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神秘怪病逾80年 四川全村变矮人 脚痛长不高平均仅100公分

2010年 06月14日 【大陆中心】四川省资中县有一「矮人村」,村民从幼年时就停止长高,且不时脚痛,平均身高仅100公分。专家曾怀疑当地饮水和粮食被污染,进行化验,但没发现异状,矮人村成因至今成谜。有网友呼吁中国政府:「把1%公款吃喝的钱拿出来,帮助这些可怜人吧!」


这种矮人怪病肆虐鸣阳寺村逾半世纪,村民罹病后开始脚痛,停止长高。有村民说:「痛的时候简直走不动,一年半载都是妈妈抱上抱下的,天天困在床上。」

不敢结婚人口凋零

64岁村长罗德山说,村民原本拥有正常人身高,男性约170公分,女性约160公分,但1920年代起不知何故,村民陆续发生脚痛怪病,幼童从3、4岁起就长不高,成了矮人。由于年轻的矮人担心怪病会遗传,不敢结婚,导致矮人村人口逐渐凋零,目前仅剩下约120人。
网友除了同情,有人推测可能是粮食被霉菌侵袭,导致村民出现中毒现象。还有网友痛骂政府:「该帮助老百姓时,官员永远不见人影!」

网址:http://comment.news.163.com/news ... RICGDP00011229.html

1.jpg

矮人村村民平均一百公分高,和普通人(左)站在一起矮了一大截。网络照片
We should be happy not because of what we have, but what we are.
我觉得跟人体基因有问题,环境问题应该不会只体现在身高上吧
水的问题????
本帖最后由 rose2005 于 2011-10-16 00:53 编辑
是真的新闻吗?求真相!我有同学是四川的,没听说过啊
tina123 发表于 2011-10-15 12:19


俺有附原发新闻网的网址啊,有疑问可依址查新闻啊..
这是原新闻,请查照..


-------------------------------------------------------
四川资中现矮人村 百余村民集体染病(图)
http://news.163.com/10/0610/20/68RICGDP00011229.html

见证矮人们劳动
1.jpg


村民们正在喂猪
2.jpg

四川新闻网资中6月10日报道 在四川资中县顺河场镇有个鸣阳寺村,由于有一群身高在1米左右的特殊人群,被外界人叫作‘矮人村”,从上世纪20年代、30年代、50年代、70年代至今,陆陆续续出现一种痛脚的怪病,一旦得了这种痛脚怪病,无一例外就会停止身体长高,脚痛伴随终身,无药可治,紧邻这个村庄的其他几个村庄均有这个怪病发生,发病的几个村庄都是紧邻沱江两岸边,只是鸣阳寺村发病人数相对较多,鸣阳寺村原是属于阳鸣乡的一个村,从资中县的新县志记载:“阳鸣乡,1951年析球溪镇、走马乡的一部分而建,传说,湖广填四川之时,陈姓入川始祖陈凤鸣、陈凤阳两兄弟落户于此,为纪念二人,1951年遂以此为乡名,这一带陈姓人亦甚多”,特别是鸣阳寺村一队就多达几十人,所以,媒体报道普遍把矮人归为这个村,由于媒体的介入后,给这个村庄更加笼罩了一层神秘色彩。

从1920年以来最初发病到现在,这群被称为“矮子”的怪病人群还存活多少个呢?他们生活得怎么样呢?近年来还有没有人得这种怪病呢?还有没有新的小矮人及矮残人出现呢?近百年的矮人之谜得以解开了吗?2010年5月24日下午,本报特派一组记者从成都出发,经成渝高速来到川南资中县。25日早上7点,记者一行从资中县城出发,上成渝高速往成都方向前行,大约行走20多公里在球溪镇站点下高速,进入老成渝路即321国道,经过著名的球溪中学外面并从球溪场镇中穿过,恰逢321国道球溪镇段在扩建修路,公路很烂,一路颠颠簸簸向顺河场镇前进,来到顺河已是上午9点,顺河场镇的办公室主任曾玉梅接待了记者一行,并主动当起了向导,在车上,曾玉梅主任告诉记者,顺河场镇到原阳鸣乡的鸣阳寺村大概是10公里,路是属于乡村公路,一路上不停地并提醒我们的驾驶员注意开车,路不是很好走。这段路是普通的乡村路,到处是坑坑洼洼,相当难走,采访车地盘几次被挂。

