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绞刑架下的祈祷
说到穿越,大家看滥了的种类,连我这样的伪历史爱好者也有些审美疲劳了,但是大家还喜欢写,短期内我想是不会被淘汰的一个种类了- ,-
话说刚开始还没人接触这个种类的时候,像席绢那本开山之作确实让大家眼前一亮,光图那个新鲜感了,谁也不会考虑里面有没有啥错误.但是等到大家都开始写这个题材了,各种奇怪的问题就来了,荼毒多少无知少女,让她们误认为那就是历史!!!虽然大家都知道小说是假的故事,但还是潜意识默认了古代就是那个样子,假的只是情节而已。
加上最近看问被雷的外焦里嫩,实在郁闷,近期除了《鬼差》一书完全没雷点外,其他穿的基本都雷到了。大雷小雷的区别而已。
想想看,花费一整天功夫,也许可以让以后JJ写穿越文的作者避免雷点,或者降低雷点,可不也是一件利己的好事么,说不定我祈祷以后就可以被称为“人肉避雷针了”(笑^ ^)一时的呕心沥血搞不好换来长期的惬意享受,值!
排雷前的扫雷工作
如今JJ文的雷无处不在,简直都成战时雷区了,我若一开始就像以前那样,说应该怎样怎样,不能怎样怎样,估计这帖就和“不能不八八的细节”那帖一样成掐架帖了。如今大家火气都大,安全起见,咱们从扫雷开始。
穿越大雷一:金钱问题
“小姐,来串糖葫芦吧?”
“好的,来一串。”扔出十两银子。
“不用找了。”
----------------------
以上情节,我在很多书里看过,还有诸如此类——
“XXX富可敌国,小到烧饼铺,大到酒楼妓院,都是XXX家的。”
“XXX一挥手拿出X万两的银票,这XXX我买下了!”
---------------------
熟悉吧?是否似曾相识?
此为第一大雷也!即使是穿越女主,你长的再魅力动人,倾国倾城,还是要吃喝拉撒的,要使银子,要用钱。
什么?你说俗?好,你不俗,支派你一个办法,你穿成神仙,绝对不俗,只要不出山,绝对不会扯上货币问题- -!。
---------------------
排雷前的准备:
各位呢,都有百度大神帮忙,查找货币这种事情,其实仔细的都可以找到,只不过算起来麻烦而已。我从四五岁起,就喜欢看书,泡图书馆,还是个好奇宝宝,啥事都喜欢查查,当年我们那时候没这么幸福,可没网,都是自己查完抄下来背住的,好在我记性很好,所以给好友一直当人肉搜索。咳咳,回忆往事貌似歪楼了,继续说——
我没有百度那么详细的资料,大家肯定也不愿意看拿来主义的大段文字,我就总结下我大概知道的知识,说一说货币之类的问题。
首先,金银是贵重金属,属于稀有物,不是什么时候都能一摸几个元宝的。更多时候都是以物易物,例如布换米,米换油盐,刺绣几条手绢换别的手工品这样。铜钱才是首先携带的货币,金银还是太奢侈了。串上一大贯,小用时候扯几文,用的多几贯都压上。
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想想看,拿一张面额2000元以上的纸币去市场买东西……),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比如税收、国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岁币“银帛”多少之类),实际上明朝以前,市场流通均使用铜钱(北宋局部地区出现了纸币)。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
可能大家无法想象,那我举例好了。支票本信用卡大家都知道吧?可是一般咱们老百姓出门还是揣个钱包塞点现金出门逛街的,你买个白菜会让人家刷卡,或者签支票让人家找么?何况古代的存储业不如现在的银行业发达和有保障啊。
对于金钱和现在的兑换标准呢,很多作者都很模糊。大约很多人觉得十两银子没多少吧?这也是电视剧害死人,毕竟那是表演艺术,你不能让人家吃个饭从怀里掏啊掏掏出米粒那么大的一个银子,小气不说,观众也看不见啊,虽然那是事实。
再早的我也不能具体说清楚,但是唐朝一两银买米的话可以买现在300块钱左右的米面,明朝的话大约买到650到700左右,就算650把。那么你可以想象,一两银子大约是5,6百块钱的,你买个糖葫芦,给人家600元,让人家别找了,至于么?
古时候秀才上京赶考,官府发5两,就能从偏僻地方到京城,然后吃住上一个月考完回来。一个长的漂亮的丫头或者身强体壮的小伙子,卖断自己的终身也才三,五十两顶了天去了。一条人命才那么多啊,一个糖葫芦顶小半条人命,可恨不?
