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口有偏嗜(下)

10已有 1918 次阅读  2022-03-24 10:03

用食物讲故事,通过宣扬自己的口味嗜好争意气,拼地位的做法,古今相同。当年想到“海派清口”大火的时候,据说周立波拒绝春晚的名言是:“我是喝咖啡的,赵本山是吃大蒜的,怎么好放在一起”。有位河北保定的小青年闻言不忿,在网上发视频,自编自演了一段顺口溜独白,对周立波的小资摆谱大加鞭挞,夸耀河北出过圣人才子、帝王将相的光辉历史,也置疑周立波本人是否真是上海“土著”的家世。表演人口齿伶俐,热情洋溢,可谓有才。不过这么纠结于“家庭出身”、地域文化,似乎也凸现了他本人的不安全感,让我想到阿Q眼红未庄赵秀才家的财势时的发言:“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了”。

 

其实喝咖啡也好,吃大蒜也罢,都可以看作个人的口味偏嗜。有赞美咖啡香浓的,就有嫌弃它象中药的。有力挺大蒜爽口健身的,就有厌恶它中人欲吐的。饮食之道,众口难调是常理,大可存异不求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问题是一旦把个人的饮食习惯上升到地域文化甚至民族文化的高度,矛盾就出现了。

 

“小河北”出言不逊攻击周立波,小人物出了恶气,大人物也无须计较。毕竟是周立波先以口味暗喻品位,将“洋里洋气”的咖啡和“土得掉渣”的大蒜对照,进而彰现自身文化的优越性的。不过,听说北方文化界对于周立波不以为然的大有人在,认为他把海派清口这种南方的小噱头、“小肉荤”和国剧雅韵、西洋歌剧相提并论是狂妄自大,不知好歹。这其中有多少是平心而论,有多少是“大北方主义”作怪,这里暂且不谈。至少就我本人而言,庙堂阳春白雪的“正声”和民间下里巴人的“俚乐”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发展的空间,北方和南方观众因为方言的差异,对于地方曲艺节目各有偏好也很正常。

 

只是我这个久居异国的江南人,口味也早就没那么“地道”、“正宗”了吧。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 思想 2022-03-24 19:40
    大蒜也是洋货,只是进入中国更早一些。感觉法国人比中国人更喜欢往菜里放蒜。吃了放大蒜的炒菜,饭后来杯咖啡,很具法国特色。
  • 颜小火 2022-03-24 20:55
    我也不喜欢赵本山,以前有个传说:上海女孩子不吃蒜,周立波把自己给作out了,都不是有德行的人。
  • lilian69 2022-03-25 06:50
    以前课本中有朱自清写梅雨潭的水,对比什么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我有次作文借鉴了这种写作手法,贬低另一个衬托一个,被老师批评说不要这么搞——南北之争这种,主要是不要贬低一方凸显优越感,这种也是挑事。先撩者贱。对于北京人,所有人都是外地人,广州人,所有人都是北方人,但北京广州就没有这么令人反感,大概是北京人比较外向开朗,广州这种划分并没有攻击性。
  • lilian69 2022-03-25 07:23
    不过每个地区人都有分的,充分体现人类物种的多样性,不可一叶障目。就上海动迁人群,也有人性格温和明朗,这种人,一般都有和睦蒸蒸日上的家庭,日子过的舒心,不需要外在寻找情感满足
  • 夜夜笙歌 2022-03-25 10:43
    lilian69: 以前课本中有朱自清写梅雨潭的水,对比什么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我有次作文借鉴了这种写作手法,贬低另一个衬托一个,被老师批评说不要这么搞——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