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才女]本贴未分类,回帖请注意进各分类贴

本帖最后由 马丁 于 2011-5-30 21:38 编辑



本版置顶单列出[近代],[外国],[帝王家],[风尘]分类,请去该分类的贴下回复
整理中,钱和花花稍后送上

分类说明:
1. 近代:死于鸦片战争(1840)之后的人物都算吧,但不建议列入解放战争(1945-1949)中出现的女英雄以及49年之后才出名的人物,但是民国(1911)和抗战(1937-1945)期间展露头角的可以列入

2. 帝王家:春秋战国的诸侯,五代十国等等乱世中有帝号的,都算帝王家,截止到溥仪,袁世凯就不算了。皇帝的亲妈后妈/妻妾/女儿,可以列入本类。

3. 风尘类:这个,大家斟酌吧

4. 外国:这类比较特殊,由于和中国历史无涉,不受近代现代的限制,暂定为:死了的都算吧,恭喜伊丽莎白·泰勒。



如题,奉旨开帖 大家一起来 8 吧jiayou?   


要求和说明:

1) 真实人物,才貌双全,古代和近代的历史人物(参见“近代”的分类说明);

2) 有理有据(资料较详尽,包含年代、人物事迹/主要作品),有图有真相尤佳;

3) 重复提名、八卦:原则上无效,但马丁斑斑许会视情况而定,给予适当奖励;

4) 每贴只说一位美女,这样更方便补充资料和评分



奖励: (10花+10金)/ 贴 由马丁斑斑评审发放

备注:大家提名、八卦时请确认前面是否已有同学抢先了;顶楼整理公布的名单会略晚些


++++++++++++++我是众芳园的篱笆+++++++++++++

以下为已提名、八卦过并经斑斑评分确认的美女们名单,按首字母顺序排列


阿剌海别吉(监国公主)

班婕妤 鲍令晖
蔡文姬 陈端生 曹妙清   
大周后 杜秋娘 邓绥 大义公主/千金公主
Elisabeth Amalia Eugenia von Wittelsbach (伊丽莎白,真实的茜茜公主)
范荑香 冯小青 方维仪

管道升 顾太清 郭爱
黄峨 花蕊夫人 贺双卿 侯夫人 韩兰英 胡承华/胡充华 侯巧文 韩凤儿  

江采苹
寇湄 克拉拉.蔡特金

林徽因 李冶 李清照 李长霞 卢隐 刘采春 刘解忧 刘细君 梁孟昭
刘娥(宋真宗赵恒的皇后) 绿珠 刘莫邪 林四娘 刘令娴 乐昌公主陈贞
临海公主/清河公主 柳如是 林默(妈祖娘娘)


秋瑾 秦良玉 秋香 琴操 蒨桃


盛爱颐 沈宜修 沈宪英 苏蕙 沈祖棻 施剑翘 苏坦妹 宋惠湘
Sarah O Jewett(萨拉·奥恩·朱厄特) 商景徽 苏小卿
苏小娟(苏小小)

唐婉 太平公主 田倩 谭文婉 谭玉龄 陶毅


Virginia Woolf(弗吉尼亚·伍尔芙)

武则天 王昭君 文成公主 魏夫人 王闰之 王清惠 吴皇后(名芍芬) 吴藻
王月

萧燕燕 薛涛 郗道茂 谢道韫 西施 许穆夫人 徐君宝妻 薛灵芸 徐湘苹
薛惠英 薛兰英 孝庄太后 辛宪英

鱼玄机 杨玉环 叶小鸾 叶纨纨 叶小纨 阴丽华 裕德龄 裕容龄 燕顺
杨翠喜 严蕊


周璇 卓文君 朱淑真 甄洛 张倩倩 左棻 庄姜 长孙皇后 朱柔则 郑允端
张德蕙 张妙净 曾纪芬





注:P2 16#, 17# 鬼雾同学提名了N位美女,但是木有深度的八卦哈,期待分贴进一步补充资料



感谢本次挖坑的summer童鞋
1

评分人数

    • 马丁: 辛苦啦~~~鲜花 + 20 金钱 + 60
别忘了领取每日红包哈, 有2~10金说    如喜欢此文,请帮忙去 1 楼顶一个吧 ^^
20、非烟

  非烟,即步非烟,也作步飞烟。唐代咸通年间美女,精通诗文,善击瓯。她是史上反抗彩凤随鸦般“非偶”婚姻的代表,法定丈夫是任河南府功曹参军的武公业,真正爱人是邻居书生赵象。她在与赵象诗文往来中秘密恋爱两年,被丈夫捉奸后坦然而淡然承认了婚外恋:“生既相爱,死亦何恨。”遭到丈夫毒打致死。事迹见于她的同时代人皇甫枚的《三水小牍》,《全唐诗》存其婚外恋诗作四首。
本帖最后由 怜怜 于 2011-5-31 04:32 编辑

