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红楼乱弹 — 第六十八回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zt) - by 没有桅杆的船
[打印本页]
作者:
ky2009
时间:
2010-10-16 12:11
标题:
红楼乱弹 — 第六十八回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zt) - by 没有桅杆的船
本帖最后由 ky2009 于 2010-10-16 11:15 编辑
红楼乱弹 — 第六十八回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我比较喜欢谚语,因为觉得它们不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而且非常的生动自然,总是一针见血地道出很多事物的本质。一些关于历史事件的谚语,更是不加修饰地记载了历史的真实和当时人们的观点。这样的谚语任凭漫长岁月的风吹雨打,也丝毫不会暗淡它们的华彩,无法磨灭它们的轮廓。这样的例子很多,最古老也是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诗经》十五国风中的很多诗篇。
第一次知道“千金之子,不死于市”这个谚语是从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序”。原文如下——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联系上下文,司马迁在这里引用“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显而易见是想说:人富了之后就不太会去犯罪,富家子弟也不会轻易去犯法,以至于死在街市(刑场)。
司马迁在这里引申和发挥了那句谚语的本来涵义。的确,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有一层“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含义,但我觉得它原本的含义更偏重于另外一层:富家子弟即使犯罪了,也不会被正法处死于刑场。这和古代的“刑不上大夫”有一定的相通性。只是“千金之子,不死于市”依仗的雄厚的财力做后盾,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刑不上大夫”则依靠的是一种特权罢了。
关于此谚语原本的含义和侧重点的论证,我想这是非常容易和简单的。拿司马迁本人的经历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他因李陵事件说了几句公道话,惹怒了汉武帝,被判宫刑,然其“ 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视,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终受奇耻大辱,让后人感慨不已!我想那一刻司马迁一定深刻领会到了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的真正含义。
《史记》中关于陶朱公范蠡的故事,同样也引用到了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的谚语。虽然最后因为大儿子的贪财,范蠡功亏一篑没有救活在楚国犯了杀人罪的小儿子,但这个故事毫不削弱“千金之子,不死于市”的正确性和其巨大的威力。
至于历史中真实的事例更是数不胜数,让我们还是在红楼里找一些故事吧。抢亲,杀人,逍遥于法外的富家公子薛蟠,便是最好的例证。红楼里有关官司的事件并不多,然而就是在这些为数不多的案件里,我们也能明显地感受到金钱和权势对一件官司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凤姐自编自导了一场打假官司的闹剧,指使张华告贾琏“ 国孝家孝之中,背旨瞒亲,仗财依势,强逼退亲,停妻再娶 ”。这些理由本来也够光明正大的了,衙门里的人照理不应该惧怕什么,但我们看看都察院的反应吧——
“察院坐堂看状,见是告贾琏的事,上面有家人旺儿一人,只得遣人去贾府传旺儿来对词。青衣不敢擅入,只命人带信。那旺儿正等着此事,不用人带信,早在这条街上等候。见了青衣,反迎上去笑道:‘起动众位兄弟,必是兄弟的事犯了。说不得,快来套上。’众青衣不敢,只说:‘你老去罢,别闹了。’于是来至堂前跪了。察院命将状子与他看。旺儿故意看了一遍,碰头说道:‘这事小的尽知,小的主人实有此事。但这张华素与小的有仇,故意攀扯小的在内。其中还有别人,求老爷再问。’张华碰头说:‘虽还有人,小的不敢告他,所以只告他下人。’旺儿故意急的说:‘糊涂东西,还不快说出来!这是朝廷公堂之上,凭是主子,也要说出来。’张华便说出贾蓉来。察院听了无法,只得去传贾蓉。凤姐又差了庆儿暗中打听,告了起来,便忙将王信唤来,告诉他此事,命他托察院只虚张声势警唬而已,又拿了三百银子与他去打点。是夜王信到了察院私第,安了根子。那察院深知原委,收了赃银。次日回堂,只说张华无赖,因拖欠了贾府银两,枉捏虚词,诬赖良人。都察院又素与王子腾相好,王信也只到家说了一声,况是贾府之人,巴不得了事,便也不提此事,且都收下,只传贾蓉对词。”
“且说贾蓉等正忙着贾珍之事,忽有人来报信,说有人告你们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快作道理。贾蓉慌了,忙来回贾珍。贾珍说:‘我防了这一着,只亏他大胆子。’即刻封了二百银子着人去打点察院,又命家人去对词。”
司衙从上到下无不表现了对贾家的恐惧和偏袒,当然这毫不影响他们心安理得地收取凤姐和贾珍的贿金。由此,你也就更加容易理解以前门子对贾雨村说那一番话——
“这还了得!连这个不知,怎能作得长远!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所以绰号叫作‘护官符’。 …… ”
谚语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觉得它更多的是指象张华这样的普罗大众,而对于许多富豪之家来说,这“财”则更象是保护身家性命的法宝,如同一艘艘游弋于航空母舰四周保驾护航的导弹护卫舰。
04/28/2006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