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论坛上有人讨论李碧华,确实她的文字很毒,但就是这份对世俗毒辣的嘲讽让我在浑浑噩噩生活中读到了痛快。
转贴 书评 《红袍蝎子糖》:聪明是一味蜜炼鹤顶红
红袍,是被辣出一身新愁旧恨的大红海椒;蝎子糖,未着红袍,而披挂黑袍糖衣,蝎子形状巧克力。
辣到极点,她写:但在满嘴喷火之际,不啻杨枝甘露。大红袍上一缕冰冷如瀑布般的黑发。这一缕江湖救急的冰瀑是她所谓“液体鸦片———可乐”。
甜蜜浸浴,却仍不忘:那如钩的毒针当然是主角的独门武器,传家之宝。在灯光下,它们栩栩如生,像随时会破糖而出。
你看,一点毒,再一点蜜糖般解药,辣之后是甜,甜之后毒又虎视眈眈。刺痛人是她,安抚人也是她,不是李碧华又是哪个?
一贯的妖艳、冷酷和泼辣组成这140余篇谈饮食的散文,篇篇是叫人想吃却有时忍住不敢吃的美味。纵使谈吃,李碧华的眼中也不可能是家常菜,你何曾见过孙悟空像猪八戒一样絮絮叨叨分行李娶妻置地过平凡日子。我们只能跟着她天马行空一个跟头翻去十万八千里,阅尽人间绝无的美景,间中头晕眼花看她如何施展七十二变,捉鬼弄人,绝对挑战你对食与文的审美惰性。
可看李碧华,图的不就是这朵口蜜腹毒的鲜花?据说《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劳伦斯神甫给朱丽叶喝的药水,即是毒花曼陀罗浸成的酒,曼陀罗花开黄绿色,两个主要功效就是催情和麻醉。
她若温柔时,写《香蕉虾、龙井虾》,用明前龙井一旗一枪的茶汁清炒虾仁,那种青翠嫩绿,春天的心事,都写在香腴白肉上了。
还有《恩爱小团圆》,干燥清寒的日子,忽然吃到一碗好的甜品,感觉特别香暖,心不再灰。……酒心姜汁汤圆实在不错,馅心是麻蓉加上玫瑰露酒,泡在姜汁糖水中,咬开柔韧的外皮,酒和姜的独特芳香令人微醉又乍醒。
一个香腴,一个香暖,惟恐吹弹得破的春天心事,微醉乍醒的冬日醺醺,好一支知情晓意的笔。
但她若犀利起来,却如上佳的恐怖片,使人怕看又想看,想看又怕看,百转千回之下,那种肉体被坚冰冻实封起的寒意,却是立地生根,再也挥之不去。
《像婴胎的鱼肠》,写鱼肠———血腥湿濡柔软,像被堕的婴胎。小小圆筒状,鲜红色,连着一些深红色的内脏残余物,好恐怖。会吃的人赞它甘香鲜腴,但我只联想到刺客列传中的‘鱼肠剑’,在胃中乱刺乱动,有点恶心。
根本用不到《刺客列传》中鱼肠剑的出手,单前面一句,已够人浮想联翩,继而翻江倒海。
李碧华用她的两只鬼眼观察世界,更拿着一把镶七彩钻的手术刀去解剖世界,你可以看她华丽的刀、美妙的下刀姿势,亦可以看她独门秘笈的下刀手法和纹路。庖丁解牛好不好看?要看你渴盼的是红烧牛肉还是行为艺术。但如果有人把这本书当一本美食书买回去,看到这里会不会失望呢?我倒觉得,或许把它看成一部恐怖武侠美食小电影更好。
书中间或有都市人最欢迎的警句,短小精湛,快餐美食加心灵鸡汤,惜时营养加入味。
警句这东西,写起来最容易,小学生动不动也能在作文里感慨万分。把警句写坏很难,写好却不易,市面所售,大半是不死不活的罐头,鸡精勾兑白开水。这种东西喝不坏肚子,却是味道平平。可李碧华的警句,绝不用罐头骗人,真金实料,随时能拉出来扎马步卖功夫。
《“荔枝酒”信箱》有人问,既有市售荔枝酒,何劳自己苦苦动手制作。
答:解决生理需要,也有很多现成或即食品。
———但,为什么人们仍要恋爱?
一句话扎进人骨头,食色明为二,实为一,生活态度原本如此,尽力精致,或自暴自弃,同一个生活超市中自选,祸福自招,切勿怨天尤人。
《不求上进的包子》其实写的是不求上进的包子铺,做了一批批令人令菜肉面皆委屈的包子。
吃着这些包子,也警惕自己,千万不要扮演这些包子呀。
———有时我们吃包子,有时我们被吃。
就算知道被吃,又何尝敢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伺候吃客,做一个包子,也有不能辱的使命。悲哀吗?惆怅过后,仍得挽起袖子大干。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工作时间暂停发问。
如果说这本书有何缺憾,那就是太聪明了,聪明得让人疑幻疑真,正如余光中先生对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的评语:才大于情。
李碧华的笔尖蘸了蜜糖、毒药、鲜血,却独缺一味灵魂去点金化铁。或许,正是她自己,甘心情愿要藏在厚厚的面具下,即使面具,亦要精致。
今晚甜品,独家秘方———翠绿镶黄琉璃碗蜜炼鹤顶红,何妨一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