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焦点访谈:南疆喀什维吾尔青年如何学习汉语

2016-09-21 13:38:13
字号:A- A A+
来源:中央电视台
关键字:
南疆
新疆喀什
新疆 学汉语
一带一路 新疆
新疆 莎车县
新疆南疆地区是维吾尔族聚居区,由于交通不便,长期比较封闭。随着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路、电、网等基础设施也逐步铺进这一地区,南疆的维族年轻人,也逐渐产生“出去看看”的想法,开始积极学习汉语和劳动技能。
9月19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南疆出现的新现象作了报道,文字实录如下:
莎车县位于新疆南疆的喀什地区,这里的维吾尔族绝大部分以种地为生,由于交通不便,和外界交往也很少,大部分人都不会说汉话,更没有去过内地,甚至连内地有哪些省份城市都搞不清楚,但是现在这里的年轻人却成群结队地去上政府组织的培训班,学汉话,学技能,因为,世界这么大,他们也想去看看。
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阿瓦提镇,每到傍晚,会有很多年轻人聚集在镇政府的教室里,参加由镇政府组织的短期汉语学习班。 这里是维吾尔族聚居地区,想找一个发音标准的汉族老师都很难。可是,老师教得认真,学生们学得更认真。为什么大家的学习热情会这么高呢?他们有的说是因为“买东西的时候,别人没听懂我们的话,我买东西买不到”,有的说是因为“能好好教育我的孩子”,还有的说“外出打工的时候,可以跟同志(交流)。”
喀什地处南疆,这里的维吾尔族不是以畜牧业为生,绝大多数都是种地的农民。米夏乡恰热克村的依明尼亚孜·艾海提,今年21岁,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家里有7亩地,每年收入5000元。
依明尼亚孜是家里最小的儿子,按照当地习俗,小儿子会在兄弟分家的时候与父母在一起。分家后,父亲去世,依明尼亚孜和母亲相依为命,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正是甜杏收获的季节,依明尼亚孜家的杏树挂满了果实,可是,在莎车县的农村,几乎家家都有果树,甜杏丰收了也卖不出去。仅仅依靠地里的5000元收入,很难维持生活,农闲的时候,依明尼亚孜就会出门找一些零工来做。
莎车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务工、就业机会少。依明尼亚孜精力充沛,却很难在本地找到一个有稳定收入的工作。新疆盛产棉花,每到收获季节,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农民去农场打零工、摘棉花。两个月起早贪黑地打拼,五、六千块钱,是一年中依明尼亚孜家里最大的一笔收入。
喀什地区位于地震多发带,为了改善农民的老房危房,这两年,国家给每户补助28500元,鼓励农民修建抗震的富民安居房。依明尼亚孜家也盖了房,钱不够,又从银行贷了3万元。
在农村,盖房子是第一大事。虽然对他来说负担比较重,但还是坚持把房子盖了起来。摘棉花赚来的钱,还了银行的分期贷款,就剩不下多少了,新房没钱装修,母子二人只能暂时住在老房子里。依明尼亚孜想去外地打工,语言不通是最大障碍。
从学校里学过的简单汉语,出了校门,没有语言环境,过几年也就忘记了,想学以致用很难。南疆地区这些农村,与外界缺少交流,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很多年轻人对内地、对其他民族的认知度很低。
记者采访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没有走出过新疆,甚至没有走出过莎车县。内地什么样?跟其他民族该怎样交流?怎样接触?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都是一片茫然和未知。 年轻人学习汉语的热情,来自于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有序扩大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两年来,为了落实中央精神,喀什地区开始由政府部门主导,有组织地动员青年农民参加汉语和劳动技能培训,有组织、成建制地开展劳务输出。
南疆地区的劳务输出起步晚,起点也很低。当初,为了改变农民的传统意识,政府部门曾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吐尔孙江·阿布都优普是莎车县人社局劳务输出办副主任,曾经在农村工作了20多年时间。他告诉记者,十几年前,他还是村支部书记,莎车县第一批组织农民到北疆拾棉花的时候,很困难,95%以上的村民都不愿意出去,等他们真正见到了甜头以后,才知道劳务输出是怎么回事,是政府引导、政府组织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这些年,一进入9月,就会有成群结队的农民去北疆摘棉花,他们当中,有的是兄弟姐妹、有的夫妻同行,虽然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却是很多家庭一笔重要的收入。近两年,棉花的行情不好,农民收入也大不如前。各级政府部门希望引导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走出新疆,去内地务工。
莎车县人社局局长翟田霖介绍:“近几年光是劳务输出这一块,人力资源培训(投入)将近上千万(元)了,比如说像2015年,我们劳务输出将近1900多人,投入将近300万元。”
一年投入300万,输出不到2000人,虽然莎车县政府投入力度很大,也在努力帮助农民工寻找可以外出务工的机会,可是能走出新疆的农民工却不多。
依明尼亚孜已经在自己乡镇办的学习班学了不短的时间,可是一直没有等到政府的招工信息,能去内地务工的机会很少。
艾克拜尔·吐尔逊是好巴郎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的经理,也一直在努力把新疆籍农民工送到疆外去务工。他说:“我们南疆自身的原因,农民相对封闭,见得少,思维意识上没有那么开放,这就包括第一没有技能,生存技能相对少;第二语言不过关,不过关情况就没有自信,外部也有误解,我要用他语言不通,这个不会干,那个不会弄。”
这些年,就在南疆地区着力推动劳务输出的时候,内地劳务市场也在发生着变化。随着各地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在逐渐减少,企业对劳动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莎车县的农民工属于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的简单劳动力,所以找工作并不容易。那么,莎车县输出的农民工真的不适合在内地劳动力市场务工吗?在莎车县,记者遇到一位从山东青岛来考察的企业负责人曹承爱。几个月前,在吐尔孙江的协调下,她所在的纺织企业第一次接收了25名莎车县的女工。25名女工给曹承爱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一次,她受吐尔孙江邀请,专程到莎车县考察。
企业培养一个熟练工需要付出成本,人员流动性过大,企业成本就会上升。相对于内地农民工散乱的状态,新疆籍农民工却是由地方政府组织培训,由政府部门派人统一带队,成建制地输出。他们与企业签订的合同期至少一年,工人中途不返回新疆。这种务工的稳定性,恰恰是很多企业所需要的。

