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就在这一刻



    和几位新认识的朋友泡茶聊天,有一位问我:“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感受到无常呢?”
    我说:“无常是随时随地都在的,只是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时,我们不能感觉罢了!
就像我们正在喝茶的这一刻,这个世界有人正在热恋,而有人刚刚失恋;也就在这一刻,
有人正在死亡,而有人刚刚诞生;这一刻,有人正在欢欣大笑,也有人正在悲哀哭泣……
我们时空的每一刻,都是如此无常,如果我们仔细聆听,会同时听到婴儿的生的啼哭与
老人的死的悲叹,会听见笑声与哭声同时存在!”
    众人听了,都陷进沉思里,默默无言,我趁这沉默的空档,把因久泡而失去滋味的
茶叶倒掉,边倒边说:“你们看这萎黄的茶叶,在一小时前还有着多么甜美的芬芳呀!
这就是无常,我们的人生短暂,实在经不起泡几泡的。”
    等朋友走了,我一边收拾茶桌;一边想着,因为生命无常,所以每一泡茶都要专心
地泡;由于人生短暂,每一个此刻都要用心地生活。
    人生,实在经不起泡几泡的。

      
  
大佛的鼻孔



    有一位雕塑佛像的工匠,他的手艺远近驰名。
    当他为一座佛寺雕刻的佛像落成的时候,附近几里的人都跑来观礼,人人都为那座
佛像的庄严伟大而赞叹不已。
    只有一个穿着脏衣服的小孩,一边挖鼻孔,一边说:“这佛像雕得不好!”
    众人都回头看着孩子,孩子换了另一边的鼻孔挖着:“这肤像真的雕得不好!”
    大家就奇怪地问他:“为什么雕得不好?”
    小孩子说:“这佛像的手指太粗、鼻孔太细,佛没有办法挖鼻孔。”
    众人纷纷斥责孩子:“小孩子懂什么,佛又不是孩子,怎么豁挖鼻孔?”“佛的鼻
子怎么会痒?”
    当大家议论完了,发现雕佛像的工匠不见了,由于太羞愧了,连庙里的工钱也没有
拿。
    这是我小时候听乡里老人说的故事,这故事有两个版本,另一个版本是那逃走的工
匠后来发奋图强,终于成为闽南一带雕佛像的大师。
    由于佛离开我们太久了,我们往往把佛神化,而忘记佛也是由人做起的,如果佛连
自己的鼻孔都挖不到,还谈什么普度众生呢?
    可惜,现在大部分工匠造的佛,都是自己挖不到鼻孔的。

      
  
