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幽门螺杆菌警告人们分餐的必要与接吻需慎重
[打印本页]
作者:
misusanso
时间:
2010-4-2 22:57
标题:
幽门螺杆菌警告人们分餐的必要与接吻需慎重
本帖最后由 misusanso 于 2010-4-2 22:59 编辑
据资料介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及以前的一段时间里,民间流传着用“痢特
灵”治疗“顽固性、难治性”胃痛的“偏方”。该方确实有效,但人们却不知道它为何
有效。医生也曾经治疗过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中西药服了不少,但效果不理想。后
来他在胃痛时自己服用“土霉素”,胃痛却神奇般地消失了。
1983年,澳大利亚两位科学家,从慢性胃炎的胃粘膜中取样,在微需氧的条件下,
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p),并指出这种菌与慢性胃炎的直接关系以来,引起了全世界医
学界人们的广泛研究和证实,并在活动性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灶中,查出幽门螺杆
菌,检出率为98%和100%。此菌被公认为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致病菌。此后的研究表明,痢特灵和土霉素均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至此,它们治疗“顽固性、难治性”胃痛的神秘面纱才被揭了下来。(虽然痢特灵和土霉素均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但由于其副作用和幽门螺杆菌的抗药性,不提倡使用。)
幽门螺杆菌,英文为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 发现人为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由此二人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
一 分餐的必要
1.幽门螺杆菌是经口腔进入人体的,因为这种细菌常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牙垢与
唾液中。因此,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就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胃病与
胃癌的重要措施。中国有不少婴幼儿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与大人口对口喂食有关。南京
曾有1岁多的孩子得胃病住院的事,后来查明是奶奶喂食时习惯用嘴吹凉食物,甚至先
将食物放在嘴里嚼碎后再喂孩子,从而把自己的胃病传给了孙辈。非洲小孩的幽门螺杆
菌感染率高,也是母亲习惯先咀嚼再喂食的缘故。
2.亚洲人使用筷子在一个大碗里吃菜的习俗,使唾液里的细菌有机会通过筷子传播
到食物上并在相互传染。当然,这种用餐方式还可传播其他疾病,所以我国医学家早就
呼吁:要改变用餐方式,宜选择分餐制或使用公筷。
3.科学家在一些拉美国家的饮水中发现了幽门螺杆菌,研究还发现这些细菌可在河水
中存活3年。专家也证实幽门螺杆菌可在自来水中存活4-10天。因此,要做到喝开水
不喝生水、吃熟食不吃生食,牛奶则要在消毒后再饮用。
二 接吻要慎重
上面已经提到,幽门螺杆菌是经口腔进入人体的,因为这种细菌常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
的牙垢与唾液中。因此,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就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预
防胃病与胃癌的重要措施。而如果男女deep kiss,即双方用舌头感受兴奋与爱意的
话,如果一方为幽门螺杆菌带菌者的话,这也是幽门螺杆菌相互传染的一个途径。
实验证明,溃疡病患者与人接吻,也有传播此病的危险,应加警惕。
口腔里除了幽门螺杆菌以外,还有诸多陷阱在等着接吻者呢。虽然网上温和地介绍,热
吻的时候,如果双方口腔没有溃疡,身体又健康,抵抗力足够,细菌就不容易作恶,口
腔中的细菌可“和平共处”。
可是,如果接吻太激烈,咬伤嘴唇或牙龈,(甚致有咬掉对方舌头的),或者本身就有口
腔溃疡,其中一方的抵抗力又弱,这时候便有可能出现“接吻病”,造成口疮、喉咙发
炎,甚至更严重的坏血病。年轻人接吻太频繁,会染上“急性接吻病”。“接吻病”的
严重程度,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病原微生物的恶性程度:如急性的病毒性传染病病毒(乙型肝炎)。
2 细菌数量:口腔卫生越差,口腔细菌量越多,致病的几率越高。
3 接触时间:接吻时间越长,互换细菌的数量也越多。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这是常见于年轻人身上的“急性接吻病”。传染性单核细胞
增多症是由EB(Epstein-Barr virus)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网状内皮系统增生性传染病,
这种“接吻病”是通过口水、飞沫散播。
一般地讲,如果对方带菌,不论口腔有没有溃疡,Kiss之后24小时,另一方会被感染。
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周围血中出现大量的异常淋巴细胞。本病以秋
冬多发,多见于小儿及青少年,16-30岁的青年患者居多,35岁以上则很少见。原因不
是年轻无抗体,而是他们的接吻太频繁,容易受感染。
因此,如果身体不适,发生咳嗽、发烧、呼吸道感染时,即使是浪漫情人节也不要把
