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SHREKCEN 于 2011-5-6 03:14 编辑

占位,提名何晏!

何晏(?-249),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汉大将军何进之孙(《魏略》认为其有可能是何进弟何苗之孙)。其父早逝,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妾,何晏被收养,为曹操所宠爱。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娶魏金乡公主。服饰拟于魏太子曹丕,故为曹丕所憎,称其为“假子”,文帝时未授官职。明帝以其浮华,亦抑之,仅授冗官。正始年间(240-248)曹爽秉政,何晏党附曹爽,因而累官侍中、吏部尚书,典选举,爵列侯,仗势专政,因依附曹爽,为司马懿所杀,夷三族。

历史美男
  《三国志·魏志》里对何晏评价是:其尚主,又好色。走路的时候喜欢顾影自怜。金乡公主问其母: “晏作恶日甚,当如何脱身?”其母笑着对她说:“汝得无妒晏也。”金乡公主带何晏的儿子去见司马懿,司马懿感其有先见之明,看在沛王太妃面上,免除了何晏的儿子一死,也表现出了司马懿少有的仁慈。

这位何家的后裔,不但“少有异才,善读《易》、《老》”(据《魏氏春秋》),以才秀知名,而且还是一位在各类史书上都盛赞的美男子。他皮肤白晰,俨若施粉。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就绘声绘色地描写过。“何平叔美容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敷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虽然吃下刚出锅的汤饼,满脸流汗,结果证明何晏面不敷粉自白,容不施洗自净。所以,曹操的小女儿金乡公主,看上了这位帅哥,嫁他为妻,从此成了最高统治者的养子兼乘龙快婿。

这个武吗,身为曹操的养子,不会一点说不过去吧。。。。。
1

评分人数


本帖最后由 SHREKCEN 于 2011-5-5 03:57 编辑

占位,提名夏侯玄

夏侯玄(209-254),字太初,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玄学家,夏侯尚之子,夏侯霸之侄,曹爽姑姑的儿子。有名望,仪表出众(帅哥!)夏侯玄少时博学,才华出众,尤其精通玄学,被誉为“四聪”之一,他和何晏等人开创魏晋玄学的先河,是早期的玄学领袖。在政治上,他提出“审官择人”、“除重官”、“改服制”等制度,司马懿认为“皆大善”。此后夏侯玄因卷入谋杀司马师的阴谋之中而被司马师杀害,惨遭夷灭三族之祸。

黄初六年(225年)夏侯玄承袭昌陵乡侯。明帝即位,夏侯玄任散骑黄门侍郎,因司马懿作梗,被贬为羽林监。曹芳即位,曹爽辅政(夏侯玄与曹爽是姑表兄弟),夏侯玄升中护军,又任征西将军,掌管雍州、凉州军事。(能带兵打仗,怎么也不可能不会武吧)与曹爽一起谋划了失败的骆谷之役,大失人心。正始五年(244年),夏侯玄被剥夺兵权,入朝任大鸿胪,不久徙太常。嘉平六年(254年)2月,中书令李丰、皇后之父光禄大夫张辑密谋杀司马师,拥夏侯玄辅政,事泄,三人一起被杀,夷三族,其余亲戚流放于乐浪。二月庚戌(二十二)日(3月27日),夏侯玄临斩东巿,颜色不变,举动自若,时年四十六。妹妹夏侯徽,嫁给司马师,于青龙二年(234年)被毒杀,二十四岁。

  夏侯玄在文学上颇有造诣,着有《乐毅论》,因後来为“书圣”王羲之所书写而传于天下。与何晏、王弼二人同属当时社会所称的“士派”,此三人据说是中国服食药散的祖师。《隋书 经籍志》载有《夏侯玄集》三卷,《唐书 经籍志》作二卷,已佚。今存有《时事信》、《答司马宣王书》、《皇胤赋》、《乐毅论》等文,皆收载于《艺文类聚》。
1

