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富创意的公司洗手间集中?为什么所谓“头脑风暴”会议于事无补?为什么蓝色可以让你的创造力翻倍?畅销书作家约那勒瑞(Jonah Lehrer)在新作《想象》(Imagine)中探索创造力,或曰灵感的生成,从生物学和社会学多个方面加以考察。作者号称“比很多科学家更懂科学,比很多作家更懂写作”,此前的著作《我们怎么作出决定?》(How We Decide?)一发表就洛阳纸贵。这本新作继续了他一贯的文风,故事生动,深入浅出,娱乐、教育两全其美。
创意如何产生,我们目前所知依然很少。英文中“灵感”(inspiration)的本意是“吹气”,可见过去人们认为创意来自神灵附体。不过,看似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创意其实是不同思维过程的综合。它不但有大脑机能的生物基础,而且受到外在社会文化的影响。
人的右脑的是创造力产生的源泉,负责语言学习、理解隐喻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在灵光一闪的洞察力(insight)产生之前,我们通常会经历绞尽脑汁、上下求索而不得的瓶颈期。此时要想取得突破,就要“换换脑子”,从事游戏等其他活动。在放松的情况下,右脑中会产生大量阿尔法波(alpha wave),灵感就产生了。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浴缸里、散步时、早晨起床、做白日梦以及心情愉快时,常会灵机一动,因为那时脑子比较放松,有助于我们在貌似无关的事物之间发现联系。而蓝色因为让人联想到无垠的蓝天碧海,也更适合灵感的产生。创意的根本,作者说,就在于发现事物间的关联以及将现存元素重新组合。
不过,创意的产生也有另外的途径。不少大文学家、艺术家曾靠吸毒获得灵感,因为毒品能增加大脑前部中央的多巴胺(dopamine),即所谓的“愉悦激素”。这个地方本就储存人类的“工作记忆”,多巴胺产生的快感让人把注意力集中于此,素材、精力齐备之际,自然事半功倍。作家中患忧郁症或躁狂症的比例都大大高于普通人,但此类心理疾病让他们能孜孜不倦地持续努力,一点点地不断改善作品,最终获得突破。
由上可知,灵感和创意的产生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两套不同的思维模式:分散式(divergent)和集中式(convergent)。要成为富有创意的天才,我们先得经历多年的训练,苦心孤诣,然后摆脱束缚,让自己的内心自由发挥。
另外,就个人来说,局外人的视角通常能引发创意,我们可以通过外出旅游获取灵感,因为不同的环境和氛围能刺激我们去发现新线索、新关联。不过,新时代要求我们互相合作,通过强强联手取得更大的成功。要让团队发挥最大创意,首先要保证成员之间保持中等的“社会亲密度”,太陌生不利于合作,太熟悉又阻碍了新思路的产生。靠《玩具故事》等大片获得巨大商业成功的、美国著名的皮克斯(Pixar)动画公司在乔布斯领导下,把所有员工的办公室、餐厅、和洗手间都集中在一栋大楼里,通过制造这类“第三空间”,即除了家庭和办公室以外的交流空间,加强彼此的联络。他又规定每日早晨的会议不是只有表扬、没有批评的“头脑风暴”式,而是提供建设性的批评,在互相“挑刺”的基础上找出改进办法。
人毕竟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中,要充分发挥创意有赖于大环境。作者提出,有利于创意生成的社会机制包括:高质量教育的大范围推广,对冒险精神的提倡和对发明创造者的奖励。总之,要让想象力插上翅膀,需要个人、团体和社会三者共同努力,珠联璧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