对话神秘“矮人村”村长罗德山

从顺河场镇到鸣阳寺村,大约是1小时的车程,上午10点左右,记者一行在颠簸中到达了传说中神秘的“矮人村”——鸣阳寺村,记者看到,这个村村民房屋大部分修建在两个山丘中间的夹沟中,两边的山丘是成片的果树,夹沟延伸出去便是沱江,一个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这个夹沟,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山清水秀,这里人们的祖先选择这里作为生息繁衍之地是否是这个地形原因,到达时,该村的村主任罗德山夹着双拐接待了我们,就在这个村的公路边,罗村长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罗村长,能介绍一下你从什么时候得的这个脚痛怪病吗?

村长罗德山:我今年64岁,是1969年从部队退伍,退伍回来一直在本乡从事放电影工作,1986年开始兼任本村主任职务,于2001年右开始痛,2007年左脚开始痛,先柱双拐行走,现在和其他矮人们一样的病痛,只是成年后得病,幸免做矮人,我们这里还有个比我大2岁多的,也是近两年范脚痛怪病,至今在家,无法干农活,被病痛折磨着,求医无门。

记者:请谈谈现在的“矮人村”的情况?

村长罗德山:鸣阳寺村共有6个队,矮残人出现最多是在一队,所以,一直称一队叫矮人队,这个队也叫苦磁沟,在60年代时期,该队有80余人,身高在0.8米到1.4米的占22人,残疾人13人,矮残人共有35人,矮残人占全生产队总人口的40%,60年代时期,其他5个生产队共有矮人11人,残人8人,这5个生产队的矮残人相对要少些,因为20年代至60年代期间有很多矮残人相继去世。

记者:这种怪病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发生在哪些年龄段?

村长罗德山:至于矮残人的发生,要从现在还活着的矮残人的父母、爷爷奶奶那辈谈起,他们的前辈们的身高均和正常人一样,男人身高在1.7米左右,女人身高在1.6米左右,20年代时期,这里的人包括嫁进来的女人,凡是年满50岁以上的开始发生脚痛怪病,30年代时期,不管男女老幼,中年、青年、儿童包括嫁进本村的妇女,集体出现怪病,老中年人出现脚痛怪病后就残疾,儿童出现全身痛怪病2—3年后就不再长身高,成了今天你们看到的矮人,这些怪病一直到1954年结束,在1954年结束这种怪病后一直到1969年全村再也没有哪个得过这种怪病,但就在全村庆幸怪病被赶跑的时候,1970年至今,这种脚痛怪病又出现在本村50岁以上的男人女人身上。

记者:是否与这里的水土及农作物有关呢?

村长罗德山:在70年代时期,雅安农学院的专家来过这里,并把这里的水、土、农作物、玉米、稻谷、小麦、红薯等主要粮食都拿去化验过,得出的结果是正常,没有任何问题。

记者:有没有相关专家来这里做过地理勘察?


村长罗德山:武汉地质学院的专家来这里实地勘察过,包括住宅,祖宗所埋葬的坟墓,遗传基因或者某一个姓氏,都进行了科学的推断,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最后,给我们的只是说,四川是个盆地湿气重,叫我们村的人从沟下面全部搬 到山顶上来住,减少湿气。

记者:有相关医学机构来做过医学诊断吗?

