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婴儿被诊断需做10万元手术 最终用8毛钱药痊愈

在龙岗开牙医诊所的陈先生最近喜得贵子,可是儿子降生以后,发现肚子有点鼓,深圳市儿童医院给孩子拍了十几张X光片后,要求给降生仅6天的新生儿做一场大手术。手术费用可能超过10万。然而学医的陈先生隐约觉得有蹊跷,他拒绝了手术,并带孩子到广州治疗,结果仅用8毛钱的药治好了孩子的病。9月5日,陈先生一家来讨说法。
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价格不菲

  据陈先生介绍,8月19日,儿子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降生,当时医生发现,孩子的肚子有点鼓,建议家长把孩子转到深圳市儿童医院做进一步检查。8月21日,孩子转入深圳市儿童医院,仅仅降生2天的婴儿,就开始接受X光检查。接下来四天时间,院方对孩子进行了十几次X光拍摄,不许孩子进食,并且没有炎症症状的情况下,每天还给孩子注射抗生素头孢他啶。同时还给孩子做了心脏彩超等各类超声波诊断。

  儿童医院最终做出了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结果,指出是婴儿排便不通,建议对降生仅6天的婴儿动造瘘手术。所谓造瘘手术,就是在婴儿肚子上开个洞,做一个临时的人造肛门,方便婴儿排便。6个月后再做关瘘术,把临时肛门封闭了,可能还要做对肠道修复的手术。3次手术和后续治疗费用预计将超过10万元。

  有医学知识的陈先生对这一诊断结果有所怀疑,特别是动手术的治疗手段产生了质疑。他拒绝了手术。8月24日,院方下了“病情告知书”,内容为告知家属孩子的病情,并建议手术治疗,但遭到患者家属的拒绝,只能先采取洗肠等保守治疗。陈先生在“病情告知书”上签了字。

  广州医生仅开了8毛钱的药就治好了病

  无奈之下,8月25日,陈先生带着孩子来到广州市儿童医院求医,广州的医生看了陈先生带去的深圳方面的检查和诊断,摸了摸孩子的肚子,听了听孩子的呼吸,认为症状不重,不必急于治疗,可以多观察。虽然不能排除是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能,但现在下结论还太早。孩子还太小,拍大量X光片也意义不大,因为孩子太小,拍了也看不清楚,说明不了情况,注射抗生素也没有必要。广州的医生主张正常喂养,仔细观察。广州医生开了价值仅8毛钱的石蜡油,用来给孩子通便,建议病情有变化再复诊。

  孩子回家后,进行正常喂养,没有用任何药物,仅仅用了一次石蜡油,孩子就可以排便。之后孩子能吃能拉,身体一天天成长。陈先生一家对深圳市儿童医院的误诊提出了质疑和投诉。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当时对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结果进行怀疑,是因为这个病多为遗传病,但夫妻双方的家族上都没有得过这个病,因此得这个病的几率是较小的。医疗知识,让陈先生一家躲过一劫。

  深圳儿童医院医生收入与科室收入挂钩?

  陈先生质疑:按照广州医生的说法,孩子太小,症状不重,可以多观察,不急于下结论。但深圳市儿童医院却拍摄大量对孩子有害而且无必要的X光片,进行各类不相关的超声波检查,不让孩子进食,完全靠打点滴维持生存,并注射毫无必要的抗生素,最终急于给刚降生6天的婴儿动手术,甚至提都没有提保守治疗的方案。这是为什么?

  据本身就是医生的陈先生介绍,有的医院,医生个人收入其实跟科室收入相关。医院普遍都有科室奖金,总的来说,科室的收入高,这个奖金也就高,医生收入就高。有的医院,医生甚至可以从手术中提成获益。所以医生会给病人安排毫无必要的检查,甚至动价格昂贵的手术。在他这个例子中,深圳市儿童医院的医生不愿意为病人多思考,更愿意让病人多花钱。在这种主观愿望支配下,做出了轻率而错误的判断,造成了误诊,险些造成医疗事故。其根本原因就是医生个人收入与科室甚至医院收入挂钩。

  陈先生表示,一般人生病,都是完全听从医生的,因此很容易被误导。他学医,因此比普通人多一点医疗知识,了解多一点医院的情况,所以这次儿子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4天花了4000多元,但躲过了十几万的手术,躲过了手术带来的痛苦和伤害,但大量的X光照射和抗生素注射不知道是否会对出生几天的婴儿产生什么不良影响。

