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1.jpg 2.jpg 3.jpg 4.jpg
本帖最后由 cylt 于 2013-5-10 23:41 编辑

感谢所有为朱令案付出过的人!好人一生平安!
美媒:朱令案折射正义与民意 人们有权相信杀人犯被包庇 

   在经过长达19年时间的湮灭、骤起的多次循环之后,朱令案又一次呈现在中国人的面前。其诱导的因素是复旦大学黄洋的投毒案,而表现的形式却更加极端:在白宫官方网站上的请愿。目标就是要求美国驱逐朱令案长期以为最大的嫌疑人孙维(后改名为孙释颜)。
  在短短的几天之内,额定白宫需要回应的签名人数10万人已经大大超越了。至于白宫如何回应,只需待时日便可清晰。这是一桩发生在中国、完全关涉到中国公民的刑事案件,在中国却看不到通过正常司法途径追查真凶的可能,而把希望寄托在美国政府身上,这多少是现代国际社会的一个黑色幽默。
  这封刊登在白宫请愿网站We The People上的请愿信要求美国政府调查并遣返孙维,对于向白宫请愿抱有期待者恐怕终归要归于失望。其一是白宫人员对此网站上名目繁多的各种请愿显然难以一一及时回应;其二,在“参与条件”中,网站已经明确声明对于某些涉及交易、执法、司法或者在地方法庭或联邦机构管辖之内的类似案例,白宫可能会拒绝发言以避免“呈现不适当的影响”。在该网站上可以看到,多数的回复都是针对国内的事务。
  当然,对于智商只剩下六七岁小孩那么多的朱令来说,这一切殊无意义;而对于其年逾70高龄的父母来说,这实在没有什么可幽默的。深谙中国社会规则的他们选择了沉默乃至无视,表示“不知道”,“不参加也不支持”(《解放日报》,5月7日)。同样深谙中国社会规则的网友和请愿者们也谅解和理解他们的举动。
  请愿行动出来之后知识界立即惯性地发生了分裂。一方面理性地认为应当“无罪推定”,在没有实质证据指证孙维之前,不能认定孙维就是凶手;另一方面指出的是,当目前所有的证据与逻辑推论都指向孙维的时候,就应当让孙维承担相应的责任。
  不过,好在双方都有着其十分符合法律与理性的一方面:“无罪推定”的一方认为疑点重重,应当公开当年审讯孙维的记录;而“有罪推定”的一方,也只是要求重审此案,而孙维嫌疑最大。
  这个案件在经过19年的重重迷障,证据材料供词叠加再叠加之后,已然变成了一个极其庞杂而诡谲的案子。证据已经消失殆尽,而当事人鸟兽散去,再拖上若干年,即便真有知情人吐露真相,怕也已经没有实质证据给凶手定罪。这恐怕是凶手暗中期盼的结果,而民众最为恐惧的景象吧。于是此案沉冤铸就,而正义湮灭。
  在中国,所谓“民意杀人”已然不是第一回发生,而其中不乏真意。90年代时张金柱因民愤过大被杀,而几年前药家鑫同样因为民意汹汹而处以极刑。在中国就是有着这样一个双重的法律恐惧:一方面在公权的庇佑之下,司法不足,许多案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而另一方面民意干涉导致司法过度,罪不至死在民意暴力之下变成死案。
  正义需要的是不多也不少。民意干涉司法,并不比公权干涉司法光彩多少。冤假错案在哪里都不会缺乏,但是公然以民意替代司法的独立性,其实与石刑没有什么差别。
  但这样的论断,却不能推导到朱令案上面,因为还不到那个地步。一个拥有法律的社会的基本常识是:当一件类似以铊来毒杀少女的案子发生的时候,证据应当得以保存,嫌疑人应当得以锁定,审讯应当得以质询,而其后的法律程序应当得以启动。在以上的种种都没有得到实施的时候,这一切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淹没了。所有的当事人风流云散,惟留下受害人独自承受无尽岁月的摧残。
  人们常常拿辛普森案来指责美国司法的不公正。但是辛普森被调查了,证据被呈堂了,他站在法庭里受审了,陪审员投票了。一切程序都已然呈现与施行,但并没能把辛普森入罪。这是人类社会不完美,或者说正义不完美的一种表现。因为人们无从发明一种完美的制度和手段,能够既完美地执行正义,又防止那些寻找漏洞的“罪人”们脱逃。但是其中的涵义在于:人们在努力地追寻正义。未能执行的正义,也是正义。
  正如此前所言,朱令案的疑点如此之多,漏洞如此之大,而凶手所遗留的破绽如此之普遍,其行凶与掩盖罪证的手段如此之业余,在我们这些没有任何刑侦经验的普通民众看来,不能破案的确难以理解。
  北京公安局的官方微博“平安北京”5月8日发布了一个官方回应,其中宣称“碍于证据灭失等客观因素,最终无法侦破”。好吧,在那么多网友与热心人的协助之下,10多年也无实质证据钉死孙维,我当然也不想去冒充福尔摩斯。那么,还有一个问题是:朱令父母经年累月所提出的,要求公开当年的审讯以及其它侦查记录,是什么原因未能实现?
  民意与正义并不相等,但是民意有其合理性。正义也许并不能够得到实施,但是只有当法律的程序得以施行,警方所掌握的材料,审讯的记录得以公开,民意的扰攘才能得以平息,而正义的呼吸才能得以伸张。
  和许多人一样,我并不想加入“公共审判”孙维的行列,她没有必要自证清白,也完全可以不再接受警方的调查。但是,一再高调自称清白的她,在受到包括贝志诚、朱令父母的长久公开指控之后,选择的却是沉默而不是以法律方式来反击,却颇令人费解。
  用白宫请愿的方式并不能最终解决朱令悬案,但对于中国的司法正义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当中国的司法不能够响应这个民意的时候,当孙维仍旧以惟一嫌疑人的身份游悬海外的时候,当没有人站在法庭上接受审判的时候,人们有权相信,有关部门包庇了一个杀人犯。
  作者连清川是IBTimes 总编辑。
回复 122# yinyinw2010

