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贴] ZT: 忆中国鲥鱼, by 户人

本人虽对钓鱼一窍不同,却对吃鱼还是略知一二的。

话说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在国宴上吃到了鲍鱼,咱也沾总统的光在家宴上吃到了据说是皇室贡品的中国鲥鱼。

有一天,老爸回家拎来一大段鱼身,高兴地宣布他今天撞上了好运,在一菜市场居然买到了名贵的鲥鱼,而且既不排队、也不要鱼票!在当时那物资贫乏、所有商品都是用票限量的年代,这无疑是一件可以让人高兴几天的喜事。

马上,这边厨房里准备着清蒸鲥鱼,那边大家都在细听事情的由来。原来,尼克松访华带了夫人和一大帮随从人员等。那边的忙人都在谈论中美建交之事, 这边的闲人们就想来个“亲民”运动,请求到处看看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这可是要面子的国家大事!

于是,在中方精心安排下,美方人员“随处”参观、走访了几个“景点”,老爸去的那个菜市场就是其中之一。菜市场早就接到通知,政府又紧急运送了大量物资,将菜市场打扮得“物质极大丰富”的样子。老爸就是赶巧碰上了美方人员出现前一刻,他又正好在那鱼摊前,鱼摊将深藏的鲥鱼临时搬出。好在老爸又认识鲥鱼!

我已不记得那顿鲥鱼是否真是那么味美无比,只记得鱼刺极多。鲥鱼跟别的鱼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鳞是不刮掉并且可吃.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鲥鱼(学名:Tenualosa reevesii)是我国著名的溯河产卵洄游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殖洄游期间停止摄食或很少摄食,平时分散栖息于近海中上层,春末夏初(4月~6月)作溯河生殖洄游,产卵后亲鱼回归大海,幼鱼则进入支流或中索饵,秋后入海长肥,直至性成熟。鲥鱼性急,游动、摄食速度颇为迅速,常因被障碍物撞伤而脱鳞死亡。

也就是说,鲥鱼同Salmon一样,出生在江河上游(淡水),再游回大海(咸水),之后老妈们再拼上老命逆流而上游回出生地,产卵生子,大自然就是这样如此往复。Salmon就是在这洄游时身体变红的。不过,Salmon产卵后就死了。鲥鱼的“下场”好些,产后还能活下去。

来美后,才知道美国也有鲥鱼,叫“美洲鲥”,  英文俗称:American Shad, 又称 Atlantic Shad, 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东海岸。1871年后又被人工引入Sacramento River,所以现在美国东、西两岸都有美洲鲥。因此美洲鲥在美国不值钱。美国人又给“美洲鲥”起了个外号,叫“Poor man’s salmon”。美洲鲥的拉丁文学名叫Alosa sapidissima (alosa = shad,sapidissima =most delicious),翻白了就是“特好吃的鱼”,一看就是美国贫下中农吃的。不像咱中国鲥鱼有文化,“鲥”字就是“有时间性的鱼”的意思,因为它们每年洄游产卵的时间性很准。

咱中国鲥鱼也有个拉丁洋名,叫Tenualosa reeesii (Reeves Shad. tenualosa = slender). 这洋名是因英国人John Reeves 而命名的。据说1828年这老兄被派往“东印度公司”当检茶员(tea inspector),平时没事干就雇人画远东的各种鱼类玩,再从中发现“新品种”。其实咱老祖宗早在周朝时期就知道了鲥鱼,还上了两千多年前的“新华大词典” 《尔雅-释鱼》:” 鯦,當魱”。

据查,20世纪70年代,长江鲥鱼年产量曾达1000多吨,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也常捕到鲥鱼。但此后由于水利建设切断了鲥鱼的产卵和索饵洄游通道,加上捕捞过度和水域环境污染,鲥鱼天然资源急剧减少。目前长江流域鲥鱼年产量仅500公斤左右,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鲥鱼资源几乎绝迹。此外,钱塘江、闽江、珠江等大江也可发现鲥鱼。

目前因为鲥鱼已经被禁止捕捞,国内有些水产养鱼商从美国引进美洲鲥,当作鲥鱼销售。下次回国,如果遇到国内哪个大款请客吃鲥鱼,切记稍稍动筷一品,然后眉头略皱,问店老板:“你这不是美洲鲥吗?!” 包管满席嘉宾不敢小瞧。

看来,那是我第一次吃到正宗的中国鲥鱼。因为禁捕,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吃到正宗的中国鲥鱼。

--户人
多刺的鱼呀
梦想之一,吃遍小吃
啥味道~!回忆童年了~
没有吃过,吃过深海贾鲫鱼,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鱼
好多年沒吃到了
都快成記憶中的味道了
看上去就很好吃的样子啊
长江的野生鲥鱼已经灭绝了,自从十多年前吃过后就再也没吃过了
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这种美味是再也尝不到了
美洲鲥在马里兰的美国和中国店里经常有卖,去掉鱼子的肉只要一到两块美元一磅,整鱼四块钱一磅。小刺较多,老美不会吃。但鱼肉细嫩鲜美,红烧一下,好吃。另外鲥鱼的鱼子可是好东西,常常会卖到七,八块钱一磅,异常鲜美。

[attach]26851[/attach]



[ 本帖最后由 大胖熊 于 2009-7-3 19:19 编辑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