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毛时代建成的核潜艇攻击机轰炸机洲际导弹
[打印本页]
作者:
山东大汉
时间:
2012-10-10 11:31
标题:
毛时代建成的核潜艇攻击机轰炸机洲际导弹
毛时代建成的核潜艇攻击机轰炸机洲际导弹
2012-10-10 21:14| 发布者: 而东| 原作者: herzog
摘要: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091级“长征1号”建成下水。该艇设备、仪 表和附件有2600多项、46000多台件,电缆300多种、总长达90余公里,管材270多种、 总长30余公里。全国2000多家工厂和科研院所参与了研制工作。艇用核反应堆由核动力 研究所负责。直至2000年,401艇退役。 1965年6月4日,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的“强-5”原型机首飞成功。该机是新中国研制的 第一款喷气式对地攻击机,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款由第三世界 ...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091级“长征1号”建成下水。该艇设备、仪
表和附件有2600多项、46000多台件,电缆300多种、总长达90余公里,管材270多种、
总长30余公里。全国2000多家工厂和科研院所参与了研制工作。艇用核反应堆由核动力研究所负责。直至2000年,401艇退役。
1965年6月4日,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的“强-5”原型机首飞成功。该机是新中国研制的
第一款喷气式对地攻击机,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款由第三世界国家研制的喷气式攻击机
。该机总设计师为陆孝彭,1958年8月上马研制,以歼六为基础重新设计,采用两侧进
气,安装两台涡喷-6加力式发动机,机头安装两门30mm机炮,加装座舱装甲和低速弹射
座椅,机内弹舱装弹时可实现超音速飞行。1971年改制出强-5甲型战术核武器投掷专用
机,1972年1月7日,强-5甲型机成功完成氢弹空投试验。最新改进型强-5,可挂载激光
制导炸弹和集束炸弹。
1968年12月24日,采用国产涡喷-8发动机的轰-6首飞成功,1969年批量投产。直至今日
,轰6仍然是我国空军战略轰炸的核心力量。涡喷-8是1958-1967年间,哈尔滨、沈阳和
西安三家航空发动机厂,按照苏联РД-3М图纸试制的国产大推力涡喷发动机,重3100
公斤,最大推力93千牛(9500公斤力),相当于涡喷5和涡喷6发动机的3倍。同时期中
国研制的航空发动机还有:涡喷-7(装备歼8)、涡喷6丙(即涡喷-9,410厂为四号任
务垂直起降战斗机配套研制,1972年停止)、涡喷-11(北航研制,装备无侦-5无人机
)、涡扇-5(装备轰五改)、涡扇-6(装备歼九,1984年流产)、涡扇-7(装备旧歼十
,后流产)、涡扇-8(装备运十,1984年流产)、涡扇-9(1972年引进英国斯贝MK511
技术,命名为秦岭)
1965年3月,东风三型中程弹道导弹通过总体方案,到1965年底基本完成了各分系统的
试制,并陆续开始各项地面综合试验。1966年9-10月,全弹短程与全程热试车成功,各
分系统工作正常,达到预定的目的。照片为东风三型中程弹道导弹生产车间。该弹是中
国第一代中程弹道导弹,1966年12月26日首次试射,1971年5月服役。导弹全长24米,
弹径2.25米,起飞重量64吨,最大射程2800公里、4000公里(东风-3A)。可携带1枚威
力为2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或3枚威力为5-10万吨TNT当量分导核弹头(东风-3A)。
东风-5型洲际弹道导弹,是我国研制的第一种洲际弹道导弹。1959年美苏相继装备洲际
弹道导弹。1965年3月,负责规划两弹一星的中央专委决定研制洲际导弹,编号命名为
“东风5”,并下达了主要战术技术指标,要求1971年首飞,1973年定型。东风-5是一
种井基发射的二级液体推进洲际弹道导弹,由国防部五院负责研制。1970年完成技术设
计,并投入小批量生产测试。1971年9月10日首次发射失败。1975年中央军委明确提出
抓紧洲际导弹研制,东风-5开始第二批次试验。1980年完成第一次全程飞行试验,并在
1981年部署。东风-5射程12000公里,可覆盖美国、苏联、欧洲大部分地区,弹长32.6
米,弹径3.35米,全重183吨,最大投掷重量3.2吨,可携带500万吨TNT当量氢弹弹头。
照片为1984年10月1日国庆阅兵式,东风-5型洲际弹道导弹方阵,通过北京天安门,震
惊世界。
8mx6m低速风洞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风洞,位于四川绵阳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该风洞始建于1971年,1978年建成,1983年通过国家鉴定。该风洞为直流闭口串列式双
试验段大型低速风洞,全长237米。动力系统是三台品字形排列的巨型风机,单个直径
达7米,总功率高达7800千瓦。最大试验风速100米/秒。绵阳风洞基地始建于1965年,
至今建有50余座各型风洞,规模居亚洲第一。
110超远程预警跟踪雷达,位于云南省沾益县海拔2036米的劲松山顶,是我国反弹道导
弹工程的预警系统。1958年,国防科委交由四机部南京14所研制,张直中、楼宇希等为
技术负责人。该雷达为单脉冲精密跟踪测量雷达,探测距离超过2000公里。双波段五喇
叭馈源,卡塞格伦天线口径25米,全重400吨,转动部分重180吨,由1581块蜂窝型玻璃
钢模块构成的无梁球体罩住。球面直径44米,高36.5米。发射机选用十院十二所研制的
巨型多腔速调管,峰值功率为2.5兆瓦,高1.5米、重100公斤。采用多极化、脉冲压缩
、数字压缩、数字测距、脉冲多普勒测速和多目标高速磁记录与重放等新技术。该雷达
从1958年开始研制,1971年进场安装测试,1977年装备部队。1983年1月18日18时58分
,该雷达在没有轨道数据的情况下,捕获前苏联失控的1024核动力卫星。110雷达的研
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超远程大型预警雷达的国家。
1971年4月,中国正式启动“曙光一号”载人宇宙飞船计划,代号714工程。照片可能是
航天生命科学研究的飞船模拟驾驶舱。1968年1月8日,在“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总体方
案设想论证会”上,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被命名为“曙光一号”。这个计划自始至终都
被打上了绝密印章。1970年7月14日,毛泽东主席圈阅了中国发展载人飞船报告。这份
报告提出第一艘飞船计划于1973年底发射升空,代号为“714工程”。1970年8月9日,
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接到国防科工委的通知“立即着手载人飞船研制工作,并开始
选拔、训练航天员”。1971年3月15日,从1000多名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出20人,成为
早于杨利伟等人的中国首批待训航天员。1975年3月,国防科工委宣布宇宙飞船工程下马,航天员返回原单位。这一停就是20年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