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康熙陵寝劫难之谜(转载)

陵寝是封建帝王的万年吉地,是他们人生最后的归宿地。康熙大帝的陵寝,从它修建到现在,已经三百多年了,它就像一位历史老人,既经历了康乾盛世的辉煌,也饱受了晚清衰败时期的沧桑,还有战乱年代的劫难。

在景陵的历史上,曾经遭受过两次火灾,第一次大火,发生在景陵的隆恩殿,这场大火烧得非常怪异。隆恩殿是整个陵寝地面建筑中,最重要的祭祀的场所。在清朝一年的五大祭和二十四小祭,都要在这里举行。

这五大祭是指:每年的清明,中元(即七月十五鬼节),冬至,岁暮(就是过新年的时候),还有皇帝和皇后的祭辰。另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要举行朔望小祭,一年对一个皇帝的祭祀就有二十九次之多。所以说,清东陵一年四季总有活干,大祭的时候,皇帝要亲自到清东陵,即使国家公务繁忙,也要派王公大臣代为祭祀。大祭要杀牛宰羊,做祭品,各种丰盛的祭品,做好以后,都要供奉在隆恩殿里。

隆恩殿面阔五间,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看上去非常恢弘壮观。在隆恩殿里,有三间暖阁,什么叫暖阁?就是相当于皇帝生前居住的卧室一样,暖阁里有丝绸被子和褥子,上边放着皇帝皇后的神牌,就好像他们在这儿休息一样。这是中国视死如视生的思想,就是说他活着的时候享受什么待遇,死后仍然要享受什么待遇。

隆恩殿,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平时保护和管理也十分到位,非常严格。但是,在光绪三十一年,即公元1905年的二月二十日凌晨,值班的八旗兵正在巡逻,突然发现景陵的隆恩殿上边冒起大烟,值班的八旗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任何征兆,大殿的门还关着,上边怎么会冒烟呢?烟冒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浓。

后来他们知道,是隆恩殿起火了,赶紧报告长官,等到所有的官兵赶来救火的时候,已经晚了。大火熊熊,根本无法控制,慌忙中有人喊,赶紧救祖宗的牌位,几个官兵冒着大火和浓烟,跑进隆恩殿,把已经熏得黑黑的祖宗牌位,抢了出来。隆恩殿其他所有的陈设,全部付之一炬。

大火一直烧了好几个时辰,最后隆恩殿全部都给烧落架了,就连大殿的台基,柱石,绕殿的石栏杆,也大部分都被烧酥了,或者被砸断了,大殿前面的月台上,供奉着铜鹿,铜鹤,还有铜鼎等这些东西也都烧得面目全非。雄伟壮观的隆恩殿,变成了一堆废墟,一片狼籍。

隆恩殿为什么会烧得这么厉害?因为它全部是木结构的中国传统的古建筑,它有很多特点,比如能抗震,保暖,也有它的弱点,容易糟朽,最致命的弱点是怕火。一旦起火,根本没法救。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守灵的大臣们吓坏了。载泽,寿全,韦升阿,三位守护大臣,惊惶失措,他们心里明白,皇陵出了这么大的事,官肯定保不住了,弄不好连命还得搭上,所以,谁也不敢怠慢,赶紧写好奏章,上报朝廷。在奏章中要求自行请罪。

三天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接到了奏折,好像晴天霹雳一样,因为祖陵失火,被认为是不祥之兆,它关系着大清的帝运兴衰,所以,慈禧太后是又惊又怒,立即传旨内阁,把载泽等守陵大臣捉拿治罪,还派了两个钦差大臣,赵尔巽和铁良,赶紧前往清东陵,现场查办。

两个钦差大臣到了清东陵后,气氛异常紧张,他们明查暗访,严刑审讯,使出种种手段,但是,没有查出丝毫线索。所有的供词都是一个样,大殿是突然起火,不知道是为什么。查不出原因,折腾了好几天,也没有结果,只好返回京城,向慈禧复旨。在写给朝廷的奏折中,无可奈何地说,火自上起,别无可疑情景。慈禧心中真犯嘀咕,她说,无缘无故,没有人为因素,自然起火,难道真的是大清的气数要尽了?所以,对这些大臣也没有严厉治罪,只是把一部分官员,免职的免职,充军的充军,对抢救神牌的官员,还以功抵罪,免于处分。此案用了20天,才算了结。