  医院回应:医生不会从手术里拿提成

  9月5日,陈先生一家来到深圳市儿童医院讨说法。深圳市儿童医院医务科接待了陈先生。据医务科科长刘医生介绍,目前刚刚接到患者投诉,院方需要时间对这个事件展开调查,还要请专家小组进行研究,院方承诺在5个工作日之内给出调查结果,给患者家属一个说法。因此是不是误诊,医院有无过错,或者别的什么结论,目前都无法做出。

  但刘医生明确表示,医院没有医生从手术拿提成的制度。因此,医生不会从手术中获益。他表示,目前医院的手术非常多,都排得很满,医生的劳动强度很大,医生都希望减小劳动强度,不会去“没事找事”。因此,没有手术必要还要安排手术的做法是不可能的。

  对于医院的回应,陈先生表示,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医院投诉了。他们曾经找过医院的书记,对方承诺7天后给出说法,现在七天过去了,又要再拖5天,怀疑医院有意拖延。在陈先生一家的强烈催促下,院方表示将在9月8日星期四下午给患者一个调查结果。
= =医院这是要这小孩儿的命啊!出生才两天的孩子能拍X光?还十几次!
怎么可能没有回扣!!!!
真是笑屎人....
我一同学在做医疗器械这一块,我有一次陪她去了一趟医院....
礼品就不说了,那环保袋子里的信封就一沓一沓的
不同的职位,信封的薄厚不同....
你们懂得....
我当时都傻眼了......
以前只是听说,现在...
震撼啊....
这个新闻前段时间炒得很热,楼主贴的不是最新进展哦。

这是中秋节前后的报道:
“8毛婴儿”病情反复 中秋再来穗洗肠
http://health.msn.com.cn/Info/20110914/11321297530.shtml

然后,又有了新的变化

“8毛治好10万元病”续:婴儿病情恶化进行手术
 一场八毛与十万元的战争

  一个刚刚满月的婴儿经历了一场噩梦,这噩梦也笼罩着公众。

  8月19日,他在深圳出生。仅仅两天后,就因为腹胀进入深圳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在一段后来被转发了接近5万次的微博视频链接里,一个穿着红色衬衫的电视台女主持人叙述着这个孩子的故事:

  “(他)被深圳市儿童医院照了十几次X光,做了100多项检查,甚至要花十多万元做手术。婴儿的家人不得已抱着孩子到广州看病,结果,只花了8毛钱就看好了。”

  这条微博点燃了人们的愤怒。可是,事情并没有在愤怒声中画上句点。

  9月12日,中秋节早上,新闻报道中已被8毛钱治愈的小婴儿再次入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接诊医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当时小孩肚子胀得厉害,鼓鼓的,连腹膜经脉都凸现出来了,“当时孩子表现出的症状确实比较严重,而且呼吸不畅。”

  这显然并不是一场“愈辩愈明”的讨论,人们发现,在这起“八毛门”风波中,“病人、医院、公众,没有谁从中获利,每一方都是输家”。香港医务行政学院理事、中国医院协会学术委员庄一强则认为:“归根结底,这是社会对医疗不满意的结果,更是这个社会彼此不信任的结果。”

  新闻走在了调查结果之前

  婴儿的父亲陈刚是一名牙医,在深圳经营着一家牙科诊所。

  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出生仅仅两天后,由于腹胀,婴儿转入了深圳市儿童医院。

  主治医生李苏伊还记得,自己在8月21日临近下班的时候见到了这个小患者,那时孩子的肚子很鼓,“觉得挺严重的”。李苏伊决定为婴儿做一个钡灌肠检查。根据院方解释,除了两次X光检查外,造影过程中,也需要动态观察造影剂的变化,因此“最后出了十几张X光片”。

  检查过后,李苏伊认为小病人可能患有“先天性巨结肠”,建议尽快为他动手术。按照陈刚的理解,这意味着刚刚出生的儿子很有可能要经历3次手术:结肠造瘘,在肚子上开个口,让大便从肚子上出来;6个月之后再做关瘘手术;然后再从肚子里面切3刀。

  一个曾经采访过陈刚的记者很清楚地记得,这位“学过医的爸爸”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整个治疗过程会超过6个月,住院、手术、营养的费用加在一起,肯定超过10万元。”

  但深圳市儿童医院办公室副主任钟伟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十分笃定,“10万元”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手术共需两万元左右”。钟伟梅称,这是医院在查过过去所有病例后得出的结论。

