精力和爱都给了许平君的儿子刘奭,对他全心全意地爱护养育。这对异乎寻常的母子之间,渐渐结下了深切的母子亲情。
  
  虽然没有对王氏尽到一个做丈夫的义务,刘询还是尽可能地用其它的方法补偿。
  当年那个斗鸡走狗的王奉光,也因此托了女儿的福,被封为邛成侯。
  
  又过了十六年,刘询去世了。
  公元前33年,刘奭即位为帝,是为汉元帝。
  汉元帝刚一登基,便尊养母王氏为皇太后,并且封养母的兄长王舜为安平侯。
  两年后,王奉光去世。成帝对这位外祖父表现出了非常的孝心,追谥为共侯,安葬在长门南,并且专置园邑二百家为他守陵。
  
  刘奭为帝十五年后去世。继位的是刘奭的长子刘骜——他就是赵飞燕赵合德姐妹的丈夫。
  刘骜的生母也姓王。为了将两位王太后区别开,人们尊称王氏为“邛成太后”。
  刘骜对奶奶倒是十分尽心,特别加封王氏的弟弟王骏为关内侯。大舅爷王舜之子王章、侄儿王咸,都在成帝时候做到了左右将军(国家武装部队副司令)的高官。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邛成王太后以七十多岁的高龄去世。
  虽然她生前没有得到刘询的宠爱,但是因为她对刘奭刘骜的慈爱,在她死后,刘骜将她合葬在了汉宣帝刘询的杜陵里。
  
  后来王奉光的孙子王勋胡作非为犯下了国法,邛成侯的爵位被免去。
  这种情形,令刘骜生母王政君太后感到对不起自己的婆婆邛成太后。元始年间,王政君下达命令,恢复邛成侯的封爵,由王奉光的曾孙王坚固承袭。
  
  王氏的一生,寂寞的时候居多。在夫妻生活方面,她一直不太走运。
  然而,由于她的前任许平君皇后、霍成君皇后的人生有太多的不幸和凄惨,她的儿媳王政君虽然长寿却不幸遭遇了王莽之乱、孙媳许皇后更死于非命……
  
  所以比较之下,这位既克夫,且一生不育的王氏,竟能成为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并以“古来稀”的高龄安享天年,实在是中国后妃群中,幸运到了极点的女人。
  
  
  东汉光武帝刘秀妻郭圣通与阴丽华
  
  东汉开国之君光武帝刘秀,堪称中国帝王中的顶峰人物。文才武略相貌人品,都达到了再无人企及的程度。
  他前后有过两位皇后:郭圣通与阴丽华。
  这两个女人,虽然一废一立,但是她们都是中国后妃群中最幸运的人。即使是被废离异的郭圣通,也不例外:在同样离异的后妃中,她是唯一没有被囚入冷宫、没有母子俱丧、过得最自由的一个。
本帖最后由 nasis 于 2013-10-29 17:24 编辑

  刘秀,字文叔,是南阳郡蔡阳乡(今湖北省枣阳县)人。他的身上流着西汉皇家的血液——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定居南阳的原因则是由于他的六世祖: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不过到刘秀这一代的时候,封爵的传承已经结束,他的父亲刘钦只是南顿令而已。
  刘钦娶了一个姓樊的湖阳富家之女。公元前六年,刘家的稻谷丰收,田地间甚至出现了一茎九穗的现象。就在这一年,刘秀出生了。刘钦夫妻对小儿子降生在这样的好年成非常高兴,特地为他起名为“秀”,意思就是庄稼出好穗。
  
  虽然刘秀已经离皇家宗枝很远,但他出生时,家境还是相当不错的。刘钦樊氏夫妻很恩爱,生了很多孩子:刘秀有两个哥哥:刘縯、刘仲,还有两个姐姐:刘元(新野公主)、刘黄(后来的湖阳公主)和一个妹妹刘伯姬(宁平公主)。
  
