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铁血慕容(22)
  从冉闵的政治手段来看,说好听点儿,叫做直观,说直接点儿,叫做简单:杀就是了。
  但这种思路一旦放到战场上,威力是无穷的。
  当石琨和王朗领着七万军队来到邺城脚下,他们看到了对面的冉闵。
  冉闵带了一千人。
  骑兵一千。
  石琨他们笑了,一千,七万,比例决定胜负,这一仗,无悬念。
  确实无悬念,不过不是对石琨而言,而是对冉闵来说。
  没有计策,没有阵法,只有冲锋,只有掩杀,冉闵领着一千人马向对面的七万人展开了攻击。

  当战斗打响的时候,石琨才明白为什么冉闵的大名会那么响亮,因为他的七万人打不过这一千人。平均下来,七十个打一个,打不过。
  头一个打不过的,就是冉闵。
  冉闵一马当先,手执双刃矛,宛如霸王重生,哪里人多往哪里冲,一千人紧随其后,石琨军仿佛一群羊,冉闵军活像一头虎,冉闵为虎头,冲到哪里,哪里登时摧陷,就这样反复冲杀,左一个“摧陷”右一个“摧陷”,石琨、王朗竟然败了。
  这一仗冉闵军损失了多少我不清楚,石琨军光被斩首者就有三千。
  一个民族一旦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便无论如何再不舍得放弃,为了这种自尊,他们可以抛却生命,这就叫凝聚力,我想,冉闵这一千人之所以如此勇猛,原因就在于此。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统帅不是一般的强横,这股强横就我看来,只有西楚霸王可比。
  胜了,就要庆贺,怎么庆贺呢?
  拿石鉴祭刀。
  石鉴不是被冉闵囚禁了么?
  没错,所以他趁冉闵出去打仗的时候,偷偷派宦官出去联系四外的胡人,怂恿他们攻打邺城。
  但是宦官同志知道眼下形势不对路,所以在答应石鉴以后,一扭头,就告诉了冉闵。
  杀红了眼的冉闵毫不客气,羯人不助我,我尽杀之,剩你一个石鉴,还不老实?一不做二不休,杀光算球。
  公元350年2月,冉闵屠石氏一族,杀石虎子孙三十八人,想当初石虎攻城拔寨,滥杀无辜,民无遗类,杀人何止千百万?今日孙辈尽亡,宗族烟灭,种群不存,当知报应不爽。
  虽杀败石琨等,然邺城仍处于胡军包围中,石祗于襄国遥控指挥,姚弋仲、蒲洪打头阵,距离邺城越来越近。
  往后怎么办?
  冉闵有自己的考虑。
  首先,要称帝。石祗坐镇襄国,俨然是新主子,必须要有相对的政治态势与之对抗,否则人们以他为尊,自己岂非失了道义?本着谁先出声谁有理的平民原则,冉闵称帝了。
  当然,和所有的准皇帝一样,称帝以前,姿态是要做的,他说我本晋人,而晋朝还在,岂能称帝?我想把晋朝皇帝接到洛阳,我们都做他的下属,如何?
  手下说不行,晋朝衰微,远在江南,如何驾驭北方局势?还不如将军你德高望重,我们看,你理应登基!