  倾向于保守治疗的陈刚并没有接受来自深圳市儿童医院的意见。8月25日,他带着儿子前往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广州医生开出了8毛钱的石蜡油,也正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开塞露”。在仅仅用了一次石蜡油后,孩子就可以排便,“身体一天天成长”。

  像所有担心被过度治疗的病人一样,陈刚一家安下了心。随后,他们决定去深圳市儿童医院“讨说法”。

  新闻走在了医院给出调查结果之前。关于此事的报道成了人们生活中议论的焦点。看起来,一切似乎都再清楚不过了。
做不做手术的纠结

  然而中秋节发生的新情况,使得几乎众口一词的“过度医疗”判断产生了摇晃。

  9月13日,小病号在广州的主诊医生李成昌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患者的病程都有阶段性的变化,有可能患儿在深圳入院时情况比较严重,但经过治疗后到广州就诊时已经有所缓解。我当时开8毛钱的石蜡油是为了观察病情发展,并非否定手术。如果真的确诊为巨结肠,腹胀厉害,有穿孔的可能,我也主张做手术。”

  “我很愤怒。”李苏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正如他所发现的那样,在这个网络时代,“有点事情,全球都知道”。朋友、家人和旧同事都打来电话询问。好在,“我对我们的诊断心里很有底”。

  可这并不代表成千上万的病人与潜在的病人也相信这一点。李苏伊发现,这阵子他所在的科室病人数明显减少。

  对手术的恐慌正在这座医院里悄悄蔓延。就在“8毛门”风波走上新闻的第二天,深圳张先生刚刚出生的儿子被发现腹部胀气。参加会诊的李苏伊判断,新生儿可能患有不完全性肠梗阻,这位医生告诉家长,要造影继续观察,有可能要做手术。

  “这么小的孩子要做手术,我听到都很害怕。”这个年轻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表示拒绝。随后,他抱着肚子“胀得方方”的儿子回到家中,喂了点从家乡带来的土方药。可第二天,孩子发起高烧,这一次,他不得不将儿子送进深圳市儿童医院。

  那时,他已经从新闻里听说了“8毛钱那件事”,他笃定地相信,“手术很危险,不做手术,不做大检查”。

  在电话里,年轻的母亲哭了,她要求丈夫“一定要治宝宝,做手术也行”。当天凌晨4点多,婴儿终于进入手术室。手术发现回肠有两个穿孔,腹腔内已有大便,40多厘米小肠坏死。医生切除坏死的部分,为其进行结肠造瘘。目前孩子还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治疗。

  如今,这个父亲再想到刚刚过去的一切时,仍觉得心有余悸。“一定得相信科学是不是?”他用并不熟练的普通话说。

  这并不是拒绝手术的唯一病例。“8毛门”报道出现后,一名4岁男孩因阑尾炎住进深圳市儿童医院。晚上,孩子的病情加重,出现腹膜炎的症状。但当医生提出手术建议时,家长不但拒绝,甚至在当天夜里办理了出院。

  “这么晚出院的情况极其罕见,我能从家长那里感受到强烈的不信任感。”住院医生说。男孩出院后7个多小时,家长又把孩子送回了医院,但仍然拒绝手术治疗。“小孩整整痛了40多个小时”,最终,家长同意手术。

  在庄一强看来,“8毛门”的出现并不令人吃惊。“医生和患者,双方都不是故意要将关系搞得这么恶化,但事实是,社会对医疗普遍不满意。医患双方常常失去良好沟通的可能。”

  这位专注于医院管理的研究者发现,大部分病人走进医院时会说:“把病治好就行。”可这其实是个很高的要求。“医疗消费并不能等同于普通消费,医疗意外也不会因为一个医生的技术高、责任心强而消失。”庄一强说。

  “只要有错,人们就怀疑医生有问题。医生总是害怕无法证明自己没有错,只能把病人的病情说得严重一点,有时甚至会讲最坏的状况。”庄一强说。一个还没毕业的学医的学生也发现,以前学医“是真的学知识”,而现在学医更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你要把你做的每一件事记录下来,防止有病人乱栽赃你。”

  在经历了“8毛门”风波后,一位儿科医生在自己的微博上写下了这样的话:“这个信任危机的时代你要去怀疑一切都是有道理的,但苦果就大家来吞吧。”