五种秘方



    有一位中学的校医,天生有神经质的倾向,因此神经衰弱,又得了胃肠病和失眠症。
也由于自己的疾病,他对学生非常暴躁,甚至到了学生得病也不愿找他诊治的地步。
    这位校医由于自己是医生,几乎试尽了所有的药方,也尝试了针灸与食物疗法,但
一点也没有好转。
    他感到十分惭愧,作为医生连自己的病都束手无策,竟又拿学生来出气。因此,他
想立刻结束医生的行业到乡下隐居,可是又怕自己没有劳动能力,难以适应乡村生活。
    正在为举棋不定而痛苦万分,有一天无意地在镜中看到自己的脸,他大吃一惊,因
为在镜中他看到一张樵停的面孔,紧皱的眉头,悲惨阴森的表情,连自己看了都想厌恶
地逃开。
    这时,他像是开悟了一样,大叫起来:“使我有这么悲惨命运的,正是这一副悲惨
的脸相,我一定要改变这副脸相。”
    这一位校医最先想改变的是他那紧紧皱着的眉头。于是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
自己的眉头上,努力使它张开。但是长时间的习气是很难改变的,只要他稍一放松,眉
头立刻又皱起来,最后他只好用胶布把眉头拉开,这样一旦习惯性地皱眉立刻可以察觉。
    慢慢的,他不再皱眉了。
    慢慢的,他常常保持微笑。
    慢慢的,他夜里不再失眠。
    很快的,他不再依赖任何药物,就治好自己肠胃的毛病。
    很快的,他成为学生最喜欢亲近的校医,不只治疗疾病,也做学生的心理辅导。
    这个校医后来把他个人的体验,创了一种新的健康法,叫“超健康法”,并写了一
首《健康要诀》的五言歌:
        相互多帮忙
    别去充体面
    脸上常笑容
    眉头永不皱
    度量要开阔
    他把这首诗偈各赋一个药名:1.相助丹。2.质实散。3.芜尔水。4.展眉膏。5.
宽容锭。他认为无论是什么病,只要常吃这五种秘方,不仅可以药到病除,命运还会因
此改好。
    这位校医的名字叫作别所彰善,原是日本市冈中学的校医,后来创立“超健康法”,
治愈很多人的疾病,成为日本的名医。
    别所彰善的五种秘方,使我们想到心理因素对健康确实有非常大的影响,贪心、瞳
恨、愚痴、傲慢、怀疑,不仅在心理上影响我们,也会在身体上显现病征——而一切的
疾病则都与心理状态有关系。
    光是想像力也会令人致病。听说在一家医院里,由于护士交错了诊断书,把严重的
肺病患者甲的诊断书与轻微感冒者乙交递错误。
    听到自己是肺病患者的乙,立刻显现出许多肺病的症状,发烧、咳嗽、躺在床上呻
吟。
    听到自己只是感冒的甲,病情则好了一半,烧也退了,咳嗽也好了,高兴地跳跃起
来。
    等到主治医师发现之后,乙很快好起来了,甲又躺在床上呻吟。
    这种情况是很容易理解的,可见心理因素主宰着我们身体的健康,要寻找健康的泉
源,一定要从心做起。
    我想到石头希迁禅师曾开过一帖“心药方”,其中有十味妙药:
    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
老实一个。阴陷全用、方便不拘多少。
    他说这一味药应该放在“宽心锅”里炒,不要炒焦燥了,然后放在“平等盆”内研
碎。再以“三思”为未,以“六波罗蜜”为丸,做成菩提子大小的药丸,不拘时间每天
吃三次,用“和气汤”吞下去。
    “果能依此服之,无病不瘥。”禅师说。
    这真是一味好药,但愿身心不适的人都可以来试用!
为现在,做点什么



    有一天,我在敦化南路散步,突然有人从背后追上我,她一面喘着气,一面说:
“请问,你是林清玄吗?”
    我说:“是的。”
    她很欢喜地说:“我正想打电话到出版社找你,没想到就在路上遇见你。”
    “你有什么事吗?”我说。
    “我……”她欲言又止,接着鼓起勇气说,“我觉得,我还没有学佛以前很快乐,
现在旺活却过得很痛苦,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出了问题?”
    然后,我们沿着种满松香树的敦化南路散步,人声与车流在身边奔驰,有时我感觉
这样看着不知从何处来、又要奔向何处的车流,总感觉是在看一个默片电影的段落,那
样匆忙,又那样沉寂。
    我身旁的中年女士向我倾诉着生活与学佛的冲突、挣扎,与苦痛:
    “我每天要做早晚功课,每次诵经一个小时。为了做早晚功课,我不能接送小孩上
下学,先生很不满意,认为我花太多的时间在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
    “我的小孩很喜欢热门音乐,可是我们家只有一套音响,如果我放来做早晚课,他
们就不能听音乐,常因此发生争执,孩子也因此不信佛教,讲话时对佛菩萨也很不礼貌,
我听了更加痛苦。”
    “我的公婆、先生、小姑都信仰民间信仰,过年过节都要杀鸡宰鸭拜拜,我不能那
样做,那样做就违背我的信仰,如果不做,就要吵架,弄得鸡犬不宁。”
    “我很想度他们,可是他们排斥我,也排斥佛,使我们之间不能沟通,林先生,你
看我该怎么办?”
    她说到后来,大概是触及到伤心的地方,眼眶红了起来。
    “你为什么要学佛呢?”我说。
    她说:“这个人生是苦海,我希望死后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那么,你为什么要每天做早晚功课呢?”我又问。
    “因为我自己觉得业障很重,所以必须做功课来忏悔过去的业障。”她非常虔诚地
说。
    “你有没有想过,除了过去和为未来打算,应该为现在做点什么呢?”
    她立刻呆住了,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因为确实在她学佛的过程中,她完全没有想
过“现在”这个问题。
    我就告诉她:好好地对待先生,这是很好的功课!每天关怀孩子,接送他们上下学,
这也是很好的功课!试着不与人争辩,随顺别人,也是很好的功课!甚至与孩子一起听
热门音乐,使他们感受到母亲的爱,因而安全无畏,也是很好的功课!菩萨行的“布施”
“爱语”“利行”“同事”讲的就是这些呀!如果我们体验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把自家里的那本经,读通、读熟了,体验真实的佛法就很简单了。
    “因为,家里的这一本经和佛堂墙壁上的经是一样深奥、不可思议的呀!”