有人说,我有钱,我就爱带着几百两银子满大街跑,行不?好,你有钱,我没话说。古代十六两是一斤,你一下拿出一个一百两的银元宝,往桌上一拍——六斤多的东西,你就放在袖子里,随时掏出来拍桌子?你袖子怎么揣的?小叮当?
说完银子,咱们再来八一八银票。
宋代才出现银票的前身——交子,也叫飞钞飞钱。这个初中课本都有,我就不说了,秦汉拿银票的,你先造纸去谢谢,唐朝拿银票的,你先去研究下印刷术谢谢。
再来银票几W两这个问题。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才几百W两银子,你一张支票顶一个国家十分之一收入,只为买个XX,XX或者美女之流的,不靠谱。我在图书馆看过一张明朝的飞钱,当时是古籍馆藏展,那飞钱也不过才四百两,已经写了甲等,就是说400两一张的支票在那时候已经是白金卡了,我就算一张最多能兑现1000两,几W两也要十几张呢,何况古代的银号不像我们,我们存钱是银行给我们钱,那是利息。古代你存钱要给银号钱,那是保管费,是按比例抽的。一般人为了生意方便都是存一点能南北交通就行,你真家财万贯也是造个藏宝库房之类的地方派人看着,吃饱了撑着把家当都放银号里给他没事抽成?那银号指不定哪天就不开了呢!
至于富可敌国,小到芝麻大的铺子大到什么茶楼酒楼之类。这可能只是我自己不能接受的一个雷。一个富有成这样的人,有可能孑然一身,年纪轻轻,还没有娶妻么?更何况古代重农抑商,商人是没多大地位的,有钱人莫不韬光养晦,买田置地,期望自己由财主变成地主,改变低贱的社会地位,很少有人不停的做生意一直做一直真正的富可敌国的。沈万三大家都知道,下场如何?当你有钱到可以干预到国家的经济命脉了,你还能存在么?朝廷呢?
你把妓女做到顶尖变成花魁,正常人心里还是会瞧不起的。商人在世人眼里差不多,巨富一般都或者去做官或者去买田,就跟妓女有钱了从良一样,这是观念问题啊。如果没这个历史常识的人,我不妨告诉你吧,古代地位,士农工商,商人排最后,地位最低,打仗了第一个抽的兵丁就是商人,摊加额外税收的时候也是商人先出,有些时代商人只能穿麻葛不能穿白丁的棉和官员贵族的丝绸,世族官宦不能和商人通婚,不能立商人家庭的人为正妻,等等等等……
货币银钱的问题就说到这里。既然有雷,找到雷,要排了,就得说说——
排雷方法:
架空还好,咱们一穿下去那世界就有银票了。至多银票数量写小点。
穿到没银票的时代,你想带金银,也无妨。我说过,古代金银是贵重品,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啊!小姐少爷之类的家用内库房为了显示地位和美观,也是有给金银作为日度的,贵族世家等一般是把银子金子之类一两一个用磨具制作成一个一个的梅花,方块之类漂亮的小块,揣上一袋子,用时候按个数数了支出。如果是金子,一般打成金叶子,金珠子,放在荷包里带出门。小老百姓即使有金银,也是成色不亮的银子,一般十两里有个6,7两是足银就不得了了,其他都是杂色金属,这样的银块,100两要包上一大包,可别一掏一个大元宝哦!
保险起见,出门带上几个家丁手下,逛街买糖葫芦之类叫手下拿出几文几十文,反正家丁不怕沉,背上十来贯吧,贵重品拿玉佩金叶子之类以物易物好了。什么?你说你穿到了远古时期?那拿几片贝壳好了,那时候贝壳是货币。
上千两银子就要用箱子抬了拿出场了,金子撑死比例一比五到一比十,这个端看各个时代的金子贫乏不贫乏,盛世比例高些,乱世低些,乱世马匹和米粮才值钱。
买个包子一两文,注意,还是肉馅的。如果是架空,不妨取各个朝代的平均值,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一到两贯钱差不多就是一两白银。
至于你不是穿的,我查阅了下资料,越往前的朝代银子越值钱,按人民币算的话,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时期2000—4000元。按这个比例支派银子吧,如果穿到小门小户,最好使用铜钱和布帛哦~
穿越大雷二:诗词歌赋和现代歌曲
“岑夫子,丹丘生……”女主风情万种的端起酒杯吟起《将进酒》,周边男主男配立即啪啦啪啦鼓掌,或目瞪口呆,或狂热崇拜,女主通常是“洒落一身清辉”之类。
-----------------
OMG,莫非和女主喝酒的男主男配们正好就叫“岑夫子,丹丘生”?如果是架空,那你穿去的时代真有个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畅饮名贵好酒,尽情欢乐,好让你吟唱出“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来?要我写,我也会让男主男配目瞪口呆,只不过是怀疑女主是不是厚脸皮,这么没逻辑的诗也能背的理直气壮。
“这次诗会命题就是月(或中秋或其他XXX,反正女主都能套上)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同志,而且。。。。你那个是宋词吧?我们貌似现在在唐初?开的是诗会不是词会?
