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jjwxc 于 2009-12-14 16:48 编辑

金嵌珠杯盘——30万

金錾花嵌珠杯、盘

  通高7.3 cm,杯口径7.1 cm,盘径9.5cm
  杯盘为一套。杯口微侈,斜腹,圈足,外壁錾刻双龙穿莲纹,近圈足处为海水纹。杯身两侧各附一耳,其上镂空篆书,一耳为“万寿”,一耳为“无疆”,字下有灵芝纹;耳的顶端各以莲花托嵌一颗大东珠。金盘边缘饰勾莲纹一周,其间嵌东珠八颗,盘心凸起,其上錾刻龙戏珠纹,盘内錾刻云纹。此杯盘造型秀雅端庄,工艺精美绝伦,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所制,从“万寿无疆”字样看应是为皇帝祝寿时所使用的酒具。
兽形匜——30万

春秋后期 兽形匜

     故宫馆藏青铜器,春秋后期,通高22.3cm,宽42.7cm,重4.88kg
     匜浅腹,兽头形曲管式流,龙形鋬,圜底下具4个扁兽足。全器满布纹饰,匜腹上一条条一首双身的螭龙相互纠结,螭目突出,构图明快简洁。龙形鋬的龙首下探,衔于匜尾,龙尾下垂,尾端外卷,龙身隆起作弓形,龙背、龙首处各立一小龙。此龙形鋬造型之生动,装饰之繁缛,在东周铜匜中非常突出。
     这件铜匜器形精美,做工细致,极具观赏性,堪称同时代铜器中的一件佳作。
海棠花式花篮——50万

画珐琅海棠花式花篮

      清康熙,通高13.5cm,口径16.5-17cm。
      花篮为四瓣海棠花式,上有提梁,矮圈足。外施黄色珐琅釉地,上绘盛开的粉红色大朵牡丹花,间饰蓝、藕荷色微绽的小荷花,寓意“祥和富贵”。篮内施天蓝色釉。提梁绘折枝花卉。底白釉,署紫红釉“康熙御制”楷书款。
      此器铜胎轻薄,造型简练,釉色温润,色彩明快。通体施黄釉地是康熙晚期画珐琅器繁荣时期的风格特征。当时宫廷珐琅作有广州和欧洲画珐琅匠师参与指导,他们共同为清宫烧制了一批水平很高的御用画珐琅器,此即为代表作之一。
海兽葡萄纹镜——5万

海兽葡萄纹镜
    唐,面径11.9cm。
    铜镜圆形,厚重,质地泛白,以高浮雕葡萄纹为主题纹饰,间饰海兽、鸟雀、蜂蝶、花草等图案,华丽而繁缛。其构图方式分作内外两圈,由于葡萄及长瓣花之枝蔓由内圈连亘于外圈,甚至延及外缘,故世人亦称此种铜镜为“过梁葡萄纹镜”。此唐镜兽形钮,镜外缘为高直的窄线棱边。
博局纹画像镜——30万

年代:东汉早期
类别:铜器
规格:面径16.5cm
简介:
      镜圆形,半圆钮,钮座为四片向外伸展的花瓣,座外圈为弦纹和平滑的宽带方栏,两者间连有短线纹。方栏上饰“T”形纹饰,其四角对应镜内缘饰“V”形纹,而在与“T”形纹对应的镜内缘上饰“L”形纹。这些纹样因像工具中之规矩,故旧习称为“规矩纹”,而欧美学者称之为“TVL纹”。实际上此种镜纹是从汉代六博棋博具上移植而来,应称“博局纹”。国家博物馆发现的“四神博局纹镜”拓本,其铭文中出现了“刻具博局去不羊”的字样,是最有力的证据。
      该镜在博局纹的空间还饰有人物画像,线条纤细,与博局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像共四组,每组画面间均有乳钉相隔,内容各不相同。第一组画面为猎虎图,猎者单腿跪于地上,张弓搭箭,前方一虎业已中箭,正回首咆哮,它一只前腿仍在空中,一只后腿已经蹦直,作者捕捉住虎负痛后腾跳的瞬间细节,突出了强烈的动感效果。第二组画面为月宫图,嫦娥披发,着长裙,裙带向后作飘逸状,升天之态惟妙惟肖,身后玉兔正持杵捣药。画面正中一株桂树,枝繁叶茂,树右侧一兽正在跳跃,兽上方飞翔着一只美丽的长羽鸟。第三组画面为捕鱼图,捕者仰头,身体平直,腿部弯曲,作游水状,一手前伸握有绳线,绳线的另一端系于3条鱼的尾部,鱼的上、下方还饰有4只姿态各异的飞鸟。据《山海经·大荒南经》载:“有人名曰张宏,在海上捕鱼。海上有张宏之国,食鱼,使四鸟。”所记与画面内容略同,因此画面表现的可能是张宏之国的故事。第四组为放鸟图,3鸟并排展翅飞翔,鸟身均系有绳线,绳线的另一端握于放鸟者的手中,放鸟者身体前倾,仿佛欲随飞鸟起飞一样,可谓匠心独具。
      此镜制作精良,纹饰生动,反映了东汉早期画像纹镜的艺术风格和工艺面貌。
蟠螭纹编镈——20万