  刘秀九岁这年,他的父亲刘钦去世了。刘秀兄弟三人从此寄居叔父刘良家中,几个姐妹则继续跟随母亲生活。
  刘秀性情温和,喜欢在田野间嬉戏,刘家的佃农不免要照应着他。时间长了,刘秀渐渐对农桑稼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把自己的小主人身份甩在一边,和佃农们一起耕作田园。
  
  哥哥刘縯的性格与刘秀恰恰相反,对田园生活毫无兴趣,专喜欢交朋结友、弄侠使气,养着不少乡间豪悍的少年。他对弟弟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很看不惯,常常笑话他没有出息,天生是个做农夫的材料,与先祖刘仲(刘邦之兄)有得一拼。
  
------------------------------------------------------------------------
作者的话:
  
人世间是由许多个意外组成的。刘縯看着在地里一身泥水、忙得热火朝天的弟弟摇头叹气的时候,恐怕永远也不会想到,这个没志气的农夫弟弟,有朝一日将要成为复兴汉室的开国之君。
  
  公元8年,王莽废汉立新朝,刘氏宗亲后裔失去了所有的特权和财富。刘秀这年14岁,看起来,他真是要做一世农夫了。
  
  在这种改朝换代的困境中,刘家很快就成了普通的老百姓,过着与从前截然不同的窘迫生活。
  这样的生活令刘秀的大哥刘縯非常不满,经常在家中大发牢骚,声言定要重振大汉王朝不可。
  刘秀在哥哥的影响下,开始由一个醉心于田园牧歌、与世无争的少年慢慢地转变了。
  当同龄的朋友都纷纷成婚聘娶、沉浸于家室之乐的时候,20岁的刘秀却作出了另一个决定:西去长安,开拓视野、研习学问。
  
  来到长安以后,刘秀成为许子威的学生,学习了《尚书》等当时最经典深奥的学问。刘秀生性聪颖,举一反三,对这部深入政事的著作有相当的见解,很多人都对他的天姿表示非常惊讶。
  
  不久,刘秀的盘费用尽,他返回了家乡。
  返乡后,刘秀在亲友中找到了自己的知己:姐姐刘元之夫新野人邓晨。
  作为弟弟,刘秀经常前往新野拜访姐夫,并且常常在姐姐姐夫家里住宿。
  
  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刘秀遇见了他这一生最重要的女人、未来的光武皇后阴丽华。
  阴丽华的母亲姓邓,与刘秀姐夫邓晨之间应该有一定的亲缘关系。阴丽华比刘秀小九岁,这时还是一个天真的少女,远未到出嫁的年龄。然而她的美丽和孝顺,在新野一带已经非常出名。刘秀活了二十多年,还从来没有对哪个女人动过心,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一听说阴丽华的名字,他就神魂飘荡。想起当初在长安城里看到的“执金吾”出行盛况,他不禁立下心愿:“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本帖最后由 nasis 于 2013-10-29 17:25 编辑

