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讨论] (转)商品價格與經濟需求還有關係嗎? 陶冬

17/12/2009 22:49


目前世界上有129艘大型油輪滿載著原油在公海漂泊,卻沒有特定的卸貨港口。中國有近7500萬噸鐵礦石,靜靜地躺在沿海碼頭,它們的主人卻多數並非煉鋼的。這些反常行爲,似乎完全無視美國的汽油消費需求或中國鋼鐵市場的不景。

雷曼兄弟倒閉後,全球工業生産收縮7%(2009年10月與2008年10月相比)。工業生産是最常用的顯示原材料工業需求的經濟指標,其收縮意味著需求明顯減少了。然而,商品的價格卻並未因此大跌。銅價在同一時期上升65%,鎳價升63%,黃金漲了43%,連石油價格也漲了14%,。在正常情況下,商品價格應該與需求走勢相同,而波動的幅度大幅放大。可是如今,商品價格大有與工業生産、經濟增長脫鈎的架勢。

造成商品價格與經濟脫鈎的第一個原因,是全球流動性泛濫、風險意識改善,資金流出避險天堂,尋求高β(Beta,指高波動)高回報的風險資産(risky assets)。自從2009年3月金融恐慌見頂以來,商品一直受到追捧。超低的資金成本,令投機資金迅速增加,高杠杆地湧向商品市場。國債市場的低回報,還迫使退休基金尋求高風險資産以增加收入,商品開始成爲它們投資組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興市場經濟穩定向上,是商品被看好的第二個原因。這場危機實際上是發達國家(尤其是美歐)的危機,新興市場國家雖然在出口、股市、利率等方面受到衝擊,但避免了深層次(如銀行體系)的傷害,其經濟復蘇力度遠遠強過發達經濟體。而除石油以外,新興市場的需求才是商品需求的主力,來自中國的旺盛需求,更可謂是商品市場的定海神針。

筆者同時認爲,商品的使用範疇近來有明顯的擴大。自古以來,工業原料乃是商品的使用價值;不過近來,人們開始把商品作爲一種儲蓄載體來看待。金融危機中,各國央行不得不祭出量化寬鬆政策。超擴張的貨幣政策穩定了市場信心,並幫助了全球經濟的復蘇。可是非常規的政策舉動,也對央行的信譽帶來傷害,加上鉅額的財政赤字,人們對貨幣的信心變弱了。面對通貨膨脹壓力,資金開始尋找替代的儲蓄工具,而商品的抗通脹性能,使其成爲新的儲蓄載體。

今年ETF産品層出不窮,實際上折射了商品作爲投資手段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大升。資金大量流入ETF,又製造出一輪人爲的、獨立於工業生産之外的商品需求。企業與對沖基金也在商品市場十分活躍。

套利交易(carry trade),是商品價格暴漲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一致看跌的美元匯率以及超低(並會維持在低水平)的美元利率,製造出一個完美的套利交易環境。美元成爲套利交易的借貸來源,而商品市場是套利熱錢最活躍的地盤之一。根據芝加哥國際貨幣市場(IMM)的資(截至於11月19日),共有12.4萬張沽空美元的期貨合約,其規模是歷史上罕見的,中間相當一部分沽空來自套利交易。

商品其實並非良好的儲蓄工具,因爲它體積龐大,儲藏成本偏高。好在眼下資金成本極度低廉,借錢幾乎不用付利息,加上海運費用的暴瀉,才製造出油輪在公海遊蕩當倉庫的怪事。

這輪商品牛市的天敵是美元。從歷史資料看,美元走勢與商品價格走勢呈負相關,這與商品以美元定價有關,與美元乃美國經濟的寒暑表有關。近來激增的以美元借貸、沽空爲基礎的套利交易,則將這種負相關關係大幅放大。目前市場一邊倒地看空美元,使得世界“第一貨幣”嚴重超賣。任何突發事件令美元反彈,勢必帶來套利盤平倉,造成包括商品在內的風險資産價格波動,而這些又可能導致新一輪套利盤平倉。
5# 何鸿燊


可是美女不在這啊!
4# 無心風月


这个专业问题可以请教一下美女呀。
如果是零和的狀態,那麼買權賣權應相當囉,如果發生兩權不相當的情形要吐出大量賭金時,就是庄家爆倉的時候了,對吧?
该是零和游戏。亏的当然是两边的bagholders。有些大庄是会爆仓S掉。/
好奇怪,做為一個避險工具不是應該買權和賣權數量相當嗎?為什麼可以一面倒地買進美元的賣權,看空美元呢?都沒有人買它的買權,都只買它的賣權,那麼庄家不是要虧本了嗎,為什麼可以超賣呢?而且只要美元一反彈就被套利盤平倉,那麼大家都賺的情況下,虧的人是誰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