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李云迪与郎朗:一样的天才不同的结局,你更喜欢?

单选投票, 共有 390 人参与投票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本帖最后由 阿拉罗 于 2012-1-29 07:49 编辑

在今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我们见识了“钢琴王子”李云迪的精彩表演。这让我们马上想起了另一位年轻的钢琴演奏家——郎朗。郎朗和李云迪,两个同样出生于1982年的年轻人,都凭着天赋和勤奋成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钢琴演奏家;而要说到中国钢琴,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郎朗。
    这里说句实话,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分不清楚哪个奖项更重要,也听不出谁的演奏艺术更高。所以,今年春晚李云迪弹奏钢琴时所获得的观众的掌声和笑声,肯定远远不如那些小品以及刘谦的魔术。那么,为什么同样是青春逼人,同样是技艺超群的两个英俊少年,如今拥有的人气却相去甚远呢?为何李云迪的名气比郎朗的名气小得多?而让人有“既生瑜,何生亮”、“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主”的感慨。可是,难道偌大的中国、偌大的世界,竟容不下这样两位年轻且同龄的钢琴演奏家并行存在吗?这显然是个笑话。
    同样都是中国人,都是1982年出生,都在国际钢琴大赛上摘得过桂冠,都与唱片业巨头德意志唱片公司(DG)签约。乍一看,他们就像是一对出生后即被拆散的双胞胎,成名之路相似却又不同,如今的境遇更是迥然不同。

天才都从少年出

    李云迪和郎朗基本上都是80年代席卷中国的“钢琴热”的产物。从电视到古典音乐,“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激发了中国人对所有西方事物的兴趣。郎朗学习用的钢琴是中国产的,花去了他一家年收入的一半。拖着一家子,他离开东北老家,到北京跟一位曾在欧洲学习过的中国老师学弹钢琴。他十三岁即在柴可夫断基青年音乐家比赛中获奖,他在亚洲的音乐生涯从此开始。而李云迪则是七岁那年学完手风琴后再学钢琴的,他也是跟着家人离开四川家乡,到经济特区深圳学钢琴,是那里给他提供了足够的经济条件,不然,他也不可能走上钢琴之路。有意思的是,他们走向西方的人生道路并不相同。

    1999年,17岁的郎朗在芝加哥拉文尼亚音乐节明星演奏会上,戏剧性的紧急代替身体不适的安德鲁·瓦兹,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开场前,著名艺术大师斯特恩对观众介绍郎朗说:“你们将从这位年轻的中国男孩身上听到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果然,当最后一个音符演奏完毕,听众全体起立欢呼。对郎朗来说,更重要的是,那天凌晨两点左右,在长达五个小时的音乐会之后,租宾·梅塔在聚会上问他是否还能“弹点别的什么,比如巴赫的《歌德堡变奏曲》”。“于是,在半夜两点半,我们又部回到音乐厅,”郎朗回忆说,“我凭着记忆脱谱弹奏。第二天,当这个传奇故事传开后,我就像抓着火箭一般,我的事
业起飞了。”

    李云迪的发迹只比郎朗晚了一年。2000年,已在上年度在乌得勒支获得李斯特钢琴比赛第三名的李云迪,犹犹豫豫参加了华沙肖邦国际音乐大赛。抱着“增长见识”和“为观众而非为评委演奏”的心态,他成为十五年中获得肖邦国际音乐大赛金奖的第一位钢琴家。与DG公司签约可能是这两人最后一件经历相仿的事情。当郎朗每年参加120场音乐会和独奏会、沿着名人关系的阶梯向上爬时,李云迪选择的却是一条更低调的、也更深思熟虑的道路,他只用半年的时间演出,其余时间还是跟着老师阿里·瓦迪学琴,在汉诺威过着学生生活。

小鱼儿与花无缺


    虽然在大众眼中,他们同为天赋异禀的“钢琴王子”,但只要稍稍了解二人,就会发现他们从性格经历到演奏风格都十分迥异,郎朗的表演激情澎湃,几近癫狂;而李云迪则十分内敛阴柔,这也正切合了两人的性格,一个像火一个像水,恰似古龙笔下的小鱼儿与花无缺。

    直立的发型、大胆的衣着、以及华丽的表演,让郎朗有时候看上去不像一位古典音乐家,倒更像一位摇滚明星。他签约十几个知名品牌,代言无处不在,他还出个人专辑,出自传……在很多批评者眼中,郎朗总是那么“不务正业”,他总是在很多音乐以外的领域上耗费心力。擅长表现是郎朗的强项,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接受采访时,他的这一特点颠覆着世人对中国人“害羞与谦虚”的传统印象。英国权威媒体《金融时报》的记者在采访完郎朗后写出了这样的报道:“他不停地鼓吹自己,以及不知疲倦地亮出一串串名人名字的做法,很快就显得比蚝油芦笋牛肉还没有吸引力(记者与郎朗边吃边聊)。”与郎朗合作过的指挥家曾公开表示,他的音乐家素养浅薄,《纽约时报》更这样批评他的演奏“常常不连贯,随意任性,轻率粗糙。”