提名蕭观音~
萧观音(1040—1075)辽道宗耶律洪基懿德皇后,死后追谥“宣懿”。萧观音爱好音乐,善琵琶,工诗,能自制歌词。曾作《伏虎林应制》诗、《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诗等,被道宗誉为“女中才子”。后来,由于谏猎秋山被皇帝疏远,作《回心院》词10首,抒发幽怨怅惘心情。太康初年,遭耶律乙辛等人诬陷,含冤自尽。
生平简介
  萧观音,辽道宗耶律洪基懿德皇后。父萧惠为辽兴宗母亲萧耨斤的弟弟。萧观音爱好音乐,善琵琶,工诗,能自制歌词。曾作《伏虎林应制》诗、《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诗等,被道宗誉为女中才子。重熙(1032年~1055年)年间,被燕赵国王耶律洪基纳为妃,生太子耶律浚。清宁元年(1055年)十二月立为皇后,尊号懿德皇后。皇太叔耶律重元妻,艳冶自矜,萧观音告诫她说:“为贵家妇,何必如此!”
  后来,由于谏猎秋山被皇帝疏远,作《回心院》词十首,抒发幽怨怅惘之情。大康元年(1075年)十一月,宰相耶律乙辛、宫婢单登、教坊朱顶鹤等人向辽道宗进《十香词》诬陷萧后和伶官赵惟一私通。萧观音被道宗赐死,其尸送回萧家。乾统元年(1101年)六月天祚帝追谥祖母为宣懿皇后,葬于庆陵。
萧后才华
  辽道宗的皇后叫萧观音,是辽国萧后系列中的一个例外。契丹人都保持着尚武的习俗,喜欢打猎,辽道宗时常骑着号称“飞电”的宝马,瞬息万里,出入深山幽谷,这天萧观音陪着丈夫出猎,豪气勃发,漫声吟道: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借打猎为题,表现出雄心万里,威震四方,辽道宗大为高兴,当即把那个地方命名为伏虎林。但总的来讲萧观音还是属于哪种颖慧透逸,娇艳动人的女性,她的才华主要表现在诗词,书法,音律方面。”她弹得一手好琵琶,称为当时第一。这种才华与辽国的风俗习惯便格格不入,再加上她个性内向纤柔,对于驰马射箭,动辄鲜血淋漓的场面无法适应,便注定了她的人生悲剧。清代的朱彝尊和纳兰性德都对她这种悲剧寄予了莫大的同情。朱彝尊在咏萧观音的洗妆中说:细草含茸,圆荷倚盖,犹与舞衫相似。回心院子,问殿脚香泥,可留萧字?怀古情深,焚椒寻梦纸。纳兰性德写道:六宫佳丽谁曾见,层台尚临芳渚。一镜空潆,鸳鸯拂破白萍去;看胭脂亭西,几堆尘土,只有花铃,绾风深夜语。
回心院词
  萧观音对辽道宗不顾死活的狩猎活动十分担扰,常常谏劝辽道宗停止田猎活动,辽道宗正是乐此不疲,那里听得进妇道人家的唠唠叨叨,为了眼不见心不烦,渐渐疏远了萧观音,萧观音从此深宫孤寂。在百无聊赖中,她希望以一曲《回心院词》打动丈夫的心,重拾往日的欢乐。《回心院词》共十首。
  第一首写萧观音督促宫人打扫宫殿:   扫深殿,闭久金铺暗;游丝络网空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扫深殿,待君宴。
  第二首写擦拭象牙床:   拂象床,凭梦借高塘;敲坏半边知妾卧,恰当天处少辉光。拂象床,待君王。
  第三首写更换香枕:   换香枕,一半无云锦;为使秋来辗转多,更有双双泪痕渗。换香枕,待君寝。
  第四首写铺陈锦被:   铺绣被,羞杀鸳鸯对;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魂。铺翠被,待君睡。
  第五首写张挂绣帐:   装乡帐,金钩未敢上;解除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装绣帐,待君眠。
  第六首写整理床褥   叠锦茵,重重空自陈;只愿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叠锦被,待君临。
  第七首写弛张瑶席:   展瑶席,花笑三韩碧;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展瑶席,待君息。
  第八首写剔亮银灯:   剔银灯,须知一样明;偏使君王生彩晕,对妾故作青荧荧。剔银灯,待君行。
  第九首写点燃香炉:   爇薰炉,能将孤闷苏;若道妾身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彻肤。爇薰炉,待君娱。
  第十首写弹奏鸣筝:   张鸣筝,恰恰语娇莺;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张鸣筝,待君听。
  现代性心理学认为要使夫妻性生活充满和谐、幸福、快乐的感情,必须注意场所环境的渲染布置,甚至为了保持新鲜感,更富于刺激性,还可适当调整做爱场所的灯光,重新摆放物件。萧观音的《回心院词》布置出一个豪奢华丽而又舒适温馨的场所,以等待辽道宗的到来,她的用心良苦,反映出她望幸的心情十分迫切。
  《回心院词》情致缠绵,萧观音叫宫廷乐师赵惟一谱上音乐。赵惟一殚精虑智,把《回心院词》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支玉笛,一曲琵琶,萧观音与赵惟一丝竹相合,每每使听的人怦然心动,后宫盛传她两人情投意合,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又利用那纷纷谣琢,恶意中伤,有意陷害萧观音。
本帖最后由 gjzn 于 2011-5-28 14:40 编辑

