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在明代,西方传教士就看穿弱鸡国本质 从尚武到文弱

在明代,西方传教士就看穿弱鸡国本质 从尚武到文弱 (2013-10-16 13:32:43)转载▼
标签: 杂谈       
从尚武到文弱

在明朝万历年间到达中国的传教士利玛窦意外地发现,中国的男人都如此文弱。他惊讶地发现,这个帝国里最聪明的人看起来都像女人
记得读到过一个日本人写的帖子。帖子上说,我们尊敬古代的中国人,看不起后来的中国人。因为古代的中国人和后来的中国人很不一样。
==============================
春秋时代,贵族个个都下马能文,上马能武,侠客遍地,武士横行,一言不合,就拔剑相斗。那时候的中国人,不喜欢一步三摇弱不禁风的白面书生,不论男女,皆以高大健硕为美。所以诗经言庄姜之美,必先言“硕人其颀”。写鲁庄公之美,必说他“猗嗟昌兮,颀而长兮”。那个时代美男子的标志是大个子,卷头发,浓胡须,最好还带点狐臭味儿。《齐风.卢令》赞美猎人,就说他“美且鬈,美且偲”,也就是说他卷发多须。同样,《陈风.泽陂》中说,“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有美一人,硕大且俨”,于是令女主人公心生爱意,在单相思中苦闷不已。

再看看后来的中国人。

在明朝万历年间到达中国的传教士利玛窦意外地发现,中国的男人都如此文弱。他在写给罗马的信中说,“很难把中国的男子看作是可以作战打仗的人”。他惊讶地发现,这个帝国里最聪明的人看起来都像女人:“无论是他们的外貌气质,还是他们内心的情感流露,他们看起来全像是温柔的女子。要是你对他们尊敬礼让,他们便会比你更加谦和。”

居留中国的几十年里,利玛窦也看过上流社会的人打架,不过其情景却让他哑然失笑:“彼此争斗时表现出来的,也只是妇道人家的愠怒,相互殴斗时揪头发。”“他们很少残杀,他们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这种争斗的方式。这不仅是由于他们没有什么真正的男子阳刚之气,主要是,他们大多数人连小刀之类的兵器都没有”,“这些男人们不惜每天花费两个小时来梳理他们的长长的头发,考究地整理他们的服饰,他们就这样悠闲自得地打发着美好的时光。”
鸦片战争后来到中国的外国人,更惊讶于中国人的胆小。古伯察说:“傲慢尊大的、看上去颇具刚毅的中国人,一旦遇到态度坚决、意志不挠的人,马上就会变得软弱,像患了癔病。面临困难的中国人嘴里常说‘小心’,即‘胆子要小’。”罗斯则说:“中国儿童不像欧洲儿童那样蹦蹦跳跳……对武力的赞赏已经完全没有了。大男子当众啼哭而不以为耻。”
侵华日军对中国人的容易驯服也印象极为深刻。

《南京大屠杀资料集》中收有日本军人的回忆。有一个日本兵十分惊讶于众多数千中国士兵驯服而默然地经过如山的同伴尸群,走向死亡,而毫不反抗。那个日本人说,他百思不得其解。是中国人太容易驯服,或者是中国人对死亡悟得太透?日本指挥部在处死中国俘虏时曾经日夜提心吊胆,因为日本军队经常以一二百人的小分队来屠杀上千上万的俘虏。日本人担心数千俘虏一旦暴动,即使手无寸铁,也会将行刑的两个日本中队杀得一人不留。但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张宏杰)

http://news.ifeng.com/mil/histor ... 15/30336115_0.shtml
外国传教士眼中的明朝:同性恋盛行
金羊网 05-21 14:02  大
在明嘉靖年间,葡萄牙商人盖略特·伯来拉在《中国报道》上说:“我们发现他们当中最大的罪孽是鸡奸,那是极常见的丑行,一点都不稀奇。” 相比较而言,中国儒家经典上对同性恋的排斥,远远不如基督教所尊奉的《圣经》。索多玛城之所以被上帝毁灭,是因为索多玛人的罪恶上冲于天,其中有一条便是耽溺男色。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当明清之际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多明我会的教士们看到男风盛行时所受到的震骇。利玛窦在北京传教的固定场所在宣武门内,离当时中国男色的中心帘子胡同相距只有数百米,他就指斥道:

