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美股评论:凯恩斯主义导致十年零回报

2010年01月06日 03:53  新浪财经

美国共和党众议员罗恩·保罗(Ron Paul)1月5日撰文批评克鲁格曼,称凯恩斯主义导致过去十年美国经济原地踏步,而且正在带来更大的危险。

  以下是评论文章原文:


上周我们刚刚送走了一个十年,这是一个大部分人都认为应该被忘记的十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及著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最近的专栏文章中称此十年为“大零时代”(Big Zero)。他写道:“就经济上的进步或成功而言,这个十年几乎毫无建树。”诚然。然而,接下来克鲁格曼误导性地将责任归咎于自由市场和所谓的监管失控。

  考虑到他曾经鼓吹制造房地产泡沫可以缓解互联网泡沫破裂带来的冲击,这次他承认吹起经济泡沫是一个错误,这多少有些鼓舞人心。但是像克鲁格曼这样的主流经济学家,完全无视税收、货币政策和过度监管所造成的负担,如果我们依旧听之任之,不去纠正他们,以后势必还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不知何故,克鲁格曼至今仍搞不清楚为何当初“没有”经济学家预见到房地产泡沫即将破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事实上,许多经济学家老早就预见到了,对其作出了完美的解释,并且多次表达自己的看法。不明智的政策制定者当初没能注意到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警告,但现在他们必须倾听这些经济学家的教诲,如果他们希望将来取得长足进步的话,否则,必要的经济修正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奥地利学派自由市场经济学家遵循着一些基本常识:你不可能通过花钱的办法来走出衰退,你不可能用高压监管来扼杀经济的活力又希望它正常运转,你不可能像对待奴隶那样向个人和企业课以重税又指望他们继续产出,你不可能凭空制造出大量货币又不让所有纸币贬值,政府不可能通过将所有失业的人雇佣到政府部门的办法来掩盖失业率的上升或者永无止尽地派发失业救济,你不可能无限期地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经济必须生产出其他人愿意购买的东西,政府扩张与上述所有常识都是背道而驰的。

  政府官员讨厌面对这些令人不愉快但却显而易见的现实。对于他们来讲,挥舞手中的监管和公共支出魔法棒,将责任推卸给别人,吸引力要大得多。现在我们应该坦诚地正视我们的问题。

  现实的悲剧在于,这一具有致命缺陷却被广泛接受的所谓“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思想已经让我们的国家更像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在过去十年中,私人部门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泡沫时期和泡沫破裂,最终基本回到了2000年的起点,然而政府部门却一直在稳定地扩张,因为凯恩斯主义者告诉当政者,他们可以通过征税、支出和通胀的办法来逃脱惩罚。他们甚至在鼓励这种做法!但是,如果政府是我们唯一增长的“行业”,我们离死期也就不远了。

  至于监管缺失,过去十年我们见证了《萨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 Act)的颁布,这是多年来金融监管立法中的鸿篇巨制。这一法案未能阻止麦道夫欺诈案这样的恶性犯罪,而且普遍的意见认为,新的监管不但严重削弱了经济的增长动力,而且导致很多企业转移到海外。

  美国人一直在辛勤工作,克鲁格曼正确地指出,他们现在失去了方向。政府仍在稳步扩张,如果将通胀考虑在内的话,而我们将一直处于零增长以下。克鲁格曼似乎对“零”这个数字非常失望,但如果在未来十年中我们继续听信凯恩斯主义者而不是那些能够告诉我们真相的人的建议,零将会开始变成一个值得庆幸的数字。摧毁货币的最终结果就是抹掉整个中产阶级,防止出现这一后果应该成为我们经济上的当务之急。
1

评分人数

4# 何鸿燊


我也覺得這個很可愛喔
3# 無心風月

好可爱喔。
本帖最后由 無心風月 于 2010-1-6 03:15 编辑

啊~再讀一次,似乎發現原來這是一篇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文章,歸根究底,我不認同的應該是美國眾議員罗恩·保罗撰文的觀點才對!他誤導了我= =
不可能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吧!
即使增加公共支出挽救經濟萎縮是凱因斯學派興起的主因,但是那也是因勢利導,順勢而為的,在大家都把政府當成挽救經濟危機的最後一根稻草,而使政府形象因而擺脫掉必要之惡的外衣時,政府走向擴張之路本來就是必然的行為,而他們也確實靠著凱因斯主義度過那段經濟蕭條的黑暗年代,沒理由事過境遷了再來一記回馬槍將政府組織擴張的全部責任全部推給凱因斯主義者去扛,套一句我常聽到的一句話,那叫做歷史的共業,大家必須一起承擔,而不是耍耍嘴皮子將全部責任全推到凱因斯學派,全推到政府擴張之上,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學家如果只會靠著打擊別人來提升自己的話,那還真是令人無語,有本事就拿出來吧,別只會在後面放冷槍啊!雖說,政府不斷地成長確實為一國的經濟帶來很沈重的負擔,但是,在黎民望賢政的福利國家體制下,大家只會希望政府做得更好,而不會希望政府在經濟還沒徹底復甦前就抽身而退吧,所以別一面享受著大政府的好處,一面希望他們只支領有限政府的支出吧!
好吧,我言論似乎過激了,只是,既然是十年內零成長的檢討,就不應該對自己重重拿起,輕輕落下,而把全部的炮火轟到他所可以找到的歸責對象身上,因為那就不叫檢討了,那叫指責啊!(忽然發現,我竟然轉了一篇兩方觀點我都不太認同的文章,真是失策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