评分人数


本帖最后由 qyangroo 于 2011-4-20 07:45 编辑

唐顺之
唐荆川 唐荆川(1507—1561年),明代常州人,原名唐顺之,因爱好荆溪山川,故号荆川。

文:
明嘉靖八年(1529年)二十三岁中进士,礼部会试第一,入翰林院任编修。一年后即告病归里,闭门读书二十年,于学无所不精。嘉靖初年与王慎中同为当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世称“王唐”。后又与归有光、王慎中三人合称为“嘉靖三大家”。后人把王、唐、归三人与宋谦、王守仁、方孝孺共称为“明六大家”。著有《荆川集》、《勾股容方圆论》等著作。

郑振铎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中说:“唐宋八大家之说盖始于唐顺之”。

辑有《文编》64卷。是集取由周迄宋之文,分体编列,其中选录了大量唐宋文章。

唐顺之其他著作尚有:《右编》40卷,《史纂左编》124卷,《两汉解疑》2卷,《武编》10卷,《南北奉使集》2卷,《荆川稗编》120卷,《诸儒语要》、及旧本题为李攀龙撰唐顺之校的《韵学渊海》12卷等。近代林纾辑有《唐荆川集》,为较通行的唐顺之选集。

唐顺之也是王学门人。早期偏重技艺类的实学,后期,检之《唐荆川先生年谱》,40岁左右这段时间,也正是唐顺之与王学后劲的学人过往频频,加紧对心学的研讨与自我心性的体悟的时期,其文集亦收录有多封讨论这些内容的书信,如与聂豹、罗洪先探讨归寂问题,与王畿探讨良知自然之学等。晚年最终抛弃他曾一度悉心研习的“甲兵、钱谷、象纬、历算、击剑、挽强”等具体的实用之学,由“外王”转向“内圣”,走上潜心研习“为己之学”的学术之路。

武:
    唐顺之的《六编》,对戚继光影响很大,可以说,是唐顺之和戚继光共同开创了鸳鸯阵。
   
    唐顺之还是有名的抗倭英雄,刀枪骑射,无不娴熟。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向他学过枪法。荆川五十一岁那年被朝廷重新起用,任右佥都御史,兵部主事及凤阳巡抚等职。

   自此,他亲督海师前往倭寇停泊在孤悬大洋中的三片沙,在海上较量了一仗,大获全胜,消灭倭寇120人,击沉其兵船13艘,缴获无数战利品,这是当年在海上御寇少有的一次大捷!
  其后倭寇又侵犯江北,唐顺之率副总兵刘显驰大破倭寇。三沙遂又告急,唐顺之连忙回来支援,他亲自跃马布阵持刀直前,致使倭寇见军容严整再不敢出战!
  唐顺之因多年在海船上奔波抗倭,一年夏天一连好几个月都生活在海上,不幸染病,但他仍然支撑着病体泛海,度焦山,至通州病逝于海船之上,年54岁。

相貌:
1

评分人数

绿树阴浓夏日长,满架蔷薇一院香。
不得不说,王阳明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徒子徒孙们,文武双全的太多了,是俺搂银子的重要来源。
王阳明果然是巨牛啊!

当年在抗倭战场上,戚继光学习了唐顺之的《武编》10卷,实践了鸳鸯阵法。而作为胡宗宪首席军师的天才徐渭,也见证并参与了这些抗倭战争。当徐渭年老潦倒时,到辽东总兵李成梁教育了李成梁的两个儿子---李如松和李如柏。

一代名将就这样诞生了。
提名

李如松: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朝名将。

文:
    李如松少年时从父熟悉军事,由武进士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
    能中武进士的文才也不一般。

    诗作:

                       大明东征提督李如松赠朝鲜都休察使柳成龙
      提兵星夜到江干,为说三韩国未安。
          明主日悬旌节报,微臣夜释酒杯欢。
          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
          谈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