村长罗德山:成都华西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及四川省疾控中心都来诊断过,而且还把矮人队的所有人,包括没有得脚痛怪病的人都统一用车拉到医院进行了检查,并把所有的不同年龄段的男女老少的脚指甲,手指甲,头发等拿去化验过, 均没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最后给我说,我们这里的怪病统称“跁子”(音)。

记者:传说这里有口害人井,村民们吃了这口井里面的才得的怪病,你怎么看?

村长罗德山:我们这里是有这样一口老井,但矮人队有120人,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吃过这口井里面的水,但近10年来,还是只是50岁以上的人才得这种脚痛怪病,所以,我个人认为与这个井水无关。

记者:最先得这个怪病的是哪家人,当地人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

村长罗德山:最先得这个怪病的是一个陈氏家庭,这个陈氏家庭在我们这里原来是个大家庭,他们家的8个儿女和长工都得了这个脚痛怪病,传说最初当地村民有的就把这种怪病的起源怪罪到这家引起的,原因是来自一个迷信的传,矮人队 村民原来都居住在苦磁沟,苦磁沟上面有个后龙山,半中间凸出一个小山嘴,我们当地称它叫“燕子头”,这个燕子的山脚下有个20—40公分的圆孔,所以叫它“燕子嘴”,山的两边我们当地人叫它是燕子的翅膀,燕子的头上不知道什么 年代有一座房子,房子的主人就是这个姓陈的,在20年代时期生有儿女8个,他们家是搞甘蔗糖的,所以在燕子嘴的地方修了一座专用来榨甘蔗糖的房子,房子上修了一个烟囱,所以,当地人说是这家人在榨糖的时候把燕子的脚烧卷了,把燕子的眼睛烧瞎了,所以,这家人的8个儿女包括请来的长工都得了这个脚痛怪病成了矮人。我认为得这个怪病与修这个榨糖烟囱无关,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记者:你们村现有的矮人和他们的生活现状怎么样?

村长罗德山:现在的矮人队总人口是120余人,现有矮人6人,残人7人,占全队人口的11%,其他五个队矮人2人,残人6人,全村共有780余人,矮人8人,残人13人。现在全村矮人属五保户5人,属低保的1人,属家庭自负的2人,残疾人属五保户的3人,属低保的4人,属家庭自负的6人.

脚痛怪病侵袭一家7口 如今尚存矮子三人

25日上午11点,在村长罗德山的指引下,记者来到陈子维、陈水仙两姊妹家,由于唐村长的脚不能走,他在山上高喊陈大爷的名字,一位中年妇女(后来得知是矮人陈子维的老婆)把记者一行带到了陈家,这是一个古式川中民居,至今还保留着四合院风格,陈子维及姐姐陈水仙在门口扎秸秆(煮饭的柴火),见记者的到来,两姐弟非常热情地接待了记者,还拿出他们自己种植的新鲜枇杷来招待记者,在谈话中记者得知,陈水仙今年83岁,在这个陈家姊妹中排行老二,她 们家一家有6个人都得了这种脚痛怪病,爸爸陈福廷,妈妈余香(资阳人),大姐陈子蓉,妹妹妹陈水彬,弟弟陈子维,哥哥陈子贵是矮人村最小的人,只有0.78米,哥哥陈子贵现已经去世,但谈起陈子贵时,记者明显感觉到她很自豪,因为这个的矮人中,只有陈子贵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由于人矮,到处坐车都是免费,出门带几十元钱,回来钱还会比出门多,陈子贵还是资中县残联理事、资中县政协委员。陈水仙身高不足一米,由于没有结婚,在敬老院享受五保户待遇, 偶尔回来弟弟陈子维家住上一些时日,弟弟陈子维今年74岁,生有2个儿子,大儿子已经去世,小儿子现在在成都打零工,从事建筑行业。但听陈子维讲,这个儿子好像很不争气,从来就没有给家里面拿回过一分钱,自己打工的钱都是去抽好烟喝好酒消费了,已经30多岁了,家里也平穷,所以至今还没有找到对象。