    相形之下,西方评论对李云迪就客气得多。对李云迪最激烈的指责,也只是说他在舞台上看上去显得“超脱”了些。李云迪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当我上台面对观众时,我的情绪实际上已进入了钢琴。”每次独奏的时候,李云迪都从音乐厅台旁匆匆走出,飞快地向观众的方向一鞠躬、笑了笑,燕尾服几乎还没有碰到地板,他已经一头扎进了肖邦的四首谐谑曲中了。李云迪身上这种天赋英才又带点孤芳独赏的气质,以及演奏中既像奔放的舞者,又像忧郁诗人的舞台风范都与肖邦有着几分近似,对此,李云迪解释说:“我想大家看到的多是我在台上沉思和专注的状态,其实台下的我也很爱讲话。”

    如果单从外形上看,李云迪实在比郎朗更有成为大众明星的潜质,他的另一个响亮的绰号便是“钢琴界的木村拓哉”。李云迪的前东家DG公司也曾试图通过这一点对他进行营销,在那精湛演奏的萧邦和李斯特乐曲的唱片上,李云迪化着浓妆,摆着自我陶醉的姿势,还有一个强加给他的不男不女的造型。尽管如此,李云迪心里依旧是当初的那个自己:举止笨拙,身形瘦削,乱蓬蓬的头发上压着一顶棒球帽一个沉醉在自己世界里的艺术青年。他喜欢喝红酒,听HI-FI爵士乐,喜欢打乒乓球,每天奔波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机场、酒店、音乐厅,他说:“旅行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当媒体纷纷把他跟那位日本巨星联系在一起时,他老老实实地承认:“我根本不知道木村拓哉是谁。”

双子星座 王不见王

    大多数时候,郎朗和李云迪两人都不愿谈论对方,他们都表示没有看过对方的演出,有那么点“王不见王”的意思。郎朗曾说,“李云迪的事业还不够大,”并补充说,“我希望他前程远大。”而后,他言词稍稍婉转了些,暗含对李云迪的批评:“如果你还年轻,只弹几首曲子,终有一天你会因此而消失的。”

    当然了,在郎朗眼中,李云迪的版图确实“小”得多。郎朗的事业如今可谓蒸蒸日上,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出现,更让他家喻户晓。郎朗在开幕式上演奏的那曲民谣,虽然在艺术造诣上被某些国外乐评家批为浅薄鄙俗,但并不妨碍他从此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界的“吸金王”。《福布斯》“2009中国名人榜”说他年收入达9100万元,仅次于姚明和刘翔。

    颇具意味的是,就在郎朗大放光彩的2008年,李云迪却被DG解约。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这个着实是一种悲哀。但李云迪依旧表现出他固有的淡定:“钢琴家应循序渐进,有学习的时间,读书,好好生活,开阔我们的心灵。我对自己的事业有长远规划,所以我不介意慢慢来,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是的,李云迪的路还在继续。2010年5月15日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完全萧邦”个人音乐会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甚至许多观众宁愿买站票欣赏。在他们眼中,相对于郎朗那种取悦大众、但却毫无艺术感可言的风格,李云迪的演奏—直都在维系一块净土。在这场王者PK中,李云迪仍未出局,他和郎朗如同璀璨的双子星座,在中国的艺术天空上绽放着炫目的光芒。
我觉得这两人选择不同的道路,各有各的前途,不是别人一言能概之的。没学过钢琴也不懂欣赏的没办法也无法判断。个人比较欣赏李云迪
不一样的性格选择不一样的道路,只要他们自己觉得开心就好.
我呢,稍稍喜欢李云迪我一咪咪,因为我是重庆的.
may the joy and happiness around you today and always...
其实我个人知道李云迪比朗朗早,所以我一直以为李云迪比朗朗要有名。。。
李云迪身上有点纯粹艺术家的东西,郎朗更像目标明确的钢琴明星,用tvb的名言讲,做人呢,开心最重要
喜歡李云迪,感覺他的形象氣質比較好。
我也一直以为国际上是李云迪较出名, 然后中国人则较熟悉朗朗...
本帖最后由 寿司小磊 于 2012-1-29 08:38 编辑

李云迪出名要比朗朗早很多年啊~
他的李斯特专辑我还买过呢~
那时候朗朗都没出来吧?!
朗朗挺会作秀的,很符合大众的口味。
个人感觉李云迪是学院派的,专攻艺术。
但也不是说朗朗不好,只是。。。不知道怎么说了。。。
主要是我完全不懂钢琴,对他们的看法也只是通过电视或者第三方的报道来判断。
做人不能太低调
偶尔发表个意见,千万不要理我!
比较喜欢李云迪,一直记得他弹奏的李斯特的《钟》。
做人不能太低调
2008080808 发表于 2012-1-29 08:35


同意!尤其是名人,要懂得宣传自己。
我也是聽過李雲迪的《鐘》才開始喜歡他的演奏,至於朗朗的演奏則沒有太多感想......
英语课本里学到过李云迪……
咳,总觉得李云迪更像艺术家,他的一颗心比较纯粹,没什么商业利益吧。
就个人来说还是对李云迪好感多些
只是LS说的La.Campanella更喜欢基辛的演绎方式
好吧,虽然上面说李云迪成名比朗朗晚,但是跟楼上的许多同学一样,我最先知道的也是李云迪,他是不是曾经参加过春晚啊?感觉我就是在央视看到他演奏的,在很早很早之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