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口有偏嗜(上)

8已有 1459 次阅读  2022-03-23 08:47

某年休假在家,和母亲一起自制了两种酥皮月饼:鲜肉和豆沙馅。我们俩很得意,别人尝了也好评如潮,可父亲偏抱怨“牛油味太重”。苏式月饼要起酥,就得用荤油,这次我们用了牛油(butter),以为比猪油更健康,不料父亲却不欣赏。我自己没觉得牛油味重,倒是吃着香醇诱人。再一想,养移体,居移气。看来我在“番邦”生活时间长了,平日对奶酪之类的当地美食虽然不感冒,可是牛油烘焙的甜点却吃得不少。于是,不知不觉间对汉民族历来不以为然的奶制品也安之若素了。

 

美国人类学家安德森曾听他的汉族朋友诋毁乳酪为“鼻涕状的牛肠腐烂排泄物”。 食用乳制品自古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习惯。中原地区的农业社会生产方式不同,饮食习惯有别,且时常处在匈奴、女真、蒙古、满洲等族的侵略威胁之下。蛮夷偏嗜,也就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象征。奶制品蛋白质和矿物质丰富,比食用牛羊肉更经济,一向是游牧民族的恩物。元代诗人萨深情地吟咏过“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的上都美景。可是汉族士大夫是坚决加以摒弃的。

 

义庆的《世·言》中早就记载道: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曰:‘卿江何以此?’曰:‘有千里羹,但未下豉耳!’”据说千里湖在江溧阳,湖中出产菜。现在“千里莼羹”是吴地味菜的代称,不过陆机的答复暗藏机锋,以饮食习惯的差异对北方统治者进行挑战。

 

故事中提到的王武子,名, 字武子 。他的祖父王昶是魏国的高官,封京陵侯,父是声威极隆的司徒王曾立大功。作为“官二代”,王济出身名门高阀,自以为懂得穿衣吃饭,所以对陆机夸耀江东没有的羊酪。可是陆偏不买账,竟然举出“莼羹”,甚至是不加盐豉、可能没滋没味的莼羹,加以抗衡。有人考证,“未下豉”中的未下是“末下”之误,陆说的是加了“末下”(秣陵,今天的南京)地方特制调料的莼羹。但无论如何,他用江南名物嘲讽北方佬粗鄙的用意一目了然。

 

莼菜是大名鼎鼎的江南水生植物。据《晋·记载:“翰因起,乃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适志,何能宦数千里,以邀名爵乎?’遂命。”在洛阳任职,为了故乡的美食毅然辞官。林洪《山家清供》则考证莼菜和鲈鱼同食能“下气止呕”,张季鹰当时心情抑郁,“随事呕逆”,所以青睐这种“药膳”。这是一家之言,但如今“莼鲈”已成了乡思的代称。

 

莼菜绿意盎然,富于诗意。最近过世的大学问家黄裳描写新安江的水色,说它和嘉陵江水以及莼菜差可比拟:“嘉陵水色女儿肤,比似春莼碧不殊”。这个比喻很传神,莼羹就是那种“泛出乳白色的晶莹的浅绿,绿得细腻、柔和”。 其实,这种水草富含胶质蛋白,口感粘粘糊糊,全靠牛肉或鸡汤等鲜品提味,本身并不特别可口。作为千百年来江南文人魂牵梦萦的意象,它却承载了厚重的文化传统,让人即景生情,神驰万年。

 

陆机嘲笑的王,本人长相出色,他的两个姐夫——中令裴楷和太子少傅和,都是当著名的美男子;他的外甥玠,素有“璧人”之称,和其岳父乐广合称“冰清玉润”,更有“看杀玠”的典故。王武子家世门第不俗,他吃的羊酪一定也非凡品。陆士衡的挑战,除了我父亲那样的饮食偏见作怪,更多是出于彰显身份政治的考虑。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 lita 2022-03-23 15:33
    莼菜是杭州的普通菜肴,文字夸得失去了普通。
  • 夜夜笙歌 2022-03-23 15:50
    lita: 莼菜是杭州的普通菜肴,文字夸得失去了普通。
  • 颜小火 2022-03-23 20:40
    n年前去苏州玩,特别点了蒓菜,不是上市季节,所以吃到的是罐头里开出来的,太失望了
  • zhumama 2022-03-25 06:18
    因为不喜欢“黏黏糊糊”口感,我对莼菜羹一类的菜品不太欣赏。但是,很喜欢看这些与美食、美人有关的小故事,很有趣啊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