      
 
陶器与纸屑



    在香港的中国百货公司买了一个石湾的陶器,我从前旅行时总是反对购买那些沉重
易碎的物品,这一次忍不住还是买了,因为那陶器是一个赤身罗汉骑在一匹向前疾驰的
犀牛上,气势雄浑,非常生动,很能象征修行者勇往直前的心境。
    百货公司里有专门为陶瓷玻璃包装的房间,负责包装的是一位讲标准北京话的中年
妇人。她从满地满墙的纸箱中找来一个,体积大约有我的石湾陶器的四倍大。
    接着她熟练地把破报纸和碎纸屑垫在箱底,陶器放中间,四周都塞满碎纸,最后把
几张报纸揉成团状,塞好,满意地说:“好了,没问题了,就是从三楼丢下来也不会破
了。”
    我的石湾陶器本来有两尺长、一尺高、半尺宽,现在成为一个庞然的箱子了,好不
容易提回旅馆,我立刻觉得烦恼,这样大的箱子要如何提回台北呢?它的体积早就超过
手提的规定了,如果用空运,破的机率太大,还是不要冒险才好,一个再好的陶瓷,摔
破就一文不值了。
    后来,我做了决定,决定仍然用手提,舍弃纸箱、碎纸和破报纸,找来一个手提袋
提着,从旅馆到飞机场一路无事,但是上飞机走没几步,一个踉跄,手提袋撞到身旁的
椅子,只听到清脆的一声,我的心震了一下,完了!
    惊魂甫定地坐在自己的机位上,把陶器拿出来检视,果然犀牛的右前脚断裂,头上
的角则完全断了。
    我心里非常非常的后悔,后悔没有信任包装妇人的话,更悔把纸箱丢弃。这时我心
里浮起一个声音说:
    “对一个珍贵的陶器,包装它的破报纸和碎纸屑是与它相同珍贵的。”
    确实,我们不能只想保有珍贵的陶器而忽视那些看来无用,却能保护陶器的东西。
    生命的历程也是如此,在珍贵的事物周围总是包着很多看似没有意义,随手可以舍
弃的东西,但我们不能忽略其价值,因为没有了它们,我们的成长就不完整,就无法把
珍贵的东西少年带到中年,成为有智慧的人,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人生里的负
面因素,没有负面因素的人生,就得不到教训、启发、锻炼,乃至于成长了。
    对于一朵美丽的花,它脚下卑贱的泥土是一样珍贵的。
    对于一道绚烂的彩虹,它前面的乌云与暴雨是一样有意义的。
    对于一场精彩的电影,它周围的黑暗与它是同等价值的。

      
  