  从这里来看,冉闵并不愿归晋,他是想把晋朝皇帝接过来,置于险地。此公明知危机四伏而不离其地,不离其民,看来,北地称王的打算早已根深蒂固,所谓接晋帝于洛阳,姿态尔。
  公元350年,冉闵建元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石祗听说冉闵称帝,登时毛了,我本石氏贵胄,让他抢先,这还了得?马上于襄国称帝,号令诸胡,令姚弋仲、蒲洪等加快进度。
  但没法儿加快。
  事到如今,拥兵者自重,所谓尊王者,只是口号罢了,谁不想趁此机会扩大领地,裂土称王?所以还没拿冉闵没怎么样呢,老姚和老蒲自己先打起来了。老姚说关中一带至关重要,若破冉闵必先据关中,老蒲说我也正有此意。都有此意,各不相让,窝里反了。
  你别说,老姚虽勇,却一根筋,论脑力,比不过老蒲,还打败了,结果姚、蒲这一路人马合作破裂,对邺城的军事行动算是无疾而终。
  没办法,军事上的分裂,导致政令上的无效,这是混乱年月的必然法则。
  紧接着还有更乱的:慕容鲜卑突然进入中原,对后赵发起了进攻。
  慕容俊不是在守丧么?
  不能再守了,中原打得这么热闹,还不趁此机会捞上一笔,太对不起祖宗,因此就算孔老二再世,慕容俊也说不得,终于发兵了。
  这是慕容俊登基以来第一次对后赵作战,结果如何,我先不说,这里打个伏笔,先说冉闵。
  冉闵这边也不太平,虽然姚弋仲、蒲洪暂时消停,可内部出了问题,他和李农干上了。为什么,不知道。史书没说。结果就是:李农死了,他的几个儿子也死了,是被冉闵杀掉的。其实李农这个人不算什么好人,在举兵反羯这件事上,他比冉闵的动机还糟,纯粹是被绑架的结果,先是被迫上了船,后来发现羯族人也来杀他,索性便跟定了冉闵,那么如今姚弋仲、蒲洪也不来了,慕容氏也给石祗背后插了一刀,邺城这边的局面暂时平静了些。很可能这么一平静,权力之争就开始了,要知道,李农也有实力,人家背后站着几万乞活军呢。争来争去,估计他不够冉闵手快,便被杀了。

  由于史书上没写,我只有猜,好在李农这小子见风使舵的也不是什么好人,当初石遵派他阻止汉民南渡,他一口气杀了二十万,而后冉闵屠胡,他又帮着杀了二十万,英雄乎?狗熊乎?反正他死了,死得好,这是个随风倒,没啥可惋惜。
  杀完了李农,冉闵觉着这么下去不是一回事儿,毕竟只有邺城一地,四周围尽皆胡人,这仗打不过来啊,寻思一阵,他再次想起了东晋。
  公元350年5月,冉闵郑重其事的给东晋去了一封信,信中要求东晋派兵与他共同作战::“逆胡乱中原,今已诛之;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
  各位,无论冉闵起兵的动机如何,无论他屠胡对与错,无论他的政治手段高低,这次他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这与后世宋室南渡后,北方的八字军要求宋室北返,共逐金兵是一个道理,是一种民族大义的体现,也许作为一个军阀,他的头脑中仍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但在这种顾虑之下,还是做出了写信给东晋王朝的举动,这说明,此时的冉闵,已经由一个民族激进主义者,变成了一名反民族压迫者。

  利己主义者,到激进主义者,到反压迫者,其实,他在不断的进步,促使他进步的,就是他整日面对的战局。环境,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
  但历史就是这么有趣,往往在不该开玩笑的时候,开个无比巨大的玩笑——东晋竟不愿派兵来。
  其实这笔买卖对东晋来说,获利巨大,他上阵打仗,你接收地盘,有何不可?退一万步,就算合作后闹了摩擦,也不是没得谈嘛,毕竟双方都有利益点,且彼此依仗,有什么问题到时候再商量么,总比看着中原陷于胡人好吧?于国于民,于情于理,都该支持冉闵。
  可惜,人家就是不来。理由有三:
  我是正统,你称帝作甚?即已称帝,就是反贼,我如何与反贼同流?迂腐之气,气煞人也。
  其实呢,这只是个表面理由,东晋君臣的实际想法是:打吧,打够了,我趁机进兵中原。竟想收渔翁之利。
  还有第三个想法,就更混账了:冉闵为汉人,称帝了,我要是帮他平了诸胡,回头他统一北方,打过江南来,他也是汉人,江南也都是汉人,彼此间无仇恨,到时候江南人等会不会就不支持我司马氏了呢?
  如此朝廷,岂能成事?
  东晋桓温北伐的时候,冉闵坐邺城而不理,冉闵屠胡的时候,东晋司马氏坐建康而不理!搞笑否?残酷否?不搞笑,却太残酷了。
  晋军不来,胡军却回。
  那位被冉闵打得屁滚尿流的石琨,又去而复返。
铁血慕容(23)
  石琨又来,冉闵此时已称帝,按规矩来说,不好亲自出征,便派手下刘国、王泰二将领军于邯郸迎战,石琨是见仗就败,就被狂扁一顿,损失一万多人,跑回冀州。
  石祗见石琨又败,气急败坏,再派胡将张贺度、段勤、刘国、靳豚四军进攻邺城,与冉闵军于苍亭见面,四将敌不住冉军勇猛,又大败而走,死两万八千人,俘虏无数,这一仗打完,邺城周围武装尽附冉闵,从军者众,史书上说,自此冉魏有兵三十万。
  三十万军队,打仗不是问题,吃饭才是问题。
  冉闵虽深知军事,却不谙政务,胡臣既已屠尽,只有用汉臣,他便寻找尚留在北方的西晋旧臣,意图让他们帮自己治理国家,不料西晋故臣竟都不来,一人作书云:物极则反,致至则危,大王(注意,不是陛下)功业已成,应归顺东晋。作书人遗书冉闵后,怕冉闵相逼,竟绝食而死。
  那个年代,正统的力量是很可怕的,晋帝犹在,士大夫阶层不赞成其他汉民称尊,这也是冉闵孤军奋战的悲剧所在。
  冉闵本是武人,治国不成,打仗抓得却紧,他急于灭掉石祗,于公元350年11月拥十万大军攻打襄国,这十万人马中,有一千人,是胡人。
  胡人不是杀光了么?
  嗯,这一千人,是上次打张贺度他们俘虏的,留着未杀,用做炮灰。

