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超百万 失独群体日益庞大 [打印本页]

作者: 后知后觉    时间: 2012-5-8 20:00     标题: 转帖: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超百万 失独群体日益庞大

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超百万 失独群体日益庞大
2012年05月09日05:28广州日报[微博]我要评论(18)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父母再也不能和女儿杨菲相见。

转播到腾讯微博

杨菲父母。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一年前儿子去世,这位来自德阳的母亲泪已哭干。

我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者家庭 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

“与死亡俱来的一切,往往比死亡更骇人:呻吟与痉挛,变色的面目,亲友的哭泣,丧服与葬仪……”(弗兰西斯·培根《论死亡》)

世上有一群父母,或许比谁都明白英国哲人培根的话。他们的年龄大都五十开外,20多年来,和自己唯一的子女快乐地生活,正当他们幸福地为孩子购置新房、准备嫁妆的时候,一场意外却夺走了孩子年轻的生命。他们由此陷入常人无法想象的痛楚当中:年龄太大,他们再次生育几无可能,每到合家团圆的节日,为免触景生情,他们只好躲亲避友;但儿女的音容几乎每时每刻都历历在目,这让他们总是眼含泪珠。他们自称为“失独者”,垂暮之年的他们,余生该如何度过?他们对记者说:他们想要在一起抱团取暖,建立一个只属于他们这个群体的养老院。 文/图 本报特派记者武威

2012年1月22日,除夕。北风正劲。南昌当地的天空灰蒙蒙的,一场飞雪就在眼前。这时,在南昌市郊的莲塘公墓里,传来了一对夫妇的哭声。

除夕风雪夜

别样的团圆

在墓园哭泣的,是杨维国、蔡丽夫妇,当时,风雪无情地拍打着他俩,但他们似乎忘了严寒,蔡丽抱着女儿的坟头,哭泣地对着地下的孩子说:“今天过年了,我们吃年夜饭你吃一点啊。”去年3月5日,一场发生在校园外的车祸,让夫妇俩永远失去了当时正在江西财经大学读研的23岁女儿杨菲。回家后,蔡丽写了下面的一篇日志《别样的团圆》。

晚上6时多,菲菲的妈妈爸爸却来到莲塘公墓,爸妈孩子是要团圆的,对不?是老天都不能阻挡的,对不?过年了,来吧,孩子让妈妈抱起你,孩子你也吃点吧。今天过年了,我们一家团圆,妈再也忍不住……在这里,一家人就这样吃上了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在这里,白雪做伴,让我们实现了儿女情长。

团圆桌上的圆满,变成了永远的缺席。爸妈站在雪地里,看着你,爸妈在看着你呀!

“天空飘着雪花,温度冰点……”

白发爬满了这对夫妻的双鬓。丈夫曾两次试图自杀,都被妻子拦了下来,“他每天都喊着女儿的名字,有时激动地敞开衣领大叫,一次想从楼上跳下去,一次又把菜刀架在了脖子上,我撕心裂肺地劝他,‘你死了,我可怎么活’?”

生活也变了。原本三口之家一起逛的商场,夫妇俩再未踏足;原本合家团圆的节日,夫妻俩却逃避亲友,“一见到别人家的孩子和父母快快乐乐地在一起,情绪就控制不住了。什么饺子、汤圆,原来都是我们喜欢吃的,但现在从来不吃了”;妻子有时穿起杨菲生前的衣服,也惹来一场无明的口角,“为什么不让我穿,我穿上衣服后,就感觉女儿在我身边一样!”