供奉祖宗牌位的隆恩殿,至关重要,必须马上抢修。虽然当时大清朝的财力比较困难,可是,对这件事慈禧太后舍得花银子,专门从国库中拨出专款,抢修隆恩殿。

景陵隆恩殿重修工程,历时4年,一直到慈禧太后死,溥仪继位后,工程才告结束。我们今天参观景陵,看到的隆恩殿那是光绪年间重建的。

这场大火,烧得实在太怪异了,是天灾还是人祸?直到现在我们都解不开这个谜。隆恩殿在陵寝的院内,平时的保护和管理特别严格,要想进入大殿的门,得经过两道大门,一个是陵院的宫门,一个是大殿的殿门。要打开宫门需要两个守陵部门的长官,一个是内务府,还有八旗兵,加上两个守陵长官,同时到场,互相监督,才能把门打开。

再说,陵区周围八旗兵日夜巡逻保卫,外边人根本无法靠近隆恩殿,而且起火那天也不是祭祀的日子,既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根本没有火源。起火的凌晨时分,天上既没有打雷也没有下雨,雷击起火也可以排除。关于那场大火,人们议论纷纷,众说纷纭,总结起来一共有四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神兽报复。说康熙的景陵初建时,这里的地势比较低,原来有一个池塘,池塘里居住着一个神灵的异兽。老百姓都说这个异兽是一个神龟,已经有上千年的道行了,人家世世代代住在这里,过着惬意的生活,可惜这个风水宝地,被皇家看中,在这儿修建陵寝,一时间大批修陵工人,来到此地,大兴土木,扰乱了神龟安静的生活。但是,它又得罪不起康熙,惹不起还躲不起?于是,神龟只好举家搬迁,搬到了陵区清东陵的前边,有个叫龙门口的地方。但是这个神兽对自己的领地被皇家占领,一直心存怨恨,总想趁机兴风作浪进行报复,可是,康乾盛世的这些帝王们对神兽来讲,也无可奈何。他们都是真龙天子,神龟拿他们也没招。沉寂了200年,到了江河日下的光绪朝,终于找到机会,然后引火报复。这是第一种传说。

隆恩殿火灾的第二种说法:江洋大盗。

有一个江洋大盗,他要盗取康熙皇帝生前最喜欢的一盏九龙玉杯。这九龙玉杯是白玉制的,长方体,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此杯有盖,杯身四棱各雕刻二龙戏珠,把手也雕了一条龙,一共是9条龙,所以称做九龙玉杯。

这玉杯的玉料,细腻纯净,做工精巧,栩栩如生,最为神奇的是,只要一倒满酒,就可以在杯中看到9条翻转不息的蛟龙,所以康熙皇帝生前特别喜欢这个杯子。每每饮酒庆事,必用此杯。这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宫中珍宝,一直是盗贼惦记的焦点。

这天夜里,这个江洋大盗窜入景陵院内,在院子里搜来搜去,没有找到九龙玉杯。因为他不了解清代皇家的葬制,他以为九龙玉杯一定放在最高大,最雄伟的建筑隆恩殿内。他窜入隆恩殿找了半天,没有发现九龙玉杯的影子。可是,天马上就要亮了,慌忙之中,把用来照明的火种打翻,点燃了殿内的帐幔,火势迅速蔓延,无法控制,这个大盗只好落荒而逃。

第三种说法是:监守自盗。守陵人监守自盗,为了销毁罪证,一把大火把隆恩殿烧了。

第四种说法是:借刀杀人。守陵的官员他们是位帮结派的,分成几派,互相倾轧。每一派都想把对方置于死地,其中有一伙就故意点火,烧了隆恩殿,然后栽赃陷害对方,想来一个借刀杀人。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四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大家可能觉得可笑,显然不符合唯物主义,这只能是一种传说而已。第二种说法也不太可能,因为皇陵是皇家禁地,守陵官兵达上万人,戒备森严,层层设防,一般人你连陵区都不能靠近,更别想要进入隆恩殿,只要被人发现,就把你发配,要不就杀头。这种说法可能性也很小。