新疆籍员工在青岛企业生产汽车电路总成
汉阳电子是青岛另一家使用新疆籍员工的企业,而且至今已经长达4个年头。这家企业生产汽车电路总成,一根成品当中有几十条线路,新疆籍员工虽然大多是初中文化,但也很快都适应了自己的工作。
汉阳电子有限公司生产部科长王照红说:“头三个月他的接受能力肯定是要差一些,新疆的带队老师每天都在现场,我们这些人也是每天必须在现场,关心他们、指导他们,慢慢融入进去,三个月以后就没有这种现象了。他们很多人干完一年合同期到了,回家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又返回来,返回率很高,再续约,有在这里干三、四年的。”
虽然莎车来的农民工文化水平低、技能欠缺,但也有他们独有的优势,他们踏实、稳定,经过培训后,也能成为好工人。现在,很多内地企业已经转型升级,需要的是掌握更复杂技术的工人,但也有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甚至还出现了招工难。一面是找工难,一面却是招工难,说到底,还是因为供和需信息不对接、互相不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怎样为供需双方搭建一个更好的劳务输出平台,是一件值得做也应该做的事情。https://www.guancha.cn/local/2016_09_21_375008.shtml
汉阳电子是青岛另一家使用新疆籍员工的企业,而且至今已经长达4个年头。这家企业生产汽车电路总成,一根成品当中有几十条线路,新疆籍员工虽然大多是初中文化,但也很快都适应了自己的工作。
汉阳电子有限公司生产部科长王照红说:“头三个月他的接受能力肯定是要差一些,新疆的带队老师每天都在现场,我们这些人也是每天必须在现场,关心他们、指导他们,慢慢融入进去,三个月以后就没有这种现象了。他们很多人干完一年合同期到了,回家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又返回来,返回率很高,再续约,有在这里干三、四年的。”
虽然莎车来的农民工文化水平低、技能欠缺,但也有他们独有的优势,他们踏实、稳定,经过培训后,也能成为好工人。现在,很多内地企业已经转型升级,需要的是掌握更复杂技术的工人,但也有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甚至还出现了招工难。一面是找工难,一面却是招工难,说到底,还是因为供和需信息不对接、互相不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怎样为供需双方搭建一个更好的劳务输出平台,是一件值得做也应该做的事情。
=======================
好事情,做晚了。两年前才开始,真的有点儿晚,没有跟上整个中国发展的步伐。在内地劳动密集产业爆发的时候,在全国农民工打工潮的时候,在维吾尔和穆斯林还没有什么负面形象的时候,没有及早着手南疆的开放和同化。但反过来说,这种努力成本高昂,投入巨大,那时候的中国也没有足够的多余财力来做这件事,哎……可惜啊。
2016-09-21 22:21
查看回复 3 举报 分享 回复 踩2 赞233

