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美食人生

朱蒂丝约翰斯(Judith Jones)年过九十的母亲某天郑重其事地宣布,她有个重要问题要问女儿,希望得到一个诚实的回答。约翰斯心中忐忑,以为母亲一定想问她有关天堂地狱之类的人生大题目。不料,老母问的却是:“你真的喜欢吃大蒜吗?”这是约翰斯的回忆录《第十位缪斯:我的食物人生》(The Tenth Muse:My Life in Food)的开场白。

别以为吃不吃大蒜无关紧要。约翰斯认为,人们和食物的关系揭示了他们个性的重要方面,而且烹饪是人类有幸每天都能从事的、最令人欢乐和满足的活动之一,相当于一种“宗教活动”。她说,“宗教性”(religious)的词根是拉丁文religare,意思是“捆绑, 维系,重新连接”,而做饭不仅让我们和食物的源头——土地重逢,还让我们能和他人一起分享食物、庆祝人生。这些不都是食物让每个人与他物、他人发生联系的证明吗?

听起来有点大而无当?不然。约翰斯新作中的这个结论来自于她丰富绚烂的人生经历。对于美食,她不仅能吃、会做、而且还是一个在美国编辑出版了许多著名烹调书的编辑。可以说,本书在讲述个人经历的同时,也通过作者一生中所遇所知的烹饪大师和著名作家勾勒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的烹饪史。

比方说,是约翰斯“发现”了朱莉娅恰尔德(Julia Child),从此法式料理走进寻常百姓家,让美国五十年代靠罐头、果冻撑市面的“烹调低谷”大有改观。又比方说,她周游世界、编辑出版了意大利、印度、日本、中国等不同烹饪传统的畅销书不说,还通过自己的编辑工作和生活方式直接影响了80年代中期开始的“美国新食物运动”。

当时美国人提倡回归自然,希望靠自给自足的菜园、豢养家畜、或者狩猎采集等方式提供食材,并且大力发掘、采纳美国各地料理的传统烹饪方法。约翰斯和丈夫也在美国东北部的佛芒特(Vermont)州买下一栋附带有山林、湖泊的农家房舍,体会如何通过采集野生作物和渔猎为自己加餐。但有时候,她的某些“超前”意识也引起了大众的争议。

比方说,她家领地上一只“作恶多端”的水獭(beaver)被她的女婿猎杀后,她觉得对这只和她家斗智斗勇许多年的动物表示尊敬的最好办法就是:吃了它。可是她关于怎么烹调水獭肝脏和尾巴的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了轩然大波。有的读者指责她不爱动物,滥杀“濒危物种”,甚至有人痛骂她是个“自私的虐待狂”。约翰斯只好无奈地说:美国人和他们的食物之间的关系,特别在牵涉到杀死动物时,真是万分纠结啊。

的确,别说“天上飞的只有飞机不吃,四条腿的只有桌子不碰”的中国人,就是法国、意大利等欧洲人也从来没觉得品尝各种动物,而且尽情享受动物的所有器官、所有部位有什么不妥。只有美国人才习惯于在超市买上一包打理干净,去皮拆骨,完全搞不清来源的“肉”回家。动物的头、脚、内脏,更不用说血,早就被弃如敝履,只怕惊吓了顾客脆弱的心灵。所以,阅读约翰斯的回忆录,其实也让读者从中了解到大量关于美国文化的信息。老话说得好,“我食故我在”(“We are what we eat”)。
你也许什么也不会,但你一定是会吃
咱喜欢看蔡澜写的

大街小巷找美食,雅俗共赏
民以食为天啊,会吃才会生活
没有那么玄,吃的都还是算正常。
“We are what we eat” 这话我一直没搞明白啥意思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