瞧男主来了,女主开唱:“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
-----------------
咳,这个可能太露骨了,咱换个含蓄点的。
“红尘多可笑,痴情多无聊,目空一切也好”
---------------------
感情你老是历经风尘的女子啊,那男主怎么还拿你是纯洁如女神,清白如稚子一般的眼神看你?
---------------------
诸如此类,大家也看的不少吧?
-------------------
排雷前的准备:
说到诗词歌赋,就不得不佩服下古代老祖宗们的风骨和才华,让如此简短的句子和词组合成内容丰富,含义优美富有哲理的诗词,还真是了不起,至少我自认自己看了N年书,可让我作诗,还是“未够班”。我想很多人喜欢古代,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古代的风雅文化,而古代诗词,则占了古代文化重要的一大部分。
诗词美就美在充满格律和哲理,且富有时代感。唐代尊重平仄,要求诗体上要格律完整,平仄相对,有韵律感和格式上的公整,这就是所谓的“格律”,所以才有“绝句”和“律诗”一说。而宋代就流行“词体”,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长短句的形式也打破了唐诗格律工整的形态。
所以说唐诗和宋词是完全两种相反的风格,都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不然词这类形式唐中期就有了,可是没流行甚至胡人之类都不屑唱,认为是“歪风”,怎么可能宋词唱给唐人听就让唐人认为是“妙句”呢?
另外,就如我句子里所说的,很多诗词里用到的句子其实都是有典故的,你别以为照搬就行,例如“商女不知亡国恨”,例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等等等等,照搬有用么?架空的历史里会有南朝么?南朝也崇拜佛教修了那么多寺庙么?
尽量多考虑下诗词的风格和典故把。
另外到了古代也不是光背诗就行的,诗会里很多不是要作诗,而是类似击鼓传花这样的游戏,一人一句来,你接的上人家下句么?对的上平仄?你确定你不会随便抓首诗的上句去对别人的上句?我就见过别人书里写对对联,拿上句对上句的,平对平,仄对仄了。
你光会背诗什么用?别人诵的诗,你可能完全搞不懂啥意思。别人也对了诗,你说好啊,别人问哪好,你——囧。你穿来之前文言文不靠参考书还没办法解析呢,一到古代人家一大溜的典故诗词你就全能理解了?多牛X啊,穿越还带翻译器?还是现在都没的“文言文——白话文”翻译器呢。
再来说说唱歌。我不排斥现代歌放古代唱,毕竟有些现代歌也是很适合古代唱的——至多被别人当做“乡野粗俚”,起不了大乱子。但有些穿越必唱曲目实在是不能拿去古代见人的——“笑红尘”和“红尘滚滚”之类简直就是“淫词艳曲”了,把情爱挂在嘴边,还大唱如何抛弃前尘之类,估计要被沉塘,毕竟不是每个古人都能接受女人“妄言”的。
这些都是硬伤。其实我们雷诗词歌赋更多的不是雷这个!
我们雷的,是女主把别人的作品拿来当做自己赢取名利感情的敲门砖,是理直气壮接受别人的膜拜而不脸红的厚颜。你可知道每首诗词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经历?!你可知道每首诗词有可能都是一个人的人生?
来看看诗词背后的人生吧。
是多少次的官场落第,多次不举,才造就出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的绝唱:一次又一次的落第,返乡的船划着,那静静的江水梦一般的流淌,诗人迈着踉跄的步子走回了客船。他不知道在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的时候,不远处寒山寺里的小沙弥正暖着冰冷的小手,把那青铜大钟撞得山一样的沉重,铛……铛……铛……而老和尚正虔诚的点上一注香向他的佛祖,向他寂寞的人生膜拜了下去。那一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自从宋之问被朝廷贬斥,一直住在岭南,那里一片荒凉,整天与他作伴的,只有那些光秃秃的山头,心中的郁闷也没有人听他倾诉。甚至连与家中的联系也中断了,来了这么久连一封家书也没有,妻子和儿女们还好吗?老母亲还好吗?每次一想到他们,泪水就会不自觉地掉下来。总是很担心他们的处境,会不会受到牵连。无日无夜的等候,总算能够返乡了,可是,“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啊。
怀着“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然而从遥远西域的家乡酒泉来到京城的李白,却在即将实现愿望的地方迷茫——统治集团荒淫腐败,烂了,烂了!罢罢罢,这一刻,就让我纵情歌酒,在这个即将倾倒的华丽舞台上尽情歌唱,那笔酣墨饱,那悲愤狂放,那敲着玉碗,唱着“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华章,也不过是繁丽的挽歌!……只是.为什么又依稀,记忆起当初离开家乡,唱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自己呢?