武:
           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出任辽东总兵,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万历二十年(1592)鞑靼人(东蒙古族人)哱拜作乱,屠杀百姓。李如松为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六月抵达宁夏,先用土垒战术,后用水攻战术,组建敢死队三鼓而下宁夏,哱拜束手。李如松进都督,世荫锦衣指挥同知。
    同年四月,丰臣秀吉侵朝,并妄图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及印度。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迅速攻占釜山、王京(今首尔)、平壤诸地。十二月,李如松宁夏征尘未洗,又奉旨为东征提督。统蓟、辽、冀、鲁诸军,克期东征。其弟李如梅、李如柏任副总兵职,同军前往。十二月二十五日,李如松率军誓师东渡,抗倭援朝,并击溃日本侵略军大部,除全罗和庆尚二道部分沿海地区外,朝鲜其余被侵占之地全部收复。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十二月班师回国,论功,加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升为辽东总兵。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四月,鞑靼骑兵侵犯辽东,李如松亲率三千轻骑追击,不料途中与数万鞑靼骑兵遭遇,李如松与部下浴血拼杀,壮烈捐躯,其地为今抚顺一带,年仅五十岁。
据《日本战史》记载,平壤之役后,小西行长部减员11300余名,仅余6600人,减员近三分之二,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另一则日本史料称,第一军小西行长部,原有人数一万八千七百人,显存六千五百二十人。据《朝鲜史》记载,此战共歼灭日军一万余人,烧杀溺毙无数,逃散者不及总数的十分之一。《万历三大征考》记载,平壤之战“斩获倭级一千五百有余,烧死六千有余,出城外落水淹死五千有余”。明军阵亡七百九十六人,伤一千四百九十二人。李如松凭此一战,威名远播明日朝三国,可以说平壤大捷超过其父李成梁在辽东任何一次战役,奠定了李如松在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将的历史地位。
  此战明军与日军的阵亡比例约为1(明军):15(日军),可以算是大捷了。


相貌:
1

评分人数

绿树阴浓夏日长,满架蔷薇一院香。
本帖最后由 qyangroo 于 2011-4-20 09:19 编辑

明朝的帅哥说了几名,现在插播一名宋朝的,暂时换换口味。

宗泽: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汝霖,浙江义乌人,刚直豪爽,沉毅知兵。

文:
进士出身,历任县、州文官,颇有政绩。
作品著有《宗忠简公集》传世
诗作选摘
  【又赋一律】
  罢兵洵上策,试问可诚然。
  竟弃三军力,空抛半壁天。
  上林无旅雁,绝哉有啼鹃。
  羞见龙泉剑,飞光牛斗前。
  【题赵园】
  凿池智有泉源,种木胸无芥蒂。
  螭头吐水涓涓,端是银潢一派。

武:
     宗泽东京保卫战是两宋之际以宗泽等抗战派将领为首的宋朝军民抗击金军侵略、保卫首都开封的重要战争。
   
     靖康元年(1126)任磁州知州。时金兵入侵,太原失守,真定危急,赴磁州的一些官员以种种借口不肯前去,只有宗泽率随从几十个人赴任。
  到磁州后,积有极修复城墙,整治兵器,招募义兵,广集粮饷,防止敌人进拢。不久,受到任河北义兵都总管,率军救真定。宗泽先以神臂弓挫敌凶焰,后纵兵进击,破金兵30余寨,斩敌数百,所获羊马金帛全部赏将士。些时康王赵构赴金议和至磁州,宗泽叩马劝止,乃留相州。是年冬,宋钦宗任康王为兵马大元帅,宗泽为副帅。泽率军趋李固渡,途中遇敌,大破之。
  次年正月,率军至开德,与敌人打了13仗,仗仗获胜。建炎元年(1127)六月,泽以70高龄任东京留守,知开封府,招聚义兵近200万,分署京郊16县,与金兵隔黄河对峙。此时岳飞投奔宗泽,泽见而奇其才,给以500骑兵,要其奋勇立功。岳飞听命而行,歼灭了敌人。从此岳飞就在宗泽部下南征北战。
  建炎二年正月,金人大举入侵,泽妙半又大破之,金溃不成军,尽弃辎重。自此宗泽威震天下,金人畏惮宗泽,都称“宗爷爷”。建炎元年七月起,一年上疏24次,这就是著名的《乞回銮殿疏》,上疏中力劝宋高宗还京,以图恢复北方失地,均为奸佞所阻。泽忧愤成疾,疽发于背。

