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平:高速免费忽视大众 小资群体自作自受
2012-10-01 18:10 马平 观察者网
核心提示:这次高速公路免费,范围限于小客车,真正能惠及大多数人的大客车、卡车不在其列。显然是一次诡异的“让利于民”。得到利益的不是大多数人民,而是媒体迎合的中产读者;是少数有车出游,还有闲发微博造势的小资网民;是借此获得声望的少数官员和媒体。当他们堵在车龙中找不到厕所的时候,当他们订购的假期礼品耽搁在物流公司的卡车上的时候,希望他们能反思一下,下次找个更合理的角度来展示自己的道德制高点。
先看几个案例:
让利带来的不全是好事
四川西昌一家超市发生踩踏事故致8人受伤
http://anquan.jdzj.com/article/2010-7-30/30480-1.htm
超市踩踏悲剧中的民生之痛
http://opinion.newssc.org/system/2007/11/12/010550419.shtml
超市促销老人遭踩踏 法院判决超市赔六万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73810208
这几个案例都是超市主动打折,结果引发踩踏事故。主观上说,超市并无引发踩踏的意愿,所作的也只是让利减价的“好事”。但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法院,无一例外地都认定超市要承担踩踏事故的责任,赔偿受伤的消费者。原因很简单,让利活动是人群聚集的原因,超市没有考虑好人群的疏导、安抚就擅自发起让利活动,自然有义务为引发的后果负责。极端点说,如果有人在高峰期的人民广场地铁站散发百元钞票,不论初衷是不是乐施好善,都可以按照恐怖袭击定罪。
类似的,这几天全国高速公路免费,结果引发了超级拥堵,许多打算到景区或者家乡过中秋的家庭现在还在高速上排队缓缓前行,怕是今晚要在公路上赏月。这个责任,显然要由发起免费活动的机关和领导负责。涨价如果需要听证会和预案,降价(免费)同样需要。
拥堵的京津高速
进一步说,拥堵和超负荷的车流量导致事故率大幅上升,原本不会出事的家庭撞了车,伤了人,这从全国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字。依前面的判例,哪个机构引发了车流超负荷,哪个机构就要为此负责。按照我国的法律,好心办坏事,刑事责任或许可以免除,但民事赔偿一般是逃不掉的。
譬如下面这则新闻:
孕妇乘车探亲遭遇高速堵车 突发早产痛失宝宝
社会不能靠善意运行
之所以让利甚至免费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是因为社会的复杂性。千千万万个人根据自己的直观判断去选择成本最低,收效最好的活动方式。但限于知识量和搜集信息的能力,直观判断不一定对,普通人、普通消费者不可能预见到无数人共同选择的后果。结果未必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这反应在市场上,就是普通人根据传言抢购粮食和食盐、是散户追涨杀跌。结果是炒家暴富,普通人利益受损。所以社会不能交给自由市场,必须有政府调控市场,全面的判断局势,做出精密计划,用行政力量规范“自由”的行为,保护普通人的利益。至于政府自己发动的集体活动,更需要精密的计划和复杂的预案,——不管这个集体活动是否收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立国之初,由于缺乏大型机构的管理经验,高估了既有物流体系的通过能力,平原省(已被撤销)的公粮入库、运输过程出现了巨大混乱,许多马车堵在路上,出现人畜死亡事件。为此,中央政府发公函申斥,平原省政府在人民日报上公开检讨。这就是著名的“濮阳运粮事件”。从性质上说,这次高速免费引发的问题,和“濮阳运粮事件”的性质一样。中国这样的大国,光靠善意管理,必然陷入一片混乱。或者说,善意需要用精密的计划来表现。
彻查濮阳运粮事件
建国初《人民日报》上的公开检讨始末
《文史精华》
整个社会算总账
客观的说,就算严格管理,预先准备,加倍配备人员,在“免费”的诱惑下,公路拥堵也在所难免。至多只是及时疏导,避免事故率上升。因为“免费通行”实在是个非常直观的利益所在。但免费一定就带来好处吗?
