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提名陈茜

陈茜(522——566),陈朝的第二代皇帝陈文帝。字子华,陈武帝陈霸先的侄子,陈宣帝陈顼的哥哥。英俊善武,于566年病死。

史料记载
  本纪第三 世祖 世祖文皇帝,讳蒨,字子华,始兴昭烈王长子也。少沈敏有识量,美容仪(帅),留意经史(文),举动方雅,造次必遵礼法。高祖甚爱之,常称“此儿吾宗之英秀也”。梁太清初,梦两日斗,一大一小,大者光灭坠地,色正黄,其大如斗,世祖因三分取一而怀之。侯景之乱,乡人多依山湖寇抄,世祖独保家无所犯。时乱日甚,乃避地临安。及高祖举义兵,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入见而害景。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高祖大军围石头,景欲加害者数矣。会景败,世祖乃得出赴高祖营。起家为吴兴太守。时宣城劫帅纪机、郝仲等各聚众千馀人,侵暴郡境,世祖讨平之。承圣二年,授信武将军,监南徐州。三年,高祖北征广陵,使世祖为前军,每战克捷。(常胜将军啊这是!)高祖之将讨王僧辩也,先召世祖与谋。时僧辩女婿杜龛据吴兴,兵众甚盛,高祖密令世祖还长城,立栅以备龛。世祖收兵才数百人,战备又少,龛遣其将杜泰领精兵五千,乘虚奄至。将士相视失色,而世祖言笑自若,部分益明,于是众心乃定。泰知栅内人少,日夜苦攻。世祖激厉将士,身当矢石,相持数旬,泰乃退走。及高祖遣周文育率兵讨龛,世祖与并军往吴兴。时龛兵尚众,断据冲要,水步连阵相结,世祖命将军刘澄、蒋元举率众攻龛,龛军大败,窘急,因请降。东扬州刺史张彪起兵围临海太守王怀振,怀振遣使求救,世祖与周文育轻兵往会稽以掩彪。后彪将沈泰开门纳世祖,世祖尽收其部曲家累,彪至,又破走,若邪村民斩彪,传其首。以功授持节、都督会稽等十郡诸军事、宣毅将军、会稽太守。山越深险,皆不宾附,世祖分命讨击,悉平之,威惠大振。高祖受禅,立为临川郡王,邑二千户,拜侍中、安东将军。及周文育、侯安都败于沌口,高祖诏世祖入卫,军储戎备,皆以委焉。寻命率兵城南皖。
    。。。。。。以下省略若干段。。。。。。。。
1