有人投毒是毫无疑问的,警方也早就认定并立案了。
铊有毒,一般人无法接触。从分析看,朱令是被人两次投毒,第二次剂量太大,全身8次大换血之后还有大量毒素滞留体内。
80、90年代,普通民众的生活简单,人际关系也不复杂,这类校园投毒案很容易都能锁定嫌犯。
不过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只要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政治因素能随意干涉司法,中国没有成为真正的法治社会,特权阶级永远可以为所欲为。
之前看到有关朱令案件的节目,说这次朱令案再次被提起后,帮助朱令收到的募捐多了很多,
加上这次律师团的组建,希望有好的结果吧。

1.jpg
本帖最后由 cylt 于 2013-5-13 10:42 编辑

1.jpg

朱令母亲
【朱令母亲:最大心愿帮令令找个条件好点的医院】19年了,朱令的健康滑落低谷,两次气管切开手术后,她最怕呛进食物和水,一呛就是肺炎,每次肺炎,都是与死神的搏斗。如今,朱妈妈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北京或上海找家好点的医院,一个不会交叉感染的病房,然后专家会诊,帮朱令解决肺功能问题。


这位母亲今天已经72岁了,已是白发苍苍。这样的年纪,一般人都是儿孙满堂,颐养天年了。
在介绍朱令的相关报道中,她曾说过,如果有来生,她不会再要孩子。
怕自己和朱令父亲去世后,朱令不能得到妥善的照顾,
说过想带朱令一起走这样看似有些偏激的话。
处在她这样的境地说这样的话,我觉得完全能够理解。
有些人自诩尊重生命、人权,
若是处在朱令母亲的位置,恐怕一年都坚持不了吧,
朱令母亲在大女儿不幸遇难,小女儿朱令被人投毒致残后,19年来却是一直和老伴坚持亲自照顾着朱令。
要照顾因铊中毒百分之一百全身伤残,智力只有六岁左右的病人有多辛苦不用说了吧,
我很佩服这位母亲,坚强勇敢。
母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
本帖最后由 cylt 于 2013-5-13 11:05 编辑

这是朱令父亲吴承之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
朱令的家庭,应该算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在北京,比起普通民众来说,肯定人脉要广一些,
但远远算不上是有深厚的背景。
不过,正是因为有一定的渠道,才使得他们得到一些内部信息,
确信并多年来坚持认为孙维就是凶手。