这些可悲的人习惯于违性之淫,而这既不被法律禁止,也不被认为是当戒之事,甚至引不起一些羞愧。丑行被公开谈讲着,四处传播着,却无人去加以阻遏。在一些城市当中这种令人憎恶的事情是非常普遍的——就像在国都一样——那里的某些街道上公然充斥着精心打扮的男妓模样的娈童。有人专门买回一些少年,教习他们歌舞音声。然后艳服裹身,朱粉傅面,修饰得恍如美女一般。就这样,这些可怜的少年开始了他们可怕的淫恶生涯。

他又说:“虽禽兽之汇,亦唯知阴阳交感,无有反悖天性如此者。”这里的阴阳交感,其实是中国人的观念了。这也显示天主教徒们虽然来自国外,但是在对社会问题发表意见的时候,还是很注重中国人自身的说法,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借助中国人的观念。

天主教的传教士如此,那么从事商贸政治活动的西洋人是不是会宽容一些呢?在明嘉靖年间,葡萄牙商人盖略特·伯来拉在《中国报道》上说:“我们发现他们当中最大的罪孽是鸡奸,那是极常见的丑行,一点都不稀奇。”

即便到了清乾隆年间,英国人约翰·巴罗作为马戛尔尼使团的一员,走遍中国大江南北,他也曾说道:“这种令人憎恶的、非自然的犯罪行为在他们那里却引不起什么羞耻之感,甚至许多头等官员都会无所顾忌地谈论此事而不觉得有什么难堪。这些官员们都有娈童侍候,那些漂亮的少年年龄在十四至十八岁之间,衣着入时。”

可见,普通游历的西洋人由于少了传教的包袱,反而能自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那么,同期中国人对同性恋的看法又是如何呢?最有趣的例子当属《金瓶梅》中的陈经济,他最初娶了西门庆的女儿西门大姐,但是整天挖空心思地勾引丈人府上的女人。当他落魄的时候,又很自然地和道士、土作头儿等发生鸡奸关系。总之,由男入女,由女入男,对他而言,丝毫不觉得有什么障碍。https://m.sohu.com/n/556268375/
106 人赞同了该回答
西欧人对中国的描述、褒贬和中国本身政治制度的内容、政治绩效好坏关系并不大,对中国的描述和褒贬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西欧内部的需要。

在启蒙运动的早期,西方思想家树了一正一反两个标杆,正面的标杆是吏治清明组织完善的中华帝国,反面的标杆是国君压迫臣民予求予取的土耳其帝国,目的是为了劝诫本国的君主走上开明专政的道路。中华帝国恰巧被当成“外国的月亮”,自然就比较圆了。其实土耳其帝国曾经也一度充当“外国的月亮”,大概是因为欧洲人对土耳其更加熟悉,历史上相互交战又比较多,不利于大肆吹捧,所以才把外国月亮的荣誉给了更遥远的中华帝国。

但是到了启蒙运动后期,这种借东方讽西欧的论证手法不流行了,相反西欧人自信的相信文明是线性发展的,而且自己走在线性发展的最前列,对其他民族的评价自然就大大降低了。
发布于 2015-05-04

====================
作者:Louis Lully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53906/answer/4666438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再贴一段使团对清朝正面评价马戛尔尼本人的日记却如此记载:“中国政府的行政机制和权力是如此的有组织和高效,有条件能够迅即排除万难,创造任何成就”马戛尔尼访华团成员之一的爱尼斯·安德逊却如此评价:“杀头案在中国是非常少见的。关于这问题,我甚为注意而且好奇地去打听,一有机会就向人探问,我不只问过一个人,有好几个人,至少有70岁高龄的老人,他们从未见过或听到过有杀头处刑的事……比较轻的刑事案,在这人口非常多、商业又发达的国内也不常有”;“走过的乡村(北京郊区)前后每1英里路上的人数足以充塞我们英国最大的市镇”;“这城市(广州城)的街道一般是15英尺到20英尺宽,用宽大的石板铺砌,房屋超出一层的很少,用木材和砖建筑。商店的正面大门之上有漂亮的阳台,因而门前形成一街檐,用各种油漆装修得很美丽”;“……这个马车队伍停歇在一个大市镇内,镇名“吉阳府”。说它是人口稠密,则我又用了这冗繁的语词,这语词可以同样应用于整个帝国,如每个村庄、市镇、城市;不,每一条河流和河流的两旁也充满了人。在这国家里,在我们所经过的地方,人口是极为众多而且是到处是那么多:我们走过的乡村前后每1英里路上的人数足以充塞我们英国最大的市镇,道路两旁不少别墅田庄散布在田野之间,大为增色,也足以证明其富裕”;“……不能不对这位伟大、显赫、聪明、慈善的中国皇帝致以崇高敬意。他治理中国60年之久,按他的百姓的普通呼声,他对他们的康乐与兴旺从未忘怀。在他管理司法方面的情况是:他保护他的百姓中最低微的人”最后他对乾隆的称赞相信很多国人甚至满人都说不出口发布于 2015-05-03