外貌:
    《宋史》载:“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气质美男是跑不掉的。
1

评分人数

绿树阴浓夏日长,满架蔷薇一院香。
韩世忠
字良臣,南宋朝名将,汉族,延安(今陕西延安市)人(一说是绥德人),民族英雄。

文:
韩世忠颇有文才,有诗词传世:

临江仙
  冬日青山潇洒静,春来山暖花浓。少年衰老与花同。世间名利客,富贵与贫穷。荣
华不是长生药,清闲不是死门风。劝君识取主人翁。单方只一味,尽在不言中。

南乡子
  人有几多般。富贵荣华总是闲。自古英雄都是梦,为官。宝玉妻儿宿业缠。年事已衰残,须鬓苍苍骨髓乾。不道山林多好处,贪欢。只恐痴迷误了贤。

武:
据《宋史·卷三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三·韩世忠传》记载: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很帅吧)。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家贫无产业,嗜酒尚气,不可绳检。日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韩世忠在抗击西夏和金过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除平定方腊外,还为宋庭平定了建安范汝、广西曹成、淮南李横、淮阳刘豫等反叛,为偏安一隅、摇摇欲坠的南宋支撑了几十年。这些赫赫战功,使得他从一名士兵,一步步地被提拔为副尉、承节郎、军统制、团练使、节度使,并历任为江南东、西路宣抚使、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等要职,进太保,封英国公、潭国公。
1

评分人数

绿树阴浓夏日长,满架蔷薇一院香。
种师道(1051-1126) 北宋名将。原名建中,又名师极,字彝叔。洛阳(今属河南)人。著名北宋末期贤士、军事家。

文:
      种氏三代为西北名将,他的祖父种世衡即为镇守西夏的将领。种师道初任文职,因有谋略,后改武职,抵御西夏有功,成为名将。
      种师道幼年,拜思想家、哲学家张载为师。他本人以儒为主,兼融道、法。步入仕途,首任熙州(今甘肃狄道)推官,后为原州(今宁夏固原)通判及秦凤路(即陕西路,治京兆,即陕西长安)常平等职。

武:
政和六年(1116),晋升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知渭州(今甘肃平凉)。八年,徽宗命其率军修筑席苇平城,城未就而夏军骤至。他佯示与夏军决战,暗派偏将曲充率军出夏军侧翼,扬言宋援军至,乘夏军犹疑之际,命部将杨可世率部出其后,姚平仲率精骑急击之,大败夏军。靖康元年(1126)金军大举南下,宋廷令种师道为京畿、河北制置使,率部 1.5万人往东京(今开封)增援。种师道进至洛阳,闻金军已临东京城下,遂用疑兵计,号称百万大军,张旗击鼓而进,急至汴水南。金军不知虚实,移寨自固。种师道至京,朝廷已与金朝议和。金军回师时,他建议乘其半渡击之,钦宗不许。金军撤退后,被命为河北、河东宣抚使出屯滑州(今河南滑县)。他建议朝廷屯兵于沧(今河北沧县)、卫(今河南汲县)一线,防止金军再次进攻。宋廷以为金军初退,不宜劳师,没有采纳。不久金军又大举进攻,他请钦宗暂避长安(今西安)。朝廷以为种师道怯敌,将其召还。同年十月卒。
1

评分人数

绿树阴浓夏日长,满架蔷薇一院香。
还是回到明朝赚钱吧,南宋太让人郁闷了。

王崇古(1515年—1588年),字学甫,号鉴川,别号清川。王崇古是明朝有名的守边将领之一。

文:
  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
《明经世文编》里收录了不少他的奏章:
《确议封贡事宜疏》、《核功实更赏格以开归民向化疏》、《酌议北虏封贡事宜以尊国体疏》等等。
    说明他是一个有政治头脑的边帅。他长期担任明朝的封疆大吏,大力加强北方边镇的防御,多次指挥明军击败蒙古贵族军队的进犯;特别是他力主和实施接受把汉那吉来归和俺答封贡互市,使嘉靖以来非常紧张的蒙汉关系得以改善,这更是王崇古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使得困扰明朝数百年的边患得以停止。