社会的角度算总账的话,钱不是财富,免费不免费只是个付账问题,不创造新的财富。不能说免费促进社会进步。事实上,免费对社会甚至可能有害,因为消费者可能会滥用社会财富。
所谓经济学,就是分配稀缺资源的科学。不稀缺的资源——比如空气,一般情况下不是经济学考察的范畴。而既然是稀缺资源,就有必要让最需要的人优先获得。谁更需要呢?显然这个问题不能靠讨论来解决,因为人人都希望拥有稀缺资源,都会声称自己更需要。所以只有动用价格杠杆,让最需要的人出更高的价格购买,这才能达成最有效率的分配。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都有价格的原因。
一旦失去了价格杠杆,原本不是很需要稀缺产品的人也会自动获得产品,反过来说,必然会有真正需要的人得不到稀缺产品。现在堵在高速上的人,不都是去旅游的休假者,还有运输易腐产品的货主,有配送邮包的物流公司,有传递投标文件的信差。他们原本愿意出钱获取顺畅的交通,现在却同样享受免费的拥堵,甚至根本上不了高速公路。整个社会算总账,这当然是“亏损”。
当然,当公路这种产品并不稀缺,免费不会引发拥堵的时候,我并不反对实施免费。比如说春节前后几天,大部分司机选择在家过年,公路上汽车寥寥无几,收费站甚至收不到人员的加班费。这个时候开放收费公路,客观上是提高了道路利用率,增加了社会财富——这正是大多数省份已经在实施的免费政策。但把这种政策推广到正常运营尚不免拥堵的国庆长假,显然是滥施恩惠,让全社会买单的作秀行为。
让利能让社会更和谐?
免费的另一个理由是高速公司赚的太多,有暴利。部分高速运营企业通过和政府勾结,获得了超额利润,所以有必要让他们免费一段时间,“让利于民”。
这显然是个没脑子的说法。类似的逻辑就是:有许多官员腐败,拿到了超额收入,所以应该扣发所有公务员一个月工资,用来平衡。可是,一个月工资对于腐败的官员来说可以忽略,对于廉洁奉公的官员来说是养家糊口的必需品。这样做的结果势必逼得更多的官员加入腐败行列。高薪养廉未必成立,扣发正常工资却必然没有好下场。类似地,减少高速运营企业的正常收入,受损最大的是最规范的企业,会有更多的企业被迫去挖国家的墙角。至少今后新的高速运营企业必然会在谈判中要求延长特许经营时间,才肯签合同,掏出修路的经费。
成本和收费无关
还有人说,许多高速公路是财政资金修的。高速公路一旦修成,大部分成本已经支出,用不用都会折旧。不如索性增加一些免费通行时间,提高高速公路利用率,让人民受惠。这个说法,暂且不论忽略了高速公路的管理维护成本,仅从逻辑本身说,0成本也不是免费的理由。因为成本(边际成本)为0的东西同样可以是稀缺品。只要高速公路容纳车流的能力有上限,就有必要收费,让那些不太需要高速公路的人离开公路。
类似地,最近不少人对景区收费大肆攻击,对任何景区降价行为都予以高度赞美,并呼吁更多的降价。理由是“山水风景是全国人民的财产,是天然的产物,为啥要对人民收费?”。
部分热门景区闻风不动逆势涨价 景区降价还是游不起
景区面对人山人海要“舍得”
可在笔者看来,正因为风景区是全国人民的财产,所以必须有人代表全国人民收费,看好这份财产。因为把景区看做一份产业的话,全国人民都是股东,只有少数游客才是消费者。免费实际上是把全国人民的财产送给少数人,当然不合理。我们可以质疑国有景区的利益被少数私人企业垄断,但不能质疑收费本身的合理性。
类似地,公路可能是用财政资金修的,可能管理成本很低,但这不是免费开放的理由。恰恰是成立道路公司,看好国家财产的必要性所在。
损不足以奉有余?
前面所有的讨论都是基于效率原则,即怎么配置资源更有价值。但必须承认,社会运行的原则不只是效率,还有公平的分配。贫富差距大的社会,效率再高也不稳定,更别说还有基本的人道主义原则,社会要赡养老人、残疾人,即便他们已经失去劳动能力,不会再为经济做出贡献。道路免费的支持者,许多就是基于这个理由,在媒体上高呼“让利于民”,站在“人民”和弱者的一面要求补贴。
的确,社会不妨牺牲一些效率来补贴穷人。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是受惠者的确需要补贴,的确是经济上的弱者。但很显然,有钱买私人轿车,做中秋自驾游的游客不属于这个范围。完全可以说,开小轿车自驾游的家庭至少是社会的中产阶层。就眼前的经济局势,我不敢说应该对中产阶层加税,但肯定没理由让全社会付出代价,补贴少数中产游客。这实际上是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这次高速公路免费,范围限于小客车,真正能惠及大多数人的大客车、卡车不在其列。显然是一次诡异的“让利于民”。得到利益的不是大多数人民,而是媒体迎合的中产读者;是少数有车出游,还有闲发微博造势的小资网民;是借此获得声望的少数官员和媒体。当他们堵在车龙中找不到厕所的时候,当他们订购的假期礼品耽搁在物流公司的卡车上的时候,希望他们能反思一下,下次找个更合理的角度来展示自己的道德制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