老年丧子,人生之大不幸。这样的大不幸总是无情地在人世传递。江西九江的廖先生也有一位漂亮聪明的独生女儿“小丫”。小丫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在福建一家外企工作,只一年就晋升为公司的中层。过年的时候,廖先生和妻子为女儿购置了一套新房,为的是等着以后女儿带男朋友回来时住。

可造化弄人,廖先生和妻子等来的却是噩耗。那一年清明放假,小丫早上还打电话和母亲问好,但晚上却传来单位的电话,女儿出车祸了,生命垂危。

死神最终不期而至,随后是妻子的寻死觅活,两个月的粒米不进,只靠在医院输液维持生命,丈夫将一家三口住的房屋出售,精神极度痛苦,却依然要在妻子面前假装坚强,有时候控制不住,就跑到屋外去流泪、狂吼……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一对对年逾半百的夫妇们开始在网络上寻找和自己一样的同命人,以求心灵的慰藉。他们在网上的昵称带着失子的悲伤,同样的命运也让他们愿意尽情地袒露心扉。趁着刚刚过去的五一节,网名为“倩影”、“往事回忆”、“小丫留住”、“坎坷”等的40多位暮年丧独子的父母通过网络联系,相聚在了湖北。“在别人面前,我们是两面人,总会显得坚强,但回到家后,深夜合上眼后,却默默哭泣。但面对这群兄弟姐妹,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倾吐。”

孩子的孝服

心底永恒的痛

这绝对是一场不同寻常的“网友见面”。记者在现场记录了他们的话,或许这世上,再没有比这几位母亲的对话,更让人感到万箭穿心的了。

“小丫留住”抽泣地告诉身旁同伴那一段令人悲伤的时刻:“你知道吗?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不孝啊,按照我们那里的老人说,孩子火葬前,身上是一定要披麻戴孝的;孩子没有给父母送终就过世,本来就是一种罪过。”

活像一场梦魇,话到伤心处,引来了蔡丽和其他几位在场妇女的抱头痛哭。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来自太仓的“老怪”,是失独群体网络中的活跃分子,他常常言辞幽默,但谈到自己的儿子时,有时也会激动:“儿子生病的时候,我答应过我儿子的,一辈子就只有他一个儿子。儿子去世后,民政局的人拿来几张孩子的照片,说是孤儿,让我挑选领养,我一口回绝了,我年龄大了,孩子还这么小,他稍大一点的时候,我已经七老八十了,还怎么有能力去抚养他?”

“倩影”是这次网友聚会的组织者,这些年来,她在武汉接触到很多失独者,其中有一个是湖北的高官,令她印象深刻:“白天的时候,他总是西装革履,体面地工作;可是晚上回到家里,他又成了另外一个人,整夜抱着孩子的骨灰盒哭泣入睡,口中呢喃着‘孩子,让爸爸抱抱你’,他就这样睡在地板上将近8年。”

精神折磨

压抑、自闭和尊严

事实上,除了失子之痛,其他精神上的折磨也让失独者痛苦不堪,普通人的一句不经意的话语或许立刻引来这些父母的怒目相视或者失声痛哭,他们的精神极度敏感和脆弱,睹物思人,极力躲避世俗人伦。

来自珠海的“金蛇狂舞”和“万里马”夫妇,是这个群体中比较年长的,“没有人知道我们的事情,我每天都会跑去社区的老年人活动室,唱歌、跳舞、扭秧歌……日子过得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儿子时,我却不得不撒谎了。人家问‘我怎么从来都没见过你儿子’?我就说‘他在部队,工作忙,不能常回来’,人家又问‘那怎么没见到你的孙子呢’?我就回答说‘他们丁克,没有孩子’。”

失独者在节日里恐惧一切聚会,每年到了春节,这些父母都如临大敌,他们或躲到人迹罕至的清冷山庄度过漫漫假期,或在洗浴中心一待七八天,无论亲朋好友如何请他们,他们都不愿意出来。碰到亲友结婚、做寿、给小孩摆满月酒时更是如此,他们往往会将礼金奉上,但从来都不会去参加婚礼。睹物思人、触景伤情。他们自称是精神残疾者,今生不可治愈。