  他手下有个汉臣叫韦謏(xiǎo),官至光禄大夫,一看怎么军队中有胡人?忙奏了一本:“胡羯皆我仇敌,今来归附,只是苟活性命尔,一旦有变,后悔不及,请杀这批降胡,防微杜渐!”
  按理来说,韦謏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你刚杀了二十万羯人,又用胡人?一旦为祸,如之奈何?他怎么都没想到,这句话竟给他招来杀身之祸,话一出口,冉闵说将他推出斩首!
  即便是错了,至于斩首么?
  我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从韦謏从前的表现来看,还算是比较有才干,就是喜欢直谏,是否因为这个被冉闵借故杀之,不得而知,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冉闵是个很粗暴的人,同时也是很自负的人,胡人我要用就用,要杀就杀,谁能奈何?
  自负、粗暴,行事简单,好战,决定了他的帝国的命运。
  命运是后来的事,先说眼前。
  十万大军到了襄国城外,石祗失魂落魄,派一路败一路,如今人家来到眼前了,如何是好?他一着急,派使者对冉闵说别打我,我尊你为帝还不成?我去皇帝号,称赵王如何?冉闵根本不理这茬,你爱称什么称什么,赵国地面上有我无你,攻城。
  这位,浑不吝。
  魏军攻城甚急,连打百余日,掘地道挖土山,眼看着襄国不保,就在此时,姚弋仲之子姚襄、冀州石琨、慕容鲜卑大将悦绾三人,合兵十余万,来救襄国。

  谁找他们来的?
  石祗。
  其实石祗心里明白,除了石琨,其余两个,都信不过,姚弋仲乃羌王,自立西北已久,慕容氏更甭提,趁着冉闵之乱在后赵脑后猛下家伙,不是好东西,可如今事情紧急,石琨又没用(见仗就败),只好饮鸩止渴,且打退了冉闵,再作计较。
  三方联军杀到,气势汹汹,姚弋仲的羌兵历来精锐,慕容鲜卑更是剽悍,冉闵连派两路人马,均被打败,而且败得特惨,去了几万,只回来一个——指挥官。
  冉闵何曾打过这种窝囊仗?一怒之下,他要亲征。旁边的将军王泰给拦住了,说陛下不可,姚襄等三路人马击我,这是要和城内的石祗形成夹击之势,您亲自出马,胜了倒好,一旦败了,我大军士气可就全完了,还不如您在这儿围城,我们帮您去打。
  王泰出的是个保本的主意,打赢了自然是好,打输了我大本营也不丢,本是个稳妥之计,冉闵虽很自负,却也觉着没错,刚想采纳,一个人阻止了他,此人是个道士,叫法饶,平时专门算卦看相,问吉凶,那时侯军队里总得有这么一号,属于人肉型的预测设备,能否战胜敌人全看他了,这老道掐指一念,说今日太白入昴(专业术语,不懂),当杀胡王,百战百克,机不可失!
  虽然史书上没记,但从这一仗的结果来看,我很怀疑这老家伙是对方的卧底。
  冉闵挺迷信,听老道一说,精神来了,对手下说谁也别劝我,我意已决,动摇军心者,斩!