83岁的陈水仙,由于身高只有1米,记者见到,她从门外进屋内来都很困难,记者主动上前搀扶几乎是把她从门外抱进来,她的耳朵有些不好使,记者必须大声讲话,她才能听见,有时候她可能感觉到记者在和她谈话,主动自己介绍起来, 从她的谈话中得知,她们现在居住的这个房子有270年的历史了,她们家首先得怪病的是他的父亲陈福廷,后来就是母亲余香,余香是资阳市的人,嫁进来的时候是1.6米,身材很好,长得很漂亮,也很贤惠,但也是得了这个怪病,父亲去世时她现在的弟弟陈子维才7岁,母亲余香是70年代才去世的。

脚痛怪病侵袭一家7口 如今尚存矮子三人

25日上午11点,在村长罗德山的指引下,记者来到陈子维、陈水仙两姊妹家,由于唐村长的脚不能走,他在山上高喊陈大爷的名字,一位中年妇女(后来得知是矮人陈子维的老婆)把记者一行带到了陈家,这是一个古式川中民居,至今还保留着四合院风格,陈子维及姐姐陈水仙在门口扎秸秆(煮饭的柴火),见记者的到来,两姐弟非常热情地接待了记者,还拿出他们自己种植的新鲜枇杷来招待记者,在谈话中记者得知,陈水仙今年83岁,在这个陈家姊妹中排行老二,她 们家一家有6个人都得了这种脚痛怪病,爸爸陈福廷,妈妈余香(资阳人),大姐陈子蓉,妹妹妹陈水彬,弟弟陈子维,哥哥陈子贵是矮人村最小的人,只有0.78米,哥哥陈子贵现已经去世,但谈起陈子贵时,记者明显感觉到她很自豪,因为这个的矮人中,只有陈子贵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由于人矮,到处坐车都是免费,出门带几十元钱,回来钱还会比出门多,陈子贵还是资中县残联理事、资中县政协委员。陈水仙身高不足一米,由于没有结婚,在敬老院享受五保户待遇, 偶尔回来弟弟陈子维家住上一些时日,弟弟陈子维今年74岁,生有2个儿子,大儿子已经去世,小儿子现在在成都打零工,从事建筑行业。但听陈子维讲,这个儿子好像很不争气,从来就没有给家里面拿回过一分钱,自己打工的钱都是去抽好烟喝好酒消费了,已经30多岁了,家里也平穷,所以至今还没有找到对象。

83岁的陈水仙,由于身高只有1米,记者见到,她从门外进屋内来都很困难,记者主动上前搀扶几乎是把她从门外抱进来,她的耳朵有些不好使,记者必须大声讲话,她才能听见,有时候她可能感觉到记者在和她谈话,主动自己介绍起来, 从她的谈话中得知,她们现在居住的这个房子有270年的历史了,她们家首先得怪病的是他的父亲陈福廷,后来就是母亲余香,余香是资阳市的人,嫁进来的时候是1.6米,身材很好,长得很漂亮,也很贤惠,但也是得了这个怪病,父亲去世时她现在的弟弟陈子维才7岁,母亲余香是70年代才去世的。

三姊妹怪病成矮残人 最大愿望是有点钱买药减缓脚痛

从陈水仙、陈子维家出来时,已经是中午12点,陈子维两夫妇把记者一行送出门时,不停的叮嘱记者别忘了给邮寄一张今天照的相片,还有就是能不能把他们这个新闻发到报纸上让好心人看到,帮帮我们这些矮残人,看看他们那渴求的目光,记者再次回首记下地址与之只告别,并承若一定将照片和报纸邮寄给他。