叶卡捷琳娜二世

1729年出生於普魯士斯特丁,原名索非亚·奥古斯塔·弗雷德里卡,(Sophie Augusta Fredericka),是德国安哈特-采尔布斯特公爵的女儿。1744年被俄羅斯女皇伊莉莎白·彼得羅芙娜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彼得·乌尔里希(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与彼得结婚并皈依东正教,改名叶卡捷琳娜。在初到俄国之时,她努力学习俄语。后来逐渐取得一些军队的支持。由于彼得三世另有新欢,叶卡捷琳娜的皇后地位面临被废的威胁,于是在1762年率领禁卫军发动政变而即位。

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伏尔泰、狄德罗等法国思想家交往密切。1767年夏天召集新法典起草委员会会议,宣布女皇的训令,主张开明专制、严厉的法治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她虽然想改善农奴制度,但是因贵族的反对而没有成功。此外她还修改地方行政制度、司法制度。贵族势力得到加强,农民和农奴的生存状况更加恶化。1773—1775年发生普加乔夫起义。

对外政策方面,三次瓜分波兰,对土耳其作战取得黑海沿岸地区,并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宠臣和情人波将金去世后,她的以南进重建拜占廷帝国为目标的南进政策受挫。另外她在伏爾加河下游地區,試圖建立一個俄羅斯人與當地民族的緩衝區,鼓勵當時日耳曼地區人民前往移民,形成伏爾加德意志人。而部分在當地受到壓迫的蒙古族人,自1770年代開始向東遷移,1780年代來到當時的中國,被稱為土爾扈特人。

这个时期的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强国家之一。叶卡捷琳娜被尊称为“大帝”,即俄国历史上两位大帝之一(另一位是彼得大帝)。

1796年逝世於普希金市。

另外这位大帝挑选情人的眼光一流

斯坦尼斯瓦夫·波尼亞托夫斯基(Stanislaus Poniatowski)波兰贵族,曾为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为彼得大公夫人)的情夫,他们曾生一女安娜公主(后夭折),在叶卡捷琳娜政变成功后,俄罗斯操纵波兰将波尼亚陶斯基推举为波兰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

格利哥里·奥洛夫  
叶卡捷琳娜的情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近卫军军官格利高里·奥洛夫。他帮助叶卡捷琳娜实现了政变企图。他也是叶卡捷琳娜的次子阿列克谢的生父。

格利哥里·普譚金
叶卡捷琳娜的另一个著名情人是格利高里·波将金,他因“波将金村”(指为了粉饰太平而人工制造的布景式繁华景象)的典故为世人所熟知。

皇冠.jpg
叶卡捷琳娜二世大皇冠 1762年
大皇冠总共镶嵌了2858克拉重的4836颗钻石,其中装饰冠顶的是世界上最大最漂亮的红天鹅绒色尖晶石,重398.72克拉,被列为前苏联七大历史名钻之一。
本帖最后由 thisummer 于 2011-5-28 08:44 编辑

蜀女黄崇嘏(gu),陈端生《再生缘》以及 黄梅戏《女驸马》的原型。

(五代)前蜀临邛女子,工词翰,又善琴棋,妙书画。幼失覆荫,与老妪同居,为男子装。以失火下狱,贡诗蜀相周庠;庠重其才,释之,召为掾。复荐摄府司户参军,胥吏畏伏。庠欲妻以女,崇嘏贡诗自白以谢,有"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之句。庠大惊叹。后复归隐,不知所终。

黄崇嘏是前蜀临邛(今四川邛崃,川妹子果然不一般哈,胆大心细)人,父亲曾在蜀中任使君(州郡的长官),她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工诗善文,棋琴书画,无一不精。12岁时父母相继亡故,与老保姆相依为生,家境清寒。成年后常女扮男装,游历川东、川西,增长阅历见识(自助旅行家)。公元888年有一次县城发生大火灾,她正以男装偶从乡间来城,路经现场被诬为纵火人,由知县派人押送到州里,知州周庠“令系狱中”。她听说周庠为官清正,就写诗辩冤。

