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在报道中又披露,“地沟油提炼出来的油竟能通过质检,满足国家标准”。难道地沟油真的改头换面,堂而皇之地上了我们的餐桌?
除了我们的餐桌,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到处充斥着这样或那样的街边美食,香喷喷的油炸串、诱人的自制盒饭……种种快捷方便、味美价廉的小吃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喜欢。可谁会想到这些看似美味的食品竟是用回收的竹扦穿的、用地沟油炸制而成的;而在商家笑盈盈地给你递过美食的背后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油腻腻的手刚接过钱就转身伸入面盆继续和面……
针对诸多安全隐患,记者近日对街头美食安全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并采访了河南省卫生监督局局长张伟平,就食品安全问题谈一谈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应如何鉴别地沟油。
食品安全监管 须多方引导
河南省卫生监督局局长 张伟平
中国的传统小吃很多,满足了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对人类的饮食制作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是方便、便宜、有特色的街头食品,一方面是不卫生的环境和无消毒的基本设施以及不合格的原料,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和流动人口现实需求,都在一定程度上给监管带来了难度。
这就有一个引导问题,首先要进行所谓的“食育”,也就是饮食行为教育,需要从学校、从学生做起,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懂得一些食品基本营养知识。其次,培训食品从业人员要坚守道德规范,并鼓励大的企业、集团介入,改善经营条件,实行连锁经营,实现产业转型、产业升级;要在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上下工夫,取缔流动摊贩,提高人们的人文道德、法制素养和环境意识,营造良好氛围。
而执法人员和相关部门也要加强严管,督促落实原料购进制度、餐具消毒制度,并加大处罚力度。加强社会监督,不用不消毒、不卫生的食具,重复使用的要看其有无消毒用具、是否真正消毒,对不消毒出现食物中毒的商家加大索赔力度。
要从源头上斩断地沟油利益链,除了政府的监管责任外,还需要消费者自身配合,逐步改变自己饮食习惯,到信誉度好、环境好、规范、卫生清洁的地方就餐,发现不良行为,消费者须做到“零容忍”,及时向食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记者目击
镜头一 油炸食物隐患大
在郑州市花园商厦后面的小吃一条街里,来来往往的行人时不时荡起尘土,一个个小贩摊位各据一处,每个摊位都会围有两三个顾客,很是热闹。记者看到,一家油炸串串香摊前的食客特别多,几根陈旧的木头架起的案板上一串串食物用的都是发黑的竹扦穿的,并且都暴露在外面,而锅里的油已明显得不清亮了。
在食客当中大多是一些年轻人,他们毫无顾忌地吃着。记者随机问身边的食客,这些待炸的食物暴露在外面会不会不干净时,这位年轻人很是不屑:“只要好吃也就不想那么多了。”趁着摊主给食客找零的机会,记者上前小声地问“你有卫生许可证吗?”摊主马上露出紧张神情不说话了。
据记者了解,通常情况下,由于油的成本较高,街头小贩为了省钱,在制作油炸食品时一锅油经常会用好几天,更有人专门买那些“地沟油”使用。而在街头的小吃摊点,基本都是没有卫生许可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镜头二 夫妻档 收钱递物是一人
10月4日早上8时许,记者来到63路公共汽车站牌前,有几个食客正在车站旁的一个鸡蛋灌饼摊买饼。记者留意到,鸡蛋灌饼摊位有两人,显然是夫妻二人,其中一人烙饼,一人收钱,摊位上还摆着专门收钱的托盘,看起来似乎做到了货款分离。
但随着食客逐渐多了起来,夫妻二人的分工似乎就不太明确了,只见烙饼的那人直接用手收费找零,或者收了钱直接塞进围裙的小兜里,继续用手做早点,还有的摊主用嘴吹开塑料袋后将早点装进去。此外,记者看到,小摊上用的面粉是直接和好被装在一个大大的红色塑料桶里,据了解这些面粉都是散装的,大多没有通过国家卫生标准。
镜头三 露天快餐难达标
国庆节前,记者常在一些居民小区门口看到一些卖快餐的流动车,摊贩用几个简易的保温桶出售饭菜,旁边备有一次性饭盒。到了午饭时间,摊车前围满了食客,食客根据不同的消费购买,有五元一份的,也有八元一份的。还有的食客图省事直接买了就坐在摊前吃了起来。
按《食品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制作食品的原料要进行择、洗、切、削的加工,肉品生、熟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尤其是餐饮具和加工器具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而这些要求大部分露天快餐摊都达不到。出来外卖,对菜、肉的处理谁都看不见。
食品监管 地沟油
专家支招 大红大绿要小心
河南省卫生监督局局长张伟平说,现代食品工业离不开添加剂,但要有个“范围”、“量”的概念。外表美丽的食品是诱人的,但诱人的食品并不都是安全的。
张局长提醒消费者,对于街边美食,不要购买颜色过于鲜亮的,过红、过绿、过白等与食物原来本色差距太大的小吃,这些有可能是用色素来着色的,天然的色素一般都不是太鲜亮;不要购买味道奇香、特甜、怪味的食品,这些都是已经使用过添加剂的食品,像香精,甜蜜素,臭豆腐粉等;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先看外表,再闻味道,别图好看、好奇而购买。
鉴别地沟油 “看、闻、尝、听、问”
采访中,消费者王先生告诉记者,“有些素菜,偏能吃出肉味,十有八九用的是地沟油。如果菜里的油颜色不清亮,估计也是地沟油。”但河南省卫生监督局局长张伟平说,这些方法并不足以辨识那些“加工手段高明”的地沟油。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鉴别地沟油。
比如说“看”。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会下降;看色泽,纯净的油为无色;看沉淀物,其主要成分是杂质。
“闻”。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若有矿物油的气味更不能买。
“尝”。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
“听”。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音的,水分超标,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啪”爆炸声,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而且有可能是掺假产品,绝对不能购买。
“问”。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要进货发票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抽样检测报告。
另外,不要购买散装油。散装食用油(地沟油与花生油、大豆油等混合)是地沟油销售的主要渠道,所以消费者应到大超市买正规品牌、有QS认证或有机认证的食用油。
2011年10月13日03:00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报记者 韩新愚
http://roll.sohu.com/20111013/n321999303.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