  刘秀名如其人,是长得很俊秀的。
  中国古代的史家,一向惜墨如金,尤其在评论名人外表上面,已经达到了“色即是空”的地步。要想在他们的笔下得到帅哥美女的名声,是难乎其难的,等闲的美色入不了他们的法眼,但是稍有个鼻塌嘴歪的,他们却是绝不放过。对女子是如此,对男子也不例外。
  然而,对于刘秀,所有的人都毫不吝惜地齐声赞叹他的风神俊朗,认为他是世上数一数二的帅哥——美须眉也。
  照正史上的说法,刘秀身高七尺三寸,(秦尺23CM,汉尺24CM略多。三国时诸葛亮身高八尺,按今天的说法是一米九)。换算一下,刘秀的身高至少在1米75以上。以当时人的平均身高来算,他随便往哪里一站,都是鹤立鸡群的感觉。再加上他体形匀称,更显得修长。
  然后来说他的相貌:刘秀不但个子高,而且鼻梁挺拨、额头饱满,皮肤白晰、眉目传神。宛若温柔秀美的女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漂亮的奶油小生)
  可能是长得太秀气了,刘秀给人的视觉冲击过于强烈,以至于跟他对阵的敌人,都对他竟有战术谋略表示难以相信。比如他后来的敌人严尤,别人向严尤提及刘秀的兵法,严尤的第一个反应竟然是:“你们说的是那个小帅哥刘秀吗?他居然也会这个?”
  直到成为东汉开国皇帝,他身上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悍厉气息。据说后来他成为皇帝,返回家乡宴请邻里,从小看着他长大的老太太们喊着他的小名指点说:你从小就厚道过头,温柔体贴,现在当了皇帝,还是没有什么改变,这可不行,要拿出点皇帝的威严架子来才行。
  刘秀笑着说:“吾治天下,欲以柔道行之。温柔有什么不好呢?”
  
  帅哥配美女,那当然是天生的一对。
  不过,老天选中了刘秀去担当重振汉室的责任,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不会给他和阴丽华一帆风顺的感情生活。  
  
  更何况,此时的刘秀,虽然仍然过着耕种读书的田园生活,心里却已经立下了鸿图大志。
  话说有一次,刘秀和大姐夫邓晨一起去拜访名士蔡少公。由于他们都是后生晚辈,所以只能陪坐末席。
  这位蔡少公,喜欢研究图谶预言之学,这天的聚会也不例外。
  聚会中途,他忍不住讲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以某对图谶的参详,将来的天子将是刘秀。”
  话一出口,满座中诸宾客顿时纷纷议论起来,最后有人想到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大人物:篡汉的王莽国师刘歆——他也喜欢研究图谶,而且还刚刚改名为刘秀,看来他是想应这个预言啊!
  这位宾客一想到这里,就连忙站起身来,问蔡少公:“莫非预言所指的,就是国师刘秀?”
  蔡少公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叨陪末座的刘秀就忍不住反驳道:“为什么非要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物?怎么见得就不是我呢?”
  
  不用说,刘秀这句话顿时引来了满堂的嘲笑。所有的人都觉得,这个文质彬彬的少年竟然敢跟国师相比,真是可笑之极。
  刘秀对这些所谓名士对自己的轻视很不满,起身扬长而去。邓晨也连忙告退,跟着小舅子出了门。
  
  然而喜好谶文的绝不止蔡少公一人。宛地有一个名叫李守的人,也有这个爱好,他研究的结果比蔡少公更进一步,“刘氏不久复兴,李氏必将为辅”。李守与儿子李通讨论后,认为这说的正是西汉王室后人刘縯、刘秀兄弟。
  
  不久后,刘秀推着小车儿,到宛地来卖收获的谷物,正好遇到了李通李轶兄弟。李氏兄弟一见刘秀,顿时如获至宝,大力游说他趁天下大乱的时机,匡复汉室江山。
  刘秀卖完谷物,回乡将李通兄弟的话转告了大哥刘縯。李通兄弟的话正中了刘縯的心意,他将自己素来结交的百余名好汉召集起来,决定就此兴兵造反。刘秀作为亲弟弟,又满怀复兴祖业的心愿,当然更不会推辞。
  
  刘縯平日里在乡间呼朋唤友,来往的尽是强梁子弟,时不时地还关上门来神神秘秘商议,整个一帮派老大的样范,看来风评并不是很好。
  所以他一宣布自己要起事,同乡同族的子弟们便大惊失色,纷纷逃跑,拒绝征召,说:“刘伯升(刘縯的字)造反,那是要我们去送死的。”
  