静心与抽烟



    有一个关于禅者的笑话说:两个有烟瘾的人,一起去向一位素以严苛出名的禅师学
习打坐。当他们打坐的时候,由于摄心,烟瘾就被抑制了,可是每坐完一注香,问题就
来了。
    那一段休息时间被称为“静心”,可以在花园散步,并讨论打坐的心得。每到静心
时间,甲乙两人便忍不住想抽烟,于是在花园互相交换抽烟的心得,愈谈愈想抽。
    甲提议说:“抽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们干脆直接去请示师父,看能不能
抽。”
    乙非常同意,问道:“由谁去问呢?”
    “师父很强调个别教导,我们轮流去问好了。”甲说。
    甲去请教师父,不久之后,微笑着走出禅堂对乙说:“轮到你了。”
    乙走进师父房里,接着传来师父怒斥和拳打脚踢的声音,乙鼻青眼肿地爬出来,却
看见甲正在悠闲地抽烟。他无比惊讶地说:“你怎么敢在这里抽烟?我刚刚去问帅父的
时候,他非常生气,几乎把我打死了。”
    甲说:“你怎么问的?”
    乙说:“我问师父:‘静心的时候,可不可以抽烟?’师父立刻就生气了,你是怎
么说的,师父怎么准你抽烟?”
    甲得意地说:“我问师父:‘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静心?’师父听了很高兴,说:
‘当然可以了!”
    这虽然是一个笑话,却说明了同样的一件事,如果转一个弯来看,烦恼就是菩提。

      
  
狐狸和兔子



    有一个禅宗的故事这样说,一位禅师与弟子外出,看到狐狸在追兔子。
    “依据古代的传说,大部分清醒的兔子可以逃掉狐狸,这一只也可以。”师父说。
    “不可能!”弟子回答,“狐狸跑得比兔子快!”
    “但兔子将可避开狐狸!”师父仍然坚持己见。
    “师父,您为什么如此肯定呢?”
    “因为,狐狸是在追它的晚餐,兔子是在逃命!”师父说。
    可叹息的是,大部分的人过日子就像狐狸追兔子,以致到了中年筋疲力竭就放弃自
己的晚餐,纵使有些人追到了晚餐,也会觉得花那么大的代价才追到一只兔子而感到懊
丧。修行者的态度应该不是狐狸追兔子,而是兔子逃命,只有投人全副身心,向前奔跃,
否则一个不留神,就会丧命狐口了。
    在生命的“点”和“点”间,快如迅雷,没有一点空隙,甚至容不下思考,就有如
兔于奔越逃命一样,我每想起这个禅的故事,就想到:兔子假如能逃过狐口,在喘息的
时候,一定能见及生命的真意吧!

      
  
风铃



    我有一个风铃,是朋友从欧洲带回来送我的,风铃由五条钢管组成,外形没有什么
特殊,特殊的是,垂直挂在风铃下的木片,薄而宽阔,大约有两个手掌宽。
    由于那用来感知风的木片巨大,因此风铃对风非常地敏感,即使是极稀微的风,它
也会叮叮当当地响起来。
    风铃的声音很美,很悠长,我听起来一点也不像铃声,而是音乐。
    风铃,是风的音乐,使我们在夏日听着感觉清凉,冬天听了感到温暖。
    风是没有形象、没有色彩、也没有声音的,但风铃使风有了形象,有了色彩,也有
了声音。
    对于风,风铃是觉知、观察与感动。
    每次,我听着风铃,感知风的存在,这时就会觉得我们的生命如风一样地流过,几
乎是难以掌握的,因此我们需要心里的风铃,来觉知生命的流动、观察生活的内容、感
动于生命与生命的偶然相会。
    有了风铃,风虽然吹过了,还留下美妙的声音。
    有了心的风铃,生命即使走过了,也会留下动人的痕迹。
    每一次起风的时候,每一步岁月的脚步,都会那样真实地存在。

      
  
