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美國病不起 台灣多了人情味

「美國和台灣的醫療費用相差有多大?如果不是我家親身經歷,簡直不敢相信」,家住天普市的麥先生最近一周痛失兩位親人,深度感受「美國病不起」。
麥家近日接到阿罕布拉一家醫院和相關保險公司的賬單,一家人好幾天寢食難安。「我奶奶從發病到過世不到兩天,在醫院住的時間前後不到30小時,更重要的是老人家整個過程一直昏迷中,醫院沒有實施過重大搶救,最後賬單卻高達近8萬元」。

麥先生說,年近八旬的奶奶月前突然在家上廁所時出現眩暈,所幸當時家中正好有人,迅速將老人送到了阿罕布拉的一家醫院。「到醫院後醫生檢查說是腦溢血」,麥先生表示,醫生隨後向家人表示,老人家實際已腦死。之後一天,老人從加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一直昏迷沒有醒過來。麥先生表示,父親得到消息後從台灣火速趕到洛杉磯,在醫生確認老人生命確實無法挽救後,家屬同意醫院拔掉氧氣管。

「這一天多,並未看到醫院對奶奶實施搶救,也沒有特別的藥物治療」,麥先生說,所以當近日7萬多元的醫院賬單寄到家裡時,「全家人都不敢相信」。

就在麥家奶奶病發住院前,麥先生遠在台灣的外婆也已病危。「我外婆發現癌症已幾年,進出醫院好幾次」。

麥家外婆最終不敵癌症,在他奶奶過世之後一周離開人世。

「前後一個多月,醫生多次搶救,直到最後還用了最好的藥物、打了不少營養針」,麥先生說,最後外婆的賬單下來,私人自付總共3萬多台幣,折合1000多美元。

因這次回台灣奔喪,麥先生也順便在當地做了在美國保險範疇不夠、申請程序複雜而「長期都沒敢做」和「花不起時間去做」的大腸鏡、攝護腺和全身半天檢查,他說,自己離開台灣多年,沒有台灣的醫療保險,全部檢查都是自己掏腰包,「結果全部不到300美元」。

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濟實惠,「更重要的是,台灣的醫院很有人情味」,麥先生說,他因假期有限急著趕回美國上班,所以硬著頭皮去醫院請求醫生看看是否可以幫忙,卻正好遇到醫生病人額滿,最後醫生主動加班給他看病,「台灣、美國醫療給人的感受,實在差很大!」

 首先,民众要以薪资为基础,缴交健保费。举调涨前的费率为例,健保费是民众的投保薪资乘上4.55%。如果投保薪资是33300(台幣)元,每月保费就是1515元。这笔钱由地方政府、雇主和民众以4:3:3的比例分担,也就是地方政府每月要为参加健保的民众缴600.5元,由公务预算拨入健保局;雇主和民众各缴给健保局455元。

  保费基准原则上是以被保险人的薪资为基础,但不是直接用薪资计算,而是在53000元和15800元之间分46级,雇主要选择和员工薪水最接近的数字作为基准。但可以想象,将高薪低报以求节省保费的情况非常严重。

  如果被保险人本身就是企业主,政府就不再分担保费,需要由自己全额负担,若是以最高等级的13.17万元(以上)月薪计算,每月保费也不到6000元—就是说,王永庆、郭台铭的保费也不过如此。相对的,在贫穷线以下的家庭和民众,政府也会补贴保费,最高可以全额补贴。

  至于看病,民众虽然缴了保费,但看病还是要缴交部分费用,称为“部分负担”,其他由医院向健保局请款。部分负担要交多少,视民众就诊的医院规模而定。

  健保体系将台湾医院分成四级:诊所、地区医院、区域医院和医学中心。以感冒为例,如果到诊所,民众自己付50元,其他费用由诊所向健保局请款;如果直接到较大型地区或区域医院,就要自付80元或240元;如果只相信医学中心的医师,就得付360元。

  分级的目的,是希望引导病患落实“小病先到小诊所”,碰上真正复杂难治的症状,再转送到设备比较齐全的区域医院或医学中心,这种制度称为“转诊”。例如生病民众到了诊所,但诊所医师认为设备不足,必须转送上一级的“地区医院”医治的,经转诊的病患自付额仍然是50元。

  至于药费,100元以下的药费,民众不用付钱;100~200元,民众要付20元,等比例向上推算,直至1000元以上的药,民众付200元封顶,不会再加,剩下的都由健保局给付。

  再以生孩子为例,自然生产的话一般住院3天,一份孕妇生产的收费账单如下:药品1200元、病房7100元、无痛分娩6700元、伙食费4000元、证明书等其他费用300元;新生儿住院3天,3000元。总计22300元。但如果住三人病房(病房费全部由健保买单)、伙食不用特别订的月子餐(普通伙食不用钱)、生产时不打无痛分娩针的话,扣除这三项,生个孩子只要4500元。

  200元治个感冒、4500元生个孩子,台湾健保制度的优越性,单单从费用低廉一件事上,就能思过半矣。

  2000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The Economist)信息部在当年出版的季刊中,针对医疗品质和医疗资源,评比包括台湾在内的27个先进或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台湾健保以仅次于瑞典的名次,名列全球第二。从这个时候开始,台湾健保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注意。

事實上我有許多半移民(雙重國籍)外國的親戚,每年都會回來台灣探親+看病
有許多在國外出生的甚至會特地回來申請台灣國籍,就是為了這份健保制度,我在7歲以前看病都不用掛號費啥的,如果上大醫院掛急診的話甚至會特別跳到前頭去
本帖最后由 smart3921 于 2013-8-18 14:56 编辑

回复 10# immensee


    如果沒有健保卡是全額付費的,當然台灣醫療費即使全額也比美國便宜
而且美國看病非常麻煩,要通過家庭醫師轉介到專門門診掛號才能看病
尤其一些病還要先X光之類的檢查,還要排對,如果急病就直接死掉而已
住美國的親戚表示,如果一般病痛直接買成藥(PS:常駐美國=一流小診所醫師)
病的實在不清就買機票回台灣看病,並且表示機票前還比看病費便宜多了
回复 12# 唯心


    反正台灣健保快破產了,他們花的也沒貪污的多,君不見有女睪丸癌&男乳癌的病歷表
而且台灣國籍是要申辦才有,如果是男的他也當過兵,每年也定期繳健保費,那他為啥不能回來看病??
我好多親戚不放棄台灣國籍就是指有這個健保制度而已
而且我主要說的是外國醫療資源浪費,且台灣醫療費比外國便宜,
沒有健保卡當然是一直全額費,這全額費比外國的醫療費還便宜
回复 14# 唯心


    好吧,60幾歲的老人整天去排隊掛類的勒??
還有那些特權階級(官員.藝人)盜用的健保資源也不少吧!!感冒表示我要住高級病房的,
說實際點的,台灣從陳水扁時代沒有趕上現在馬惠帝也沒好決策,整個經濟型態都落後了,健保整天說要改,但是這年頭死的不都是改革的人嗎
大家都不想幹得罪人的事,誰都沒辦法改革,只能堵漏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