是多少次摔倒爬起后的“老夫聊发少年狂”,是徘徊无数次后鼓起勇气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是怀才不遇,悲壮的在穷途末路间的嚎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面对“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欢声笑语,是“晴空一鹤排云上”的高扩胸襟……
你能抄袭他们的诗句,那,他们的人生呢?
排雷方法:
架空的话,其实比较方便,拿来用的时候把历史和典故改一下就行,和自己人生经历相差太多的也不适宜拿来用。比如活泼开朗的女主,就不适合背“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矜持淡然的女主,也实在想象不出咏出“将进酒”的模样。
如果是有朝代,就要注重当时是啥时期,秦汉你硬要背就背“洛神赋”比较靠谱。不过我怕会有人当你自恋。唐朝别唐末背唐初的诗,背宋词。。。其他朝代,咳咳,估计也只有“数风流人物”或者背背红楼闺体了。
唱歌的话,还是唱点含蓄点的话,实在不知道,夜宴的里的那首“越人歌”可以参考,“笑傲江湖”也可以啦,别太过了被人抓起来沉塘啊~
如果脸皮不够厚拿来抄袭的话,文里就不要背了,谢谢,穿成不识字的民妇吧!——哎呀这么一说,我又想起个硬伤,穿越的JMS大约都不会写字- _ -!!!繁体啊繁体~万恶的毛笔~?
太困了,10点开始写起,看看时间,都快5点了,原谅大婶我年老体弱,实在熬不住了,起床后继续开写,周末得把这件事了了。
穿越大雷三:食物问题
“对了,我就开个火锅(小吃,烤肉XXX)店好了。”女主通常在没钱的情况下眼前的灯泡都会这么一亮。
-----------------------------------
“啊,真是美味啊!”男主或者男配这么一筷子夹下去,通常夹起牛肉,涮在火锅里的XXX。。。
---------------------------------------
以上乃穿越必备情节之一,一般作者不想让女主在古代只风花雪月的话,总要让女主发展下事业,香水肥皂和食物基本是穿越必备。很好,很强大,完全颠覆古人的饮食习惯。。。
=========================================
排雷前的准备:
雷之所以是雷,那是因为从青天白日劈下的,所以特别囧。
我们先讨论下食物问题。很多文里,穿越女主通常到酒店情况下,都会叫一盘卤牛肉,几个馒头,相信大家都看到过,尤其是路边小摊那卤牛肉或者五香牛肉那是必切一盘的……
我们就先从这个牛肉问题谈起,我国古代是农耕国家,生产力又底下,牛就成了重要的劳动力帮助人耕田,所以从春秋战国时期,牛就成了战略物资,用来耕地,不许杀来吃。秦朝时,杀牛是罪,少说也要判一年半,牛老了必须交给官府,官府说能杀才可以杀。对于私自杀牛,官府还鼓励检举揭发。这条法律在封建时期一直维护得很好,即使你是架空历史,也不可能一下子忽略了这件事情,毕竟你架空的地方也是封建主义的农耕国家。
有人说了,我看电视《水浒传》里都是这么演的,一坐下喊的都是牛肉!因为《水浒传》是一部歌颂造反的小说,而吃牛肉恰恰代表了造反精神。作者在描写这一类情节时是很讲究分寸的。有身份的人不轻易吃牛肉,一般的屠夫不杀牛,镇关西也不杀牛,只有极像强盗的人才杀牛,比如史进在家里杀牛,母大虫、顾大嫂的黑店门口挂牛肉。你的女主,是母大虫还是顾大嫂?
很多朝代也不是吃饭或者面的。秦汉至唐末,基本食用“粟米”这种食物,稻子当然也有,但是你穿在稍早点时代的北方有精细的米天天下锅也是很奇怪的事,穿越到大富之家也不过就是顿顿有白面而已。
再说说调料问题。古代的调料是很贫乏的,即使是盐,也是很贵重的东西。而开火锅店必备的调料如辣椒,胡椒,开烤肉店必备的香料,孜然等,都是明代后期才传入中国的。那么穿越到唐宋之前的女主们,是怎么搞到辣椒和孜然的呢?还带穿越制造功能?