  正在伤脑筋的时候,刘秀第一个响应哥哥的倡议,穿上了红袍高冠的戎装。
  刘秀的举动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原来纷纷出逃保命的乡亲们都改变了主意,说:“刘秀可是是出名的稳重厚道人,他都从军了,那肯定此事是有道理的。跟着他准没错儿。”
  刘秀的人格魅力,使人们竟然忘却了杀伐的惨烈,已经外逃的人又都跑了回来,主动应征入伍。很快,刘秀就帮助哥哥召集到了八千子弟兵。
  这年,刘秀二十八岁。
  
本帖最后由 nasis 于 2013-10-29 17:26 编辑

  然而,这支刚刚组建的起义军毫无经验,尤其是最初的倡议者李通。他原本是做为刘縯兄弟的内应在宛城谋事的,结果消息走漏,全家六十四口都被诛杀,只有李通一人逃走。
  
  宛城是打不了了,刘縯只好另想办法,联络上湖北大洪山(即绿林山)出来的、一支以王风为首的绿林军,壮大声威之后再作打算。
  很快,这支队伍连连得胜,攻下了周围唐子乡等地,得到了大量财物。
  得到了财物之后,匪气浓重的王风便开始为分财物的事情内讧起来,甚至还要跟刘縯他们分道扬镳、大打出手。
  在这个节骨眼上,刘秀站了出来,向刘氏宗族百般劝说,让他们将抢到手的财物都让出来,全部送给绿林军队。
  王风是土匪本色,拿到了全部钱物,自然又讲起兄弟情谊来。一场可能诱发内讧、使大家都死于非命的灾难就此被刘秀制止。(能够劝说军队将到手的财物如数交出,足以刘秀在军队中的威信和德望。)
  
  刘秀身上,有一种非常典型的超然气质,金银财宝和美色对他都不起任何作用。最初起兵的时候,军中战马不足,很多军官为了争抢坐骑抬高身份而发生争执。而刘秀却对此毫不在乎,他是首领的弟弟,照理来说,再缺也要给他一匹马,他却主动将马让给其它军官,自己一直骑着起兵前卖谷所用的一头牛。
  因此,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牛背”而非马背上开国的皇帝。
  
  由于刘秀的忍让,一场危机安然度过,两军继续精诚合作,又攻下了棘阳。
  在第一场战役中,刘秀目睹了士兵抢掠百姓、婪取财物的恶行,给了他很深的触动,也让他对百姓的苦难非常痛心。从棘阳之战开始,刘秀严格要求自己的下属部队,绝对不可以借着起义杀敌的名义,掳掠无辜百姓。
  ——这项由同情心产生的纪律,在后来为刘秀争取了无数的支持和民望。
  
  棘阳大胜使得刘縯过于自信,认为自己无坚不摧,以至于在随后的宛城之战中,竟然带着家小一起出发了。
  
  就在去往宛城的路上,刘氏兄弟的子弟步兵与王莽的正规骑兵正面遭遇。结果全军溃败。
  在逃难的路上,刘秀得到了一匹马,载着妹妹刘伯姬一起逃命。半路上,他遇到了大姐刘元和三个外甥女。刘秀叫姐姐和外甥女一起逃跑,刘元拒绝了:“只有一匹马,如果我和女儿们也上去,能逃多远呢?你们快逃吧,不要管我,免得大家死在一起。”刘秀还没来得及再次开口劝说,追兵就到了。刘元和三个女儿、以及刘秀二哥刘仲等几十个刘氏族人,都被追杀丧命。刘秀和刘伯姬侥幸逃生。
  
  这是刘秀一生中第一场、也是最惨烈的败仗。
  
本帖最后由 nasis 于 2013-10-29 17:34 编辑

  刘縯刘秀兄弟劫后余生,在棘阳重逢。
  这时,王莽的大军乘胜追击,起义军里人心惶惶,想要趁乱逃跑的人数不胜数。
  就在这个时候,李通找到了刘氏兄弟。他的家族六十四人死于非命,他对王莽新朝切骨痛恨。他为刘氏兄弟出了一个好主意:宜秋有一支起义军,首领名叫王常,人马多达数万之众,若想死里逃生,就要去跟王常联合。
  