评分人数


提名谢琰

谢琰(?-400年) 东晋宰相谢安次子。有子谢肇、谢峻、谢混。 东晋谢琰 淝水之战时任辅国将军,与谢玄以精锐八千渡淝水,大败前秦苻坚,有功封望蔡公。镇守会稽。

晋书 卷七十九
  琰字瑗度。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帅)与从兄护军淡虽比居,不往来,宗中子弟惟与才令者数人相接。(只跟有才令的人来往,此君本身绝对也是个有才之人!)拜著作郎,转秘书丞,累迁散骑常侍、侍中。苻坚之役,安以琰有军国才用,出为辅国将军,以精卒八千,与从兄玄俱陷阵破坚,以勋封望蔡公,(武)寻遭父忧去官,服阕,除征虏将军、会稽内史。顷之。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将军如故。又遭母忧,朝廷疑其葬礼。时议者云:「潘岳为贾充妇《宜城宣君诔》云:'昔在武侯,丧礼殊伦。伉俪一体,朝仪则均。'谓宜资给葬,悉依太傅故事。」先是,王珣娶万女,珣弟珉娶安女,并不终,由是与谢氏有隙。珣时为仆射,犹以前憾缓其事。琰闻耻之,遂自造辒辌车以葬,议者讥之。
  太元末,为护军将军,加右将军。会稽王道子以为司马,右将军如故。王恭举兵,假琰节,都督前锋军事。恭平,迁卫将军、徐州刺史、假节。孙恩作乱,加督吴兴、义兴二郡军事,讨恩。至义兴,斩贼许允之,迎太守魏鄢还郡。进讨吴兴贼丘尪,破之。又诏琰与辅国将军刘牢之俱讨孙恩。恩逃于海岛,朝廷忧之,以琰为会稽内史、都督五郡军事,本官并如故。琰既以资望镇越土,议者谓无复东顾之虞。及至郡,无绥抚之能,而不为武备。将帅皆谏曰:「强贼在海,伺人形便,宜振扬仁风,开其自新之路。」琰曰:「苻坚百万,尚送死淮南,况孙恩奔衄归海,何能复出!若其复至,正是天不养国贼,令速就戮耳。」遂不从其言。恩后果复寇浃口,入余姚,破上虞,进及邢浦,去山阴北三十五里。琰遣参军刘宣之距破恩。既而上党太守张虔硕战败,群贼锐进,人情震骇,咸以宜持重严备,且列水军于南湖,分兵设伏以待之。琰不听。贼既至,尚未食,琰曰:「要当先灭此寇而后食也。」跨马而出。广武将军桓宝为前锋,摧锋陷阵,杀贼甚多,而塘路迮狭,琰军鱼贯而前,贼于舰中傍射之,前后断绝。琰至千秋亭,败绩。琰帐下都督张猛于后斫琰马,琰堕地,与二子肇、峻俱被害,宝亦死之。后刘裕左里之捷,生擒猛,送琰小子混,混刳肝生食之。诏以琰父子陨于君亲,忠孝萃于一门,赠琰侍中、司空,谥曰忠肃。
1

评分人数


提名谢混  

  谢混,东晋诗人。字叔源,小字益寿,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名相谢安孙。少有美誉,善属文,风格高峻,有所谓“风华江左第一”之说(文),时人将其与族子瞻并称为“两玉人”。(帅)其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京师(今南京)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尚孝武帝女晋陵公主,袭父爵望蔡公。历中书令、中领军、尚书左仆射、领选。(中将军?武肯定也会一些!)因与刘毅交密,毅败,为刘裕所诛。作为一代文坛领袖,谢混的主要贡献即是在山水诗创作上取得了较高成就。西晋末年兴起的玄言诗,经东晋孙绰、许询诸人相扇扬,其风愈盛,诗歌“皆平典似《道德论》”。《宋书·谢灵运传论》谓“(殷)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世说新语·文学》注引《续晋阳秋》亦谓玄言诗风尚“至义熙中,谢混始改”,可见谢诗对东晋诗风的推移有一定影响。至谢灵运继起,以清新的山水诗取代枯燥的玄言诗,遂完成诗风之变革。钟嵘《诗品》评谢混诗,谓“其源出于张华,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殊得风流媚趣”;《南齐书·文学传论》亦谓“谢混情新”。其《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句,明胡应麟以为可与灵运“池塘生春草”、“清辉能娱人”等相媲美。原有集五卷,已佚,今存诗三首,收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1

评分人数


提名符融!
  
直接上史料!