有人攻击说受害者家庭怎么显赫,
奇怪了,有背景的家庭怎么这么多年连真凶都找不到,
要找替罪羊的话也不必找一个出身显赫家庭的人啊

1.jpg

2.jpg

3.jpg

4.jpg
回复 136# yinyinw2010

许多支持朱令的人也都是因为和她有相似的经历、引发共鸣,
才会积极呼吁重启朱令案,推进中国的法治进程。
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生活在自身各种权利被践踏,连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的社会,
不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在一个随处可见不公平的社会!
“重启朱令案,共筑中国梦”
虽然希望渺茫,可以的话还是要为之努力一二。


1ad5ad6eddc451da05396aafb7fd5266d11632a2.png
本帖最后由 cylt 于 2013-5-14 03:05 编辑

回复 138# 有晴天

这个案件之所以多年来一直没被人遗忘,
实在是令人愤慨的地方太多了,整个案件充满了负能量,
协和、清华、北京警方都不是清白的。
多年以后,这个案件也一定会被一次又一次的提起。
朱令案,必将写入中国历史。
而涉案人员、机构都会被历史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不管随着发展,我们的GDP有多高,军队实力有多强,
高楼大厦有多密集,科技有多进步,
只要这个案件一天没有个说法,
我们的国家依然还是不能说是一个伟大、强大的国家。
1.jpg
本帖最后由 cylt 于 2013-5-16 23:19 编辑

网上一些爆料,可以分析参考下

1.jpg

1. 1997年4月2日,北京公安14处的侦查员们来到清华保卫部门,出示了对孙维的拘传单,保卫部门的负责人立即向清华校办打电话,14处侦查员被请入校办,......经一番交涉,决定由系领导把孙维带到清华派出所,而不是由侦查员入校带人。
2. 孙维被以协助了解情况的名义带入清华派出所,14处侦查员出示拘传单并把孙维带走。
汽车驶入北京市公安局,孙维被带入审讯室,并在前台签单完成手续。
3. 3个小时之内,孙维同学坦白了投毒事实,但隐瞒了部分细节,关于投毒次数,关于盗窃事件等等。审讯在下午继续进行,对犯罪细节的回忆因隐瞒需要和记忆的偏差,让近两个小时成了垃圾时间,最后,孙维在审讯笔录上签字画押,并继续被拘押。
4. 此时,局办电话来了,让侦查员去局长办公室。......
局长把上级的命令,局办的会议决定告知侦查员,必须放人。但也把另一记入会议记录的决议措施吩咐给了侦查员:刑拘,但给予孙维取保候审。(注:公安可以执行命令,但绝对不能吃苍蝇)
5. 精疲力竭的孙维童鞋被从浅寐中弄醒,并在刑事拘留单上签字画押,被带出审讯室,带入接待室和等候着的已办好取保手续的父,兄见面,并立即离开北京市公安局,回家。



