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新闻人生] 老照片中的林徽因:给女儿画的那只袋鼠和手笔(组图)

老照片中的林徽因:给女儿画的那只袋鼠(组图)


        今年是林徽因诞辰110周年,上海在举办了“永远的四月天:梁思成、林徽因艺术特展”的同时,由上海辞书出版社推出了《梁思成林徽因影像与手稿珍集》一书,收录了梁思成、林徽因的珍贵影像369幅,两人的手稿21幅,以及他们的子女撰写的纪念父母的文章。澎湃新闻获得授权,刊登书中梁再冰所写的《我的妈妈林徽因》,林徽因、梁思成的珍贵影像、手稿,以及林徽因创作的一幅水彩画《故乡》。

        四川气候潮湿,冬季常阴雨绵绵,夏季酷热,对父亲和母亲的身体都很不利。我们的生活条件比在昆明时更差了。两间陋室低矮、阴暗、潮湿,竹篾抹泥为墙,顶上席棚是蛇鼠经常出没的地方,床上又常出现成群结队的臭虫,没有自来水和电灯,煤油也须节约使用,夜间只能靠一两盏菜油灯照明。

        我们入川后不到一个月,母亲肺结核症复发,病势来得极猛,一开始就连续几周高烧至四十度不退。李庄没有任何医疗条件,不可能进行肺部透视检查,当时也没有肺病特效药,病人只能凭体力慢慢煎熬。从此,母亲就卧床不起了。尽管她稍好时还奋力持家和协助父亲做研究工作,但身体日益衰弱,父亲的生活担子因而加重。

        更使父亲伤脑筋的是,此时营造学社没有固定经费来源。他无奈只得年年到重庆向“教育部”请求资助,但“乞讨”所得无几,很快地就会为通货膨胀所抵销。抗战后期物价上涨如脱缰之马,父亲每月薪金到手后如不立即去买油买米,则会迅速化为废纸一堆。食品愈来愈贵,我们的饭食也就愈来愈差。母亲吃得很少,身体日渐消瘦,后来几乎不成人形。为了略为变换伙食花样,父亲在工作之余不得不学习蒸馒头、煮饭、做菜、腌菜和用橘皮做果酱等等。家中实在无钱可用时,父亲只得到宜宾委托商行去当卖衣物,把派克钢笔、手表等“贵重物品”都“吃”掉了。父亲还常开玩笑地说:把这只表“红烧”了吧!这件衣服可以“清炖”吗?

        三叔到李庄后肺病也复发了,病情同母亲非常相似。父亲对兄弟和妻子的病都爱莫能助。他自己的体质也明显地下降,虽然才40多岁,背已经驼得很利害,精力也大不如前了。

        1941年春天,正当母亲病重时,三舅林恒(空军飞行员)在一次对日空战中牺牲,外婆和母亲后来得知都为此伤痛不已。三舅的后事是父亲在重庆时瞒着母亲到成都去办理的。

        后来,又传来了天津涨大水的消息。营造学社的一批无法带到后方的图片资料当时寄存在天津一家银行的地窖中,涨水后全部被淹毁,这是父母和学社成员多年心血的积累,所以父亲和母亲闻讯后几乎痛哭失声。

        尽管贫病交加,挫折一个接一个,但父母亲并不悲观气馁,父亲尤其乐观开朗。他此时常教我读些唐诗。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是全家最喜爱的诗句之一。生活愈是清苦,父亲愈相信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日子即将到来。他从来不愁眉苦脸,仍然酷爱画图,画图时总爱哼哼唧唧地唱歌,晚间常点个煤油灯到他那简陋的办公室去,由于背的毛病,头已“重”得抬不起来了,画图时就找个花瓶来“支撑”自己的下巴。他仍在梦想着战争结束后到全国各地再去考察。有一次我听到他对母亲说:如果他今生有机会去敦煌一次,他就是“一步一磕头”也甘心情愿。母亲不发烧时也大量读书做笔记,协助父亲作写中国建筑史的准备。她睡的小小行军帆布床周围堆满了中、外文书籍。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了。父亲所盼望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日子快要到了。但是,他已衰老许多,母亲的身体也很难恢复了。这一年,他陪母亲到重庆检查身体一次,医生悄悄告诉他,母亲将不会很久于人世了。





林徽因给女儿梁再冰的漫画手稿。





林徽因诗歌《你来了》手稿。



1920年林徽因于伦敦。



1929年秋冬之交与女儿梁再冰。



1930年梁思成、林徽因在国内补的结婚照。



1937年林徽因在山西榆次永寿寺雨花宫。



1942年在病榻上林徽因(中)与梁思成(右一)、梁从诫、梁再冰等合影。



林徽因《故乡》水彩画。






《梁思成林徽因影像与手稿珍集》,胡木清、黄淑质/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4年10月版。
1