  而眼下人们就能在事发的深圳市儿童医院里看到苦果:因为家人拒绝手术而肠穿孔的婴儿、整整腹痛了40多个小时的4岁男孩,他们都曾经忍受过不必要的痛苦。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也看到,关于医患纠纷的报道“每一个个案累积在一起,就形成了宏观上公众对于这个问题的认知。”而有关医院的负面新闻甚至成了“公众批判社会改革进程过慢的宣泄口”。

  “这种情绪,其实也是对政府不信任情绪的转嫁。”张志安说。

  “8毛门”风波过后,许多人都试图思考如何在这样令人失望、不安的社会情绪中重新建立起“信任的桥梁”。可在庄一强看来,这没那么简单,“我们现在在技术层面以事论事地谈,只是些细枝末节。想要真正进行医疗改革,就必须呼吁社会改革。”

  眼下外界并不知道,在这种巨大的“不信任”背后,那个刚满月的婴儿真实的状况。

  广州市儿童医院的接诊医生曾经指出患儿“情况比较严重”。但陈刚的说法却不大相同。他坚称,孩子的情况完全稳定,“我不会为了面子而不顾孩子的病情”。

  据《中国青年报》
8毛和十万啊。。。。也差太多了吧。。。。要是做了手术孩子以后还不一定好呢。。。。哎~~
有病,还是得治。
偶也是医学院毕业的,现在从事行业与医院无关。老实说,生病还是得去医院找医生看,我认识的绝大多数医生都是负责任、很谨慎的,当然水平有高低,所以有条件的话得去看专家门诊、找熟人更好。医学是很博大精深的,以偶那点水平最多在家诊断自己感冒,复杂点的对自己负责还是去医院。
至于治疗费之类的,可以说,你要懂得医院的一些门道的话,再懂点基本医药学知识,谨慎细心点就能比较让费用合理点。
看过一个帖子分析巨结肠,治疗迟了很大几率会导致大肠割除。
“8毛婴儿”再入院 官员呼吁家长别拿骨肉开玩笑

2011年09月14日 02:50
来源:新快报 作者:李斯璐 戴晓晓
字号:T|T
1140人参与623条评论打印转发

本报曾报道

深圳患儿诊治事件

●因严重腹胀到院灌肠后有所好转●烧未退,家长却坚持让孩子出院

■新快报记者李斯璐戴晓晓

因“8毛钱”廉价药“治好”先天性巨结肠一事引起广泛关注的深圳患儿陈小强(化名),昨日被网传“病情严重,在广州市儿童医院就医”。记者获悉,来穗就医一事确实发生在中秋节当天早上,家长陈先生对此表示“仅是常规检查”。由于目前未确诊,小强是否确患上先天性巨结肠仍悬疑,众说纷纭。

网传“8毛婴儿”病情危重

昨日,网友“深圳胖胖熊”发布微博称:“‘八毛门’的孩子9月12日已经在广州儿童医院住院,孩子病情危重。”

记者查阅“深圳胖胖熊”的个人简介,显示为“深圳儿童医院的一名小儿外科医生”。昨日中午,该网友又发表博文称:“患儿现住在新生儿外科54床,是一个曾经在深圳儿童医院外科和‘八毛门’患儿同住一个病房的患者家长在广州儿童医院看到的,消息可靠……”

“八毛门”的患儿是深圳籍婴儿陈小强(化名)。上周,其家属坚称在广州8毛钱廉价药“治好”深圳市儿童医院所诊断的、需要10万元动手术才能治好的先天性巨结肠。不过,上周记者回访广州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时,医生表示孩子的病未确诊,“8毛钱”只是缓解腹胀便秘的症状。如果网帖反映情况属实,恰恰进一步说明患儿病情反复。

昨日傍晚,记者联系上小强父亲陈先生,他表示中秋节当天早上确实是把儿子带到广州市儿童医院,不过“只是常规的复查”,昨天上午他已经为儿子办好出院并回到了深圳。他认为儿子目前状况良好。

廖新波:别拿骨肉开玩笑

不管小强的家长是否在为孩子病情着急,但小强的命运确实让网友急了,连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也急了,他在微博上呼吁:“希望‘懂医’的家长不要与不懂医的凑热闹,不要拿自己的亲生骨肉开玩笑。”