12点,记者来到与陈子维家相隔不远的陈光菊老人的住处,陈光菊现年80岁,身高1米,她告诉记者,今天是从敬老院跑回来的,来这里帮自己的一个亲戚看看房子,她还两个弟弟,她们三姊妹都得的同一种脚痛怪病,身高都不超高1.1米,至今也非常相同的天天脚痛,无钱医治,走路必须靠拐杖,大弟弟陈光旭,77岁,身高1米,二弟陈光明70岁,身高1米,三姊妹都享受的五保户待遇,一个月150元钱,现在都住进了阳鸣敬老院,她们三姊妹是30年代开始范的脚痛怪病,陈光菊是去敬老院最久的人,至今已经有20多年了。

谈起敬老院的生活,陈光菊老人倒是习以为常了,他告诉记者,她每个月150元,其中135元给敬老院统一开支,只发15元钱留着零用,敬老院里面的生活很简单,统一菜中是没有肉吃的,肉食是每年冬月分给每个人自己保管的,要吃的时候拿去伙食团加工就是了,一个老人大概一年能分30—40斤左右的猪肉,平常的饭菜安排大概是,早餐和晚餐都是咸菜加白米干饭,中午吃一顿新鲜蔬菜,每天中午就一个素菜,白米饭是不限量的,尽快吃多少都可以,她告诉记者,最无赖的就是没有钱看病,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点钱看看脚痛病,痛得受不了,走路很困难。

走进阳鸣敬老院 流泪采访“矮人王国”

12点10分,告别村长罗德山,离开鸣阳寺村驱车赶赴阳明敬老院,这里还群居着很多矮残人,阳明敬老院距离鸣阳寺村不是很远,大约有30分钟左右的车程,到达阳鸣乡镇上,前面再也没有了路,采访车只得停靠在阳鸣乡镇上一个路边, 由于阳鸣乡镇已经不存在了,早已经合并到顺河场镇,整个乡镇到处是残垣断壁,垮塌的房屋,倒像是一个农家校园,难寻找到街道的痕迹,走敬老院的路就要穿过阳鸣乡镇原来的街道,老远就看见前面一座房子,这座房子就在沱江江边,它背靠成渝铁路,面朝沱江,从阳明乡镇上大概行走20分钟就到达了这座敬老院,这时已经是接近中午13点,敬老院刚刚吃过午饭,正在收拾碗筷,一部分矮残人已经在休息,一部分在打扫卫生,还有两个矮残人正在喂养肥猪。兼记者的到来,大家便围坐过来讲起了他们的故事。故事基本大同小异。

他们告诉记者,今天这里只有5个矮残人,其他的有的在医院,有的回去了,还有的没有住敬老院,这5个人分别是,郑华清,女,87岁,身高1米,大象寺村6组人,结过婚,丈夫正常身高,1.7米左右,没有生育,曾经抱养了一个孩子,已经住进敬老院4年了。郑传文,男,73岁,系郑传清弟弟,身高1米,大象寺村6组人;郑传辉,76岁,系郑传清弟弟,身高1米,大象寺村6组人;尹大德,73岁,身高不足1米,滚子山村8组人,其家有三个矮残人,大哥已经去世,二哥今天回家去了,没有来。陈光明,70多岁,身高1米,鸣阳寺村一组人。记者与这批矮个子老人交流了30多分钟,得知他们最大的愿望是离开人世前能有专家老解这个秘,知道什么什么病,是什么因素造成,对他们现在的亲友后代还有没有威胁。更寄希望记者能把他们的愿望让更多的爱心人士知道,帮帮他们,他们现在很需要一些经济上的资助,看病无钱,特别是73岁的郑传文,他现在得了淋巴病,疼痛难忍,已经有几个月没有睡觉了,不能平躺,只能天天站立后把头侧靠在桌子上或者凳子上才舒服一点。临别时,这帮老人都和记者依依不舍,分分夹着拐杖一摇一晃地来到敬老院门口,与记者挥手告别。

