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被职场PUA是一种什么感受?要怎么走出来?
最近和一个“在别人眼里是大神,在自己眼里是弱鸡”的好朋友面基,她和我分享了一段自己经历职场PUA和挣扎走出来的过程,我觉得非常震撼,也特别意义,所以把这个故事记录下来,希望能帮助到有用的朋友。
故事背景:张希(化名),毕业于985排名10-13的学校,商科生,在阿里有4年运营工作经验。后来和校友合伙创业。被PUA的经历发生在创业期间。
先说说张希创业前的职业经历,大学毕业后,她就进入了国内顶级的互联网公司从事运营相关的工作,由于她好学、踏实、执行力强,很快成为团队骨干,牵头了多个团队的大项目,拿过3.75,还因为表现优异在P6的级别,就获得几百股的股票激励。可以说是典型的优秀员工。
后来,基于对市场机会的判断、个人职业发展的规划,张希决定辞职,加入高中校友(男,李明(化名),毕业于985里排名4-6的学校,理科生)的创业公司,这个公司已经发展了3年。张希负责将一块新的业务,从0到1的搭建起来。张希需要自负盈亏、自己招人,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是前期的业务相互支持,及尚未签订的交叉持股。所以,从公司架构来说,张希是新业务版块公司的法人和创始人。
这是张希第一次创业,而且家里面也没有创业的基因,所以她每一步的发展,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一次次的掉坑和爬坑中积累经验,寻找方向的。 创业很苦、压力很大,张希的头一年,可用“惨”来形容。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淡季几个月入不敷出的压力、团队成员素质层次不齐、市场开发不尽人意、竞争对手恶意抹黑、行业快速的变化、逐渐变红海的竞争环境,压得张希喘不过气。她一年中大部分的夜晚都是在失眠中度过的,每一天都在面对新的问题,这是精神和压力的双重考验。
自然而然,这种创业的焦虑和苦闷,只能和自己的创业伙伴分享。在决策迷茫、业务遇到困难、个人情绪崩塌的时候,她都会和创业伙伴李明交流、探讨。希望通过这种交流梳理思路,也是向李明这个已经有3年创业经验的人,取取经。
但是,她每次和李明交流取经之后,都有一种复杂的感觉。一方面,李明确实给了她很多建议和方法论,启发她思考,每次聊天之后,张希都能更清晰的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这是她不断向李明请教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每次交流后,她都开心不起来。要说什么感受,她最大的感受就是"感觉自己很蠢,都要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创业了”。
为什么呢?这里先放几个他们典型的对话。
在讨论完某个业务问题后。
李明:其实你没发现吗?这个事情很简单啊,你要有自己的底层逻辑的。不过也不怪你,文科生嘛,逻辑思维能力是很弱的,我一直觉得没有个例。
张希:我觉得这个不是文科不文科的问题吧,是我没有经历过,对于这里面的轻重缓急想要和你交流一下。
李明:哈哈。好呀,你这样想也挺好的。那我的分享有没有给你帮助呢? (张希客观表明有以后)是呀,你不擅长的多和我聊。
另外一个例子
张希日常发了一句牢骚:“这块开发真的好难,我觉得团队现在可能接不下这个事情”
李明:从一开始,我就知道你单独做是不可能能成功的啊。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和你谈交叉持股,这样我才能帮你把控着方向。
再来一个
张希是一个喜欢定期做自我复盘的人,在她的复盘日记上,她会坦诚的与自己沟通,分析自己的问题所在和成果。
结果有一天,李明偶然看到了。(张希自己把笔记本摊开放在桌面)
既然看到了,就交流了几句。
李明:在我看来,你身上有原生的、致命的一些问题点,你是克服不了的。人们总是说想要提升自己的XX能力,但是其实靠自己是不可能改变的,一定要有人引路、有人帮忙。还好你合作的伙伴是我,不然你早就失败了。
张希:创业了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能力需要提升。
李明:肯定的,你存在的问题,一直都存在。
张希:诶,曾经在公司,还挺开心的,虽然也会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是会不断去提升,在团队也是骨干员工。
李明:虽然我没在这种大互联网公司工作过,但是我知道,你的缺点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当时你没有发现,或者你本能回避。大公司的环境,又让你变成了畸形的螺丝钉。所以你觉得自己当时挺快乐的。其实这是回避型的快乐。
李明还有一些语录:
我这个人因为脑子很清楚,所以我在思维上是自负的,我承认,我有智商鄙视链。
很多事情,只要我想做,我都能做成。我给你意见,对你们团队来说,是有很宝贵价值的。
你很有大公司病啊,做事情注重形式而不看结果。
从这些对话中,张希的感受就是,你说得确实有道理,我确实有很多没做好的东西。但是怎么总觉得听了心里那么不舒服呢?(张希自认为自己是谦虚的人,在阿里的时候,大家提的意见、反馈、批评,她都能理性接受,没有产生过这种不开心的感觉,也不是"苦口良药“的道理。
而且听多了以后,她慢慢的开始自我怀疑,我是不是真的智商被碾压?(因为做的教育行业,所以对于分数/智商还是有一定的认同感)我是不是真的不行? 我是不是离开了他我就是垃圾?一无所成? 我真的是一个没有逻辑、没有战略思考能力、做事又不落地的带有大厂病的文科女生吗?