孤苦伶仃

丈夫离他们而去

他们也曾想过用人工的手段再次进行辅助生育,但这样的方式却常常被他们自我否定,“有这么多钱去生小孩吗?即使能生下来,我们还有精力去抚养他吗?他的身体发育可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吗?”他们时常这样扪心自问。而前不久发生在广州的一出悲剧再次让有这样想法的失独父母踟蹰不已在失去长子后,50岁的文姨与刘叔耗费12万元通过试管技术再次当上爸妈,在生下一对龙凤胎、含辛茹苦地抚养了10载后,夫妇俩却因长期精神压抑选择了轻生。

精神的痛苦往往带来生理的疾病。在这次有40多人参加的失独者父母聚会中,只有1/4是男性,“老怪”说:“这年头,丈夫能带着妻子一起出来聚会,就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回家还能和老婆倾诉,但她们回家,就真正是孤苦伶仃一个人啊!”

在经历了失子之痛之后,很多妇女都失去了丈夫。她们的丈夫或承受不了巨大的痛苦,不久就身患重病,离妻子而去;或者是离家出走,自此杳无音讯。一位来自湖北的女士哭泣着说:“我的儿子毕业于武汉大学,来到深圳工作,2006年,他在自己创业时因劳累过度去世;2009年,老伴又查出身患癌症,我在家独自照顾了他两年后,他还是离我而去。现在连亲戚也不愿照顾我,我的精神是绝望的,身体是衰弱的,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啊?”

来自甘肃天水的女士“坎坷”说:“我的网名叫坎坷,我的一生也是如此坎坷,我今年48岁,我的儿子在21岁的时候,在大学宿舍里突然晕倒,永远地离开了我,我当时还可以生育,但我的爱人却得了尿毒症,我爱人的最大心愿,就是能够看到儿子大学毕业,但他的心愿却没能完成,如今,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有尊严地活着,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不要在医院做手术时,没有人来给我签字……”

失独者

的心语

“梦在天堂”:我来自福建三明,2002年,我的丈夫因为重症肝炎去世,当时儿子才11岁,没想到当我把儿子养到21岁时,我的儿子遇到车祸。与别人一起摔落到了河里,我的儿子救了两个人,就再也没有从河里上来。每年春晚,节目都很关心儿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我们这些没有儿女的空巢老人,谁来关心啊?(泪如雨下)

“荆棘鸟”:我来自四川德阳,儿子刚走了1年,真实的心情其实很不好。但是在外人看来,我似乎什么都不缺,是那样成功,那样风光。我前年被评为四川省的三八红旗手,去年又被评为“巾帼英雄”,我又是高级工程师,但是,孩子没了,什么都没有了。(痛哭不已)我想着,根本没有谁来为我们送终啊,我们希望晚年应该有一个保障。

“杨菲的父母”:我感叹我们都已不再年轻,感叹我们都没有小孩了,每当我们强作笑颜,其实内心都在滴血。我们现在或许还年轻,还能动,但是一二十年以后,我们都不能动的时候,该怎么办?我想要有尊严地活下去。涉及杨菲的案件,一审已经过去大半年了,但二审却至今没有开庭,我希望法律早点给出公正的答复。

“历历在目”:我儿子是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并且找了一个空姐做女朋友,他才25岁,离开我时,也是因为车祸。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哽咽失语)……我还要补充一句,我以后尽量不哭了,以后和儿子团聚时,要让儿子看到漂亮的妈妈,让儿子说妈妈变漂亮了,变好看了,再也没有眼袋了。

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超百万个

在这40多名“失独者”的聚会中,有丧子七八年甚至十年之久的“倩影”夫妇、“金蛇狂舞”夫妇,也有独子去世才1年左右的来自四川的“荆棘鸟”和杨维国夫妇。他们有的贫穷、有的富有,有的远在甘肃、要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才能到达武汉。但他们却并不在乎这些,毅然决定相聚在一起。他们说,在这里,不用像在外面那样假装坚强,他们可以“抱团取暖”、纵情哭笑。

不少人告诉记者,在失去独子之后,对于世俗的名利和金钱,他们早已置之度外,但他们却总是无比担心,他们无法想象,在他们临终之时,陪在他们身边的会是谁?能有谁?就像“坎坷”说得那样:“我们要有尊严地死去。”