33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有个成语叫做刻舟求剑,几乎是课本上最先教给学生的几个成语之一。可是我活这么大都没用过,不过用在这里看来正好。你以为马嘎尔尼就是有洋枪洋炮吗?今天我们说中国造不出f22一样的飞机。你知道人家欧洲十八世纪就玩燃气轮机了吗?

这些是利玛窦到中国之后,马格尔尼到中国之前,西方的部分发明。
作者:地山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53906/answer/9447216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590         复合显微镜                  詹森             荷兰
1593         水温计                      伽利略           意大利
1608         望远镜                      利柏西           荷兰
1625         输血                        让。巴尔替斯特   法国
1629         蒸汽涡轮机                  布郎卡           意大利
1642         加法器                      帕斯卡           法国
1643         气压计                      托里拆利         意大利
1650         空气泵                      居里克           德国
1656         钟摆                        惠更斯           荷兰
1668         反射望远镜                  牛顿             英国
1669         发现磷                      布兰德           德国
1671         计算器                      莱布尼兹         德国
1698         蒸汽泵                      萨费里           英国
1701         谷物条播机                  塔尔             英国
1705         蒸汽机                      纽科曼           英国
1710         钢琴                        克里斯托福里     英国
1714         水银温度计                  华伦海特         德国
1717         潜水钟                      哈雷             英国
1725         铅版制版                    格德             苏格兰
1735         发现钴                      布兰特           瑞典
1735         发现铂                                       西班牙
1745         来顿瓶装                    克来斯特         德国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53906
我看到的pdf格式原版本,描述恰好相反,大家可以去看:他们仍然使用臼炮,但只是少量,而且制作低劣。。。。它们在战船上装炮,但炮很小,它们也不知道怎样把炮对准目标。(第117页)1621年,澳门城送给皇帝三尊大炮作礼物,还有随行的炮手,向他们介绍使用的方法,因此在北京表演,是必须到场参观的曼达林大为惊恐。当时,发生了一次不幸的意外,其中一尊炮猛烈反撞,打死一名葡人和及三四名中国人”(第119页)。。。。总之,它们的武器和士兵在今天已无意义。。。(第119页)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53906/answer/4687304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64a43d877771d93bd192d11802b55eb7_hd.jpg
2018-7-13 17:58
54b39dec79079e420df64fdc39101f60_hd.jpg
2018-7-13 17:59
09e0f608363097c8961c01310b83db66_hd.jpg
2018-7-13 18:00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53906/answer/4687304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密码破译之二:明朝变态朝贡,揭示了明朝像宋朝一样以钱换和平文献载录二这些撒拉逊人告诉我,他们献给皇帝的礼物,在他们本国不过值7000克朗,但皇帝为他们的使团旅行而赏赐他们的不少于50000克朗价值,颇有赢余。该载录揭示了明朝变态朝贡,反映出明朝像宋朝一样以钱换和平朝贡是一种薄来厚往的礼仪。如果朝贡方送来100万两价值的东西,明朝必须回赠3---5倍价值的东西,也就是300---500万两!!!巨大的吸引力,使得朝贡方竭尽所有用有限额的人员携带最多的物品进京。明初几位皇帝曾寄希望于通过外交途径来抑制倭寇的侵扰,故对日本实行过羁縻政策,颁赐给勘合,准许他们入明朝贡。日本却将其看作是营利之机,甚至把某些资金的筹集都寄托在朝贡之上。因此,日本各大名、寺社往往因争取入明朝贡而激烈地竞争着,终于在宁波酿成了拼杀事件——“争贡之役”。明朝是中国朝贡制度的鼎盛时期,来华朝贡的国家数量之多,朝贡的规模之大,手续之缜密,组织管理之完善,皆为历朝所不及。据《明会典》、《外夷朝贡考》、《明史》、《明实录》等记载,明朝时的朝贡国家共有100多个。变味的朝贡,其实就是一种谋利的手段,索要朝贡权其实,其实就是敲诈,被迫给敌人送朝贡权其实就是花钱买平安。该文献有力证明明朝的朝贡回赐倍数一般在7倍以上。朝贡制度高峰的时候,这时候的朝贡国达到了一百多个.有几种说法:一是《明会典》所列朝贡国为111个.