1.gif
转载
    我的老邻居吴承之一家的不幸遭遇最近再次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19年前,老吴美丽、聪慧的女儿朱令在清华大学被人两次投毒,凶手至今逍遥法外。19年来,老吴夫妇始终如一精心呵护、照料高度致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女儿,天地为之动容。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搬到老吴家隔壁,两家从此成为邻居。很长一个时期,我和老吴并没有来往,甚至连交谈都没有过。我对他家的情况一无所知。上下班在楼道里匆匆碰面,也只是简单的点点头打过招呼。老吴寡言少语,一家人安安静静的进出,轻轻的关门开门,从无大声喧哗。我感到这是一个教养良好的知识分子家庭。
  我得到过老吴无私的帮助。大约是1998年,我在郊区,突然接到老吴的电话。原来,我年迈的母亲在小区散步时不幸摔倒,磕破了面部,正在医院治疗。几个小时后,我匆匆赶往医院,见医生正在为母亲缝合伤口,老吴在一旁陪伴。母亲受伤后,是老吴帮着联系救护车把老人送到医院,到医院后又楼上楼下帮着挂号取药。我心中很是感动。老吴临走时,我拿出一点钱强塞给他,算是表示一点谢意。但老吴只收了救护者的费用,并给了我发票,坚决把多余的钱全部退还给了我。现在,母亲已去世多年。每每想到老吴,心中总是充满感念。
  老吴是一个爱护环境的人。那时候,每层楼都有一个垃圾口,有的邻居不自觉,总是乱扔大件垃圾,导致垃圾道经常堵塞。因为又脏又臭,许多人宁肯掩鼻而过,也不愿去清理。好多次,我下班回家,见到老吴一个人手持长杆,满头大汗地蹲在那里往外面清理垃圾。
  渐渐的接触多了,两个人交谈多了起来。但老吴从不主动讲家庭的不幸。我看到有关朱令被人投毒的报道后,有时候会主动问问案子的进展和朱令的康复情况。我知道老吴心里有滔天的愤怒和忧伤,一直在坚忍不拔的努力为女儿争取公道,竭尽全力地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但他从来理性冷静,我从没见过他有激愤的行为和尖锐的言辞。
  后来,我和老吴各自搬到了新居。2006年冬天,朱令事件再次成为社会上人们议论的热点。我在网上发了个小帖子,简单的讲述了老吴当年对我母亲的无私帮助。很快,我接到老吴的电话,他惊奇这么多年了我还记得他认为的“一件小事”。这年春节前,我去他的新居看望他。他所在的小区不好停车,我只好把车停在小区外面较远的地方。老吴仍是一如既往的轻声细语,平静地讲述着这么多年的坎坷境遇。言谈中,对社会上相识不相识朋友们的帮助,他一再表示感谢。临别的时候,我一再请他留步,但他坚持着下楼,七拐八拐地穿过小区,一直把我送上车。从反光镜里,我看到老吴在寒风中一直在朝我挥手。视线中他的身影越来越小,但在我心中,他的形象却越来越高大。我知道,在他瘦弱的身躯里,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坚韧和强大。
  老吴的不幸已经不是他一个家庭的悲剧。社会广泛关注,群众反应强烈。令人遗憾的是,19年了,虽然群众自发的、前赴后继的对邪恶围追堵截,甚至有贝志诚这样的孤胆英雄挺身而出,但凶手依然逍遥法外。仰望苍天,我惶惑,是什么样残忍、歹毒、冷血的动物才能制造这样惨绝人寰的悲剧!一个法制、民主、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应给老吴一个说法,给大众一个说法,给历史一个说法。
本帖最后由 cylt 于 2013-5-16 23:37 编辑

朱令案上the daily dot了,这个网上杂志影响不小,没过多久,twitter上就有人讨论了。
  请上twitter,linkedin 跟facebook的海外党转发。举手之劳,帮助朱令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新闻标题是:
  朱令:令人心碎的传奇
  http://www.dailydot.com/society/zhu-ling-sun-wei-petition-case/
1.jpg


澳洲媒体关于朱令案的报道
http://www.bendbulletin.com/article/20130516/NEWS0107/130519988/
本帖最后由 cylt 于 2013-5-16 23:43 编辑

转  @银月亮20081122 308450楼 2013-05-16 20:05:26
  朱令案为什么引起这么大关注,是因为在这个神奇的国度,其实就是丛林社会,没有规则,只有潜规则。没有法律,只有权力。所以每个人都没有安全感。
  象朱令这样的一流名校生,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外祖父是副总理的同学。确7对不是穷二代,这样天之骄子沉冤二十年不得昭雪。何况我等草根。说不定哪天,我们的儿子被七十码,女儿被开房,房子被拆迁,或者各种神奇的死法。
  所以为朱令就是为自己绝不是空话大话。