诗云:偶离幽隐住临邛,行止坚贞比涧松。何事政清如水镜,绊他野鹤向深笼。--《下狱贡诗》

周庠得诗后,惊其才情,便亲自召见黄崇嘏,查询实情。黄崇嘏自称“乡贡进士”,周庠见她举止斯文,态度从容,判定是无辜蒙冤,“随命释放”。

几天后,黄崇嘏“复献长歌”,洋洋洒洒,意新韵美,周庠更为惊奇,就在学院召见她。让她与自己的儿子、侄子一起研讨学问。黄崇嘏多才多艺,“雅善琴弈妙书画”,更得到周庠赞赏,不久,就举荐她代理司户参军(八品小官)。黄崇嘏到任后,办事干练,一些积压多年的疑难案件也很快审理清楚,“胥吏畏服”。上任一年,卓有治绩。
  
周庠见黄崇嘏英俊多才,三十尚未成家,就主动提出把心爱的女儿嫁给黄崇嘏。正当周庠等候黄崇嘏遣媒送聘的时候,黄崇嘏却送来一封辞职求隐的信,并附了一首诗。

一辞拾翠碧江湄,贫守蓬茅但赋诗。   
自服蓝衫居郡椽,永抛鸾镜画蛾眉。   
立身卓尔青松操,挺身铿然白璧姿。   
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
--《辞蜀相妻女诗》


周庠览诗之后,方知黄崇嘏是个女子,急忙召见,仔细询问,才得知黄崇嘏为黄使君之女,周庠“益嘉其贞节”,就顺从了她的意愿,赠送了一笔生活费,让她辞官归乡里,此后她与老保姆一起生活在蓬舍,守贫而终。
别忘了领取每日红包哈, 有2~10金说    如喜欢此文,请帮忙去 1 楼顶一个吧 ^^
咔咔,俺又发掘出一类才女哈:善画

清代汤漱玉《玉台画史》将其分为:宫掖、名媛、姬侍、名妓四类

实际宫掖女子,流传作品极少。而真正具有代表性的,乃姬侍名媛的闺阁画与青楼名妓的风月一派。闺阁派是指,那些豪门富户的妻、妾、女、婢。


to 马丁斑斑,所以这个未分类的,应是闺阁派说
别忘了领取每日红包哈, 有2~10金说    如喜欢此文,请帮忙去 1 楼顶一个吧 ^^
本帖最后由 thisummer 于 2011-5-27 12:42 编辑

傅道坤

傅道坤(生卒年不详),明代女画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自幼受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影响,喜书擅画,传世有《古木竹石图》。

明姜绍书《无声诗史》:“貌丽而慧,幼习丹青,适同郡范太学。善画,尤工山水,唐宋名画临摹逼真。笔意清洒,神色飞动。咸比之管夫人(道升) 。落款或范傅或道坤,好事者争购之,然非妯娌亲洽,展转相浼,不能得也。”

03-01.jpg 《古木竹石图》
全画以简取胜,构图分上下二部分,上半部不画一笔,仅以行书体署款:“辛酉七夕写于玉兰山舍,道坤傅氏。”钤“傅孟氏”、“道坤之印”二方。下半部绘枯木二株,相伴生于石坡地上,景致简单明了。从傅道坤娴熟的画石技法中,可见其艺术功底之深厚。石先以淡墨勾勒出轮廓线,再以润墨晕染石面,最后以重墨点苔,外柔内刚之美顿现。

还有一则元宵趣事:这位才女,自出嫁后,两年内竟搁笔从敛,以至周遭人等,皆不知其会作画。一日,时逢元宵节,繁市张灯结彩,却忘画灯带,甚煞风景,众人皆叹之。道坤因救急,遂提笔立就,令观者惊叹不已。当时习风,有所谓“内言不外出”者,连女子闺阁诗都不能外露,更别说是绘画了。因而,大多数闺阁画,并不为常人所知。传统礼教之束缚,已使这些闺门才女,习惯于自掩其华。
别忘了领取每日红包哈, 有2~10金说    如喜欢此文,请帮忙去 1 楼顶一个吧 ^^
艳艳,北宋女画家,生卒年不详。据史载,艳艳是一个出身良家的绝色美女,擅长丹青,北宋名画家宋迪之甥、沣州通判任才仲之妾。文献资料曾记载过她画的《春山图卷》和《着色花卉草虫卷》,但均未见存世。

花蝶图卷.jpg 孤本《草虫花蝶图卷》局部

南宋邓椿《画继》记:“任才仲妾艳艳,本良家子,有绝色,善着色山。才仲死锺贼,不知所在。”又记:“任谊字才仲,宋复古之甥也。尝为协律郎,后通判澧州,适丁乱离,锺贼反叛,为群盗所杀。平日凡所经历江山佳处,则舐笔吮墨,辄成图轴。仿佛笼淡,清润可喜。”宋迪字复古,是北宋神宗、哲宗朝(1068——1100)时人,官至司封郎。善画平远山水。任谊为宋迪之甥,大致活动于哲宗、徽宗时期。
别忘了领取每日红包哈, 有2~10金说    如喜欢此文,请帮忙去 1 楼顶一个吧 ^^
五代才女李夫人