《晋书·符融传》载:
  苻融,字博休,坚之季弟也。少而岐嶷夙成,魁伟美姿度(帅!)。健之世封安乐王,融上疏固辞,健深奇之,曰:“且成吾儿箕山之操。”乃止。苻生爱其器貌,常侍左右,未弱冠便有台辅之望。长而令誉弥高,为朝野所属。坚僭号,拜侍中,寻除中军将军。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尝著《浮图赋》,壮丽清赡,世咸珍之。(文)未有升高不赋,临丧不诔,朱彤、赵整等推其妙速。旅力雄勇,骑射击刺,百夫之敌也。(武)铨综内外,刑政修理,进才理滞,王景略之流也。尤善断狱,奸无所容,故为坚所委任。   后为司隶校尉。京兆人董丰游学三年而返,过宿妻家,是夜妻为贼所杀。妻兄疑丰杀之,送丰有司。丰不堪楚掠,诬引杀妻。融察而疑之,问曰:“汝行往还,颇有怪异及卜筮以不?”丰曰:“初将发,夜梦乘马南渡水,返而北渡,复自北而南,马停水中,鞭策不去。俯而视之,见两日在于水下,马左白而湿,右黑而燥。寤而心悸,窃以为不祥。还之夜,复梦如初,问之筮者,筮者云:‘忧狱讼,远三枕,避三沐。’既至,妻为具沐,夜授丰枕。丰记筮者之言,皆不从之。妻乃自沐,枕枕而寝。”融曰:“吾知之矣。《周易》《坎》为水,马为《离》,梦乘马南渡,旋北而南者,从《坎》之《离》。三爻同变,变而成《离》。《离》为中女,《坎》为中男。两日,二夫之象。《坎》为执法吏。吏诘其夫,妇人被流血而死。《坎》二阴一阳,《离》二阳一阴,相承易位。《离》下《坎》上,《既济》,文王遇之囚牖里,有礼而生,无礼而死。马左而湿,湿,水也,左水右马,冯字也。两日,昌字也。其冯昌杀之乎!”于是推检,获昌而诘之,昌具首服,曰:“本与其妻谋杀董丰,期以新沐枕枕为验,是以误中妇人。”在冀州,有老母遇劫于路,母扬声唱盗,行人为母逐之。既擒劫者,劫者返诬行人为盗。时日垂暮,母及路人莫知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盗。”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是盗,何以诬人!”其发奸摘伏,皆此类也。所在盗贼止息,路不拾遗。坚及朝臣雅皆叹服,州郡疑狱莫不折之于融。融观色察形,无不尽其情状。虽镇关东,朝之大事靡不驰驿与融议之。   性至孝,初届冀州,遣使参问其母动止,或日有再三。坚以为烦,月听一使。后上疏请还侍养,坚遣使慰喻不许。久之,征拜侍中、中书监、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司隶校尉、太子太傅、领宗正、录尚书事。俄转司徒,融苦让不受。融为将善谋略,好施爱士,专方征伐,必有殊功。   坚既有意荆、扬,时慕容垂、姚苌等常说坚以平吴封禅之事,坚谓江东可平,寝不暇旦。融每谏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穷兵极武,未有不亡。且国家,戎族也,正朔会不归人。江东虽不绝如綖,然天之所相,终不可灭。”坚曰:“帝王历数岂有常哉,惟德之所授耳!汝所以不如吾者,正病此不达变通大运。刘禅可非汉之遗祚,然终为中国之所并。吾将任汝以天下之事,奈何事事折吾,沮坏大谋!汝尚如此,况于众乎!”坚之将入寇也,融又切切谏曰:“陛下听信鲜卑、羌虏谄谀之言,采纳良家少年利口之说,臣恐非但无成,亦大事去矣。垂、苌皆我之仇敌,思闻风尘之变,冀因之以逞其凶德。少年等皆富足子弟,希关军旅,苟说佞谄之言,以会陛下之意,不足采也。”坚弗纳。及淮南之败,垂、苌之叛,坚悼恨弥深。