血未寒
大家好,我是一名搬砖工。
当初毛主席那个年代 有威望的时候, 就应该持续的把普通话推广开来。 建国都这么多年了, 居然还有这么多中国人连普通话都不会说。 扫盲的时候很积极,遇到民族问题了就畏手畏脚,从大义上讲, 本质根本就是一样的。
这些问题都是错误政策留下祸根。
2016-09-21 22:04
查看回复 2 举报 分享 回复 踩0 赞212

消失的松果

把国家的扶贫拨款真正用在改变民生上吧,少建点清真寺,少盖点白宫一样的政府大楼,换成医院,学校。多给支教的教师开点工资,别特么都给蛀虫贪了
2016-09-21 22:41
举报 分享 回复 踩0 赞151

joey
拖延症怎么治,这是一个问题
语言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解放妇女,妇女起来了,觉悟了,潜在危险就能消除一半甚至更多。

长远目标,是打破穆斯林与非穆的通婚壁垒。这件事儿要做成了,中国就是对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了。
2016-09-21 22:39
查看回复 5 举报 分享 回复 踩4 赞145

龍龍游

简单 一招减少维语电视台,电台数量,必须要求普通话,以后慢慢就能听懂。学校必须普通话教育。慢慢就行了。
2016-09-21 23:03
查看回复 3 举报 分享 回复 踩7 赞97


随心所欲不逾矩
应该在新疆地区从幼儿园起推行全面双语政策,这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人才资本有效流动的百年大计~
2016-09-21 22:30
查看回复 2 举报 分享 回复 踩0 赞92

风从东方来

主要就是内地的经济发展有钱了,新疆人民也向往了,现在政府再好好组织组织,加强普通话学习和技能培训,加快新疆人民走出去,做到更好的人民融合,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别说当年政府不到位,实在是当年新疆人民太顽固,政府大力推广的普通话,人家学都不学,还打跑了好多老师,后来新疆人民一出去,话都不会说,工作也找不到,很多人就沦落当偷儿爷了。后来认识到语言重要,想学的时候,基本汉族老师都不敢去了。
2016-09-21 22:26
举报 分享 回复 踩1 赞85

玄火昆仑

中国人的上帝就是自己
为了方便与国内各族交流,维吾尔语1983年之前是用拉丁字母来拼写,对各民族来说,看不懂,起码会拼,会说,之后改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维吾尔族和阿拉伯世界交流畅通了,反倒和国内各民族疏远了,有几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能看懂阿拉伯字母?这是认为制造民族交流障碍,真不知道83年那种改革是如何想的。
2016-09-21 22:04
查看回复 3 举报 分享 回复 踩2 赞257
阿克苏这边地方50岁以上的大部分维族、汉族都会说双方的语言,年轻的反而不会说,究其原因,还是1983年废除新文字的后果,汉族想学,看不懂。恢复新文字,双方交流更容易。比如我,虽然听不懂,但能准确的读懂新文字。大多数学过拼音或英语音标的人都可以。
2016-09-22 00:04
举报 分享 回复 踩0 赞28

忠贞勇敢李文卿

坚决打击清真寺,多建学校学习科学知识,就是反恐的根本途径!不打击宗教势力,学再多的汉语也无法改变民族之间裂痕不断扩大的事实!
2016-09-21 23:37
南疆喀什维吾尔青年如何学习汉语
王大豪:新疆南疆汉族人太少:维族青年学会汉语又忘掉
www.360doc.com/content/16/0726/.../15549792_578410682.shtm...