李.jpg

李夫人,五代画家,蜀人。好文擅画,尤工花卉。后唐招讨史郭崇韬征蜀,蜀主王衍投降。郭崇韬将蜀中宝货搜刮殆尽,并强占李夫人(* 由此可见李夫人长得一定也美)。李夫人擅长书画,不喜欢粗暴的崇韬,悒悒不乐,时常独坐南轩。皓月当空,窗上竹影婆娑,李夫人用墨笔在窗纸上描写竹影,第二天再看,发现所画竹影,生意具足,就产生了墨竹画,并为世人所效法。

《图绘宝鉴》:李夫人,西蜀名家,未详世胄,善属文,尤工书画。郭崇韬伐蜀得之。夫人以崇韬武弁,常郁悒不乐,月夕独坐南轩,竹影婆娑可喜,即起挥毫濡墨,横写窗纸上,明日视之,生意具足,自是人间往往效之,遂有墨竹。
别忘了领取每日红包哈, 有2~10金说    如喜欢此文,请帮忙去 1 楼顶一个吧 ^^
柳摇金

     柳摇金是唐玄宗天宝年间长安富商李宏家中的歌姬,容貌秀艳、举止娴雅、通晓翰墨、歌喉婉转曼妙,深得李宏之宠,出人李家的宾客,也多对她倾慕不已。
  李宏虽为商人,但性情文雅,书卷气很浓,乐于结交文人雅士,门人常收留一批才华俊逸又暂不得志的人,韩翊就是其中的一个。韩翊是南阳郡人,正值弱冠之年,颇有文才,特从家乡前来京都长安谋求发展,一时找不到入仕之途,偶尔结识了李宏,两人成为莫逆之交,于是就寄居在李宏家中,等待着机会。
  一个风清气朗的秋日,李宏与韩翊一同到城外仙游观游玩。新秋雨后,林壑如洗,两人感觉景色宜人,流连忘返,不觉已是暮色苍茫。触景生情,韩翊即兴在观壁上题下一首诗: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投汉官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李宏看了韩翊的诗大声称绝,十分欣赏他的诗才。回到家中,李宏忍不住把韩翊的诗吟给颇懂得品诗的柳摇金听,柳氏听了心中暗暗称赏不已。从此,她每次在楼角廊间偶然与韩翊相遇时,总忍不住想多看他一眼,心中却又象揣了个小兔一样怦怦直跳,那半垂的眼帘中闪烁着倾慕和娇羞。聪明的韩翊对她这种神情中包含的心意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于是在有意无意间,也不由自主地对她投以关切与爱恋的眼神。
  两人一个是主人家的宾客,一个是歌姬,碍于礼节,谁也不便明确地表示什么。日子长了,柳摇金与韩翊的眉目传情终于被李宏察觉,他看出了其中隐秘而曼妙的情意。李宏本是个豪爽之士,又确实认为韩翊与柳摇金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于是把柳摇金慨然地赠给了韩翊,而且好人做到底,给他们在长安城中的章台街买下一所宅院,拨给他们三十万金,让他们组成了一个甜美和满的小家庭。从此,柳摇金与韩翊不但成为恩爱的夫妻,而且也成为长安市上的社交名流,人们誉之为“金童玉女”。夫妻俩心中明白,这一切都是恩人李宏所赐,对于这位古道热肠的好朋友,他们的感恩戴德之情是无法言喻的。
  幸福的日子过得很快,眼看一年又一年地时光飞逝,韩翊的功名却依然无望,大志难酬,心中渐生惘然。已离开家乡数年,身处繁华的帝京长安,韩翊却不时怀念起南阳故乡的闲散生活,若不是有如花似玉、情意相通的爱妻相伴,他早已束装返乡了。这时,韩翊的一位友人将返回故乡江东,韩翊满怀深情地作“送别”诗为他送行:
  还家何如趁春风,殷勤往沽越人酒;
  池畔花深斗鸭栏,桥边雨洗藏鸦柳。
  遥怜内舍著新衣,复向邻家醉落晖;
  把手闲歌香桥下,满山烟树鹧鸪飞。
  诗题虽是为友人赠别,实际却是在抒发诗人自己对家乡的怀念与渴望。然而前来长安的初衷是谋求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现在一无所成,实在愧见家乡父老!韩翊抑住心中的愁怅,决心努力进取。于是在红袖添香的温柔关照下,埋头苦读,终于在天宝十三年考取进士及第,夫妻两人相拥着笑出了泪。
  考中进士及第后,接下来就是等待朝廷委派官职,这中间有一段空闲时间,韩翊想趁此时机回乡省亲,了却自己的满怀思乡之情。路途遥远,再加上长安家中也需人照管,所以不便携柳摇金同往。夫妻俩缠绵排恻,难舍难分,一直拖到天宝十四年秋天,韩翊才依依不舍地告别爱妻走上回乡的路。