译文:符博休,是前秦帝国皇帝符坚最小的弟弟。少年时就老成持重,身材魁伟,仪表丰美。符健在位时,被封为安乐王,符融上疏坚决推辞,符健非常惊奇,说道:“那我就成全你的高尚节操。”于是没有封王。符生很喜欢他的仪表气度,常让他在身边,还不到二十岁,就具备王公大臣的声望。长大以后,声望更高,被朝野所瞩目。  
   符坚称帝,被任为侍中,不久升任中军将军。符融聪明有才辩,下笔成文,至于清谈论道,连道安也比不上他。别人读书,他听一遍就能背诵,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当时都把他比作王粲。曾著作《浮图赋》,文辞壮丽清远,被世人所珍爱。每次登山,总有诗赋之作;每临丧事,都能作出深沉的祭文,朱彤、赵整等人很推崇他文思敏捷,情词高妙。雄勇有力,骑射击刺,样样精通,真是百夫莫敌。善于综合内外政务,刑罚和政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推举贤才,提拔沉沦有才的官员,那真是王猛一类的人物。尤其擅长断案,任何奸狡行径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因此被符坚信任。在他任官的地方,盗贼不敢活动,路不拾遗。符坚和大臣们都十分佩服,各州郡的疑案都经过符融一一审问明白。符融善于察颜观色,丝毫虚假也逃不过他的眼睛。虽然他镇守关东,朝廷的大事,没有不通过驿马和他商议的。  
   符融生性极为孝顺,他刚到冀州的时候,派遣使者专门去长安询问他母亲生活情况,甚至一天派出二三起。符坚认为太频繁,允许一月派一次。后来符融上疏,请求回京侍奉母亲,符坚派人去安慰,但不许他回长安。过了很久,上调符融为侍中、中书监、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司隶校尉、太子太傅、领宗正、录尚书事。不久,又任命他为司徒,符融苦苦辞让不受官。  
   符融作为将领,很善长谋略。好施与,爱护士卒,全权出外征伐,必定建立奇功。  
   坚既有意荆、扬,时慕容垂、姚苌等常说坚以平吴封禅之事,坚谓江东可平,寝不暇旦。融每谏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穷兵极武,未有不亡。且国家,戎族也,正朔会不归人。江东虽不绝如綖,然天之所相,终不可灭。”坚曰:“帝王历数岂有常哉,惟德之所授耳!汝所以不如吾者,正病此不达变通大运。刘禅可非汉之遗祚,然终为中国之所并。吾将任汝以天下之事,奈何事事折吾,沮坏大谋!汝尚如此,况于众乎!”坚之将入寇也,融又切切谏曰:“陛下听信鲜卑、羌虏谄谀之言,采纳良家少年利口之说,臣恐非但无成,亦大事去矣。垂、苌皆我之仇敌,思闻风尘之变,冀因之以逞其凶德。少年等皆富足子弟,希关军旅,苟说佞谄之言,以会陛下之意,不足采也。”坚弗纳。及淮南之败,垂、苌之叛,坚悼恨弥深。
1

评分人数


马丁,荀彧的资料咱已经补上鸟

这个的确是俺的偶像,俺喜欢他的词超过东坡肘子,更何况还有单骑闯敌营擒贼首的威猛事迹。
马丁 发表于 2011-4-9 11:27

转的 不是来挣钱的 看这个写得蛮逗

第一位就是李白了,
其诗在唐代,甚至在中国历史上都能排在前几名的主儿,
结果又是当时武林高手排行榜第二……还手刃数人……我这颗爱怪蜀黍的罗莉心啊,一颤一颤的!
只有 ...
嗣诫 发表于 2011-5-6 01:23


辛老大的确挺牛的,同样有军旅经历,辛老大的就是要比别人好些: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陆游的:
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范仲淹的: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幛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看看老辛的,没罗嗦话,就是一股职业军人的味儿,牛人根本不用提俺文武双全,而且牛得泰山北斗。
陆游的,不忘记自己还是个书生啊,后面一首更是衰败气象,看不出武功来
文正同学的,感觉也就是文质彬彬骑个马逛一圈的角色,看不出武人迹象

即使是穷境自嘲,辛老大写得也比这些人好: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这根本不是在揉捏文字,一桌一椅,一草一木,信手拈来,都成珠玑
生当做明狼,死亦葬墨香
那个啥,马丁,夏侯玄的资料咱已经补上了,咱的说书钱啥时候给结一结啊。。。。

真想回到那个时代领略他们的风采啊!君子如玉
转的 不是来挣钱的 看这个写得蛮逗

第一位就是李白了,
其诗在唐代,甚至在中国历史上都能排在前几名的主儿,
结果又是当时武林高手排行榜第二……还手刃数人……我这颗爱怪蜀黍的罗莉心啊,一颤一颤的!
只有那句话能形容他,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文武双全的无双人物,除了李白,数百年之后还有一位
这个人写的东西凡是认字儿的人都听过,但这个人一生的抱负不是去写文章,而是去打仗。他年纪轻轻就参军,跟了一个老大混,因为实在是有本事,当了侍卫队长。后来有一次老大派他带了30个人去送信,他回来一看,傻了…