  他这一句话,谁还敢多嘴?打吧,就出去了。
  冉军一出,迎面正遇姚襄、石琨,三支军队杀在一处,石琨本是个粪叉,幸有姚襄在,他算没打败,正杀得难舍难分,忽然慕容鲜卑军打后面攻上来了,冉军与姚、石二军杀得凶猛,忽闻背后声响,回头一看,不好!也不知有多少鲜卑军,尘土漫天,冉军猝不及防,三面受敌,阵脚大乱,冉闵竭力想组织有效抵抗,谁知襄国城门忽然大开,石祗趁乱杀出,冉军大败,打仗人多不见得是好事,彼此间讯息南通,一处败处处败,十余万人或被杀或被俘,全军覆没。

  冉闵跑了。
  还有那个王泰也跑了。
  还有一个,就是道士法饶,看来他的法号应该改改,叫发烧。
  冉闵跑回邺城,第一件事,就是将法饶一家处死,所以说算卦这碗饭不容易吃,要想吃好,就得学学街边的先生,话说得模棱两可,肯定性的答案一般不要给,风险太大。
  甭管胜仗败仗,打完了就得休息,冉闵打算在邺城休养生息之后,再伐襄国,但石祗岂能给他这个机会?未等冉闵回过神来,石祗派将军刘显,领兵七万杀到。
铁血慕容(24)
  冉闵本有三十万人马,襄国一败损失十万,还有三分之二,刘显误以为冉闵一败即溃,领七万军直扑邺城,谁料冉闵突然自城内冲出,将入虎豹军如蛟龙,全不似败军之将,将刘显杀个大败,刘显一退再退,退无可退,最后请求投降。
  冉闵岂能由他降了?定要灭之,刘显实在没招了,放出这么一句话:你若放了我,我将石祗的脑袋献给你。
  就是这句话,救了他一命,冉闵退兵了。
  第一次攻打襄国的教训很深刻,所以冉闵认为,能利用刘显最好,即便利用不了,反正我仍旧兵强马壮,不怕你回来。
  刘显千恩万谢的走了。
  然后襄国就真的出事了。
  第一个令冉闵没想到的是,刘显回到襄国立刻发动政变,还真的杀了石祗,这回姓石的算彻底断了根,后赵宣布灭亡;第二个令冉闵没想到的是,刘显杀了石祗后,并其人马,收其降臣,而后再度攻打邺城;第三个令冉闵没想的是,这次打邺城失败后,刘显竟于襄国称帝。
  上当了,灭了一个,又来一个。
  后赵,灭亡了,冉魏,极不太平。
  后赵立国的时候,至少四周都是降服的,冉魏立国的时候,北有慕容鲜卑,西有羌氐,政令传不过邺城,四周原后赵官吏多有不服者,中原实际上处于一种分裂状态。

  那么既然有了主心骨,中原的汉民为什么不团结起来,与冉闵一致抗胡呢?
  想团结所有的中原汉民,这个难度实在太大。
  主要困难有两点:一个是正统观念。豪门大族基本上对冉闵的行为表示抵制,他们认为江南司马氏才是正统,你冉闵既然杀胡,就该归晋,不归晋,则为叛臣,所以他们不帮着冉魏,士族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他们不帮着冉魏,其行为导向也促使许多百姓对冉魏政权无好感。
  另一个原因,就是没粮。
  不是缺粮,是没有。
  冉闵自立国以来,无月不战,您别看我才写了几个战役,那是没办法,若个个都写我也就累死了,实质上冉魏政权自打出现,仗就没停过,胡人无时不攻,而冉闵靠的是汉民,他自打屠胡之后,军队中以汉军为主导,因此对汉民青壮年劳力的消耗量极大,而汉族恰恰是农耕民族,月月打仗,谁来种地?
  冉闵也曾想过一个办法,那就是将青、雍、幽、荆四州的汉民全部迁到邺城周围,人口多了,有打仗的,有种地的,至少压力会小点儿,谁知这个命令在下达的时候,出了差错,除了迁徙汉民之外,连同当地的胡人也一同迁徙,大概冉闵想借此削弱四周胡军的征兵土壤,但这么一来,坏了,汉胡同路迁徙,摩擦不断,最后迁徙者互为杀戮,偏此时后赵刚灭,一片混乱,路途中各路胡军也趁机屠戮,一时间汉民、胡人、胡军、汉军打成一片,数百万迁徙者无法到达邺城,只有各回老家,而经过路上的杀戮,能回到本土者,十之二三而已,大多数胡汉百姓于路上自相杀戮而死。