评分人数

闯荡江湖刚侠,挑战华尔街铁牛
再有才也无法掩盖道德上的瑕疵。
说她有多美完全是当时的几个文人及后人的过分神化,不过,才情倒是有的。
她的吹捧者老是将她美化成大家闺秀,可是她干的事情可一点不大家闺秀:同有夫之妇走得过近吊得人家离了婚,却又选了个更适合的世家子结婚,婚后又和一个未婚男人暧昧不清。
我就不信如果她正言对金说:我和你不可能的,你死了这条心吧,人家还会一直吊着。可是她呢,让自己的子女叫金为“金爸爸”,可笑她的女儿还为梁再婚闹个不停。
也许是我太狭隘,没见过市面,不懂得那“伟大的爱情”吧,不过,既想做XX又想立牌坊我倒是听说过的。
这就是“绿茶婊”的代表性人物?
男人之美,在于说谎说的白日见鬼.
女人之美,在于愚蠢蠢的无怨无悔.
林徽因有那么差吗?不觉得啊?网上的那些又不一定是真的。
女权角度上林徽因跟苏小小很像,不过林徽因相当自我塑造成功。。
2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标题

回复 5# 电话话电
怎么说呢,目前市场上流传的关于林徽因的各种八卦(比如她和金岳霖的、和徐志摩的),都源自于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而其中大部分八卦都未见到其他任何证据。林洙老奶奶本来是有丈夫的,后来离婚了。在林徽因去世之后林洙老奶奶顶着清华园的舆论压力嫁给了梁思成先生。在梁思成去世后,林洙写了一系列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相关书籍,前不久还拍卖了一批梁思成先生的遗物(公开拍卖的物品中甚至包括梁思成先生的学位证书)。
网上有帖子专门八林洙老奶奶著作中与历史对不上号的地方,结合其他史料和多方叙述,看点颇多。尤其是林洙老奶奶笔下关于林徽因的故事(只能用故事这个词了),可信度基本上。。
回复 7# 道尔家的猫


    哦哦,转移舆论压力的好手段,还能拿钱。
很有才情的一个女人,道听途说不可信。
狼人狩猎法则,玄鉴仙族,剑众生
我也很喜欢林徽因
她和金、徐二人的事可不是林洙八卦出来的,是客观存在的。林徽因的生母本来是外室,后来原配身体不好去世后进家门并扶正。林一直比较讨父亲欢心,也在此过程中锻炼了讨男人喜欢的手段。至于文采神马的,那是必备的技能。
楼上的这位亲,徐志摩勾搭林徽因那会儿林才15岁哟,徐的渣可是公认的(你要非认为他这种人重情那我无话可说2333)。林和金的绯闻,也确实出自林洙笔下。如果你百度一下就会发现,有关林和梁的文学类作品,最早的全部都出自林洙。如果你那边有其他史料,欢迎放上来大家一同学习探讨。
至于说林的文笔好、会讨好男人,可能是很多人并不了解林在学术方面的成就。。林可以算是当时国内知识水平顶尖的女性之一。。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心中自有一千个林徽因。。
本帖最后由 shiershao 于 2014-11-5 10:39 编辑

在汪曾祺的散文“跑警报”中写到:“有一位研究印度哲学的金先生每次跑警报总要提了一只很小的手提箱。箱子里不是什么别的东西,是一个女朋友写给他的信——情书。他把这些情书视如性命,有时也会拿出一两封来给别人看。”如果这不能将人物对上号的话,可以看他的另一篇文“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
当然,有人会说我狭隘,不相信男女之间的友情云云,我也无语。而且,林的子女确实喊金“金爸爸”,林的子女都有承认。金作为一个独身男人,主动住在梁家隔壁多年,好吧,我又狭隘了。
关于林和徐,我从来不认为徐是个深情的好男人,但林确实和徐交往密切,从她16岁认识徐直到20岁随梁赴美读书。赴美读书也是家长们为了隔开林和徐。
另外,我并不否认林有才学,但一个人的学识和人品以及私德都不能划等号。
林徽因的情事如何,我持保留態度,我也不太認同
但林徽因的專業有很多都是一步一腳印磨出來的
不是在太太的客廳碰碰嘴皮子就能談出來的

有時候覺得挺可悲的,都21世紀了,
評價一個女人的方式,依靠的是她的男人,
至於其它? 不重要
渣如徐志摩,從來沒有人會覺得他不是個詩人
最容易承受的痛楚,是別人的痛
十一楼的亲, 你看太多宅斗后宫文了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