眠床下的番薯



    台湾人自称“番薯仔”,那是因为番薯在农村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番薯叶子叫作过沟菜,非常甜姜,带着微微苦甘味,是一年四季不缺的。
    番薯的吃法,在乡下可以写成一本食谱,番薯饼、番薯糕、番薯糖、番薯汤、烤番
薯、烃番薯,炸番薯,焊番薯……可以写一大串,对了,还有番薯稀饭!
    番薯收成的时节,我是印象深刻的,父亲会把番薯堆满在整个眠床底下,所以,每
天我们都会在番薯的香气中睡去,又在番薯的味道中醒来。
    番薯的发芽是很快的,有时候会穿过木板床的缝隙伸出头来,我有时用一条铁丝把
那些芽牵到窗外,它也就那样地蔓生起来。
    那么有生命力的番薯,有时让我感觉就是自己的化身,也是农民子弟的象征,我就
鼓励自己:要像番薯一样充满生命力,向窗外有光的地方蔓生。
    我到现在还记得番薯开花的情景,土地一片白色的小喇叭,那样纯净、那样素朴、
那样美,想着的时候,就好像闻到了整片土地的芳香。

      
  
太子龙与中国强



    小时候最盼望的是过年,因为可以买一年一套的新衣服,到了年底,几乎每天都会
嗅到新衣服那种棉香了。
    布鞋也是一年只买一次,穿到破了,只好赤脚去上学,期待新年赶紧到。
    我还记得那时我们买的卡其制服叫作“太子龙”,布鞋的牌子是“中国强”。
    新衣、新鞋买回来,舍不得马上穿,要抱着一起睡觉很多天,每天都很开心。
    盼呀盼的,新年终于到了。
    我把新衣服、新鞋子穿起来,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笔挺,可以出去让这世界的人看看
了!也因为是过年,新衣的口袋里总像装满了欢乐,怎么掏出来用,也用不完。
    但是,穿新衣的时候我会想到,一个人穿新衣确实快乐得像太子,怪不得新衣叫
“太子龙”。
    我又会想到:中国如果真像球鞋的名字那样强起来,我们就可以常常穿新鞋了!
胃散



    妈妈打电话来,叫我下次回去时再买两罐大的胃散回家,因为上回我买的胃散已经
吃完了。
    “怎么会呢?我不是才买回去没多久吗?”
    妈妈说:“因为那些囡仔都爱吃胃散,平时都吃着玩,很快就吃完了。”
    听妈妈讲起,我们小时候也喜欢吃胃散,一人吃一两匙,胃散没两天就吃完了。
    大约是三十年前,台湾乡下医药不发达,因此家家都在墙上挂一个大药包,里面就
有绿瓶子的胃散,葫芦形状。那时大概是没东西吃的缘故,总觉得胃散的味道很好,含
一口吞进喉咙,“心凉脾肚开”,一股凉气冲入腹内,另一股凉气则冲出鼻孔,真是过
瘾极了。
    由于兄弟都喜欢吃胃散,爸爸无法可想,最后把药包挂在大厅的横梁上,这样除了
老鼠之外,大概只有猫吃得到了。
    但是我不死心,有一天用梯子爬上横梁,一手挂在横梁,一手去摘药包,结果失去
重心,当场从一丈高的屋梁上跌下来,屁股痛了,一个星期都不能坐椅子。
    药包还是挂在横梁上,再也没有人敢去拿了。
    我一直还是怀念胃散的味道,几年前在偶然的机会买到一种胃散,味道和小时候吃
的一样,疗效也很好,就介绍给妈妈吃,没想到哥哥的孩子们也喜欢吃呢!
    我们的童年时代,物质匮乏,没有什么可贵记忆,但生活的小事中也有许多深刻的
事物,例如胃散就是。这使我在很小很小就知道生活的一些秘方:即使在看来卑贱的事
物中,也有一些珍贵的滋味。
    因为,这世界原本没有什么卑贱的事物,只有卑贱的心才会看见卑贱的东西。