网友爆料前,廖新波就听说了小强再次入院的消息,12日晚上他写微博表示:“有人说‘8毛先生’的儿子住院了,我不知如何说好,如果是,而且住在深圳儿童医院的,我相信深儿医的同仁会以仁爱之心相待的,毕竟孩子是无辜的,也好让这位‘懂医’的家长知道什么是医什么是德。”

对于被质疑此话是帮医院“开脱”,廖新波解释称:“我为患儿急!为‘懂医’的父亲急!”而有网友甚至提出,让广州市儿童医院的工作人员微博直播孩子的实时情况。网友“北望太行”评论道:“家长无知害一个自己的孩子。”

接诊

医生:肚胀得静脉都显出来

患上先天性巨结肠可能性很大,光灌肠没用

新快报讯患儿小强到底身体情况是否恶化?昨日,记者从广州市儿童医院了解到,新生儿外科在中秋节早上确实接诊过小强,并为其灌肠缓解严重腹胀。但医生称,症状缓解后,家长坚决带孩子出院。

接诊的新生儿外科主任余家康表示,12日早上,家长带着小强来到医院就诊,“当时他的肚子胀得厉害,连腹膜静脉都凸显出来了。症状确实比较重,而且还影响到呼吸不畅。”

据护士介绍,小强入院是因为其家人灌肠技术不过关导致了腹胀。按照正确的做法,应该将灌肠工具从没排便的地方插到排便功能的地方,但家人将管子插得太浅了。

由于孩子的腹胀问题为灌肠带来一定难度,医生当即告知家长,灌肠过程有可能出现穿孔风险,家长依然同意让医生操作。余家康表示:“虽然有穿孔的风险,但灌肠在小心翼翼下进行,穿孔风险最终没有出现。”

灌完肠,孩子的腹胀症状有所好转,家长随即要求出院,态度坚硬。考虑到孩子有点发烧,烧未退就出院不大好,因此医生要求留院观察。但家长出院的愿望强烈,甚至签署了《出院同意书》。“尽管如此,我依然让他多住一个晚上。”余家康说。

余家康表示,虽然未最终确诊,但根据他的判断,孩子患上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能性很大,这种病光靠灌肠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还是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文汇报:"8毛钱事件"里的人伦危机

2011年9月27日 09:05

选稿:陆霖霖  来源:文汇报  作者:顾骏  

      我们真心希望以幼小生命为“对赌筹码”的人伦危机不曾发生,或者刚露端倪,就能被消弭于无形,而不是网络上下围观者众、议论者众,却不闻“救孩子最要紧”的声音。任何道德谴责如果其结果是不道德的,谴责本身也就不可能是道德的,哪怕谴责者的道德口号喊得分外响亮
      
      深圳陈先生的儿子8月19日出生,因肚子异常,于21日到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医生建议给患儿做造瘘手术。
      
      陈先生不愿冒手术风险,便去广州儿童医院求诊,医生开了8毛钱的石蜡油,用过一次,孩子就可排便了——原来手术医疗费预计要10万元,现在只用了8毛钱的石蜡油,就看似治好了,这让陈先生怀疑深圳儿童医院“过度治疗”,为此,他一方面借微博曝光医生行为不当,一方面向医院提出索赔10万元。
      
      经过调查,深圳市儿童医院认为医生诊断无误,造瘘手术的费用也不高,只需2万多元,不同意赔偿。双方尚在相持之中,有网友爆料,患儿因病情加重,又入广州儿童医院治疗;院方确认消息属实,说还曾建议患儿留院观察;但陈先生声称这次只是带孩子常规复查,情况良好,所以已出院。
      
      这一事件就这样被弄得越来越复杂了。特别是,由于惊动了媒体,还成了网络热点,更闹上了公堂,不少家长连锁反应,染上“手术恐惧症”,仅深圳市儿童医院一个地方,就有多个患儿耽误了治疗。
      
      心态一变,事件性质随之改变
      
      看来,孩子患“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能性很大,但陈先生正采用近似赌气的方式来处置孩子病情,让大家非常担心。
      
      刚开始时,家长不愿冒手术风险,多找几家医院看看,很正常;不同医生的治疗方案有所不同,也正常。但不正常的是10万元与8毛钱的巨大差异,夺人眼球,引人浮想联翩,结果,事情迅速从一个医疗技术问题,转向医德乃至法律问题:医生有没有乘人之危,借“过度治疗”来敛财?
      
