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闲谈] 里根经济学 VS 克林顿经济学

一、   里根经济学
减税是里根政府财政政策的核心,这源于供给学派的减税可以促进储蓄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税基,因而在长期中可以增加收入以实现预算平衡。这和凯恩斯主义的减税不一样。
凯恩斯主义:减税主要面对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穷人进行,以刺激消费,这是刺激总需求一方,从而使产出增长。
里根经济学:强调减税刺激储蓄和投资的总供给一方,主要面对储蓄和投资倾向较高的富人。
除了减税,里根政府的财政政策还有增加国防支出和削减社会福利支出。里根认为,国防支出象征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因此与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并不矛盾,而社会支出并不能使真正的穷人受益,反而哺育了大量的懒汉,因此应该削减。
里根政府采取的是松财政,紧货币的政策配合。一方面,采取以减税为主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供给,另一方面,用紧缩的货币手段来降低通货膨胀。这样的政策配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美国经济增长。
在里根第一届任期内基本解决了滞胀问题。然而在里根第二届任期和布什任期内,由于财政政策过松,并且财政货币政策配合不当,产生了高赤字、高负债、高利率、高汇率、高贸易赤字的“五高”问题。
平衡预算原是里根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并且,里根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以谋求联邦预算的平衡。然而,十分遗憾的是,里根经济政策非但没有解决赤字问题,反而带来了赤字规模的急剧增长。
里根任內的每個财政年度,预算赤字都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有三年超过了2000亿美元。同时,公众持有的债务从1982年的9198亿美元增加到1989年的21899亿美元。里根时期的预算赤字总额,已经大大超过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历届政府(从杜鲁门到卡特)预算赤字的总和。
里根政府赤字原因:
1、高估了减税能增加收入的作用,并且其作用是体现在中长期内的。(显然,为克林顿时期经济的增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大规模的国防支出
3、社会支出的难以消减,民主党反对。
二、克林顿经济学
里根供给学派经济政策在削减预算赤字等方面的失败,以及布什任内1991-1992年的经济衰退,显示了新保守主义经济理论在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方面的乏力和无能,为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论的重新崛起提供了机遇。
美国的一批经济学家在吸收和借鉴各学派机构经济思想,为凯恩斯主义机构经济学加入了严密的微观经济基础,对原有的理论和政策加以改造,形成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这构成了克林顿经济学的直接基础。
1993年克林顿自诩为新民主党人,通过走了一条在罗斯福新政和里根经济学之间的“中间道路”,当选为美国第42届总统。他提出了自己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其内在逻辑和思路构成了克林顿经济学。
克林顿自己也认为“我们的政策既不是随便的,也不是保守的;既不是共和党的,也不是民主党的”“是介于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和福利国家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克林顿经济学带有一种“折衷”色彩
这种“折衷”主要表现在:
1、克林顿立足于经济的长期发展,把政府干预放在促进投资和消减赤字上。
2、克林顿主张增加对富人的税收,从而突破了里根供给学派反对增税、强调减税效应的理论禁区。。
3、克林顿经济学主张通过增加政府公共投资来加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并实行高新技术产业倾斜政策。
4、克林顿的宏观经济政策并不局限于传统凯恩斯主义或里根经济学的总需求或总供给管理,而是强调经济的结构调整,把重点放在促进投资而不是消费上。

克林顿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其思路是长期与短期兼顾:既要刺激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又要削减赤字,压缩债务规模。
短期内用财政刺激经济恢复增加就业机会,长期内逐步减少赤字,增加政府公共投资以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这就是克林顿经济学的核心,加尔布雷斯称之为双管齐下的增长战略。
财政政策的重任:实现经济增长的长期目标——1通过减少赤字,平衡预算,2调整支出结构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
克林顿政府在财政政策方面通过的两个重要法案是
《1993年综合预算调整法》   (OBRA93 )
1997年《平衡预算法》      (BBA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