二是《明史》所列148个。逢年过节或者遇到大事的时候也向中国进贡,朝鲜是赶在节日的时候,比如说正旦也就是元旦、春节,千秋节就是皇帝生日这天,朝鲜都要来朝贡,贡品有金龙船、双盏莲花台、玳瑁刀鞘、细布、马匹、弓矢、人参、獭皮等;朝鲜的贡期最少是一年三贡,有时一年四贡、五贡,多的时候达到了六贡、七贡.明成化时规定只许百人,最多加五人,明嘉靖时规定不得超过150人.实际执行起来就变味。例如瓦刺人一下子就来了2000人,还谎称3000人。骗赏钱,这明摆着就是敲诈。我们按平均一国朝贡10万两计,按4倍回赐,则平均一国回赐40万两,扣除收入,则朝廷需付出30万*148=4500万两!!一年四贡、五贡。。。的还没算。这保护费交的也太多了。一些字拜148个大佬,结果一个也没有喂饱。有人认为,明朝对外送钱是历朝之最,但是由于形式上不是战后失败所签的合同,而是没有战争主动送的,所以,明朝的不叫赔款而叫送钱。叫保护费。密码破译之三:明朝时的经济已经严重落后如欧洲作为朝廷的座上宾,作者一行受到特别的照顾,见证了明朝的光明一面。但作为一个传教士,他们到下面走动的所见所闻却大不相同。大量的阴暗面改变了最初的看法。文献载录四中国不如欧洲富,也没有多少人称得上是富翁,欧洲的穷人没有中国的那么多,那么穷。原来,在明朝的体制下,人民的生活与西方开始拉开了距离。密码破译之四:明朝的火炮已经明显落后如西方,西方看中国,中国好像还没有进化文献载录六他们仍然使用臼炮,但只是少量,而且制作低劣。。。。它们在战船上装炮,但炮很小,它们也不知道怎样把炮对准目标。文献载录七1621年,澳门城送给皇帝三尊大炮作礼物,还有随行的炮手,向他们介绍使用的方法,因此在北京表演,是必须到场参观的曼达林大为惊恐。当时,发生了一次不幸的意外,其中一尊炮猛烈反撞,打死一名葡人和及三四名中国人。。。。总之,它们的武器和士兵在今天已无意义。。。曾经创造出人类最灿烂辉煌文明的大地,火药的始祖地,如今变得如此的落后,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就像林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明朝的领导者对葡萄牙送来的三门火炮充满了好奇。大家围坐参观炫耀。却不料在尝试学习时,尊炮猛烈反撞,误毙几个人。明朝仍然使用臼炮,但只是少量,而且制作低劣。。。。它们在战船上装炮,但炮很小,它们也不知道怎样把炮对准目标。可见,明朝的海洋炮舰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一个传教士看出明朝问题所在,也不免感慨:“总之,它们的武器和士兵在今天已无意义。。。”密码破译之五:明朝压制近代科学愚昧、落后、无知、残酷是孪生子。明朝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朝代之一,其根源的背后,就有愚昧、落后的影子。文献载录五他们是数学的爱好者,但一般来说他们懂得很少,也不许有人专门学习它,除了奉皇帝特别命令从事这方面研究,全国仅两处有这类人,一在北京宫廷,另一在南京。在西方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在天文、物理、化学、数学、哲学上经历了百年的基础打造,终于在17世纪60年代开始了以科学实践为契机的工业**,并揭开了世界近代科技**的光辉篇章。这个时代是伟大的,期间划时代的学术成果和著作层出不穷,许多学科的开山鼻祖们就产生于这个时期,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伟大的名字,他们是:伽利略、笛卡尔、帕斯卡、波义耳、牛顿、莱布尼兹等。伽利略,不仅是天文学的大师,也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笛卡尔,西方近代哲学的奠基人;帕斯卡,压强理论的奠基人,也是近代概率论的奠基人;波义耳,近代化学的奠基人;牛顿,经典物理学派的奠基人,被誉为科学巨人;莱布尼兹,近代数学的奠基人。开普勒1619年的《宇宙和谐论》;1621年的《哥白尼天文学纲要》;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53906
第谷弟子Longomontanus 1622年的《丹麦天文学》。并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用理论阐述的方式介绍了第谷的太阳系结构系统,其中的计算方法则使用了哥白尼和开普勒的西方近代几何学方法。当时,英国就有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 格拉斯哥大学、 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而我们的统治者怎么做的呢?明朝统治者需要的是愚昧的人民,一心压制新文化。文献告诉我们,“一般来说他们懂得很少,也不许有人专门学习它,除了奉皇帝特别命令从事这方面研究”。可见,就在明朝,西方的现代人面对的是几乎原始状态下的明朝!这明显是一场不对称的交锋!密码破译之六:明朝明显处于战争防御的一方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53906/answer/4687304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高个几把啊,大明鼎盛时期的附属国朝鲜的济州岛大学生村官崔溥的《漂海录》,说他意外漂到中国浙江,然后一路北上面圣说我要回家,里面可劲儿黑大明,民风不淳朴啦,不如朝鲜啦,路上遇到朝鲜进京使团,朝鲜使团武官还说中国人都是战五渣,我们朝鲜人才能打。说中国人自私自利啦blablabla
所以,连朝鲜都能喷你,凭什么说大明评价高
编辑于 2017-10-20
===========================
马嘎尔尼回去了,后来不就是议会通过对中国战争法案了吗?在长期所谓“闭关锁国”政策下,没找到鸦片的洋人是拿不出对等东西交换中国产品的。不公平的贸易关系使得他们对中国早就很不满了,甚至可以说,他们想对中国开战不是几十年的事情了,而是从这种不公平贸易关系开始时候就有了。最主要的是最后真正让英国人强起来的是“七年战争”那个时候中国已经和平了好长时间了。在英国人腰板硬起来的条件下,如果马嘎尔尼,把中国描述十分强大,谁会去承担对中国开战风险?编辑于 2018-03-21