      心态一变,事件性质随之改变:患儿的病情从治疗依据转变成了诉讼证据。从陈先生后来不采纳广州儿童医院医生建议、坚持让孩子出院来看,他应该已经意识到:只要“先天性巨结肠”不能确认,只要灌石蜡油等保守疗法有效,只要造瘘手术最终得以避免,就可以“坐实”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断和治疗方案的“过度治疗”之嫌——从诉讼成败的角度,相信任何一个当事人都会期待乃至争取事情往这个方向发展。
      
      可怕的是,一旦家长陷入对孩子病情如此的一厢情愿,不管自觉还是不自觉,都可能置孩子于巨大危险之中,因为孩子已经形同诉讼一方的人质:作为无助的弱者,孩子本来需要父母、社会和法律来保护,但现在他的权益却可能被忽略不计;明明应该由专业的医学工作者来判断和处置的疾病,现在却由着“懂医”的家长和未必懂医的公众包括媒体,任意而为;一个幼小的患儿,事实上成了利益博弈甚至争强斗狠的工具!
      
      不信任,被情绪化地草率放大
      
      “8毛钱事件”里这一场人伦危机,究竟如何演化而来?
      
      如果中国的所有医生从来医德高尚,不以市场规则置换职业精神,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努力争取让患儿少点痛苦,家人少点支出,哪个家长不愿意把患儿“全权委托”医生来救治?人伦危机又从何而起?
      
      如果陈先生充分信任医院和医生,或许会在面对不同治疗方案时,明白其中有治本与治标的不同,懂点医学的他,或许不会过分执着于收费的多少,而视之为医生业务水平有差异,有了理性平和的态度,哪会随便提起诉讼?还会“挟‘孩子’以令‘医院’”?
      
      如果媒体不因为对医院和医生抱着先入之见,一闻听收费高达10万元的手术竟被8毛钱的“石蜡油”给解决了,就想当然、一边倒,怎敢还没有调查清楚实际情况到底如何,便任意妖魔化医院和手术方案?如果其他患儿家人心无成见,又怎会跟风怀疑,也拒绝医疗,贻误了孩子病情?
      
      这么些个“如果”,都折射出当今的社会现状,这一场人伦危机在相当程度上源自信任危机,而不信任又往往被情绪化地草率放大。
      
      但还有一个“如果”——陈先生即使在舆论盲目“支持”下,骑虎难下,转变偏激态度有困难,但如果坚守人伦底线,不忘为人父的天职,把孩子的安危和健康放在一切之上,不管诉讼结果,先救孩子要紧,那么,他就断不至于排斥广州儿童医院的治疗建议,放任自己在孩子病情上“赌一把”。
      
      议论者众,却不闻“救孩子最要紧”的声音?
      
      我们真心希望以幼小生命为“对赌筹码”的人伦危机不曾发生,或者刚露端倪,就能被消弭于无形,而不是网络上下围观者众、议论者众,却不闻“救孩子最要紧”的声音。诸多国人在谴责个别医生无德时,往往表达出高度的道德义愤,这无可非议,但要是只顾自己慷慨激昂,最后却催生出殃及无辜的人伦危机,那就不仅是本末倒置,更难脱伪善之嫌:任何道德谴责如果其结果是不道德的,谴责本身也就不可能是道德的,哪怕谴责者的道德口号喊得分外响亮。
      
      所以,因强烈道义心而深度卷入“8毛钱事件”的人们,现在到了停止围观、悄悄撤离的时候,让当事人冷静下来,恢复平常心,走出拧巴,听从人性和亲情的呼唤,同医生一起,为孩子设计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这样才有可能依托现代医学条件,确保那个正遭受无妄之灾的小生命顺利康复。坦率地说,如果希望这次围观有点积极意义的话,那就必须保证:不仅这个患儿得到保全,还有更多的患儿因此可以得到医生更富有职业精神的关爱和照看;谁都绝对不愿意看到:其他儿童没有得益,被围观的孩子却已成了牺牲品。
      
      (作者为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教授)
文汇报和凤凰网的消息都比较可靠的。。。 孩子父亲的自以为是害人呀!
现在医生不好做,医患关系已经成对立了,苦的其实还是病人本身...
真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公道自在人心,不过我生病了还是会去看医生,因为自己不会治,平时就多注意养生,希望身体好些!
真的,乃们都不知道国内的医院有多黑,为了赚钱,误导新生儿父母花冤枉钱不说了,致使新生儿遭罪的事屡见不鲜,俺家就刚经历过,那个愤怒痛心啊言语无法形容!!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