1.jpg
贴篇旧文,可见协和当时有多么无耻,铊案影响多么恶劣


  我以前没有见过陈教授。最近有几次见面的机会,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前采访过陈教授的《东方时空》编导朱宁就说过,用什么样的赞美之词形容陈教授都不为过,我私下里认为,他这话本身就有些过。但是,当我见了陈教授,与他交谈过,我也从内心发出这样的感喟。
  陈教授和他的夫人崔明珍教授都是代表着尚存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与骨气的人。而这样的人,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和大熊猫差不多珍稀了。
  其实,崔教授是真正研究毒理学的科学家,她从事了几十年有关铊毒方面的研究,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甚至实验。陈教授是负责做检测和分析的。他们夫妻俩互相配合,一直从事毒理学方面的研究。中国有关铊毒的标准就是崔教授制定的。
  1995年4月5日,崔教授第一次从报纸上看到有关朱令得了怪病的报道,她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女孩是铊中毒。因为她自己是研究这方面的专家,而其他医生确实接触不到这样的案例,所以很难做出判断。当时,崔教授与丈夫商量后,立即就找到了朱令的会诊医生,告诉他们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但是,医生告诉她,协和医院已经排除了这个可能,因为协和问过清华,清华非常肯定地说,清华化学系没有铊。既然没有铊,日常生活中人们又接触不到这个东西,就不可能是铊中毒。
  那个时候,人的思想非常单纯,没有人会想到有谁会对这样一个花季少女,一个女学生投毒,所以,就凭经验认为,既然接触不到就不会中这样的毒,而且就是中毒也不会两次发病。人们是怎么也想不到她是被两次以上人为投毒的!!!
  崔老师直到今天还为此内疚不已,不断对我说着她的懊悔。她说,如果自己当时再坚持一下就好了,但是,自己是搞理论的,不是搞临床的,既然人家临床医生说了,也就不好坚持了。结果,朱令就丧失了一次提早获得正确救治的机会。(其实,崔老师的懊悔是不必的,因为协和是不会听她的意见的,因为,协和几周后还见到了众多国际专家的意见,却也是同样没有采纳,因为协和的医生并不遵从科学的、严谨的实验去做排除诊断,他们排除病因的根据是主观臆断,事实上,朱令的诊断不是协和医生做的,而是清华的领导做的。)
  1995年4月28日,陈教授在第一次做朱令的样本化验时就惊呼,这一定是他杀,没有人会采取这种方法自杀,这太可怕了。他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曾说过,这是99.99%他杀。他对朱令案做出了一个科学家基于科学实验结果的准确判断,同时,也勇敢地本着一个正直诚实的知识分子的良知始终在勇敢地说着实话。当时案例的综述是由陈教授和崔教授一起写出来的,并提交给了协和。后来,他们夫妻又共同参与了对北大铊投毒案受害人的救治。
  1997年,北大的陆晨光和江林先后被人投以铊毒残害,据自首的凶手供认,他一共投了600毫克。北大受害人的临床症状都比朱令要轻很多。朱令体内的铊毒,按照陈教授夫妻的测算,应该超过1000毫克。而铊毒的致死量是4-6微克/公斤。所以,朱令能活下来,是个奇迹,都恢复到今天这个程度,更是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前几天,我去陈教授家咨询一些问题。他们夫妻非常热情非常认真,一人手捧着一大摞书,帮我查资料。告别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我觉得非常不好意思打扰他们那么久,他们却一再说,没有关系,因为你是志愿者,我们也是志愿者,大家都是一样的。
  其实,陈教授还真是在做着志愿者。他现在已经退休了,却每天都在外面教社区的老人学习英语,组织一些青年志愿者推广奥运英语,继续为社会发挥着余热。
  有一位在国外的犯罪心理学专家让我替她转达对陈教授的谢意。她说,一般投毒者都会是系列投毒,极少有只做一次案的,除非被发现。残害令令的毒妇本来应该也是系列投毒,以她的心性,又掌握着这么隐蔽的投毒工具,她会在今后给其他她看不惯的人或者影响了她的人继续投毒,清除障碍的。但是,遗憾的是,先有贝志城,后有陈震阳,都发现了她自以为隐蔽的投毒方法,使她无处遁形,只好收手。
  所以,我们,不,应该说毒妇周围的人,真应该感谢陈教授夫妇,是他们制止了一个潜在的系列投毒者,制止了今后可能继续发生的悲剧。
  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另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铊毒犯罪的高发区。全世界在过去100多年的历史中,一共也才有20几起以铊为投毒手段的案例,而中国占了 50%以上。更可怕的一个事实是,朱令案是中国铊毒犯罪的第一起,从朱令案起,北大也发生了同样的犯罪,凶手自认学习了清华案的经验。后来10年,尤其是最近一两年,铊毒犯罪在中国各地层出不穷(山东、四川、贵州、杭州……),都与朱令案至今未破有很大的关系。这个12年来的悬案、迷案、死案,大大地鼓舞了铊毒犯罪者的信心,使铊成为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新的威胁。
  如果,在朱令的身边多一些像陈教授这样正直善良勇敢的人,可能事情早已经解决了。即使朱令如花的美貌不会再现,但是,她的笑容会重新回来。即使朱令的悲剧不会改写,但是,其他人会避免再看到同样的悲剧。但是,我们的生活啊,却总是遗憾,遗憾,遗憾,直到今天,我们还是得感叹着遗憾……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