作者:溪辰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53906/answer/3476857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个问题还用回答吗?别的不说,看看明清虎门事件,看看料罗湾海战与甲午海战,明朝一直压着葡萄牙,到了满清,居然被葡萄牙趁机搞走了澳门。对于那群西方国家,打疼他们才能赢得更高的评价
编辑于 2017-12-28
崇祯三年(1630年):
李之藻病逝于任上。
汤若望第二次来到北京,奉召任职历局,协助徐光启编修《崇祯历书》。
崇祯十年(1637年):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利類思来华抵达北京,1640年应东阁大学士刘宇亮邀请赴四川成都、绵竹等地传教。
崇祯十三年(1640年):
葡萄牙籍耶稣会士安文思来华,抵达杭州,1642年前往四川。
德国籍耶稣会士瞿安德(Fr. A. X. Koffler, 1615-1651)来华。
意大利籍耶稣会士传教潘国光建立了上海第一座公用天主教堂敬一堂。
崇祯十六年(1643年)耶稣会意大利籍教士卫匡国(Martino Martini)来华。
崇祯十七年(1644年)
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自缢煤山,明亡。汤若望留京,未受虐待。清军入京之后,汤若望被留用(参见汤若望案)。
耶稣会士利类思和安文思在成都入张献忠幕僚,后被清军俘虏押往北京。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 ... 9%E4%B8%BB%E6%95%99
耶稣会士利类思和安文思在成都入张献忠幕僚,后被清军俘虏押往北京。
南明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波兰籍耶稣会士卜弥格来华。
永曆二年(1648年),瞿安德在南宁为王太后、馬太后、王皇后施洗。后又为皇三子朱慈炫(后被封为太子)施洗,圣名君士坦丁。

永历帝致羅馬教宗信件,由卜弥格翻譯成拉丁文。
永曆四年(1650年):十月,卜弥格作为南明皇帝的使者與南明官員陳安德出使罗马教廷和西欧各國。
永历十二年(1658年,大清顺治十五年),卜弥格从欧洲回到东方抵澳门。但是澳门已经与清朝建立关系,耶稣会日本省和中国副省也不再承认卜弥格为其成员,反对他通过澳门入境中国。卜弥格不得不转道交趾。
永历十三年(1659年):8月,贫病交加的卜弥格怀着对南明的忠诚病逝于交趾与广西的边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 ... 9%E4%B8%BB%E6%95%99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