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丝瑞秋(Ruth Reichl,1948-)是美国著名的美食作家,担任过目前已经停刊的《美食》(Gourmet)杂志的总编、《纽约时报》的首席餐馆评论员、诸多美食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还曾经先后四次获得号称“食品奥斯卡奖”的詹姆斯彼艾德大奖 ( James Beard Awards ) :这个奖项每年由600多 名专家投票,选出最佳厨师、饭馆、品酒师、菜谱作者、新闻记者等。在美国餐饮业,瑞秋的只字片语评价都举足轻重,能让饭馆一夜成名或者身败名裂。对于美食 同好来说,她的回忆录三部曲更是唾珠咳玉,不仅把各种美食描绘得“活色生香”,而且也让读者了解到她成长为美食专家的曲折过往。
瑞秋回忆录的第一部名为《骨肉柔嫩:在餐桌旁长大》(Tender at the Bone: Growing Up at the Table),记述她从出生到三十岁的经历。在本书 中,我们结识了她另类却可人的家人和朋友,他们对于食物特有的态度和举止在她的笔下也栩栩如生。比如说,她“完全没有味觉也不惧怕腐烂食品”的母亲,曾经 为瑞秋的哥哥举办订婚宴,不仅让每位来客付一百五十美元买票入场,以此帮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募捐,而且大肆购买、烹饪打折食品,造成集体食物中毒。瑞秋 说,从家中冰箱里的食物就可以判断母亲的心情如何,冰箱内容越古怪,就表示母亲的情绪越高昂。
瑞秋也描绘了她肠胃坚如钢铁、 无条件崇拜母亲“烹饪才艺”的父亲,手段高妙但酗酒成疾的家中大厨兼管家,宠爱自己、每周都给她买纽约最好的冰淇淋的继祖母(父亲第一任太太的母亲),因 为对于街边小吃的同好而结为朋友的寄宿学校的法国同学,饮食口味和父亲如出一辙的丈夫,七十年代在加州“公社”中一起居住、烹饪的嬉皮士同伴(他们的“食 物试验和历险”包括每天从柏克莱的垃圾箱里发掘食材)。这些人、这些事不但勾勒出作者生命不同阶段的轮廓,而且为读者呈献了精彩纷呈的美味佳肴。
瑞秋擅长通过丰富的感官知觉描写美食的滋味。在法国同学家第一次品尝到法式烤牛肉的蘸酱时,她写道:“我从来没有尝过这样的酱料,红酒、骨髓、牛油、香料和蘑菇混合在一起,好像整个秋天都蒸馏在你的调羹里。吃一口,一道颤栗在我的背部掠过。”第一次品尝法式点心蛋奶酥(soufflé), 她“闭着眼睛,嘴唇包住一团芳香的热空气。那团热气转瞬即逝,巧克力的滋味却留了下来,从口腔的这一头回荡到那一头。我又吃了一口,希望把那种口感保留得 更久一些,可是办不到。紧闭双眼,我继续努力,直到调羹碰到了空空如也的碟子。”阅读这样的段落,哪怕从没吃过蛋奶酥的读者也会口齿生津,饥肠如鼓吧。
瑞秋的人生当然不都是美酒佳 肴,烛光鲜花。实际上,她和心理疾患的母亲关系复杂,探索未来的目标时常常彷徨迷惘,在美国民权运动兴起、反战抗议盛行的六七十年代也目睹亲历了很多性别 歧视、种族歧视的不公平社会现象。可是瑞秋回忆录的魅力,我觉得在于她有勇气笑看人生,用坦率又幽默的叙事口吻、真切而细腻的细节描写,把她眼中的世界再 现在餐桌上。正如瑞秋所说,从小到大,在观察人们吃什么,怎么吃,在哪里吃的过程中,她不但窥见他们的内心,而且开始洞察周围世界的奥秘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