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唯一遗憾的是LZ的头像太影响心情和食欲,
LZ能不能换一下?
那啥,猫耳朵好像是山西的吧。
老虎脚爪没吃过,有馅的么?
没有馅,其实味道象烧饼滴
16、鲜肉貓耳朵【现已几乎失传的小吃】
从揪面片演变而成的老上海小吃。汤汁夠浓,可自行调节辣度,秋处吃之,浑身暖洋洋。现在可吃不到了。

http://www.yayabay.net/blog/attachment/201103/26/162693_13011090 ...
FrancC 发表于 2011-3-26 20:31

= =少有的辣味的就吃不到了么……
記下來. 下次造訪上海一定要都吃到!
'ALWAYS BE YOURSELF
UNLESS YOU CAN BE A UNICORN,
THEN ALWAYS BE A UNICORN'.
21、豆腐花【幸福的一天,从豆花开始】
无论春夏秋冬,上海都能见到一个大保温木桶,满满当当一桶豆花,不消2-3小时,肯定卖完。 盛一碗豆花,中间的豆腐脑极嫩极嫩,加入紫菜、虾皮、红酱油、辣油,以前才三五分钱,现在也不超过3元,但现下在上海,滚滚烫的豆腐花几乎吃不到了,马路边都只剩下用塑口封杯子装的半温半凉的现成品。



22、鸡鸭血汤【小汤水也能有大味道】
浓浓的汤,瑞士糖大小见方的血块,伴着少许的鸡胗、鸡肝、鸡肠子,吊出浓浓的鲜味。 鸡鸭血汤一直是作为点心的配角,并不为大众所待见,但细细想来,不管是叫小笼、生煎、春卷等小吃,配一碗鸡鸭血汤却是必须的。 看来小汤水也能有大味道啊。



23、阳春面【最下里巴人的最爱】
一直就不搞懂为啥几根葱漂了高汤就叫阳春面呢?汤清面阔,弹性好,面上一勺猪油喷香.阳春面是基本的面底面很薄,所以一落滚水,特别是大汤的滚水,只需一二分钟便熟,只见面师傅用一双长而粗的毛竹筷,把放在笟篱里的面拨弄一下,把面抛上去接着,即刻勺上碗。面碗里一定有猪油,没有猪油就不香,当然汤也有酱油汤,也有肉骨汤,视各店做法,才八分钱一碗,二两半粮票,能要求点什幺呢?但当时吃来确是十分够味点饥。以前一碗阳春面就是普罗大众的一歺。


24、冷面冷馄饨【夏天只要吃这个】
做冷面是着技术生活,要将面条先蒸熟,晾干拌油,再用冷风吹凉,下单时加一勺酱油,一勺醋,一匙麻酱拌匀,面条经过这几个步骤后,更加韧,更加弹牙。大夏天的,加上茭白、绿豆芽、肉丝炒出来的三丝浇头,混在一起,或来块现炸大排,生炒鱔丝等交头,囫囵吞枣般下肚,老惬意了。 冷拌馄饨一样做,因有荠菜肉馅,更带鲜香。



25、烂糊面【名字难听,味道好吃】
烂糊面是上海人的叫法,通俗一点说,就是把面煮得烂烂的,带有一定的糊状,但却又要烂而不黏,糊而不焦,简单却非常“吃功夫”。 考究点的烂糊面,里面有青菜,肉丝、虾仁,鸭肫干碎粒,茭白碎粒等不少辅料,味道鲜美,鲜的落眉毛。食店很少有售,多是家庭自制。

26、肉丝汤年糕【好吃过肉丝面】
年糕种类很多,但上海人顶顶欢喜的,只有一种,就是长条的年糕,买回来,放在水里泡一泡,泡软了,切成小片;再烧一锅高汤,放入黄芽菜或是青菜,挑点肉丝,和年糕一起烧,烧至年糕和凝脂一般,白白嫩嫩引人食欲大开。

27、猪油菜饭【妈妈做的“咸酸饭”】
小时候,最期待就是妈妈做咸酸饭了,菜场里买来的咸肉,洗净,切成一片片肥瘦兼有的肉片。唯有这样浓缩时光的精华的咸肉,才能够吊出菜饭的鲜味。炒好新鲜的青菜,和米饭一拌,加入一点点的猪油,和饭一起烘熟,那个香啊,连吃3大碗都没问题,而那饭焦,油浸浸的又松又脆,大家都争来食。 吃着这样的饭,打着响亮的满足的饱嗝,生活还有什么忧愁不能过去呢?

28、开洋葱油拌面【沧廊亭的名奌】
以熬出香味的葱油和烧透的开洋,特制的酱油和面条一起拌着吃。焦香的葱干和极鲜的开洋,拌出喷香。一碗好拌面在手,如果桌上再来几份好味道的小菜,人生的一大享受啊!
以前重庆南路淮海路口的沧廊亭苏州馆可做得很好。不过主打是葱油开洋汤面。



29、蝦仁两面黄【老城皇廟最出名】
“两面黄”又是一种什么点心?不少年轻人把它错认为是两面煎黄的饼类点心。其实它是把细圆状的面条在大油锅里炸脆后的一种小吃。传统的两面黄,口味有两种,虾仁浇头和肉丝浇头。各有千秋。浇头的芡汁流入香脆的面中,口感好得沒话讲。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