  衣锦还乡的韩翊在家乡大宴亲友、拜访故旧、祭祖扫墓,着实风光了好一阵子。远在长安的柳摇金独坐空帏,朝思暮想,闭门不出,静等丈夫归来。.转眼秋去冬来,几番寒风冷雨过后,长安街头瑞雪纷飞。就在这时,传来了安禄山挥兵南下的消息,安史之乱爆发了。中原一带战火连天,长安、洛阳两京,人心惶惶,由于战乱阻隔了道路,远隔千里的丈夫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身边,柳摇金忧心如焚,徘徨无计,直后悔没与丈夫同去。
  等到潼关失守,唐玄宗率朝廷仓惶离开长安,逃往西蜀,长安城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为了保全自己的清白之身,柳摇金在脸上涂了烟灰,换上破旧衣衫,随人流逃到效外,寄居在法灵寺中。在寺中避难数月,由于即位的唐肃宗调度得直,更因为叛军发生内江,加上郭子仪统率勤王义师及获得仗义助阵的番兵乘机反攻,于至德二年九月收复西京长安,不久后东都洛阳也相继光复。
  战争平息后,柳摇金满身疲惫地回到了长安章台的宅院,经过一年多的兵荒马乱,饱受贼兵的劫掠烧杀,长安市上到处是一片萧条景象,柳摇金的生活也陷入艰难困苦之中。
  在惊天动地的变乱中,韩翊无法奔回长安,因而辗转就近投奔节度使侯希夷军中担任主簿,随军征战,戎马倥偬。两京虽然收复,各地战争仍在延续,韩翊所在的军队还要继续作战,一时之间尚无法返回长安与妻子团聚,只好差人前往长安探望柳氏,并用丝囊盛了一袋黄金送给妻子作为生活用度,并随信附上一首诗: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还攀折他人手!
  诗中充满了思念,也透露着不安。经几度沧桑,他提心柔弱的妻子无法支撑,已委身他人。
  柳摇金得到丈夫的消息,知道他安然无恙,顿时喜出望外。欣喜之余,又不由得泪如泉涌。长久以来的坎坷、无助与惊惧、苦难,都在从丈夫身边来的人前面宣泄出来。捧着丝囊,细细品读诗句,真个是满腹辛酸,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提笔凝神,把满怀感慨化成了一首诗交给来人:
  杨柳枝,芳菲节,苦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汉、唐时代,长安人送别多折柳相赠,以示长条牵挽,依依不舍之意。柳摇金送别韩翊时,自然也曾折柳相送,对于她而言,柳是她的姓氏,赠柳便更别有一番情义。长安的杨柳年年生发,离人却迟迟不归,送柳人痴痴等到今日,忧愁思念难以言表。柳摇金的诗中暗含“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心意,提示丈夫及早归来团聚,且莫磋砣岁月,以免时不予我而空留遗恨。
  果不其然,正当韩翊追随侯希夷战场上往返扫荡贼兵残余势力之时,已经日渐恢复繁荣的长安市里,一批帮助大唐皇朝平定叛乱的回纥番将,凭着他们的战功,趾高气扬,横行霸道。柳摇金因出色的美貌,被番将沙叱利看中,在求亲遭到拒绝后,沙叱利派人强行把柳摇金枪入府中占为己有,柳摇金在他身边天天过着以泪洗面的日子。时过不久,朝廷诏命候希夷回长安任左仆射,韩翊也随之回到长安,当他欢天喜地赶到章台街熟悉的家院,不料却一片荒凉,早已人去楼空。恰似一瓢冷水泼在韩翊头上,他顿时失望至极,心想:“今生今世恐怕再难见到魂牵梦绕的妻子了!”胜利返朝的喜悦荡然无存,他终日失神落魄。
  四处打探,他终于获知爱妻已被抢入番将沙叱利府中,于是他报官请求察断,无奈当时朝廷也不敢轻易得罪番将,何况是为了韩翊这样一个无名小卒,事情就一直悬而不结。
  韩翊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心趣。事情却被他的好友虞候许俊知道了,许俊是侯希夷属下的一员武将,性情豪爽刚直,好打抱不平。虽然与韩翊一文一武,却交情甚笃,亲如兄弟。许俊听说天下竟有这般无理的事,他钢牙一咬,侠义之气顿生,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许俊让韩翊写下书信一封,自己带上信,全副披挂,跨上一匹骏马向沙叱利府中急驰而去。他冲开层层阻拦,直入内室,找到柳摇金,一把将她掠上马,丢下给沙叱利告诫的信,一马双骑,冲出重围,转眼便飞驰到章台街韩家宅院。