当地政府:最偏爱阳明敬老院的矮残人

从敬老院离开,记者驱车来到当地顺河场镇镇政府,办公室主任曾玉梅接收了记者的采访,从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曾玉梅主任可算是个当地通,她从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顺和镇办公室工作,今年40多岁的她,20多年来从来没有换个岗位,她告诉记者,1992年阳明乡与顺和合并为现在的顺河场镇,但敬老院的名称一直保持原名称——阳明敬老院,现在的顺和场镇加阳明敬老院在内有两个敬老院,但镇上最偏爱的还是阳明敬老院,像这些矮残人员,按照县政府的要求,都是集中供养,凡是进入敬老院的全是享受五保户待遇,没有进入敬老院的矮残人也是享受的国家低保待遇,五保户是每个月150元一个人,低保每个月是40元一个人。

“政府将这批矮残人集中供养后,医疗费用全部纳入医保,对医保不够的采用医疗救助来补贴,还给敬老院划有土地,他们好可以自己种菜来改善伙食,一到逢年过节,镇政府都要拿出专门的一笔款来,买些必要的生活用品去慰问这些矮残人人士,包括县上来得领导也是首先去看望他们,其他五保户关心得稍微少些,我们镇没有什么企业,经济相对落后,我们也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希望社会爱心人士也能参与到这项关爱行动,我们将不胜感激”曾玉梅主任说道。

传言过多 当地年轻人找对象受到影响

网上输入“矮人村”时不难看出,很多年轻人在网上资讯,说什么自己的对象是矮人村的,请网友们拿主意是否继续交往,他们的对象是矮人村的男孩或女孩,自己的父母知道后都是极力反对,对于这些说法,由于采访时间有限,记者也无法去核实,但从接收过记者采访的老百姓口中,无意间也会显露出这样的忧虑,对于这样的问题,曾玉梅主任说,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在外面打工,在打工地找对象,他们与他们的祖辈们不一样,读书在外地,工作在外地,生活也是在外面,大可不必有这些想法,毕竟这种怪病是一个时代和一个年限才出现,这里大多数人还是和正常人一样,这里的人绝大多数是健康的,得怪病的也是少数人群。

记者手记:

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发生的怪病至今还是个未解之密,让这个偏僻山区的孩子们一辈子与痛苦结缘,他们的身体再也无法长高 永远停留在70厘米—120厘米之下,这种怪病在这个区域侵蚀人数之多,震惊国人,怪病究竟摧毁了多少个家庭的幸福,给多少人带来一生的伤痛,我们无法查实和统计,但看到这些矮人们吃水得用小矮桶两个人抬着走,锄头像小孩玩具一样的时候,心酸的眼泪再也无法控制,记者几次停下手中的相机和笔去擦拭眼泪。


在沱江河畔的这个敬老院,人们传言中的“矮人国”,记者也没有看到他们脸上有多少欢乐和笑声,当年的矮人如今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绝大部分已经去世,只因传说和矮人结婚,生的孩子也会是矮人,所以他们中很少有人结婚,生儿育女者更是少之又少,他们老来生活难以自理,每天只能相互搀扶,相互安慰,他们是那么的渴望想解开自己身上怪病的密码,身高和病痛给他们带来了很多麻烦,虽然敬老院的条件也算不上优越,干一天农活只能在敬老院拿到一元钱,惟一的娱乐活动就是围坐在一起看看电视,但他们早已经习惯,并坚强地,耐心地等着,等着有一天能有好心人来看望他们,给他们带来一些生活用品或者现金,能有专家来告诉他们怪病已经找到原因,也许这个愿望对他们来说是个永远是个奢望,也许这些小矮人们会带着不解之谜离开人世,但他们深深知道别无选择。采访结束时,记者已是泪流满面,真希望多一些社会爱心人士能关注他们,给他们多一点关爱。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吴松涛)
We should be happy not because of what we have, but what we are.
一个村的人都这样肯定是被什么影响到了
这个照片违和感很重啊,感觉像是PS出来的。
应该是食物污染什么的
是真的新闻吗?求真相!我有同学是四川的,没听说过啊
是不是基因問題呢?
只一个村落有这个病应该不是环境的原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