原来他们队伍出了250,砍了老大的头,投降敌方,整个队伍都已经散了。
这人当时哭了一场,然后领着那30个小弟,纵马冲进有5万敌军的大营,一路砍过去,不仅抢回了老大头,顺带着还把那个叛徒的头也砍了,30个人毫发无伤的回去了。
不过有本事的人都是遭嫉的,后来他被闲置,抑郁而死。
此人名叫辛弃疾。
那个叛徒名叫张安国,趁辛弃疾前往建康时杀了义军首领,自己带人投降金人。在这次为老大报仇的行动中,辛弃疾麻损失没有,反倒策反了一万多士兵跟他回到南宋,这买卖做的,值!!
在这之前,还发生过一件类似的事。一个名叫义端的和尚,被辛弃疾说动投靠义军,不久后居然也反了,打算投降金军(怎么尽遇上这样的人),辛弃疾亲自追杀他临死前,义端还拍马屁说辛弃疾你是神兽降世啊,请不要
杀我,辛弃疾听完立刻砍下他的脑袋。你才是神兽,你全家都是神兽。
辛弃疾真是追杀叛徒专业户........
鲜花鸡蛋赠送记录

几天没来,又有好多美男被领出来见客鸟,唉,这银子真是越来越不好赚啊。。。

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

文:
后世把他和孙武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吴起在任西河守期间,根据多年的作战经验,著了《吴子兵法》。这是一 部在我国军事史上与《孙子兵法》并列的古代军事著作。《吴子兵法》据《汉书·艺文志》说,有四十八篇。现存《吴子》仅六篇,散失了不少。而现有这六篇,个别地方还掺杂了汉、魏晋南北朝或唐代人的话。但基本上可把它看成吴起的著作,这是研究吴起军事思想的重要文献。从《吴子兵法》中,充分反映了他的杰出的军事思想。

武:
   周威烈王十四年(前412年),齐国进攻鲁国,鲁国国君想用吴起为将,但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对他有所怀疑。吴起由于渴望当将领成就功名,就毅然杀了自己的妻子,表示不倾向齐国,史称杀妻求将。鲁君终于任命他为将军,率领军队与齐国作战。吴起治军严于己而宽于人,与士卒同甘共苦,因而军士皆能效死从命。吴起率鲁军到达前线,没有立即同齐军开仗,表示愿与齐军谈判,先向对方“示之以弱”,以老弱之卒驻守中军,给对方造成一种“弱”、“怯”的假象,用以麻痹齐军将士,骄其志,懈其备,然后出其不意地以精壮之军突然向齐军发起猛攻。齐军仓促应战,一触即溃,伤亡过半,鲁军大获全胜。

    后来吴起离开鲁国到了魏国。魏文侯就任命他为将军,率军攻打秦国,攻克五座城邑。 魏文侯因吴起善于用兵,廉洁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拥护,就任命他为西河(今陕西合阳一代)的守将,抗拒秦国和韩国。周威烈王十七年公元前409,攻取秦河西地区的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元里(今澄城南),并增修此二城。次年,攻秦至郑(今华县),筑洛阴(今大荔南)、合阳(今合阳东南),尽占秦之河西地(今黄河与北洛河南段间地)(参见魏攻秦河西之战),置西河郡,任西河郡守。这一时期他“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特别是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

相貌:
1

评分人数

    • 马丁: 这家伙是不是杀了自己老婆?金钱 + 10 鲜花 + 10
绿树阴浓夏日长,满架蔷薇一院香。
乐毅,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生卒年不详,战国军事家,汉族,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魏将乐羊后裔。

