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公历的8月23日或24日,处于太阳黄经l50度。“处”有躲藏、终止和次的意思,处暑即表示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迅速躲藏起来;也含有秋季又见暑热气候,仅次于夏季的意思,俗称“秋老虎”。
著有《清嘉录》的顾铁卿在形容处暑时讲:“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个八日而始凉;谚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也就是说,处暑后还要经历大约十八天的流汗日。
处暑三候为:“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未乃登。”
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接着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吕氏春秋》上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即是告知人们秋天是不骄盈要收敛的季节。第三候“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统称,“登”就是成熟的意思。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转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变化,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进入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秋季养生之所以强调保证睡眠时间,是因为睡眠有很好的养生效果。
马王堆出土的《十问》医书中说:“夫卧非徒生民之事也,举凫、雁滴霜、蛇檀(鳝)、鱼鳖、耍(蠕)动之徒,胥(须)食而生者,胥卧而成也……故一昔(夕)不卧,百日不复:”可见不但人需要睡眠,任何生物都需要睡眠。也就是说没有正常的睡眠,就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现代医学研究将睡眠分为四期:入睡期、浅睡期、中等深度睡眠期、深度睡眠期,前两个时期时是在朦胧状态,易被唤醒,后两个时期则处于睡熟状态;一般地说,熟睡时不易被叫醒;在睡眠中这四期如果能正常地进入,你的大脑将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保证第二天的最佳精神状态,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秋季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处暑时节适宜的膳食有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百合脯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作用。处暑时节的起居要求。处暑时节,炎热的天气已不多见。此时早晚温度低,白天气温高。因此要注意随天气变化而增减衣服,防止受凉感冒。此时节的显著气候特点为干燥,天气少雨,空气中湿度小。此时人们通常有这种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丽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瘭得冒火,大便干结。这些表现都是由于气候干燥造成的。
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此节的秋燥属温燥,发展病症为咳嗽少痰、咽干不适、鼻燥口干、手脚心热等。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所以,在此时节,自我保健防秋燥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此时节,要坚持午睡的好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寝、夜不瞑的现象。古代养生家说:“少寐乃老人之大患”,《古今嘉言》认为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这是符合养生学原则的。另外,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还强调睡午觉的重要性(即每天予子时、午时入睡),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盛极而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侯气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