吃饭也是个问题,有见过穿到汉代坐椅子上吃火锅的,汉代并没有椅子,椅子是唐朝时的胡凳的变体,唐代以前全是跪在地上吃饭的,因为吃饭并不方便,所以是分席制度,一人一张桌子,拿盘子把菜分给各人,这个大家可能想起来有点贫乏。你想象下日本人吃饭的样子,一小碟一小碟的吧,日本的食用礼法就是照抄唐初的礼仪,几千年了一点没变,还是那样。在分席的情况下,我无法想象怎么跪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麻辣火锅。
另外火锅在古代的少数民族例如满族,女真族就有,但是为什么直到清代才流行起来?中国的饮食文化讲究“精,细,雅”,少数民族的袖子是束起来的,PIA用手粘起一块肉放锅里涮一涮可以,女主呢?
咱们想象一下吧,女主举起手,宽袍大袖,裙带飘飘,夹起一块肉,涮好了带回来,袖子上红汤白汤是赠品……
能流行么?只要还穿着汉服,基本这类汤水自取的小吃,也只能在家里过过瘾,甭想开成店,衣食住行,衣排第一,可见古人多么好面子啊,岂能满意如此蛮夷的吃饭?恐怕只有披着满服的汉人才能这么惬意的吃上火锅吧,无怪乎清朝火锅多。
女主回去就厨艺万能的事情我也巨雷。祈祷我自认在家还是能做菜烧饭的,不然会饿死,有次我下乡取证,那是真正的乡下,用的是灶,我生火生了N长时间,最后还是老乡帮着搞好,真到炒菜的时候,问题来了——火候怎么控制?在家扭扭燃气灶就好,可是大灶火那么大……于是那一瞬间我悟了,古代吃食大部分是煮的,炖的不是没道理的,火候多难控制,这么大的火,也只能炖炖闷闷了。
想象下女主钻进厨房,白衣飘飘,发丝舞动,拿个吹火筒吹半天把火生起来,囧。然后再一个巨大的锅面前伸出她的芊芊素手,拿着锅铲翻,炒,注意,其间保持白裙的清洁度和头发的稳健度很重要,最后起锅装盘端出去……
女主仪态万千的端着菜出来了,衣衫一丝不乱。
天雷啊巨雷啊我焦了啊……
我现在吃日本料理还是觉得很别扭,又腥又没质感,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也是。我就不能理解了,以甜淡口味为主的南方人,在女主用辣椒胡椒(我假设她架空的世界真有这些调料)烹制的菜肴,第一次吃的时候会大叫“妙啊,绝啊”是怎么回事,至少从来不吃辣的人吃了辣味还大叫好啊好啊,而不是PIA的一下把食物吐出来是很奇怪的。
至于用古代的炉灶做出诸如“蛋糕”“布丁”这样的西式甜点,我更是焦了,奶油呢?布丁粉呢?烤箱呢?你不会以为把面塞灶膛里烤烤出来就是蛋糕吧?不加炼乳牛乳的面拿出来拿叫炊饼,不叫蛋糕!
女人未嫁人开店也是很难以理解的。商人原本就是地位及其底下的职业,连穷人不到要饿死了也不会去做生意,抛头露面开着一家食肆还连带掌厨算账,女主还要不要见人了?还要不要嫁人了?你没见连孙二娘之流都是嫁人的么?
排雷方法:
保险起见,穿到古代的女主还是少下厨房。古人说“君子远庖厨”,其实大家闺秀下厨房的也少的,你想吃什么,自己有小厨房,让下人做就好了,就算你一肚子做饭经,拿来指点就好,何苦要自己下厨房?
开吃食店,在明清之前的时代麻辣火锅店是不切实际的,辣椒之类原料找不到,你涮的东西也不丰富,更何况燃料问题,安全问题,食具问题等等等等。真要开,估计女主可能是真在穷途末路之间了,那开个小吃店就可以了,做做蛋羹啥的,应该还不出格。
也能理解穿到古代可怜,吃的菜都是清淡油腻的东西,调料又少,膻气骚味都去不掉,还找不到辣椒啥的,指点厨师改进下烹饪方法无可厚非,但是亲自下厨真的会比深谙此道以此为生的厨师们更好么?还只有天知道了。
牛肉最好不要在文中出现,当然,你想被当造反派抓起来我也不反对,前提是你得怎么说服饭店的老板和店小二先去杀头牛给你吃,陪你坐牢。
诸如其他西红柿,胡椒,西瓜,番薯,带这类“西,蛮,番,胡”之类的食物,下笔前最好翻翻资料确定传入中国的时间,毕竟这些都是“舶来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