  韩翊早已站在院门前翘首期盼;柳摇金一见到了这里,心中也明白了大半。许俊把柳摇金放下马,对韩翊说一句:“幸不辱命!”随即上马而去。这里韩翊与柳摇金根本顾不上对许俊道谢,两人对视片刻,就相拥一起,抱头痛哭,直哭得个天昏地暗。妻子虽然回到自己身边,但韩翊还担心沙叱利不肯就此善罢干休,于是请求老上司候希夷出面奏报皇上,下诏柳氏重归韩翊。为了息事宁人,也为了顾全番将的面子,由韩翊送给沙叱利二百万制钱,算是给予沙叱利不再追究的补偿,这件事就算圆满解决了。
  两条久别的船儿又能相并而行了。
  虽然如此,柳摇金仍有些放心不下,而且长安已成了伤心地,住在这里常常不免勾起她对辛酸往事的回忆,于是劝说丈夫带她离开这繁华的都市,找一块宁静而属于他们的地方。
  韩翊经过这番变乱,也已心灰意懒,于是依从了妻子的意愿,辞去官职,携带爱妻返回老家南阳。
  在南阳,两人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虽然清贫些,却也觉得怡然自得,十分美满。中年以后,忽然游兴大发,于是双双乘船顺汉水东下,畅游江汉湖湘,而后转往扬州,在宁静秀丽的禅智山麓定居下来。转眼间,散淡闲逸中又过去了十度春秋,他们的积蓄已逐渐用空,迫于生计,韩翊再度出山,投身节度使李相勉帐下作了一名小吏。
  此时唐肃宗早已驾崩,太子李豫嗣位为唐代宗。韩翊在仕途沉浮往返几十年,功名上却了无长进,一般同僚都颇不把他放在眼里。然而韩翊的诗名却已经传遍天下,被列为当时全国的“十大才子”之一,他最著名的一首诗是《寒食》:
  山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不但广为众人传诵,就连皇帝也十分欣赏,因此在中书舍人出缺的时候,大臣们推荐两人,唐代宗都认为不合理想,他想起擅长作诗的韩翊。而当时有两个韩翊,一个是柳摇金之夫,另一个是江淮刺史,为了弄清身份,诏书下特注明“给作寒食诗的韩翊”。
  “中书舍人”相当于皇帝的机要秘书,算得上是朝廷中举足轻重的职位。在同僚们眼热的贺送下,韩翊与柳摇金风风光光地又来到了京城长安。
  垂垂老矣的柳摇金,此刻虽然芳颜尽去,但与韩翊的情感在饱经坎坷与悲欢之后,更加真挚坚贞,两人白头偕老,相并驶向人生的终点。
别忘了领取每日红包哈, 有2~10金说    如喜欢此文,请帮忙去 1 楼顶一个吧 ^^
莫愁女
     战国末期楚国歌舞家。钟祥人。姓卢,名莫愁,生于公元前3世纪前后,貌美如仙,爱好歌舞。十六七岁时被楚顷襄王征进宫作了歌舞姬女。由此民间歌舞走进了楚王宫廷。在楚王宫,得以与屈原、宋玉、景差结识,受其指导,歌舞技艺日进。后将古传高曲融屈原、宋玉的骚、赋和楚辞乐声,完成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阳阿》、《薤露》、《采薇歌》、《麦秀歌》等楚辞和民间乐诗入歌传唱。寡和高曲《阳春白雪》成为千古绝唱,对后世的乐赋入歌传唱产生了深远影响。后因未婚夫放逐三吴扬州而投汉江,幸被渔夫救起,不知所终。
   莫愁女.jpg
     莫愁女的父亲卢公,在汉江上靠摆渡为生,母亲在村中植桑种桃。在楚襄王初年的一个风雨天,莫愁女降生在桃花村头江岸渡口的船舱中。她刚生下地时,不住地啼哭,卢公抱她哄着她:"莫哭,莫哭,莫悲,莫悲,莫愁,莫愁!"听到"莫愁"二字,她的哭声竟一下停止了。卢公于是就把她取名为莫愁。"金雀玉搔头,生来唤莫愁。"(明.张宁)莫愁女生在风波里,行走风浪中,喝着汉江河中水,吃着桃花村中粮,有时随村中姐妹在那碧波荡漾的沧浪湖中采菱摘莲,有时随父母进城卖桃,有时在江中、湖里摇艇打桨,有时在阳春台、白雪楼习舞唱歌。她有一副津甜清脆的嗓子,郢中的诸般曲,她一学就会。
  当她长到十五、六岁时,出脱的竟如沧浪湖中的出水芙蓉一般,纤纤腰肢,亭亭玉立,靥靥酒窝,笑缀缨唇;容颜似香荷新瓣,白里透红;行动如风送彩云,轻捷飘逸;金嗓一歌声嗽玉,霓裳一舞袖吐虹。莲荷包透佳气,江涛涌玉音,莫愁女得屈原、宋玉的指导、帮助,翻古传高曲,融楚辞乐声,继大琴师刘涓子之后,完成了寡和之典《阳春白雪》的合乐入歌传唱。莫愁女的歌舞声誉传进了楚王宫苑,楚襄王把她征进了宫中作了歌舞姬女,把她的未婚夫东邻王襄哥放逐到了扬州。扬州地面距郢中数先千里之遥,襄哥此放实是生离死别。古《莫愁乐》记述了莫愁女汉江泪别王襄哥的悲痛情景:"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雪浪滔滔的汉江水,流不尽莫愁女的衣愁,她目送载着襄哥的船儿远去,含忿在白雪楼举身奔赴投了汉江。
本帖最后由 衣带渐窄终不悔 于 2011-5-25 04:36 编辑