  邺城无月不战,所以没粮,而青、雍、幽、荆四州百姓又由于政策的失误而伤亡数百万,北方大乱,无人耕种,粮食绝种,从此刻开始,无论是各路胡军,还是老百姓,纷纷开始吃人。
  冉闵所处的位置是尴尬的,为了政权生存下去,他必须这么做,但这么做的结果,却是如此凄凉收场,从个人成长和环境逼迫来看,他此时确实是一个反民族压迫者,有人说你一开始说他是个利己主义者,马上又说他反压迫,是不是太快了?不快,一点不快,不是我变化太快,而是环境变化太快,环境逼着我给他戴高帽子,当时四周胡军林立,作为扯起大旗的汉族政权,他不反压迫,还有谁反?但是其政治眼光和治理能力却不敢恭维,可以这么说,此时中原百姓的人口损失,比石虎时代要大。

  冉闵是北方汉民的解放者么?
  是的,因为他打起了“反胡”这面旗帜,这面旗帜给了他这个身份。
  但有了这身份,不见得就真的能做好这件事。
  他真的让北方汉民日子过好了么?
  没有,因为他没有能力结束战乱,且让战乱更甚,而战乱是不可能让黎民过上好日子的,战乱只能让强者更残暴,而弱者更凄苦,无论这个战乱的起因有多么伟大。
  那么冉闵做得对么?
  反抗是对的,至于运用的办法,任人评说。
  就在冉魏政权艰难挣扎的时候,慕容鲜卑的身影,已经越来越近。
  前面说过,早在冉闵刚刚称帝的时候,慕容俊就开始发兵中原,此次入中原的规模是很宏大的,慕容霸、慕舆于、慕容恪、鲜于亮均为前驱,兵出三路,燕主慕容俊亲自坐镇中军,留世子慕容晔于辽东把门。
  一开始,慕容氏进军速度非常快,一路所向披靡,连下河北重地,拿下蓟州后,慕容俊累了,遂回辽东修养,诸将在慕容恪的率领下,秣马厉兵,准备继续南下,就在此时,发生了冉闵围攻襄国的事儿,这才派悦绾参战。
  冉闵虽勇,对慕容氏却很忌惮,他曾经派使者去慕容俊那里,企图说服慕容俊与他合作,一向习惯以武力解决问题的他能做出此举,可见慕容氏之威。
  但慕容俊显然不愿意与冉闵合作。
  他是这样问冉闵派去的使者的:“冉闵,石虎养孙,负恩作逆,凭什么称帝?”
  使者是这么回答的:“夏桀不杀商汤,周武反伐殷纣,方有商周之业,曹孟德为宦官养大,也建曹魏之基,这一切若非天命,岂能成功?由此推彼,何必多问!”
  使者的回答,明显是在回避慕容俊的问题,封建道德害死人。

  慕容俊继续道:“我听说,冉闵初立,用黄金为自己铸像,说铸成即成功,不成即失败,结果像没铸成,有这回事儿么?”
  使者道:“没听说。”
  慕容俊说:“南来的百姓都这么说,你干嘛骗我?”
  使者说我们魏主手握玉玺,哪里要什么金像?
  慕容俊说:“玉玺在邺城么?有人告诉我在襄国!”
  使者道:“杀胡之日,胡人乱跑,有侥幸逃了的,为了得到你们的庇护,什么谎不能扯?何况玉玺?”