“倩影”三年前就开始建立全国失独群体的QQ群,三年下来,QQ群由一个变成了三个,群员的规模也超过1000人,“倩影”说,现在群员的共同愿望,就是建立一个属于失独群体自己的养老院,因为只有这些失独父母待在一起,他们的心理才没有芥蒂,并且能够互相帮助,“其他养老院的老人都有儿女,入院时,儿女要签字成为老人的监护人,儿女们也会时常来看望老人。我们一方面进养老院时,手续上会遇到问题;另一方面,看到别人的儿女来看望自己的父母,我们情绪上受不了。”

唯一愿望:建独立养老院

“老怪”说,他希望建立这个养老院,就是希望这个养老院成为他们这些暮年丧子者养老送终的所在,“我们不可能同时生病,总能够有健康的人来照顾那些生病的人,我们这群人,所有人都是病人,所有人也都是医生,我们痛苦时,只有跟我们一样的同命人,才能劝住我们,我希望政府能够考虑到我们群体的特殊性,我们自己也愿意出一部分钱,来建这个养老院。”

但是,全国暮年失独的家庭到底有多少?目前我国还没有进行过详细的数据统计,记者只能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卫生部此前发布的一系列统计数据进行推算。

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总人口约为134735万人,此前抽样调查则显示,2009年我国15~19岁年轻人约占总人口的7.17%,20~24岁的年轻人约占总人口的7.52%,25岁~29岁的年轻人约占总人口的6.48%,此前,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曾估计,目前军队中独生子女率已经不低于70%,作战部队则超过80%。如果按照军队的样本来估计,我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至少也有1.9亿人。另根据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所显示的该年龄段人口疾病死亡率来推算,15岁至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40人/10万人,由此估计,目前我国每年15~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7.6万人,由此带来的是每年约7.6万个家庭的分崩离析,难以补救。

“老怪”所在的太仓县总人口71.72万,经过“老怪”了解,他们县共有115家和他境况相同的家庭,如果以太仓县作为全国的样本,那么,全国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肯定
作者: 后知后觉    时间: 2012-5-8 20:01

独生子女的家庭,这种担心真的是无日不在吧?不知道
作者: teresawu    时间: 2012-5-8 20:29

我爸妈当初不管怎么罚,都把我弟生下来了。以后20几年都没有晋升,还得每月扣钱
不过她说:一个是想要个男孩,还有就是家里就一个万一发生意外不就什么都没了,
再者就是等他们老了,去了,我在世上还有亲人。以后养父母也不用一个人担,会很累得
作者: 蓝岚澜    时间: 2012-5-8 21:01

是啊,看了这个觉得二胎真是值得考虑的!这篇文章,字字泣血啊!
作者: 后知后觉    时间: 2012-5-8 21:07

我爸妈当初不管怎么罚,都把我弟生下来了。以后20几年都没有晋升,还得每月扣钱
不过她说:一个是想要个男 ...
teresawu 发表于 2012-5-8 20:29


这种付出这么大代价争取来的孩子,还一直背负着罚款,我觉得对家庭不见得好,我不知道你弟弟现在多大了?不知道他发展得怎么样?潜意识中的负疚感对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作者: 后知后觉    时间: 2012-5-8 21:09

但是独生子女的父母这种对孩子的担心焦虑,也一定会传递给孩子,二胎,真是要也不好,不要也不好。我不知道谁该承担责任,但是很多问题跟这些是有关系的。我的心很沉重。
作者: 1975    时间: 2012-5-8 21:18

个人觉得不宜建这样的养老院,因为觉得当悲伤的人聚在一起时,悲伤会无限的扩大,不如融入人群,慢慢淡化。现在国家有一些对这类人群的照顾,可能在以后会加大力度的吧!