春秋蟠螭纹编镈

  【名称】春秋蟠螭纹编镈(3件)
  【类别】铜器、青铜器
  【年代】春秋
  【文物原属】春秋后期乐器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通高:61.4cm,宽:41.3cm,重:34kg;
  通高:61cm,宽:39.5cm,重:31kg;
  通高:56.3cm,宽:36.3cm,重3:0kg。
  三器均为阔腔平口,截面呈椭圆形。钮为镂空的蟠螭形,舞、篆、隧等处饰蟠虺纹,有36个乳丁枚。
  此套编镈形体巨大而不笨拙,厚重中寓精巧,威严中寓柔美,是铜镈中组合完美之器。
---------------------------------------------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简介我国青铜器文化二”
http://lib.360doc.com/09/0113/17/14381_2326554.shtml
夔龙纹玫瑰椅——30万

紫檀夔龙纹玫瑰椅
      高93cm,长59.5cm,宽45.5cm。
      故宫博物院收藏一批明代皇家家具,采用紫檀、黄花梨、楠木、雕漆等材料和工艺,精美绝伦,都是国宝
玉孔雀佩——50万

玉孔雀佩


尺寸:长5.5cm 宽4.5cm 厚0.8cm
清宫旧藏
说明:
     玉料青白色,局部浅褐色沁斑。体呈扁平鸭蛋形,两面形式和饰纹相同。通体透雕加阴刻细线纹,作一孔雀,昂首挺胸,尖嘴,圆眼,长尾下垂后飘,呈展翅飞翔状。周围为如意状朵云,外圈有花边纹,顶尖部有一小圆孔,可供系绳之用。
     玉器上写实的孔雀纹饰,最早见于唐代制品。此前,虽有凤凰、朱雀等近似孔雀的纹饰,但只是结合局部而为,且为神鸟。唐代玉器上的孔雀虽是初次出现,但数量非常多,且生动逼真,并对后来的同类作品有重要的影响,此为一例。
垂鳞纹卮——50万

    垂鳞纹卮,西周晚期,高6cm,口径8.3cm,底径5cm。
    卮侈口,短颈,鼓腹,单柄,平底,器身矮宽敦实。
    颈下方饰一周云雷纹,器腹有三层相互叠压的鱼鳞纹。器柄做成三股绳的形状,每股间留有空隙,精巧写实,构思十分新颖。
    卮是古时酒器。《史记·项羽本纪》载,鸿门宴上项羽对樊哙曾“赐之卮酒”。
缠枝莲龙耳瓶——30万

元掐丝珐琅缠枝莲龙耳瓶

年代:元
类别:其它
规格:高36.8cm,口径10.7cm,足径12.9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瓶为后改器,盘口,束颈,颈两侧饰镀金龙形双耳,垂腹,双圈足。通体以蓝釉为地,饰掐丝花卉纹。颈部为绿釉蕉叶茶花纹,颈下凸起莲瓣一周。腹部正中出弦纹1道将腹部纹饰界为上下两部分,上部饰缠枝莲6朵,下部为石榴、山茶花等各色花卉。足墙饰菊花等纹。底镌阳文楷书“景泰年制”四字双行款。
      此瓶珐琅釉色丰富,透明度强,尤其是晶莹的绿釉宛如翠玉。细观瓶体,花卉纹结构颇显异常,颈下部加套凸起的一周莲瓣纹装饰,其釉色同整体晶莹亮泽的釉料有别,上腹与颈衔接处口径不合而采取了外加套的办法,腹部的弦纹也是为契合上腹与下腹而加,可见此瓶之颈、上腹、下腹3部分原是由几件元代旧器的局部拼接而成。颈部两侧嵌饰的镀金飞龙双耳既可遮掩拼接的痕迹,又使整器光辉夺目。瓶底款识应为改器时加刻。
紫檀嵌玉镇尺——30万