风流女相上官婉儿 -- 疑似穿越人物

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孙女。祖父被杀,上官婉儿被配没掖廷。她聪敏异常,后武则天让其掌管宫中诏命,参决政务,权势日盛。705年,唐中宗复位,拜上官婉儿为昭容。上官婉儿与武三思成婚,私生活复杂,并先后与唐中宗、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不同的利益集团相结合,其权势所至,甚至酿成多次宫廷政变,左右皇帝的废立。710年,在韦后与安乐公主的弑君政变之后,上官婉儿亦被诛。

上官婉儿的祖父是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一同当了奴隶。十四岁的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她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十九岁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慢说文武百官,就是武后的儿子唐中宗也得看她几分面子。

  虽身为唐中宗的昭仪(妃子的封号之一),但上官婉儿与大权在握的武三思私通,也是公开的秘密。而且,她又迷上了美少年崔湜,不时把崔湜召进宫中。这就激起了她和太平公主的爱恨情仇。上官婉儿投入到韦后的势力地图中,并把武三思也拉了过来。太子李重俊实在看不过他们权势熏天了,派兵杀了武三思父子。上官婉儿设计让皇帝杀了太子,不久,韦后母女就毒杀了唐中宗,把持朝政。事还没完。太平公主的势力大了,上官婉儿又悄悄倒戈到她那边,也忘了夺爱之恨,两个“同情”的女人还合写了立帝王的遗诏呢。

  在这错综复杂的关系里,如果知道唐中宗迷恋婉儿,而韦皇后也和武三思关系暧昧,这种换妻俱乐部的4P关系就更让人觉得迷糊。上官婉儿在宫外买了豪宅,经常同一些不三不四的纨绔子弟和巿井无赖鬼混其间,绣花枕头崔湜就是因为与上官婉儿在外宅私通,被推荐为相的。如果再算上传说中的宗室李逸、长孙泰,那上官婉儿的情史就更多姿多彩了。而且,上官婉儿和武则天两个绝顶聪明的女人,既相互仇恨,又惺惺相惜。这种情感,除了她们是Lesbian之外,没有更好的解释。况且,中国历史向来有龙阳之癖、断袖之好,娈童相公数不胜数,同性恋有如此丰厚的土壤,宫廷里美女如斯,未必就培养不出几对出色的女同性恋。上官婉儿和武则天很有可能是“后现代激情版”的忘年之恋,那么,两人更有内心戏可挖掘了。

  上官婉儿被新上任的唐玄宗兵变杀死了。她的才华之高,“与其说韩愈、柳宗元开古文复兴气运,无宁说是上官婉儿已经早为盛唐的文学面貌绘出了清晰的蓝图。”不过,纵然貌美如花、才高八斗又如何呢?一旦太有思想,曾因为无知和无力被蒙蔽的欲望就汹涌而出了。路只有三条:要么任意放纵不加节制,要么苦苦压抑而不得超生,要么成为神。因为社会的期待值不同,男人走哪一条路都不至于太触目惊心,而女人就不行了。

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看看下面这篇『煮酒论史』 [野史乱弹]史上最牛女白领上官婉儿大传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84708.shtml

上官婉儿.jpg (82.9 KB)

上官婉儿.jpg

本帖最后由 ^lulu^ 于 2011-5-22 10:27 编辑

现在看到的木乃伊(包括男性)都是很小的1米4几左右吧?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悲愤诗》
班昭续汉书
卓文君
本帖最后由 appa 于 2011-5-22 09:20 编辑

紫静仪
朝代:清
简介:
字季娴,浙江钱塘人。有《凝香诗钞》
长信宫
朝代:清 作者:紫静仪   
玉台妆罢无人见,伤心空自悲团扇。
秋草偏生长信宫,春风只在昭阳殿。
殿里君王酒半熏,娇歌雅舞争纷纷。
三千锦帐飘香麝,十二长裙散彩云。
众中别有人如玉,新妆艳艳娇红烛。
不许寒鸦带月啼,恐惊春燕衔花宿。
谁怜长夜梦难成,忽度流莺似有情。
片月高高挂天汉,千秋照应妾心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