我老公的一个朋友,48岁,去年时儿子儿媳妇同时车祸身亡,未曾留下一子半女,四位老人悲痛的无以复加,前一阵见面,已经出来工作了(他是搞装修的),对我们说这个年纪,也不能天天在屋里闷着,那样更难受,出来干点什么心情还能好一点。
作者: fengfengfeng    时间: 2012-5-8 22:32

当年跟我一起出国的一个男生,受不了孤独寂寞宅了,好几年没和父母联系,结果父亲想他想得心脏病去世,母亲快疯了,但任凭我们怎么劝怎么拉,人家就是不回去。这种孩子啊,真是来讨债的。
作者: teresawu    时间: 2012-5-8 22:52

本帖最后由 teresawu 于 2012-5-8 23:03 编辑

回复 5# 后知后觉


    我弟今年结婚了。小时候听羡慕独生子女的,什么东西都是一个人享受,太幸福了
我呢?一个饼干都要掰成两半,一定的一样多,要不我们准要吵架。
不单吵架,还打架,我抓他脸,他扯我头发。呵呵,我们相差也就1岁多。
后来又觉得有个弟弟不错,小时候去摸鱼爬树做坏事都有伴阿
要是谁欺负我了,他第一个冲出去。而且我在外面打工的时候,家里有个人父母比较不孤独
不过我妈却是牺牲很大,80年代罚款几千块,那时候月工资都几十块,扣了20年啊。
也没有什么内疚的吧,我妈每次说起这都很得意,认为自己有远见坚持的对。比只有一个的强多了
我爸自己后来做生意挺能挣(为了还债),不差我妈的那些工资。
作者: 砂子    时间: 2012-5-8 23:29

党国政策从来不考虑以后的,因为领导太肥肚子长在眼睛前面了,基本国策坑了多少人
作者: isa    时间: 2012-5-8 23:30

我觉得国家应该放开政策,想生一个就一个,想多生养得起就让人家生阿,说老实话,天朝根本没什么福利,多一个人口都不是政府养,凭什么管?
作者: 2008080808    时间: 2012-5-8 23:45

看完就觉得 自己得好好活着
作者: 黑猫一只    时间: 2012-5-9 08: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x70843616    时间: 2012-5-9 09:05

楼上光芒万丈,凭什么不领养就是自私?
作者: qrio    时间: 2012-5-9 12:13

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很痛苦,希望早些开放二胎吧。
作者: cococode    时间: 2012-5-9 16:29

本帖最后由 cococode 于 2012-5-9 16:41 编辑

觉得这样的文章有些观念混淆, 失去爱子的至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惨,我不认为因有其他子女而能减轻也不会因是独子而能再加重其伤恸,或许外在看来更令人同情,但当事者所经本质上的痛苦, 实在不是有第二胎,第三胎能解除的。独生子女政策的必要性暂且不论,它所造成的一些社会结构改变却是显然的,但现代老年人的孤独与无依,即使是没有中年丧子甚至开放第二胎都可能面临的, 此文把中年丧子的悲恸,老无所依及一胎化社会的问题用"失独"一辞牵强的连在一起,令我觉得若是以一群特定团体的悲剧来指出独生子女政策弊端, 不但没说到点子上,更隐有利用他人的痛苦而达煽情之目的。
当然不排除中年丧子的当事者也如此设想,但在如此至哀至痛之下,埋怨独生子女政策也好,社会政府也好,命运老天都好,若是能因此转移他们的悲伤, 却是能令人同情理解的。
作者: 后知后觉    时间: 2012-5-9 19:44

回复  后知后觉


    我弟今年结婚了。小时候听羡慕独生子女的,什么东西都是一个人享受,太幸福了
我 ...
teresawu 发表于 2012-5-8 22:52

哦,是这样啊,那真是好极了,一个孩子就是孤单啊,很佩服你的父母。呵呵
作者: 后知后觉    时间: 2012-5-9 19:49

觉得这样的文章有些观念混淆, 失去爱子的至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惨,我不认为因有其他子女而能减轻也不会 ...
cococode 发表于 2012-5-9 16:29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孩子,但是从回复中猜测,感觉不像有的,一个孩子的孤单和父母的焦虑,是没有孩子的无法体会的。如果你是有孩子的,我只能说,你很伟大。虽然,不论是多子女还是独生一个,失去孩子的悲痛是一样的,但是只有一个的焦虑是更甚的。对国家长远来说,也是不利的。
作者: cococode    时间: 2012-5-9 22:14