第三种和第四种说法,是说大火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我们联想一下1860年,英法联军在盗取大量珍宝以后,一把大火把圆明园给烧了。清朝灭亡以后,故宫建福宫花园的一场火灾,也是因为太监偷完珍宝后一把大火给烧掉的。

隆恩殿的这场大火,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只有内部的人,也就是说只有守陵的人,才有机会,才有可能进入隆恩殿。总之,发生在100多年前这场令人惊心动魄的大火,很可能就是内部的人,人为纵火造成的。但是,真正的原因至今无法知晓。

景陵在历史上,还有第二次火灾。如果说第一次火灾算是人祸的话,那么第二场大灾那就是天灾了。

景陵二次大火,发生在景陵的大碑楼。大碑楼在景陵的最前方,学名叫圣德神功碑亭。它是专门给皇帝歌功颂德树碑立传的场所。碑楼高30多米,碑楼四角各立一根华表,衬托出碑楼的高大和雄伟。碑楼里的双石碑,记载了康熙皇帝一生的丰功和伟绩。我们可以从石碑的碑文上清楚地了解清朝的重大历史事件。

景陵的双碑碑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双碑碑亭。这种独特的双碑规制,成为中国帝陵的空前之作。可惜这样一座高大雄伟的景陵大碑楼却在一场大火中,遭到毁灭性的灾难。

这场大火发生在公元1952年的7月14日,当时,清东陵地区大雨滂沱,雷雨交加,电闪雷鸣,突然有一道厉闪,划破天空,紧急着一声巨雷,当空炸响,景陵大碑楼殿脊的鸱(chi)吻,被雷电击中,这个鸱吻是中国古代建筑琉璃瓦顶殿脊两头的吞脊兽,它的嘴张着,把脊梁咬着的那个龙王爷其中的一个儿子,吞脊兽的位置最高,而且是突出的部位,上边有它的龙头,还有一宝剑,压在龙头上,本意是靠它来避火灾的,而这种装饰特别容易遭雷击。

只见浓烟四起,火势迅速向四周蔓延,不大一会,景陵大碑楼的所有木质构件也熊熊燃烧起来。顷刻之间,大碑楼在滂沱大雨中变成了一团巨大的火球,金蛇乱舞,烈焰腾腾,瓦片烧得乱崩,气流冲天。

大碑楼熊熊燃烧,它的火光映红了半个天,在二十里地外都能看见。当时很多东陵附近的百姓纷纷赶来灭火,但根本无济于事。据当时曾到现场参加灭火的百姓讲,他们说,大碑楼就像一座火山,烈焰四射,人根本无法靠近,奇怪的是在滂沱大雨中,大碑楼的火,不但没有丝毫减弱,反而越烧越旺。巍峨的景陵大碑楼在这场大火中遭到灭顶之灾。记载康熙皇帝一生文治武功的双碑也被烧得酥裂了,破裂的功德碑石块,满地都是。

这场大火,主要是因为清东陵地区,它地处山区,地下含金属矿多,形成较强的电磁场,是一个雷电多发区,加上大碑楼四周特别空旷,没有其他建筑物,本身又那么高大,高30多米,当时也没有避雷设施,所以,很容易遭到雷击。

正是因为这场大火,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1952年底,清东陵成立了文物保管所,也就是我们现在清东陵文物管理处的前身。从此以后,清东陵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在1961年,清东陵被国家列为第一批国宝单位。现在陵区里我们都安设了避雷针,这种起火的现象,以后再也没有发生。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2001年到2002年,由专业技术人员,对景陵大碑楼的双碑,进行了粘接。现在景陵大碑楼全面的修缮工程正在有序的进行之中,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复建以后大碑楼的雄姿。

皇陵地宫中,珍贵的随葬品,一直令盗墓者蠢蠢欲动,不肯罢手。清政府为了防止陵寝被盗,制定过严苛的防护法令,在严密的护卫下,直到溥仪退位,清朝灭亡之时,整个东陵区,尽管也有一些小范围的失火,砍伐,偷盗等现象,但是要想钻到墓里去开棺偷宝无异于痴人说梦,然而,随着清王朝的终结,清东陵这座与世隔绝的皇家禁地,还是没能逃脱厄运。

那么康熙皇帝的景陵,最终有没有遭遇这样的劫难呢?作为一代盛世帝王,在他的地宫中,究竟埋藏着哪能些珍贵的随葬品呢?

