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讨论] [转载]卧槽泥马和第一最好不相见

原文地址:卧槽泥马和第一最好不相见作者:桐华


《步步惊心》中引用了一首仓央嘉措的诗,它和卧槽泥马这个典故的关系,听我慢慢道来。请所有看过步步惊心的读者都看一下这个帖子。

卧槽泥马这个典故可以说是网络时代,尤其是对中国的网络时代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华东理工大学的博士在《解放日报》上负责为草民们答疑解惑,指路照亮,他在言谈中引经据典,谈到了“卧槽泥马”这个典故的出处。以下一段直接复制自百度,据说是报纸的原文:

“卧槽泥马出自《战国策》,形容虚有其表、窃居名位者,即使有相应的地位,其能力也不足以胜任,等同于烂泥扶不上墙。”

再复制一段百度百科:

卧槽泥马出自《战国策·楚策四》

伯乐多良马。其有邻亚犁。曾与人言。“我亦善识马。有一骏马。伯乐不及。”人皆疑。欲观之。亚犁恐。乃以草泥置一卧马于槽中。众人视之笑其蠢。皆曰:“此何良驹。卧槽泥马尔。”

形容虚有其表,窃居名位者。表示即使给某人相应的地位。但其能力不足是无法改变的。(等同于烂泥扶不上墙。沐猴而冠)

显然这位博士的应用符合百度百科对“卧槽泥马”的定义。报纸一登出,哗然!因为实际,这个看上去什么战国策的“卧槽泥马”就是“我操你妈”,是网友们在恶搞,还特意在百度百科给它编纂了来龙去脉,文言风,古典风,人物事实俱详。这位博士显然是随手“百度”了一下,然后,就写了文章,然后编辑也……然后主编……然后就发表在了《解放日报》上。

后来据说该博士道歉了,但是也许事情是发生在这么官方的报纸,这事也就过去了。

也许以前“卧槽泥马”只是一个网络恶搞,其实,以后,它就应该变为典故了,让后人引以为戒。

2006年发表的《步步惊心》,结尾有两句话,引自仓央嘉措: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第二最好是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用相思。(原文是藏语,这是于道泉的翻译,《步步惊心》上的翻译是我根据一个青海人民出版社的版本,自己有一定加工的翻译。)

其后,《步步惊心》的读者白衣悠蓝,添加成了第三,第四,反响强烈,再之后,白衣继续创作,把这首诗添加成了第十。现把第十录于此。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大概大家太喜欢这首诗了,所以传播效果惊人,中国网友转载引用时又不喜欢注明出处,等我再惊觉的时候,已经变成了整首诗都是仓央嘉措所写。记得一个小网友来问我当时为什么会想到用这首诗,为什么只用前四句,我说只有前四句,后四句是仓央嘉措的(见红色部分,不是同一首诗,是两首。)中间是一个步步惊心的读者添加。她过了一会,非常肯定地对我说:桐姐姐,你搞错了,我查过百度了,就是仓央嘉措写的。

我无语。

其后,这一幕重复上演,直到我自己也“三人成虎”了,难道我的记忆混乱了?难道是我自己记错了?难道当年我看的那个青海人民出版社的版本只是节录?(书是出国前看的,在东奔西走中,无数书都忍痛割爱了,随身携带的不过《诗经》和《红楼梦》)由于没有原书,我开始严重怀疑是否真是自己记错了。为什么人人都特肯定地告诉,就是全十。

但是,我回头自己看这首诗,我想即使初中生的小妹妹也应该知道,古诗讲究精炼,讲究留白,讲究不说车轱辘话。可仔细看看这首诗,第一的不相见和第十的不相遇完全一个意思,至于什么不相爱,不相恋更是重复来重复去,明显是硬凑十句,这是古诗绝不可能犯的错误,也绝不是仓央嘉措这种大师能犯的错误。所以,我不从记忆残片,只从自己的理解,也肯定这是个网络上的“卧槽泥马”事件。

终于,看到沧溟水在研究解析仓央嘉措,倾泠月告诉我,因为她的解析是建立在藏文版的翻译基础上,她的出版文集还要向藏语版的翻译作者支付稿酬,那证明她手里有非常确实的版本,于是,我向她询问,藏语版的原文仓央嘉措究竟写了几句。

她的回复很肯定:只有第一和第二。

今天我终于可以在这里郑重澄清这件事情,不是我斤斤计较,而是我和倾泠月说,此事由步步惊心而起,最后到今天,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第十是仓央嘉措所写,甚至出现在正式的出版书中,再次误导加误导,这首先是对大师的亵渎,再次是对白衣悠蓝不公平,不管好与不好,那是她的文字,最后是对各位读者的误导。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包括我自己,都要随时提醒自己对网络来源的知识持怀疑态度,都时刻警惕自己不要做了那个博士生,犯这种“卧槽泥马”的错误。也请以后引用这首诗的人,加上白衣悠蓝的名字。


另外:这篇文章欢迎大家转载,也欢迎大家以自己的方式把这个认知纠正,让喜欢仓央嘉措,喜欢古诗的人欣赏到的是真正的精华。
以訛傳訛就是這樣來的呀~~~
······传说中的三人成虎,但是这后面续的却是十分不错
《读者》上也有刊登仓央嘉措这首诗,到第十了,囧~
到第十看起来是比较壮观了,但确实是很多重复,车轱辘话,为什么相比原作反而流传的广泛了。。。
因为续道第十有一种顺口溜的感觉。。读顺了,所以流传的也就广了。。。吧~~
我晕了。原来我们全错了
哎呀,原来百度出来的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幸亏看了这篇文章。。。啊。。。
嗯,真是多谢了,百度看来也不能太信呀
唉, 我原来觉得第七\第九等不大通顺, 还以为自己没理解大师的意思.
哦哦哦,原来是这样子滴
本帖最后由 moyanyou 于 2010-7-17 12:26 编辑

难怪那首诗看到后来总觉得多余并且与前几句表达的方式不一样,大师的表达是递进式的,而后来续的句子相连句里的意思却几乎是相同了,尤其是从第六开始到第十。“卧槽泥马”这个我还知道是恶搞出来的,因为还有另外九个“神兽”,一看就知道是假的。现在网上到处都是包含了从一到十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纠正过来,悲哀呀~~~
认真研究了一下,查到豆瓣去,发现杯具了
以下的两首诗都不是仓央嘉措写的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256966/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转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
    不为修来世
    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喜不悲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那里
    
    
    
     不弃不离
    
     来我怀里
     或者
     让我住在你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天啊,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啊!以后找资料得多看几个网站考证了。
信息流传的太快,出处已经无处可查了
原来如此,当初有人还拿小本本炒了一到十,呵呵
那个续的大大也挺油菜花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