武:
     王崇古自任职以后,“身历七镇,功著边陲”。
     王崇古在常镇任兵备副使时,曾在夏港把倭寇打得大败。当倭寇逃走时,他率兵一直追至靖江,将其歼灭。以后,同俞大猷多次出海,袭击倭寇,立下战功,晋升为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王崇古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他喜欢兵法,而且注重研究地形,到宁夏后,对边塞的各险要地势,大都作过调查。平时,他身先士卒,督修战守工事,做好边地防务工作。还注意侦察敌情,瓦解敌人。一遇有利时机就率领士兵主动出击,袭扰敌人的巢穴。由于王崇古采取了这些措施,敌人多次入侵其它地域,而“宁夏独完”。因镇守宁夏有功,王崇古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王崇古在陕七年,因屡立战功,被提升为右都御史。
    朝廷派他总督宣(宣化)、大(大同)、山西军务,他一到任,就颁布禁令:禁止守边士卒随便出入边塞,同时,派出有经验的侦察人员深入敌方了解情况。还发布告示,号召陷入敌地的军民归来。不久,就有许多军民不断回到内地。由于朝廷首辅张居正的正确决策和支持,加之王崇古办事有策略,终于通过各种办法使俺答之孙把汉那吉也归降了明朝,进而使俺答受封为王,答应以后不再入犯大同。后来,连吉能也听从明王朝之命。至此,北部地区的边患终于消除了。      
相貌:
1

评分人数

绿树阴浓夏日长,满架蔷薇一院香。
本帖最后由 qyangroo 于 2011-4-21 09:00 编辑

鬼谷子:
姓王名诩,一说为春秋时代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一说为战国时代卫国(今江西省贵溪市)人;但具体生卒日不详,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

文:
    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

    他通天彻地,兼顾数家学问,人不能及。一是神学:日星象纬,占卜八卦,预算世故,十分精确;二是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军,鬼神莫测;三是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口成章,万人难当;四是出世学,修身养性,祛病延寿,学究精深。
  《鬼谷子》一书是其后学者根据其言论整理而成,被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经典《道藏》中。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主要讲述有关谋略的理论。

     鬼谷子被公认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
苏秦、张仪是战国时候的最为耀眼的两颗政治明星,同时又是最为出色的两大外交家。苏秦配六国之相印到处游说,联合六国共抗强秦。一人同时任六个国家的宰相,在世界史上也再无第二人。张仪凭借着高超的智谋和辩术而成为秦国宰相,瓦解了苏秦生前所创的六国合纵,使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苏秦主张的是合纵策略,而张仪却主张的是连横策略,可以说两个人的策略是背道而驰的(可见鬼谷先生教育观之先进,因材施教,主张学生个性化发展),但都一前一后达到了各自的目的,功成名就,将战国后期各诸侯及天下形势掌握于股掌之中。

武:
    孙膑与庞涓一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他俩后来都成了战国时期的大军事家。著名战例”围魏救赵”就是在这对师兄弟间展开的。
    作为老师的鬼谷子更可被称为“兵家”的创始人。

下面这张像应该是现代人想象出来的。
1

评分人数

绿树阴浓夏日长,满架蔷薇一院香。
鬼谷子:
姓王名诩,一说为春秋时代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一说为战国时代卫国(今江西省贵溪市)人;但具体生卒日不详,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

文:
    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 ...
qyangroo 发表于 2011-4-20 09:39

亲,鬼谷子帅不帅啊?咱只关心这点。。。。

这个帖子太棒了!
新认识好多帅哥
亲,鬼谷子帅不帅啊?咱只关心这点。。。。
SHREKCEN 发表于 2011-4-20 23:28

咳咳,咱们都是奔着同样的目标来的,就心照不宣不要互相坍台了。

鬼谷子嘛,年代太久,咱们可以遥想一下他的相貌,鬼谷子当过楚国宰相,气度风度肯定不差,又善于道教养生,肯定善于养颜。最后吧,功名事业是男人最好的装饰品嘛。
绿树阴浓夏日长,满架蔷薇一院香。
本帖最后由 snowforever 于 2011-4-21 14:20 编辑