前面我们介绍了景陵地宫陪葬品的分类情况,但是,每一类究竟有多少陪葬品,在现有的档案里都没有明确记载。不过,可以想像,一定特别可观。为什么这么说?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来有厚葬的习俗。受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清朝从康熙开始,才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土葬。康熙皇帝对自己的身后之事,应该是非常重视的。康熙在位61年,开创了康乾盛世,他完全有条件安排一些珍贵的随葬品,死后带入地宫。康熙的丧事是他儿子雍正给操办的,雍正的继位一直被人们议论纷纷,所以,雍正一方面极力掩饰,一方面为他的父亲康熙制造出许多超乎以往的丧葬场面,很多地方不惜超越祖制。

中国封建社会讲究什么呢?厚葬以明孝,也就是说儿孙给长辈准备的陪葬品越多,越代表你孝敬。雍正皇帝为了表示对父亲的孝敬与诚意,肯定会刻意安排一些珍贵的奇珍异宝,随葬在景陵的地宫里。

跟康熙合葬的后妃,有四位皇后,和一位皇贵妃。有五个人跟他合葬,像孝诚,孝昭,孝懿,这三位皇后,她们都出身名门,地位尊贵,跟康熙的感情特别好,三位皇后的丧事都是由康熙皇帝亲自安排的,为了表达自己的哀思之情,康熙肯定会安排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珍宝,放在他的妻子们的棺椁之中。那孝恭皇后,更不用说,她是雍正的亲生母亲,给自己亲妈的随葬品,肯定也少放不了。所以说,这六具大棺中的陪葬品,一直是盗贼们惦记的主要目标。

这些陪葬品是否被盗了呢?

清朝灭亡以后,清东陵陵区的防护和管理,一片混乱,尤其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军阀混战,中国的整个形势都很乱。在1928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孙殿英东陵大盗案。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借口,把东陵给全部封锁起来,指挥部队把清东陵最珍贵,最富有的,两个墓给盗了。一个是乾隆皇帝的裕陵,一个就是慈禧太后的定东陵。

在那一次盗墓中,虽然景陵地宫幸免于难,但是它的地面建筑已经弄得残破不堪。据当时曾经到东陵参与地宫清理工作的一些清朝宗室成员他们记载的档案来看,说景陵的地面建筑,所有的铜缸,铜鹿和铜鹤都被人偷走卖了。大殿的殿宇门窗,隔扇,也被拆得七零八落。所有的仪树,什么叫仪树?就是成材的松树,在陵区通道两边各五行十行的,像仪仗队一样,所以叫仪树。这些仪树也全被砍伐了。当时的景陵,一派破败景象。

1928年发生的东陵盗宝案,其手段令人发指,清东陵被掘地三尺,其中,最奢华的慈禧陵寝,和乾隆陵寝地宫遭到洗劫。慈禧和乾隆被开棺晾尸,价值超过五千万两白银的地宫殉葬品,被洗劫一空。虽然康熙皇帝的景陵地宫在这次盗宝行动中幸免于难,但它最终也没有逃脱被开棺盗宝的厄运。

景陵真正被盗,发生在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日本战败投降,当时清东陵地区的局势特别混乱,光天化日之下盗匪横行。一部分土匪,在这个时候趁机联手,掀起了第二次盗掘清东陵的高潮,景陵就在那段时间被盗的。

据相关资料记载,1945年9月一天的夜里,当地的土匪,纠集300多人,来盗景陵。土匪们手里都有枪,外人不敢靠近。他们分工明确,持枪的土匪把景陵包围起来,站岗放哨,另一部分人挖景陵地宫。由于地宫特别坚固,上百人挖了大半夜,才把地宫的盗洞口打开。经过一长长隧道,面前就是紧紧关闭的景陵地宫石门。