文:
    乐毅少年聪颖,喜好兵法,深得赵人推崇。赵武灵王时,因避沙丘政变来到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当了大夫。此时,燕昭王因为子之之乱而被齐国打得大败,燕昭王时刻不忘为燕国雪耻。乐毅适于此时替魏出使到燕国,燕昭王用客礼厚待乐毅。乐毅谦辞退让,最后终于被昭王诚意所动,答应委身为臣,燕昭王封乐毅为亚卿(仅次于上卿的高官)。
    乐毅对政治也很在行,他帮助燕昭王整顿吏制,实行改革,提出"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受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之者处之",提倡"察能而受官"。提出"约楚、魏、宋尽力,四国攻齐"的合纵主张,并亲自"南使于赵",使赵"起兵随而攻齐。"
    乐毅流传下来的作品,有《报燕惠王书》。

武:
      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史称五国代齐之役。乐毅的卓越军事天才在是役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其最大的特色是,总揽全局,牢牢把握战争主动权,综合分析敌我双方的基本情况,制定适宜的战略决策和作战指导方针,并根据战场情势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战略战术。
     可惜最后阶段,由于燕昭王在此时遽然去世,其子燕惠王继位,中了反间计,替换下了乐毅。田单抓住时机;大摆火牛阵,击破燕军主力,收复70余座齐城。就这样乐毅灭齐兴燕的大业不幸功亏一篑!

相貌:
1

评分人数

    • 马丁: 管仲乐毅是国相级别的鲜花 + 10 金钱 + 10
绿树阴浓夏日长,满架蔷薇一院香。
管仲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姬姓,管氏,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文:
     管仲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的著作,收入《国语·齐语》和《汉书·艺文志》。《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内容极丰,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 
      纵观先秦典籍,《管子》是蕴含科学思想与科技知识最丰富、求实精神最突出、数字化思维最鲜明、分类说明最清晰的一部,集中体现着管子2600年前行之有效的治国理念,被称为“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之宗”当之无愧。
      管仲的传记,载於《史记·管晏列传》。
      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武:
     齐桓公二年(前684年),齐桓公借报收纳公子纠之仇,出兵伐鲁。在管仲的建议下,以“谭国君对齐桓公很不礼貌”为借口,齐国没费力气消灭了谭国,扩大了国土。齐桓公五年(前681年),在管仲的建议下,齐国与宋、陈、蔡、郑等国在齐的北杏(今山东聊城东)会盟,商讨安定宋国之计。遂国(今山东肥城南)也被邀请,但没有参加。管仲为了提高齐国的威望,就出兵把遂国消灭。鲁国本来比较强大,但因接连被齐国打败,又看到诸侯国都服从齐国,不服从齐国的遂、谭两国又被消灭,所以也屈服了齐国。最后齐鲁会盟,暂时和好。后来,鲁、宋、陈、蔡、卫都先后屈服齐国,谭、遂两国早已消灭,只有郑国还在内乱。管仲因此建议齐桓公出面调解郑国内乱,以此来提高齐国的地位,加速实现做霸主的目的。晋献公十年(前667年)冬,齐桓公见郑国已屈服于齐国,就召集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国君,又在宋国的幽会盟。周惠王也派召伯参加。这是一次空前盛会,几乎全部中原国家都参加了这次会盟。在这次盟会上,周天子的代表召伯又以天子的名义,向齐桓公授予侯伯的头衔。从此齐桓公便成了名副其实的霸主。

相貌:
1

评分人数

绿树阴浓夏日长,满架蔷薇一院香。
沐英:(1344年-1392年),字文英,汉族,安徽凤阳人,朱元璋义子,明初重要将领。早年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明朝建立后,沐英留滇镇守,大兴屯田,卒于任上。

     《鹿鼎记》中,韦爵爷骂小郡主“臭小娘”,其实,天真纯善的沐剑屏出生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罕见的超长贵族世家。这个世家的开创者就是沐英。沐英去世后,他的子孙世镇云南。