  慕容俊见使者始终强硬,便堆干柴于地,说你投降吧,否则烧之。
  使者大怒,道:“想当年石虎伐你燕国,志在必取,我们魏主剪除了石氏,虽不是为你而作,可你不该报答么?从我一来,你就一个劲儿的审问我,你不觉着太过分么?我愿赴汤蹈火,灵魂到天帝那里告你!”
  慕容俊也是常读圣贤书的,闻听此言半晌不语,最后说了一句:“忠臣也,就算冉闵有罪,他有何罪?”挥挥手,将该使者押回辽东,好生养老。
  此使者可谓不辱使命,自衣冠南渡以来,鲜有汉人如此不卑不亢,刀斧加身而不惊,有气节,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常炜。
  佩服归佩服,中原是不能不取的,石虎在则打石虎,石遵在则打石遵,冉闵在则打冉闵,公元351年下半年,慕容俊一直在考虑如何挺进河北腹地,他知道冉闵猛虎一头,极难对付,若伏虎,必要集数人之力方可,因此,他让慕容恪、慕容评做好准备,打算两路夹击灭掉冉魏,兵马都已完备,只欠时机。
  351年8月,冉魏突然大乱,徐州刺史周成、兗州刺史魏统、荆州刺史乐弘、豫州牧张遇、洛州平南将军高崇、征虏将军吕护,竟于此月,同时归降了东晋。一时间冉闵或南或东,军队频繁调动,欲阻止而无力,暴跳如雷。

  机会!
  慕容氏南下了。
铁血慕容(25)
  无粮,无月不战,四面受敌,导致东部的冉魏政权官吏出于自保的原则,投降了东晋。冉闵是不可能投降东晋的,因为他已自立为王,对于一个已经称帝的人而言,重新降低身份去投靠其他政权,等于自杀。但他不可以,他的部下却可以,投胡已不可能,自屠胡之后,冉魏的官员们在胡人一方早已自绝后路,只好投晋。
  一系列政策上的失误,导致了战争与生产不能同时进行,以战养战的原则无法实施,人口在消耗,粮食在减少,兵力一步步的匮乏,这一切导致了冉魏政权的外围凝聚力在逐步丧失,而慕容鲜卑大军却克赵郡(今石家庄市东南40公里处),下中山(今河北定州附近),陷南安,越来越近。

  在这种情况下,冉闵所能做的只有一个字:打。
  冉闵认为,在慕容鲜卑到来之前,必须先打掉周边的武装势力,但基于胡人武装太多,无法一一灭掉,只好拣威胁最大的先灭之。后赵灭亡后,失去了约束力的氐族、羌族在关中一带纵横,大有建国之势,目前忙于内部治理,暂时不会来攻,原后赵零散在各地的小股军队或投降慕容氏,或单独为寇,也不会对邺城造成重大威胁,唯一能对邺城造成直接威胁的只有一家——襄国刘显。
  刘显自立后,曾屡次攻打冉魏的常山郡,冉闵决定,拔掉它。
  拔掉这个草头王太简单了。
  冉闵只用了八千兵力,便摧毁了刘显军队的抵抗意志,其大将军曹伏投降,开门迎入冉闵。冉闵入城后,杀刘显等一百余人,兴兵收冀州,那位硕果仅存的石氏宗亲——常败将军石琨,逃亡了。
  顺便说一句,石琨还是很会跑的,他的祖先灭掉了西晋,而他却跑去了东晋,然后,顺理成章的被杀掉了。
  冉闵占领襄国后,由于邺城附近早已无粮,他只好往常山郡(今河北正定)、中山郡一带寻粮,这一寻,刚好遇到慕容鲜卑。

  怎么那么巧?
  没法儿不巧,整个中原颗粒无收,慕容鲜卑照样饿得眼睛发蓝,冉闵找粮,慕容氏也得找粮,这么一找,遇上了。
  此次慕容氏最厉害的三个角色,就是慕容恪、慕容霸、慕容评,前两者我都交代过,独慕容评尚未介绍,慕容评与慕容恪、慕容霸可不是兄弟,他是慕容廆的儿子,照辈分来说,还是这兄弟俩的叔叔,而此次在常山与冉闵遇上的,不是慕容评,而是慕容恪。
  作为这次出兵的总指挥,前燕皇帝慕容俊的计划是这样的:慕容恪出常山,慕容评出南安,这叔侄两个,分兵进入河北后,合兵一处,攻打邺城;慕容霸则单独行动,因后赵灭亡后,许多原后赵的武装占山为王,因此慕容霸的任务就是将这些个武装一一削平。
  慕容恪怎么也想不到,还没等进军到邺城呢,在常山这儿,便和冉闵遇上了。
  遇上了,打不打?