回复 18# 后知后觉

事实上, 我有孩子, 因人在国外, 我有不只一个孩子,正因如此,深觉父母对孩子的爱,操心培养与担忧安危,从怀胎起到他们的一生, 从无半刻稍停过,第一个孩子是如此,第二,三个甚至若有十个,也都是如此,这是既为父母对孩子的正常态度,与孩子的数量无观。至於说到一个孩子的孤单本来就不在我对此文有意见的范围,我原来就没有想要讨论独生子女政策的必要合理性, 我只是认为对这些中年丧子特定群体的悲伤遭遇引为对独生子女弊端的例证,是不合逻辑且有煽情的嫌疑
作者: 后知后觉    时间: 2012-5-9 23:24

你的这些话呢,倒让我想起小时候经历过的一件事情,那时候天下大雪,有些平时骑车的同学就不骑车了,改为跟老师一起搭班车,这样,平时还有些空的班车,一下子就显得满了,很多老师都可以理解的,有的还挤一挤给学生们空出座位来,有一个老师,还是很年长的,就不愿意了,说:"挤什么挤,又不是独生子女,还这么娇!"学生们对老师不敢说什么,有几个回家跟父母说了,就不愿意坐班车了,家长们当时就不愿意了,找到学校去了,都是学校的班车,为什么不许孩子们坐?不是独生子女,出了事儿父母就不心疼了?最后,是学校让那个老师给学生和家长道歉才算完.我想,如果家长们没有去维护孩子的权利,可能会对那几个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的.所以,我也很理解你的,对孩子的担忧安危不论有几个孩子都是一样的.但是,仅有独生子女的家庭,出了这样的事儿,眼前连一点希望都没有,是比多子女家庭又多了一份绝望的.我不觉得这文章有煽情的嫌疑.中年无子,又不可能再生育,和眼前仍有希望的家庭绝对是不一样的.我在中央台的一个栏目里就看到,一户人家,孩子大学毕业,跟同学庆祝,结果被歹徒误伤致死,那整个家就崩溃了,而如果他们还有一个孩子的话,为了留下的孩子,他们也会咬牙挺过这段难关的.那仍然是一个家庭.人最痛苦的,是没有希望啊.这点难道不好理解吗?
作者: 晶莹雪    时间: 2012-5-9 23:41

回复  后知后觉

事实上, 我有孩子, 因人在国外, 我有不只一个孩子,正因如此,深觉父母对孩子的爱, ...
cococode 发表于 2012-5-9 22:14

失独家庭和多子女家庭失去其中一个绝对不是一样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和悲伤是一样的,但是如果还有别的子女来宽慰父母的话,能让他们更快的转移乃至走出悲伤,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有孩子代表着还有希望,没有孩子的话,他们的生活就只剩走向终结的日薄西山了,所谓晚景凄凉,所谓老无所养。
作者: cococode    时间: 2012-5-10 14:22

本帖最后由 cococode 于 2012-5-10 17:18 编辑

回复 21# 晶莹雪

回复 20# 后知后觉

我之所以不赞同这篇文章就是因为它片面把读者误导入这群中年丧子者的绝望感里,人活世上是为着所有爱你或你爱的人,也是为着身上所背负的责任,孩子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大部份,就如同父母,伴侣,至亲好友也都各占一份,甚至我们在社会上职责上的义务,也让我们不能双手一摊不管不顾,丧子之痛是令人痛不欲生,但若说没孩子就失去所有活下去的希望意义,那些有生育障碍的人(我想人数决不少於这群中年丧子者)是否早该绝了生存的盼望与目的?