文:
     平定云南和治理云南,是沐英一生的最大功绩。
     沐英率所部于洪武十五年进入昆明后,开始了经略云南的工作。他大兴屯田、劝课农桑。明军进入通海后在通海设御屯田,隶属临安卫。其屯田范围:西逾河西,东抵宁州(今华宁),南连建水。屯驻军2228名(其中马步旗军387名,七分屯军1841名,舍丁(眷属)1325名,军役(预备役)1500名,合计5053名,按明制规定:驻军 “军户”是“永充”的,并强制士卒随带家属,共同屯垦,不得改变,不得返回,不得与当地民户混居。实行七分屯垦,三分戍守操练,即七人所种之粮除自己食用外还需供养三人之口粮。沐英的大兴屯田,劝课农桑,对西南安定做出了贡献。
      他还大力修水利,建学校,促教化,立卫所,固边防有利必行。他治滇有方,促进了民族和睦团结。
      《明史·沐英传》记载,“在滇,百务具举,简守令,课农桑,岁较屯田增损以为赏罚,垦田至百万余亩。滇池隘,浚而广之,无复水患。通盐井之利以来商旅,辨方物以定贡税,视民数以均力役。疏节阔目,民以便安。居常读书不释卷,暇则延诸儒生讲说经史。”


武:
     沐英小时是在战乱、兵营、征途中度过的。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攻下集庆(今南京),改为应天府,派徐达攻占镇江,取得战略性的胜利。沐英“数从上征伐,入侍帷幄,昼夜勤励”,十八岁被授帐前都尉,参与守镇江,开始担当军事要任。洪武三年(1370),沐英被授镇国将军,任大都督府事;次年升大都督府同知。大都督府是明初军事中枢,掌天下兵马,当时府中机务繁积。沐英在府中七年,处事果断,剖决无滞,深得朱元璋器重。
      沐英参与了平定西藏吐番的战争:
       “洪武九年命乘传诣关、陕,抵熙河,问民疾苦,事有不便,更置以闻。明年充征西副将军,从卫国公邓愈讨吐番,西略川、藏,耀兵昆仑。功多,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西平侯,食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年拜征西将军,讨西番,败之土门峡。径洮州,获其长阿昌失纳,筑城东笼山,击擒酋长三副使瘿嗉子等,平朵甘纳儿七站,拓地数千里,俘男女二万、杂畜二十余万,乃班师。元国公脱火赤等屯和林,数扰边。十三年命英总陕西兵出塞,略亦集乃路,渡黄河,登贺兰山,涉流沙,七日至其境。分四翼夜击之,而自以骁骑冲其中坚。擒脱火赤及知院爱足等,获其全部以归。明年,又从大将军北征,异道出塞,略公主山长寨,克全宁四部,度胪朐河,执知院李宣,尽俘其众。”
        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朱元璋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三十万军征讨云南。

相貌:
1

评分人数

绿树阴浓夏日长,满架蔷薇一院香。
本帖最后由 qyangroo 于 2011-4-28 00:35 编辑

推出反贼帅哥一名----石达开。

石达开(1831年-1863年),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客家人,太平天国名将,近代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武学名家。

文:
     陶短房所写《石达开传略》跋中写道:“王本布衣,家颇小康,多才艺,兼文武。”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第一流的大军事家与大政治家,而且一百多年来,一直以能诗闻名于世。名将与诗人集于一身,这在太平天国人物中间是仅有的一位。
     现存比较确定的石达开真诗:

       驻军大定与苗胞欢聚即席赋诗
  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
  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

      广西白龙洞提壁诗
     挺身登峻岭 举目照遥空
  毁佛崇天帝 移民复古风
  临军称将勇 玩洞羡诗雄
  剑气冲星斗 文光射日虹。

       曾国藩说“查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左宗棠说他“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颇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骆秉章说他“能以狡黠收拾人心,又能以凶威钤制其众”,是“首恶中最狡悍善战”。
        在有关石达开的各种评价中,最著名的当属美国传教士麦高文通讯中的一段话了:“这位青年领袖,作为目前太平军的中坚人物,各种报道都把他描述成为英雄侠义的----勇敢无畏,正直耿介,无可非议,可以说是太平军中的培雅得(法国著名将领和民族英雄)。他性情温厚,赢得万众的爱戴,......不容置疑,他那意味深长的“ 电师”的头衔,正表示他在军事上的雄才大略和他的性格。他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敢做敢为的人”。