  慕容恪是前燕第一鬼才,狡诈狠毒,用兵如神,且兵势正旺,实乃极其强劲的对手,而冉闵眼下只有八千兵,打刘显、石琨之流当然易如反掌,但遇到慕容恪这个真老虎,能否打得赢,还在两说。
  如果此时冉闵决定不打,先回邺城,再做定夺,也许,还有机会,虽然这个机会十分渺茫,但总比马上完蛋强,可冉闵刚攻下襄国,自信心爆棚,面对慕容恪的优势兵力,竟不愿退,打算像打刘显似的,干掉慕容恪。
  一帆风顺的战斗生涯使其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性,他哪里知道慕容恪的厉害。
  冉闵手下有二将,一个叫董闰,一个叫张温,这两个没有冉闵之勇,自然也就谨慎得多,二将对冉闵道:“鲜卑军兵锋甚锐,且彼众我寡,当暂避一时,待其骄惰,再增兵击之,方可取胜。”
  其实二人已经很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暂避一时,避往哪儿?不是襄国,就是邺城,襄国刚取,时局不稳,最保险的,就是邺城,什么叫“增兵击之”?眼下只有八千兵,哪有兵可增?所谓增兵击之,也就是换个角度提醒冉闵回邺城,只有回去才有兵可增。
  但,冉闵不听。
  他说,我就凭这八千兵,不但要打败慕容恪,还要取幽州呢!
  纯属梦话。
  这与当年楚霸王遇汉军十面埋伏时那不屑一顾的态度简直同出一辙,反正我凭着一个“勇”字,谁能阻挡?只是冉闵的头脑比项羽还热一百倍,人家项羽就算昏头,还是在突围的时候昏头,他冉闵此刻是有机会退兵而不退,偏要战一场。
  有性格的人,往往死得很惨。
  明知山有虎,偏要逗一逗,冉闵主动向慕容恪靠拢。
  走到半路,冉魏军中司徒刘茂、特进郎闿突然死亡,冉闵不知何故,一问方知,二人料此战必败,不想受辱于敌,自尽了。
  不过很可惜,二人的死,并未唤醒冉闵那沉睡的智商,他继续往慕容恪部的方向靠拢,终于,在走到安喜(今河北定县)这个地方时,遇到了久闻大名的慕容恪。

  杀星,遇到了煞星;火星,将撞击地球。
  就像两个高手即将出招一样,冉闵与慕容恪,谁都不先发动攻击,他们彼此审视,寻找着对方身上的破绽,冉闵走,慕容恪也走,两个领兵一直走回常山郡,也没打一仗。
  那就继续走。
  待走到今日石家庄地区的无极县与新乐县之间的廉台村的时候,慕容恪憋不住了,他开始派一股股的军队,对冉闵军实施试探性攻击,并渐渐由试探性攻击,变成了波浪式的攻击,他琢磨着,以人海战术的方式疲惫冉闵军,再一口口的,将其吃掉;谁知冉闵这八千人,乃百里挑一之辈,战斗力超强,人虽少,却猛如虎豹,竟一口气顶住了慕容恪十次攻击,且次次打赢。
  慕容恪十五岁征战,从未遇过如此强悍的对手,大惊失色,部下将官无不慌张,都说不想冉闵军精锐至此,我们是否应先退兵,从长计议?

  慕容恪略微思考了一下,道:“冉闵勇而无谋,非万人敌也,你们看,他的士卒连日征战,缺粮少食,面有菜色,皆疲惫不堪,虽然精锐一时,能顶多久?不足破也!”旁有一将,名高开,见慕容恪说得有理,便献计道:“我军多骑兵,魏军多步卒,若冉闵将军隐入林中,我军难胜,若将冉闵军诱到平地,我军可击之也。”
  慕容恪大喜,立刻照计而行,一方面,他派轻骑连番攻击冉闵,只败不胜,力求诱敌深入;另一方面,于平地上,选重骑兵五千人,皆善射,用铁锁链将他们的马彼此连接,陈于阵前,其余各部,或重重列在连环甲马之后,或列于两翼,只等冉闵军被诱到此地,便发起围攻。
  安排完毕,慕容恪立马前望,不一会儿,就见鲜卑轻骑兵纷纷败阵,冉闵领着八千汉军紧追不舍,直奔平地而来。
还在连载。
剩下的,可以看这里:http://www.yi-look.com/art_5232_7967.html
这文是不是要放到小说欣赏版块里???
發錯版块了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