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组织大师”彼得沃尔许(Peter Walsh)曾在电视上主持一档名为“大扫除”(Clean Sweep)的节目,每次选择一个美国家庭,教他们怎么去除杂物,整理家居。沃尔许因此名声大噪,他的网站上充满了旁人按照他的指点行事的“成功故事”。沃尔许仿佛意犹未尽,最近又出版了《不胜负荷:怎么拥有更少的东西,过上更丰富的生活》(It’s all too much: an Easy Plan for Living a Richer Life with less Stuff), 向更多的读者推荐他的理家之道。
沃尔许在书中说,他帮助家里杂物如山的人整理出头绪的第一步,并不是让他们清点自己拥有多少财物,而是要他们说出自己梦想中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的。只有家人就此达成共识之后,他才开始提出具体的清扫计划。据他说,美国人关于囤物的借口五花八门:“留着以后可能有用”,“这是家庭和个人历史的见证”,“当初花了我好大一笔钱”,“家里面积太小”,“我没有时间整理”,“我也不知道怎么会乱成这样,”“乱对我不是问题,是我的配偶太挑剔”,“这些不是我的东西”,“我觉得无从下手”等。
针对这些强辩,沃尔许又逐个反驳。比方说,某些东西只因为当初花钱买来就舍不得处理掉,其实只会造成更多的浪费:储物空间的浪费,房租的浪费,每次找不到东西时对于时间的浪费,家里乱成一团造成心理健康受损的浪费等。然后,他就号召大家挽起袖口,开始劳动。沃尔许的计划分成四步,每步第一个字母组成一个顺口的简称叫“快速”(FAST),即:定下一个全家都能参与的时间(Fix a time);清除一年内没使用过的东西(Anything not used for twelve months);清理别人的东西(Someone else’s stuff); 丢弃垃圾(Trash)。
当然,具体操作起来还有各种细致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比方说,和家人沟通十分重要。还有,要为每个房间制订一个表格,列出理想的功效、实际的功能和改进的方案。另外,一年中的每个月也要制订重点计划,专攻某方面的清理任务,象换季、准备开学等。总之,整理家居时要注意高效、整洁、精简。有纪念意义的物件保存一两件展示;衣服和玩具基本上是买一件,就要清除一件;厨房用具、家用电器、运动器械,一年不用就要处理掉。 沃尔许为家里多余物件介绍的去处是:如果不是要丢弃的垃圾,那就捐赠给慈善机构或者卖掉。
看完这本书,我也兴起了大扫除的念头。虽然家里远未达到传说中的“囤积老鼠”(packing rat)式人家的拥挤程度,可是每次整理完东西,真有壁垒一新,脱胎换骨的快感。“扫一屋”乃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足以帮助我辈未敢希冀“扫天下”的小人物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