  公元22年农历12月,刘氏兄弟的军队和王常的军队整合,向王莽的精锐部队发起了复仇之战。
  哀兵必胜。
  公元23年伊始,起义军不但战胜了对手,而且还顺利地攻下了宛城。
  这时的起义军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和领地,土匪出身的绿林好汉们,忍不住又露出了当初抢财宝时的猴急形象,想要自立皇帝了。
  刘縯、刘秀兄弟反对如此仓促的称帝行为。这固然是因为他们自己胸有大志,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觉得时机不成熟,起义军的势力仍然不够,推举一个首领称王是可以的,但是称帝却不行,因为那一定会引来其它地方武装和王莽新朝的靶子。
  
  但是,刘氏兄弟的兵马远远不如绿林军的多。所以抗议无效,绿林军树立了一个名叫刘玄的人做皇帝,称玄汉王朝,刘玄自称更始皇帝。
  这位刘玄,名义上是刘縯、刘秀的族兄,实际上他除了年长,毫无能力和功劳。而且他对刘氏兄弟的战功眼红心热,与绿林军很有共同语言。他靠着绿林军的支持登上了玄汉王朝的草头龙椅,对刘縯刘秀兄弟反对称帝、众多刘氏子弟更推举刘縯为帝的事情记在心里,满怀杀机地封刘縯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这时是公元23年二月。
  
  成为“太常偏将军”的刘秀,继续领兵作战,很快就攻下了河南的大部分区域。在所有的战役中,刘秀继续他不扰民的纪律,所到之处深受士绅百姓的欢迎。他一如既往不好财色,所有的战利品都如数运回宛城,交给更始帝刘玄。
  
  就在公元23年六月,刘秀终于达成了他多年的心愿,在宛城当成里,迎娶了阴丽华为妻。
  这年,刘秀二十九岁,阴丽华十九岁。
  ——刘秀是中国皇帝中最晚婚的一个。如果说他是为了等待阴丽华而晚婚的,似乎有些太浪漫了。但是作为一个地方武装首领,一直没有声色之好、纳妾宠婢,又确实让人不得不作此想。
  
  乱世没有留多少新婚燕尔的甜蜜时光给这对新人。新婚不到百日,刘秀便再次出征。吸取了上次家眷殉难的惨痛教训,刘秀不顾阴丽华的反对,坚持将她送回了新野娘家。
  这对小夫妻就此一别三年,直到刘秀称帝,阴丽华才再次见到自己的丈夫。
  
  就在这三年间,郭圣通出现在了他们中间。
  
本帖最后由 nasis 于 2013-10-29 17:35 编辑

  郭圣通的出现,是一桩纯属意外的政治联姻。
  
  正在新婚中的刘秀,不会想到自己已经陷入了玄汉王朝的内乱之中。
  
  那位毫无建树和才干的更始帝刘玄,趁着刘秀带兵在外的机会,与绿林军方面密谋,把刘秀的哥哥刘縯给杀了。
  就在刘縯攻下宛城的时候,刘玄便已经想下杀手了。他和绿林军首领定下圈套,想以犒军的名义弄死刘縯。
  在犒军大宴的时候,刘玄故意当众说刘縯的佩剑好看,要刘縯将防身宝剑解下来给自己细看一看。本来照原来的计划,刘玄此时便要下令身边亲信斩杀刘縯的。
  但是这个刘玄是个没出息的孬种,虽然刘縯已经没有了武器,他仍然害怕威武雄壮的刘縯徒手向自己攻击,虽然绣衣史申徒建两次借口献玉,提醒刘玄下令动手,刘玄仍然没有这个胆子。
  
  刘縯的舅舅樊宏对这奇怪的一幕生了疑心,宴会结束后,他提醒外甥:“申徒建献玉与当年鸿门宴范增献玉一样诡异,你要小心,他们对你不怀好意。”
  