提名绝世好男人:汉光武帝刘秀
毛泽东称赞汉光武帝刘秀为“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此话不假,昆阳一战,刘秀不仅创造了2万打败42万的奇迹,也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帝业,为实现中国历史第三次大统一奠定了基础。会打仗的刘秀,爱情还专一,对功臣也非常“厚道”,风云际会中历尽坎坷终成天下共主,成为最有本事的皇帝之一,也是预料中的事。
W020090804548026023576.jpg
曹植评刘秀:“夫世祖体乾灵之休德,禀贞和之纯精,通黄中之妙理,韬亚圣之懿才。其为德也,聪达而多识,仁智而明恕,重慎而周密,乐施而爱人。值阳九无妄之世,遭炎光厄会之运。殷尔雷发,赫然神举。用武略以攘暴,兴义兵以扫残。神光前驱,威风先逝。军未出于南京,莽已弊于西都。夫当此时也,九州鼎沸,四海渊涌。言帝者二三,称王者四五。咸鸱视狼顾,虎超龙骧。光武秉朱光之巨钺,震赫斯之隆怒,其荡涤凶秽,剿除丑类,若顺迅风而纵烈火,晒白日而扫朝云也。尔乃庙胜而后动众,计定而后行师。故攻无不陷之垒,战无奔北之卒。是以群下欣欣,归心圣德。…………量力则势微,论辅则力劣。卒能握乾图之休徵,应五百之显期。立不刊之遐迹,建不朽之元功。金石播其休烈,诗书载其勋懿。”文武都在里面了。
 王夫之评刘秀: 光武之得天下,较高帝(指西汉高帝刘邦)而尤难矣!自三代(指夏、商、周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读通鉴论》卷六
  司马光评价:自三代(指夏、商、周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八
1

评分人数

    • 马丁: 当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金钱 + 10 鲜花 + 10
本帖最后由 thisummer 于 2011-4-22 23:04 编辑

咔咔咔,发现大家还留了一位大大的美男没说:

韩子高,南北朝时期陈朝人。本名蛮子,出身贫微,世代以做鞋为生。我国古代著名美男之一,因相貌俊美被陈文帝遇见后收为娈童。

据说他“容貌艳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螓首膏发,自然娥眉,见者靡不啧啧”。

而且,他不但长得好看,更奋发图强,跟了陈之后,习武学兵法,善骑射,大将军衔名副其实,是陈建立帝王霸业的得力助手。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邺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因共立栅。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子高的赤胆忠心及机智果敢让文帝死里逃生,由慕色而生的宠爱之情中又溶入了浴血沙场时出生入死的手足之情,为他们的情感纽带注入了新的血液。在多次并肩战斗中,文帝逐渐发现了子高擅长统领士卒、灵活作战的潜能,“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韩子高逐渐成长为陈蒨的得力助手。

陈蒨嗣位后,子高因劳苦功高而除右军将军。接着他又为巩固文帝的江山而殚精竭虑,驰骋疆场。平王琳乱,征留异,夺晋安,因屡立战功而不断升迁,天嘉六年被征为右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正当子高春风得意之际,文帝卧病不豫,子高入侍医药,衣不解带。然而病魔还是夺走了文帝陈蒨,子高的噩梦也便接踵而至。废帝即位,高宗陈顼入辅,子高因兵权过重受新主忌惮,“光大元年八月,前上虞县令陆肪及子高军主告其谋反”,子高被赐死,年仅三十。
1

评分人数

    • 马丁: 又是某耽美男主金钱 + 10 鲜花 + 10
别忘了领取每日红包哈, 有2~10金说    如喜欢此文,请帮忙去 1 楼顶一个吧 ^^
本帖最后由 thisummer 于 2011-4-24 23:13 编辑

亲爱的斑斑,你忘了更新首页 1L 的帅哥名单哈
可惜帅哥也跟红颜一样,多薄命
别忘了领取每日红包哈, 有2~10金说    如喜欢此文,请帮忙去 1 楼顶一个吧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