武: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他生前转战过大半个中国。
       从1851年1月到1853年3月,石达开随太平军转战数省,战功卓著,尤其是1852年西王萧朝贵在湖南长沙阵亡后,太平军在长沙城下陷入清军反包围,形势万分危急,石达开率部西渡湘江,开辟河西基地,缓解了太平军的缺粮之危,又多次击败进犯之敌,取得“水陆洲大捷”,重挫清军士气,其后,为全军先导,经河西安全撤军,跳出反包围圈,夺岳阳,占武汉,自武昌东下金陵,二十八天挺进一千八百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清军闻风丧胆,号之曰“石敢当”。
       1853年秋,石达开奉命出镇安庆,节制西征,他打破太平天国以往重视攻占城池、轻视根据地建设的传统,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逐步扩大根据地范围,亲自指挥攻克清安徽临时省会庐州(今合肥),迫使名将江忠源自尽。
       1854年夏秋,石达开操练水师,在湘军兵锋直逼九江的危急时刻,石达开再度出任西征军主帅,亲赴前敌指挥,于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两次大败湘军,湘军水师溃不成军,统帅曾国藩投水自尽,被部下救起,西线军事步入全盛。同年秋天,石达开又挥师江西,四个月连下七府四十七县,由于他军纪严明,施政务实,爱护百姓,求贤若渴,江西人民争相拥戴,许多原本对太平天国不友好的知识分子也转而支持太平军,队伍很快从一万多人扩充到十万余众,敌人哀叹“民心全变,大势已去”。
       石达开不仅是太平天国一代名将,同时也是晚清中国的武学大家,在战场上,他是以冲锋陷阵、骁勇善战闻名的“悍将”,在武学修为方面,《北平国术馆讲义》更将他与许宣平、达摩祖师、宋太祖、岳武穆、张三丰、戚继光、甘凤池等人并论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拳术名家,只可惜由于他的身份敏感,清政府在太平天国败亡后大肆销毁各种对太平天国人物的正面记载,以致他作为武林高手在后世的名声远不能和以上诸人相比。
  据《清稗类钞》《太平天国野史》记载,石达开的拳术“高曰弓箭装,低曰悬狮装,九面应敌。每决斗,矗立敌前,骈五指,蔽其眼,即反跳百步外,俟敌踵至,疾转踢其腹脐下。如敌劲,则数转环踢之,敌随足飞起,跌出数丈外,甚至跌出数十丈外者,曰连环鸳鸯步”,民间认为这种武艺就是后来号称“北腿之杰”的“戳脚拳”,传说石达开还曾将这种武艺传授给选拔出来的士兵,用于作战,
  石达开不仅武功出众,而且内外兼修,他和陈邦森比武的故事已成为后世武林口耳相传的掌故。根据文字记载和口碑传说,两人相约各自击打对方三拳,受拳者不得还击,“邦森拳石,石腹软如绵,邦森拳如著碑,拳启而腹平。石还击邦森,邦森知不可敌,侧身避,碑裂为数段”。      

相貌:
       石达开赢得了众多与他敌对立场的人的敬重,如地主文人周洵在《蜀海丛谈》中称其为“奇男子”,清朝一位贡生在湘军军宴上公开说他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在大渡河畔与他为敌的许亮儒对他的英雄气概与仁义之风钦佩不已。直到他死去近40年后,由清朝地主文人所撰的著作《江表忠略》之中还有这样的记叙:“至今江淮间犹称……石达开威仪器量为不可及。”
1

评分人数

    • 马丁: 太平天国里唯一看得顺眼的就是他了,嗯,曾 ...金钱 + 10 鲜花 + 10
绿树阴浓夏日长,满架蔷薇一院香。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