Kiss当作必做的功课。与Baby也不要太频繁亲昵,对于刚几岁甚至刚出生的Baby,爸爸妈妈总忍不住又亲又抱,但这些亲密举动,可能会传染疾病给宝宝。在英国曾经发生口腔带菌的母亲因为吻一下婴儿,将病菌传染给没有免疫力的婴儿,最后致死的悲剧发生。因此,即使身体没有什么不适,也要尽量少与宝宝亲密接触;如果身体临时有不适,就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亲他/她。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理: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有的发病,有的
不发病,发病也各不同;有的人发生慢性胃炎,而有的人发生消化性溃疡。有关研究还
在进行之中。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一般认为幽门螺杆菌仅寄居于人类,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幽门螺杆菌多系口-口传
染,因为在牙菌斑中可以培养出幽门螺杆菌。而粪-口传染途径尚未得到证实。
知道了幽门螺杆菌是怎样相互传染的,大家就应该预防为主,讲究个人卫生,常洗
手,勤刷牙,勿食被污染的食品,实行分餐制等等。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
下面介绍几种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最为密切的几种疾病;
1.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发病率很高。有上腹不适患者的检出率可达80%以上,但过去对其病因却
一直不清楚。自从澳大利亚两位科学家发现幽门螺杆菌以后,对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成为
全世界医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我国也于1985年
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并对幽门螺杆菌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慢性活动
性胃炎病人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95%,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炎多为活动性胃炎,杀灭
幽门螺杆菌后则变为非活动性胃炎。慢性活动性浅表性胃炎逐渐发展可以转变为慢性萎
缩性胃炎,继而加重萎缩性胃炎并发生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成为癌前病变。萎缩性
胃炎被认为是胃的癌前疾病,因此萎缩性胃炎患者每1-2年需胃镜复查一次,以便及时
发现早期癌变。
2.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比较常见,其胃镜检出率为16.5%-28.9%。过去认为“无酸(pH)则
无溃疡”,抑酸可愈合溃疡。虽然抑酸愈合溃疡不难,但一年内复发率高达60%-90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和相关研究显示,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密切相关。我
国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约为70%,十二指肠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约为90%,
而根除幽门螺杆菌之后经过长期随访观察,溃疡复发率明显下降至10%以下。因此有人
提出了“无Hp(幽门螺杆菌)则无溃疡”的说法。
3. 胃癌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被认
为是胃癌的一个高危致病因素。实验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可引起细胞过度增殖,使DNA
易受损伤;幽门螺杆菌还可引起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癌基因过度表达及基因
突变等因此认为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一个启动因子。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发生和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 幽
门螺杆菌感染的途径目前是:口-口、胃-口(还有人认为粪-口也是一个传染途
径),我国的感染率达60%。 幽门螺杆菌常常寄生于胃黏膜,它通过引起胃黏膜自我保
护的屏障作用下降和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这两种机制引发消化性溃疡;目前研究认为,幽
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也有密切的关系。
幽门杆菌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
台湾成功大学近期的一项研究发现表明,幽门杆菌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而岛
内近一成的小学生都有感染幽门杆菌的情况发生。另外,包括孩子们以及普通民众使用
的快餐盘上也可能携带有大量的细菌。正所谓,细菌的存在可谓是无处不在,令人防不
胜防。
台湾成功大学通过近一年的调查发现,大约有近一成的儿童感染幽门杆菌,而且这些
孩子都普遍偏瘦以及身高增长缓慢。虽然还不知道幽门杆菌是否是影响孩子发育的关键
因素,但是已知幽门杆菌会导致胃溃疡甚至胃癌,医生建议,如果孩子出现胃痛症状,
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