      
  
光阴似箭到日月如梭



    小学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所有的小学生写作文、日记、周记,一开始都是“光阴
似箭,日月如梭”。
    其实,那时候很多人没射过箭,也没有见过织布的梭子。
    到四年级,我们的导师才严格规定:不论是作文、日记、周记都不准用“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要使用那些平常看得见的东西来形容。
    一时之间,光阴和日月就变得很热闹了。
    例如光阴似鱼,日月如鸟。
    例如光阴似水,日月如云。
    例如光阴似风,日月如电。
    也有说光阴似蝴蝶,翩翩飞去;日月如蜜蜂,一次只留下一些甜蜜的回忆。
    从此,创造力大开。
    一直到四十岁以后,才知道光阴和日月都是快到无法形容和譬喻的。
    偶尔想起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童年岁月,自己也开心地笑了。
    光阴似箭,是火箭;日月如梭,是太空梭。
    光阴还是似箭,箭箭穿心。
    日月依然如梭,梭梭滴血。
    “日历,日历,挂在墙壁,一天撕去一页,使我心里着急。”想起小学的一课课文,
现在没有日历可撕了,心里才真的是着急。

      
  
挑水肥的人



    昔时乡间有一种专门挑水肥的人,他们每隔一星期会来家里“担肥”,也就是把粪
坑的屎尿挑到田野去施肥,因此我们常会和他们在田间小路不期而遇。
    小孩子贪甜恶咸,喜香怨臭,很讨厌水肥的味道,我们只要看见挑水肥的人走近,
就捏着鼻子往反方向逃走,跑很远了才敢大口呼吸。
    有的挑水肥的人喜欢捉弄孩子,远远地就说:“香的来了,要闻香的孩子紧来喔!”
那语调好像他就要挖一块分给人闻香一样。
    有一次,我与爸爸同行,不巧遇到挑水肥的人,我不敢跑开,只好捏着鼻子把头别
到一边去,好不容易熬到水肥的味道错身而过。
    爸爸立刻叫我立正站好——每次他有什么严重的教训总是叫我们立正站好——然后
他严肃地问我:“为什么遇到担肥的人捏登子转头?”
    “因为真的很臭嘛!”我委屈地说。
    “他们挑肥的人难道不会臭吗?”
    我说:“大概会吧!”
    爸爸说:“他们忍着臭,帮我们把水肥倒在田里,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呀!知不知
道?”
    我点头说:“知道。”
    爸爸忽然以一种十分感性的语调说:“这担肥的人,在家里也是人的儿子,也是他
儿子的爸爸,我们应该尊重人、疼惜人,以后你在田里遇见他们,不可以把头转开,不
可以捏鼻子,知道吗?”
    “可是真的很臭呀!”
    爸爸说:“你可以深呼吸、憋住气,等他们走过再呼吸呀!”
    后来,我每次遇到担肥的人,总是深呼吸、憋住气,想到他们也是人于,也是人父,
就感觉那样的憋气使我有一种庄严之感。
    我后来肺活量大,可能与那深呼吸和憋气有关。
    现在,父亲虽然过世了,但他那一天对我说话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讲完话,我们一
起在夕阳下的田园漫步回家,田园流动着金黄色的光到如今还照耀着我。
    这世间的每一个众生,彼是人子,亦是人父,应善待之!
永铭于心