Translate this page
Jul 26, 2016 - 王大豪:新疆南疆汉族人太少:维族青年学会汉语又忘掉. ... 新疆维吾尔族人口约80%分布在南疆,其中36.01%的维吾尔族人口生活在南疆的喀什地区。在南疆, ... 没有双语环境,必然缺乏学习双语的动力,必然难以稳固学习成果。
民考民/民考漢系統直到2000年代中期都還保留著,但2002年9月,一份公告表示大學課程將不再以維吾爾語授課,這已經表明了教育制度發展的方向。馬戎曾哀嘆說「以漢語授課的科目和以維吾爾語授課的科目實際上是彼此隔離的,儘管它們都在同一個校園裡。」這是真的,而漢族與維吾爾族學生需要各自的食堂(分別供應清真食品和非清真食品),而雙方經常得住在不同的宿舍又更強化了這樣的隔離。這個體系有問題──缺乏社會接觸的確無法幫助撫平漢族和維吾爾族間的分歧,但對馬戎來說真正的問題是:這意味著這些少數民族學生「很難和學習及工作過程中不說他們母語的人們交流。」
一星期使用兩小時維吾爾語的「雙語教學」
官方也並未提議漢族人──在一個以佔多數民族命名的自治區內,本身並非屬於該多數民族的一員──應該學習少數民族語言。新疆只有極少數的漢人有辦法多說上幾句少數民族語言,即使是那些在新疆長大的漢人也是如此。會說少數民族語言的例外往往是從1950年代或1960年代就來到新疆的老年人,因為在那個年代漢族要少得多。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90/article/7019
1978年以前,學校學習的主要外語是俄語,而在新疆的一些學校,漢族學生從第3年開始教維吾爾語。但是在「開放」之後,英語成為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外語。2006年,一名在阿克蘇(塔里木盆地北緣的一個城市)的老師回憶道:在1980年代之前,漢族學校從三年級開始給漢族學生上維吾爾語課程,所以漢族學生會說維吾爾語,而漢族和維吾爾族的孩子們會玩在一塊兒,這樣的語言交流和相互理解對他們來說是很好的,但現在已經不一樣了。在開放及改革政策後,漢族父母只想讓他們的孩子學英語,而學校裡面的維吾爾語課程已經被英語課程所取代。
新疆最不認真執行的規定之一就是「漢族的政治幹部應當要學習當地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官方很少鼓勵這種表面上的善意,除非你把一些可笑的方式也算進去,像是2004年在電視上播放名為《一週一句》的10分鐘節目,將一句話以漢語和維吾爾語重複10分鐘。但我還是得提提馬戎做的某件事,他確實提議過,如果部分漢族不打算在職業生涯中使用英語,那他們在學校應該用維吾爾語或其他少數民族語言課程取代英語課程。
整個2000年代,新疆當局積極力求推動少數民族學校雙語教學,其中的含義之一是維吾爾老師要不是再次接受以漢語教學的訓練,不然就得退休。對許多老一輩維吾爾教師來說,他們不太可能接受再次培訓。在課堂上用漢語授課的規定特別嚴格──任何被發現以維吾爾語來補充其漢語解釋的老師都可能被罰款。非漢族老師也必須通過考試來證明其語言的流利程度──這些考試的偽造證書很快就以2,000到3,000人民幣不等的價格出現在市場上。
到了2010年結束時,烏魯木齊所有的高中班級都已經以漢語授課;當局的目標是在2012年時能讓85%的幼稚園課程幾乎以漢語教學,唯一指定用維吾爾語上課的課程是維吾爾語課程本身──因此這些老師唯一能說維吾爾語的就是這門課程,彷彿把學生的母語當成一門外語或是某種古老的語言。這樣的規定保證少數民族學生每星期可以在學校聽到兩個小時的母語,這使當局得以繼續延續「雙語教學」的謬稱。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90/article/7019
新疆汉族人三门语言学习的必要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