此文中一直将丧子与老无所依画上等号是我所不同意的,老无所依是文化变迁与社会福利的题目, 在现代西方甚至全地的华人世界所见多是有孩子甚至多位孩子的年老父母住养老院,没钱住得环境差些,有钱住得豪华些,再好些的请专护来照顾,我想国内逐渐西化,至终也得趋往此方向, 并非儿女不孝,而是现代社会兢争压力逼人,子女心有余力不足,他们没成为啃老族,已让父母可感安慰, 养儿防老逐将成为一个可想不可求的理念而已。

没错,若是有其他子女,尤其是年纪小需要照顾的孩子,痛失爱子的的父母能因着对其他孩子的责任与抚养,悲伤或能稍有排遣转移, 这是许多丧失幼子的青年父母再生一个孩子所做的,至于这些中年丧子者或许已无法生养,就算他们尚有其他子女,这些子女多已或即将成人,有其自己的家庭与世界,更甚至可能远在异乡外地,他们心有余力不足所能提供的实质安慰或许只能与至亲好友所提供的一样,我不知一个心理上觉得我还有其他孩子的想法能排遣多少的丧子之恸与孤单? 文中提到收养孤儿,甚至中年父母以人工方式再生孩子,我以为虽可能面临各样问题,但却是排遣转移丧子之痛的最有效之路,读到一则五十岁失子之母借人工授精再生一女,我真是衷心为她感到高兴,年老的母亲与幼女在孩子成长过程是会有许多问题与难关,但任何一家父母与子女也不都有其各自的难题吗?养儿育女的快乐与意义不也大多来自克服这些难题的过程吗。此外我实在认为收养失怙孤儿是安慰中年丧子者最好的一个做法,文中举例的当事者拒绝了此一提议,我没资格也不忍评论他的决定,但在这许多当事者中难道没有借收养而得新希望的正面例子吗?报导此类正面例子不正可起鼓励人心的作用及提倡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好观念吗?因此我十分不满此文作者,以此拒绝收养及一对中年丧子再生一对龙凤胎后选择轻生的悲情例子,一再隐导观念如遭遇中年丧子就是绝望,此绝望要不是独生子女政策是不至於造成的,此绝望也是无法可变的,除非早先没这独生子女政策,开放独生子女政策是改变此悲剧唯一且有效的解决之路。我再次强调这样的文章是片面不全,是误导人心,没起任何正面作用的。
作者: 后知后觉    时间: 2012-5-10 22:31

回复  晶莹雪

回复  后知后觉

我之所以不赞同这篇文章就是因为它片面把读者误导入这群中年丧子者的 ...
cococode 发表于 2012-5-10 14:22

嗯,你的这番话也值得深思的,仔细想想,我之所以转这篇文章,正因为我心里有同样的恐慌,这篇文章直指弱点,是煽情了,你的话让我理解到了我的偏的一部分,说实话,看了你的文字,我好像又不那么慌张了,呵呵,谢谢.
作者: lykitty    时间: 2012-5-14 23:07

但是失独家庭和多子女家庭失去其中一个绝对不是一样的。
作者: 陌涅然    时间: 2012-5-15 04:46

有钱的生几个都无所谓,没钱的只能一个····
作者: 正一    时间: 2012-5-22 05:34

没有牵挂就没有失望,没有不舍,还是依靠自己的稳当,年轻的时候努力挣养老的钱。。。现在的娃儿,能让爹妈从精神到经济都靠得住的,简直就是奇迹。
作者: rosemary2012    时间: 2012-6-2 12:02

可是现在生一个还觉得养不起呢
作者: renjinzhou2    时间: 2012-6-6 00:46

养得起就生吧,还差罚款那点钱,不行就到国外生去吧,穷人让生也养不起,能养活自己经行了
作者: sophity    时间: 2012-6-18 10:27

这个的确是一个很悲惨的事情,独生子女的家庭一旦孩子发生意外,父母受到的打击比一般有两三个孩子的父母受到的打击是成倍增加的。孩子是他们唯一的精神支柱。也许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