  刘縯这时刚为刘玄攻下了宛城、立下了大功,根本不会想到自己的族兄居然会在这个时候对自己下毒手。何况他一直统兵在外,对刘玄和他的近臣没有什么了解,因此没把舅舅的提醒放在心上。
  
  粗心大意的刘縯不会想到,另一个圈套正在等着他。
  当初刘玄称帝,将领刘稷十分不满,说:“大家能够开创局面,全靠的是刘縯刘秀兄弟,他刘玄无才无德,凭什么让他坐这张龙椅?”
  刘玄决定利用这个对自己不满的刘稷,故意羞辱他,引得烈性的刘稷当众发作。刘玄便趁机令人将“抗命不遵”的刘稷推出去斩首。
  刘縯连忙为刘稷分辩,这一下正中刘玄下怀,他身边早已安排好的近臣朱鲔立即出声,指责刘縯与刘稷一个鼻孔出气,对皇帝不忠,应该同罪处斩。
  刘玄自然“龙颜大怒”,恰到好处地在气头上“冲动”了一回。
  为玄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縯,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在了族兄的刀斧之下。
  
  得到噩耗的刘秀马上就明白了真正的原因在哪里。
  为了不引起刘玄更深一步的杀心,他强忍着悲痛赶到宛城,不但没有为哥哥申辩,反而向刘玄悔过认错,将自己兄弟沐血奋战的功劳也全部归到其它绿林将领的头上。
  为了保全刘家的眷属子弟,刘秀不敢为哥哥服丧,甚至不接受亲信友人的吊唁。只有身边打扫的人才知道,每天清晨他的被褥上都满是泪痕。
  ——按时间推算,这时每天陪伴在刘秀身边抚慰他的,只有他的新婚妻子阴丽华。如果说从前刘秀爱慕的只是她的美丽和温柔,这段前途暗淡、生死未卜的日子,更一步地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情意。阴丽华,恐怕是世上唯一一个看过光武皇帝流泪的女人。
  
  刘秀的忍耐使家族得到了生存的机会。不久,他被更始帝封为武信侯,但是军权却被剥夺了。
  
  公元23年九月,王莽被义军斩首,新朝覆灭。
  得到消息的更始帝刘玄心花怒放,立即下令迁都洛阳,并封刘秀为司隶校尉,先行抵洛,为自己打前站。
  
  呵呵,这个前站是这么好打的吗?一片混乱的洛阳城里,谁也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危险在潜伏。更何况刘秀此时没有兵权,带着少量的人马去洛阳,如果真遇到了危险,那是只有死路一条的。刘玄作出这个决定,其实就是又对刘秀也起了杀心。
    
  刘秀知道,即使自己能逃过此劫、把洛阳清理好,自认为坐定天下的刘玄也会干出更进一步鸟尽弓藏的事情来。
  在前往洛阳的前夕,刘秀不顾阴丽华的反对,强令将她送回了新野娘家。
    
  我们来计算一下,从六月到九月初,刘秀和阴丽华的新婚生活只有不足三个月,而其间又遇上了长兄刘縯遇害、整个家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大危机。
  ——不难想象,刘秀和阴丽华实在没有多少在一起卿卿我我的可能和机会。这也就是阴丽华没能为刘秀生下第一个孩子的真正原因。
  在亲兵护送(押送)下,离开刘秀返回新野的阴丽华,满怀眷恋不舍和对丈夫前途生死的恐惧。
  明说了吧,刘秀之所以要将阴丽华送回娘家,而不是和刘黄刘伯姬一起回刘家,理由很简单:他已经做好了做坏的打算,万一死在刘玄的手上,即使刘家被抄灭,远在新野的阴丽华也能够逃生、更能够在父母的照顾下顺利改嫁。
  
  九月,刘秀带着自己所剩无几的亲信兵卒,来到了洛阳。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