当时正值多雨季节,地宫里积了水,说明当时修建地宫时的排水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但是匪徒们也顾不上这些了,他们连撞带砸,把景陵的四道石门全给撞开了。最后来到一个墓室,借着火把的光亮,他们看到了六具巨大的棺椁,泡在水中,匪徒们高兴坏了,要知道那里边全是宝贝啊!不管三七二十一,匪徒们抄起携带的斧子,就向棺材劈去,奇怪的是,他们在劈棺材的时候,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在中间最大的一个棺材里,突然喷出火来,紧急着就听到几声惨叫,当场烧伤了3人,匪徒们吓得目瞪口呆,连连后退,大气都不敢出,有人说康熙显灵了。这也许是精明的康熙皇帝对盗贼发出的警告!

棺材喷火,真的很奇怪,您可能会问,是不是景陵的地宫里设置了一种特殊的暗器或机关呢?实际上,没有这回事。清代皇帝陵寝的地宫都是石结构的,它一共有9个券堂,4道石门组成,什么叫券?就是拱式的这种建筑,就叫券。石门背后有顶门石把它顶住,要想打开石门,只要把里面的顶门杠弄断,石门就能推开了。皇帝和皇后的棺椁是放在最后的一个堂券里,叫金券。

所有皇帝和皇后的棺椁都由两层组成,外面的一层叫椁,里面的一层叫棺。一般的都是用名贵的金丝楠木做成,棺材里面并没有什么暗器机关,除了尸体,就是奇珍异宝,其他什么也没有。它的外椁,要刷49遍漆,然后再由喇嘛书写上四天王的咒语,为死者超度亡灵。

那么,棺材为什么会冒火呢?按照我们现在的分析,应该是棺中尸骨产生的磷成分,遇上斧头劈棺时摩擦产生的热,所引起的一种自燃现象,是磷自燃。即使是这样,也没有阻挡住这帮匪徒的贪心,景陵还是难逃厄运。

一时间,人影憧憧,棺材板子横七竖八,在水中飘荡,有的土匪在棺材里取宝,有的在水中捞宝,一时间忙成一团。经过整整一夜到第二天早晨,景陵的地宫被彻底抢劫一空。最后这帮匪徒带着所有的赃物,一哄而散。只留下一个黑漆漆的洞口,和四扇打开的石门。

经过这次盗墓,大家可想而知,景陵地宫那么多珍贵的陪葬品,荡然无存!匪徒们所盗走的这些宝物中,真有那件宝贝,九龙玉杯。传说在康熙年间,有个江湖豪士,叫杨香武的,曾三次到紫禁城里,来盗取此杯,都没有成功。但是随着杨香武三盗九龙杯惊险故事在社会上不断演绎,流传,九龙杯的身价倍增,神秘不可测。康熙后历代名盗,都把盗取九龙杯作为终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成了盗术修炼的最高境界。

由于康熙生前对此杯严加看管,死后带入景陵地宫,所以历代名盗只能对九龙杯垂涎三尺,望陵兴叹。可惜这么一件富有神奇色彩的宫中宝贝,却落入盗匪手中,一直到现在,九龙玉杯仍然下落不明。

1952年,清东陵成立了文物保管所,当时的工作人员,就把景陵的盗洞口密封起来,但是,对地宫里面没有做任何清理。也就是说,现在景陵地宫还是当年被盗后的老样子,所有的陪葬品没有了,只有那些人的尸骨还躺在里面。

1995年到1996年,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对景陵的地面建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现在,景陵的地面建筑基本上已经恢复历史原貌。今天,如果您再到景陵参观,不仅能看到雕刻精美的石像生,别具一格的牌楼门,还能看到宏伟壮观的隆恩殿,还有雍正亲笔写的景陵的神道碑,还有明楼的朱砂碑。

康熙大帝的景陵,它是清朝杰出帝王留给我们的历史印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鼎盛时期,康乾盛世留给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康熙大帝的景陵殿宇巍峨,松柏苍翠,人们来到这里,或感悟历史,或凭吊先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景陵正以其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向世人阐释着康熙大帝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

隆恩殿.jpg (82.52 KB)

隆恩殿.jpg

鸱(chi)吻.jpg (67.87 KB)

鸱(chi)吻.jp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