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最后的中国大厨》

《最后的中国大厨》(The Last Chinese Chef)是尼可默恩斯(Nicole Mones,Boston:Houghton Mifflin,2007)的小说。这位作者过去曾写过《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改编成电影后由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和比尔·默瑞(Bill Murray)主演。《最后的中国大厨》继续描述在异国他乡的美国人如何体验不同的文化,这次的背景换到了中国的北京和杭州。女主人公是美国某美食杂志的专栏作家,丧偶一年,突然接到丈夫生前工作的律师公司從北京打来的电话,说有一个中国家庭起诉她的丈夫,要求亲子赔偿。男主人公則有一位出身御廚世家的华裔父亲和美国犹太人母亲,書名《最后的中国大厨》就取自他的祖父、一位清朝御廚的遺作。他四年以前到中国,向父亲的三位结拜兄弟、也都是远近闻名的大厨学习厨艺,准备在中国开一家高档次的餐馆。小说其实有两条情节线:一是女主人公中国之行、寻求亲子鉴定的甜酸苦辣,二是男主人公为了获得2008奥运会中国国家厨师代表队中北方菜系的两个名额之一而參加文化部举办的美食选拔大赛。这两条情节线能交叉,起初是因为女主人公接受杂志的采访任务,要写一篇关于男主人公餐馆的文章。后来,因为各自的身世坎坷:比方说女主人公丧偶的悲痛和对死去丈夫感情忠贞的怀疑,以及男主人公的父亲因为文革中受到冲击一直拒绝回国也不赞成儿子重拾旧业等等,更因为他們对中国美食的共同爱好,两人之間逐步产生了爱情。

《迷失东京》我只看过电影,没读过原著,所以不能据此评价作者本人的写作水平如何。至于这本新作,对于我这个中国读者来说,最动人的是作者如何通過特定的敘事手法安排文中两人的互动。首先,作者将关于两人邂逅的叙述都集中在国庆以前的一周内,两人各自生活中的惊涛骇浪以及随之而来的情绪上的大起大落都在这短短七天时间里得到浓缩。其次,这种“浓缩”的叙事效果并不显得单薄,因为作者编织进去很多不同时空、不同人物的叙事角度和口吻。比如说,每章开始前,作者会引用一段男主人公的祖父、前清朝宫廷大厨的回忆录《最后一个中国大厨》,将历史和现实交织在一起。又比如,各章的视角时有变化,除了男女主人公各自的生活以外,还有他们的朋友、同事、甚至那个起诉的中国家庭中外祖母的第一人称叙事。这样的叙事手法在习惯从头至尾同一个叙事声音的读者看来可能有点怪异,但对于这部作品很合适。一来,正因为故事发生在中国,一个日新月异,令人目迷五色的地方,这种叙事风格能够彰现外国人对中国那种生气勃勃而又泥沙俱下的现状的真切感受。二来,这样的穿插交互叙事才能体现男女主人公在异国他乡、人生坎坷阶段的混乱迷惘情绪。三来嘛,这样的叙事风格正是对文中描写的中国美食的有力呼应。

正如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叙事口吻丰富多变,文中描写的中国烹饪也复杂精妙。正如作者运用不同的叙事角度和参差的故事时间来增加男女主人公情感的厚重感,文中有两个例子说中国大厨如何获得“浓”味。比方说,为了做一味貌似朴素的煮豆腐,大厨事先要把三十只新鲜河蟹的蟹肉、蟹黄、蟹子、蟹壳放在一起、并加入各种调料长时间烹著,然后才把煮过穿孔的一方豆腐浸泡在这样浓烈的高汤中。食客只见豆腐不见蟹,可是品尝的时候又无处不是蟹味。又比如,为了做一道“东坡肉”,大厨改良旧方,除了原本的黄酒、酱油等调料以外,又加入金针菜、白果、木耳、豆腐干、大枣、米饭,以八宝饭的形式老菜新做,让这道菜真正做到“油而不腻 ”。

又比如,正如小说需要主题和结构,文中男主人公的祖父在遗作中提到中国京派/宫廷酒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主题:比方说怀旧、诙谐、文雅或朴素,以及四冷菜、四主菜或八冷菜八主菜加汤的经典结构。冷菜用来开胃和奠定宴席的基调,第一道主菜多半油炸,但要求精致清淡,引起食欲。然后是一道海鲜浓汤。接下来是让人预料不到的家禽菜,再接下来是一道素菜,让大家清清口以后,再来一道不同的汤。第二道汤之后,宴席进入新阶段:不光是食客的胃,他们的头脑也加入运作。这个时候,厨师首先上烤鸭,再上第三道汤。然后给大家端出一些需要食客琢磨寓意的菜:比方说,是否暗指某句诗歌的典故?是否看起来象一种菜,但吃起来其实是另一种菜?文中就提到大厨完整地取下整只鸡皮,却在里面加上火腿蔬菜烤制而成。前文提到的蟹味豆腐也属于这种让人“不胜惊奇 ”的菜。最后一道主菜是整鱼,整个宴席再以一道甜点收尾:红豆汤,栗子羹等等。

叙事和美食的最完美结合当然是女主人公最后领悟到中国美食的真谛在于分享、在于和朋友家人共进三餐, 她和男主人公也战胜了自身的种种不安全感和挫折感走到一起。结尾是两人和男主人公终于回国的父亲和两位厨师伯伯一起喝粥吃早餐,用最基本的清粥小菜确定了两人的情感,也确定了他们与中国家庭、中国文化的紧密联系。作者在书的后记中提供了她的网站:www.nicolemones.com,据说还有食谱。美中不足的是,作者不懂中文,也沒請懂精通中文的人查看過她的書稿,所以除了一些拼音錯誤以外,還有一些成語的應用也似是而非,不符合中國的文化習慣。
老外写得反而出名, 为什么?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作者写的应该是中西方文化的一种交织和碰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