    我妈妈是典型的农家妇女,从前的农家妇女几乎是从不休息的,她们除了带养孩子,
还要耕田种作。为了增加收入,她们要养猪种菜做副业;为了减少开支,她们夜里还要
亲自为孩子缝制衣裳。
    记忆中,我的妈妈总是忙碌不堪,有几个画面深印在我的脑海。
    有一幕是:她叫我和大弟安静地坐在猪舍前面,她背着我最小的弟弟在洗刷猪粪的
情景,妈妈的个子矮小,我们坐在猪舍外看进去,只有她的头高过猪圈,于是,她和小
弟的头在那里一起一伏,就好像在大海浪里搏斗一样。
    有一幕是:农忙时节,田里工作的爸爸和叔伯午前总要吃一顿点心止饿。点心通常
是咸粥,是昨夜的剩菜和糙米熬煮的,妈妈挑着咸粥走在仅只一尺宽的田埂,卖力地走
向田间,她挑的两个桶子,体积比她的身体大得多,感觉好像桶子抬着她,而不是她挑
桶子,然后会听见一声高昂的声音:“来哦!来吃咸粥哦!”几里地外都听得见。
    还有一幕是:只要家里有孩子生病,她就会到庙里烧香拜拜,我每看到她长跪在菩
萨面前,双目紧闭,口中喃喃祈求,就觉得妈妈的脸真是美,美到不可方物,与神案上
的菩萨一样美,不,比菩萨还要美,因为妈妈有着真实的血肉。每个人的妈妈就是菩萨,
母心就是佛心呀!
    由于我深记着那几幕母亲的影像,使我不管遭遇多大的逆境都还能奋发向上,有感
恩的心。
    也使我从幼年到如今,从来没有开口说过一句忤逆母亲的话。

      
  
有情生



    我很喜欢英国诗人布雷克的一首短诗:
        被猎的兔每一声叫,
    就撕掉脑里的一根神经;
    云雀被伤在翅膀上,
    一个天使止住了歌唱。
    因为在短短的四句诗里,他表达了一个诗人悲天悯人的胸怀,看到被猎的兔子和受
伤的云雀,诗人的心情化做兔子和云雀,然后为人生写下了警语。这首诗可以说暗暗冥
合了中国佛家的思想。
    在我们眼见的四周生命里(也就是佛家所言的“六道众生”),是不是真是有情的
呢?中国佛家所说的“仁人爱物”是部是说明着物与人一样的有情呢?
    每次我看到林中歌唱的小鸟,总为它们的快乐感动;看到天际结成人字,一路南飞
的北雁,总为它们互助相持感动;看到喂饲着乳鸽的母鸽,总为它们的亲情感动;看到
微雨里比翼双飞的燕子,总为它们的情爱感动。这些长着翅膀的飞禽,处处都显露了天
真的情感,更不要说在地上体躯庞大,头脑发达的走兽了。
    甚至,在我们身边的植物,有时也表达着一种微妙的情感,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机缘
和生命力;只要我们仔细观察那些在阳光雨露中快乐展开叶子的植物,感觉高大树木的
精神和呼吸,体会那正含苞待开的花朵,还有在原野里随风摇动的小草,都可以让人真
心的感到动容。
    有时候,我又觉得怀疑,这些简单的植物可能并不真的有情,它的情是因为和人的
思想联系着的;就像佛家所说的“从缘悟达”;禅宗里留下许多这样的见解,有的看到
翠竹悟道,有的看到黄花悟道,有的看到夜里大风吹折松树悟道,有的看到牧牛吃草悟
道,有的看到洞中大蛇吞食蛤蟆悟道,都是因无情物而观见了有情生。世尊释迪牟尼也
因夜观明星悟道,留下“因星悟道,悟罢非星,不逐于物,不是无情”的精语。
    我们对所有无情之物表达的情感也应该做如是观。吕洞宾有两句诗:“一粒粟中藏
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原是把世界山川放在个人的有情观照里;就是性情所至,花
草也为之含情脉脉的意思。正是有许多草木原是无心无情,若要能触动人的灵机则颇有
余味。
    我们可以意不在草木,但草木正可以寄意;我们不要叹草木无情,因草木正能反映
真性。在有情者的眼中,蓝田能日暖,良玉可以生烟;朔风可以动秋草,边马也有归心;
蝉嗓之中林愈静,鸟鸣声里山更幽;甚至感时的花会溅泪,恨别的鸟也惊心……何况是
见一草一木子性情之中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