清乾隆紫檀嵌玉镇尺

  【名称】清乾隆紫檀嵌玉镇尺
  【类别】木雕
  【年代】清代乾隆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长:24.7cm,宽:3.2cm,高:3cm。
  镇尺紫檀质,嵌玉3块,玉为素面白玉,稍有沁色。镇尺周围作嵌银丝饕餮纹、夔纹等仿古纹饰,底沿嵌银丝回纹一周,底部阴刻隶书“润以刚直而方佐文房”并填金粉,其下刻篆书“乾”、“隆”二印,一圆一方。
  此器古朴典雅,作工精细,用料考究,乃清代宫廷文房中的御用之物。
孔雀绿釉碗——50万

明正德  孔雀绿釉碗

     高6.6cm,口径15.9cm,足径6.4cm。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腹外施孔雀绿釉,近足处釉下刻划变形莲瓣纹。碗内和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碗造型俊秀,是典型的正德宫碗式样。
     孔雀绿釉亦称“法翠”、“翡翠”或“吉翠”釉,它是一种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中温颜色釉,其釉色明丽葱翠,颇似孔雀羽毛上的绿色。景德镇窑从元代开始烧造孔雀绿釉瓷器,这一色釉的出现是对我国传统的低温铅绿釉的继承与发展。清人佚名著《南窑笔记》曰:“法蓝、法翠二色,旧惟成窑有,翡翠最佳。”认为孔雀绿釉在明代始烧于成化年间,但从传世品和出土物看,宣德时已有烧造,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各朝均延续烧造。若论成色之佳,则首推正德时产品。
官窑弦纹瓶——30万

     宋,官窑弦纹瓶,高33.6cm,口径9.9cm,足径14.2cm
     瓶洗口,长颈,圆腹,高圈足,圈足两侧各有一长方形扁孔可穿带。颈至腹部有凸起弦纹7道。瓶通体以青釉为饰,釉层肥厚,呈粉青色,釉汁莹润,具有凝厚深沉的玉质美。
     此瓶体仿汉代铜壶式样,简洁雅致,凸起的弦纹改变了造型的单调感,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器身布满大片纹,纵横交错,是宋代官窑瓷器的代表作品。
淡粉釉瓶——20万

淡粉釉瓶
  高19.5cm,口径2.2cm,足径6.7cm。
  瓶口内敛,口形如蒜头,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微外撇。通体施淡粉色釉,属低温金红釉。瓶里及底均施白釉。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瓶胎质洁白细润,造型秀美,釉色均匀纯正,淡粉色如三月桃花,淡雅宜人。金红釉瓷器为雍正时创烧,在官窑传世品中亦很罕见。此瓶是典型的雍正官窑制品,为传世之珍。
------------------------------
有兴趣可以看看“颜色釉”
http://www.hudong.com/wiki/%E9%A2%9C%E8%89%B2%E9%87%89
兽面纹甗——10万

清乾隆掐丝珐琅兽面纹甗

      連座高26.5公分 口徑10.5公分
      銅胎,器形摹仿西周青銅蒸食器甗之形制。上層置食物稱甑,下層裝水處稱鬲,中腰置竹製成的蒸篩供蒸汽通過蒸食物者稱箅。這種器皿到了後期,成了祭祀中的禮器,或平日做案頭的陳設器。
      獸面紋甗以仿古獸面為主紋,此款的獸面已簡化成似人的眼眉,顯得親切而富趣味。浮雕式蟠龍蓋鈕、繩紋立耳、以及鐫刻纏枝番蓮紋的三足等部位的金工,均是該器觀賞的重點。
      器形摹仿西周青銅器的「甗」,甗是一種蒸食器,上層置食物稱甑,下層裝水處稱鬲,中腰置一竹製的蒸篩供熱氣通過以蒸食物者稱箅。這種器皿到了後期,成為祭祀中的禮器,或平日做案頭的陳設器。
                              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