到这里,大家应该发现了,张希就是被明显的职场PUA了。职场PUA有什么特点呢?这里给大家总结一些常见的职场被PUA表现:
1、你反复质疑自己
2、你每天数十次问自己“我是不是太敏感了”
3、你经常在工作时候感受到困惑,甚至失去理智
4、你经常考虑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合伙伙伴(女友/妻子/朋友)
5、你产生了,如果没有XXX,我将一事无成的心理
6、你开始否定自己曾经自以为豪的东西
7、你不快乐了
8、你越来越依赖某个人,不能独立作出决定,总觉得自己不能做好事情。
这里还需要区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职场PUA」和「员工辅导」是两回事。虽然这两个事情看起来,都是“老板指出你的缺点,帮助你解决问题”。
职场PUA,指的是职场中上级对下级的精神控制。PUA会让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失去了独立性。
员工辅导,是帮你发现问题,给出建议和帮助,会让你更加自信、更加有能力去做事情。你会觉得自己在成长,越来越有力量。
那她当时是怎么走出来的呢?
首先呢,要感谢这次疫情。疫情期间,张希负责的团队由于团队凝聚力强、员工对老板信任度高,且团队的绩效考核设计很灵活,所以虽然远程办公2个月,团队没有一个人在偷懒。业务不仅稳住了,还快速上升。而她的合作伙伴,由于管理稀松,这两个月几乎没有人干活。张希开始反思自己,或者说,重新看自己的优点。
当她有了这个意识之后,她开始系统的,有目的的对自己进行反思。主要是几个维度:
第一、她梳理了职场的能力。在职场里,自己曾经是优秀员工,这个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她开始思考当时自己和其他员工的差异,找出自己的优点,并思考这些优点对于她创业有什么样的正向影响。
第二、做了弱点分析,并看看自己是否有成长。她理性的罗列了自己在职场上的缺点,比如:缺乏宏观思考能力、不涉及业务方向判断、不会刻意开发人脉等等;同时也罗列了在创业中自己能力的成长和其他新的不足。 结论是,她经过这几年的创业,在多个能力上有极大提升;对于创业中发现的新问题,她也有不断提高。
第三、成长原因分析。其实就是理性分析,创业以来,她的这些成长,主要是因为什么原因。在这里,她惊人的发现,能力提升的根本,其实还是她自己。首先她愿意去改进,而且是自己努力找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李明给她的,是一种建议和经验,但绝对不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一定要经过张希自己的思考和优化,才能为自己所用。所以,张希自己的付出非常重要。
第四、尝试思考如果没有李明,她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到这里,她彻底清晰了,没有李明,她遇到的所有问题,依然会是问题,而她解决的方式,依然很多。可以参加创业者训练营、请教前辈、自己实践总结等等。李明不是不可替代的。
最终,张希慢慢走出来了。她开始坚持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尝试。她依然会听听李明的建议,会和李明合作,但已经不是那种被李明牵着走的小白。她又找回了曾经的快乐和自信,她在推进业务的时候变得更加坚定和有想法。现在的她,小事业正在往更高一层发展~
在这里,总结一下我俩探讨后,总结的走出PUA/防PUA方法。
1、要清晰的了解自己的优点,并时刻牢记它。我们的工作复盘、周报都喜欢关注缺点、不足点。其实优点也非常重要,不知道优点,怎么愉快的工作呢?
要清楚一个道理,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的,只有你自己。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人们本能的去找靠山、找救命稻草,这样只能缓解焦虑,但绝对无法解决问题。还会让有心之人有可乘之机。
2、不要轻易的向一个人坦露你所有的脆弱。在心理学上,会有一个「迫害者角色」和「被迫害者角色」的说法。就是,当你在一个组织中扮演了弱者、被迫害者,对方就会自然而然的逐步成为迫害者,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3、学会一套理性科学的分析方法(大概思路就是张希的那个分析路径),主要几个维度:
以前的自己VS现在的自己
曾经的优势VS现在的优势
曾经的缺点VS现在的缺点
寻找变化的原因,变好了,是因为什么?变化了,又是因为什么?
4、横向对比,和你做类似工作的,有类似背景的人,能力怎么样?你真的很弱吗?
剥离假设。如果没有这个人(实施PUA的人),你会怎么办?他有替代性吗?
5、多和其他朋友聊聊天吧~ 旁观者清啊!
6、如果可以,请及时离开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