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民国那些风流事儿 zz
[打印本页]
作者:
chinayard
时间:
2012-1-20 09:20
标题:
民国那些风流事儿 zz
本帖最后由 chinayard 于 2012-1-20 08:22 编辑
转自 姜钦峰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2c4e00100wwfp.html
蛮有意思一文
作者:
chinayard
时间:
2012-1-20 09:21
作者:
chinayard
时间:
2012-1-20 09:21
1
今年是辛亥百年,“民国热”持继升温,各种民国题材的书层出不穷。看一两本,挺新鲜,多了,就容易乏味,这本跟那本没有太大区别,张三跟李四长得很像。现代人写前朝事,基本都靠引经据典,类似于微博转发,经典的段子就那么多,转来转去,难免会近亲繁殖。即便排除客观因素,作者出于这样或那样的顾虑,或为尊者讳,或为逝者讳,往往点到为止,搞得讳莫如深。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历史人物,与杂志封面女郎颇为相似,大多是PS过的。陈巨来的《安持人物琐忆》,算是其中的另类。
陈巨来(1904年-1984年),浙江平湖人,原名斝,字巨来,别署安持老人,以“安持精舍”为书斋名。他年轻时学习篆刻,幸得名师指点,终成大家,平生治印超过三万方。国画大师张大千、吴湖帆等人用印,多出于陈巨来之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在上海居住时,与吴昌硕、张大千、吴湖帆、梅兰芳、陆小曼、徐志摩等名流都有过交往,有的过从甚密,比如张大千、陆小曼,猛料自然不少。
摄影界有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靠得不够近。”假如把这句话移植到史学界,简直恰如其分——如果你写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与历史离得太远。天长日久,时空阻隔,历史人物变形走样,不足为奇。《安持人物琐忆》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陈巨来本身就是民国时代的人,写的都是身边熟悉的人和事,要么亲眼所见,要么亲耳所闻,可信度自然要高得多。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似乎百无禁忌,别人宁愿烂在肚子里的事,他全都毫无保留地晒出来,随性所至,无拘无束。
拜小学思想品德课所赐,从小大到,我一直立场坚定地认为,所谓大师,必定是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大人物。读过此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颠覆!好了,闲话休絮,书归正传。就让我们追随大师的足迹,尽情享受一顿原汁原味的民国大餐。
作者:
chinayard
时间:
2012-1-20 09:22
2
溥儒在上海暂住时,与陈巨来比邻而居。两人互相仰慕,朝夕往来,相交甚笃。一日,陈巨来在溥家闲坐,正好有个年轻人登门拜访。那人带了两方自己刻的印,毕恭毕敬送给溥儒,恳求批评指正。溥儒接过印,瞟了一眼,随手就交给陈巨来,欣喜道:“我正缺两块好石料,你拿去磨掉,帮我重刻吧。”陈巨来见年轻人坐在旁边,极为尴尬,赶紧打圆场:“这印刻得很好,你还是留着吧。”溥儒说:“你不磨,我磨。”说完,就把那两方印拿到砚砖上磨去了。可怜上面刻的什么字,他连看都没看,就被磨掉了。年轻人面红耳赤,赶紧找个借口跑了。
做人要厚道,别人送你的东西,即使看不上眼,起码不能当面丢弃,总要给人家留几分薄面。出乎意料,陈巨来对他的评价极高,“溥为人至爽而诚笃”。溥儒是道光皇帝曾孙,贵族出身,从小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天真如三岁孩童,居然对人情世故一无所知。溥儒毫无城府,坦诚得让人受不了。
与不谙世事的溥儒相比,吴昌硕则要高明得多。陈、吴初次见面时,陈巨来只是个20岁的毛头小子,还未出道,而吴昌硕81岁高龄,早已名满天下。陈巨来将所作印存汇订成册,送给吴昌硕指点。那时,他刚学篆刻不到半年,自知幼稚浅薄,心中忐忑不安。不料,吴昌硕接过印册,刚看到封面,还未翻开内页,竟连连赞叹道:“好极了!好极了!佩服佩服!”确实夸得有点过头了。陈巨来大感意外,怎么也想不到,心中仰慕的大师竟如此老于世故。
男人间的话题,永远离不开女人。名士风流,更不在话下,陈巨来笔下的艳闻逸事,更是香艳无比。他回忆冒孝鲁初到法国,在火车上遇到一位美貌的法国少妇,两人未曾交谈半句,眼神已有交流。下车后,少妇提着一个大旅行包,微露娇不胜力之态。冒孝鲁跟在少妇身后,见时机难得,仿照外国绅士规矩,赶忙上前,表示愿为代劳。少妇也不推辞,爽快地把包给了他。冒孝鲁接到手中,一提,极轻,包竟是空的!当下了然,心中狂喜,结果你懂的。
林徽因从美国回北平后,每日被男生包围,追求者不可胜数。一日,她突发奇想,告诉众多追求者:“你们都说喜欢我,本姑娘今天要考考你们,我想吃东安市场某大水果铺的烟台苹果,你们都去买,但是不准坐汽车,谁先把苹果送来,就表示谁对我是真心实意。”一声令下,众呆子争先恐后,飞奔而去。其中有个书生,借了一辆自行车,第一个买到苹果,立即拼命往回赶。眼看就要拔得头筹,不料乐极生悲,他只顾低头骑车,忘了看路,迎面与一辆汽车相撞,摔断了腿,住院疗伤。林徽因感其心诚,后来果然嫁给了他,此人正是梁思成。
从字里行间看得出来,陈巨来除了潜心篆刻,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挖掘名人八卦绯闻,获得“民国文艺界狗仔队”的荣誉称号,绝非浪得虚名。他与陆小曼交往时间最长,解放后还同在画院共事多年,所知甚多。他写陆小曼与王庚、徐志摩、翁瑞午、胡适等男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暧昧关系,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叹为观止。“小曼一生男友,一一数之,可成一点将录,最著者为胡适。”语不惊人誓不休,假如书中人物都还健在,真不敢保证,他会不会惹上官司。
作者:
chinayard
时间:
2012-1-20 09:22
3
陈巨来不光爆别人的料,对自己也一视同仁。他毫不隐讳,自己看见漂亮女人会动心,离开鸦片就六神无主。纵观全书,可以看出,抽鸦片几乎是民国上层社会的时尚,但凡有钱有地位之人,不论男女老少,鲜有不沾者。除了名人八卦,书中还写到不少行业揭密、奇人逸事。比如“十大狂人”、“造假三奇人”、“同行嫉妒之种种笑话”,让人大开眼界,对于了解民国社会风情,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较早时,我曾看到一个段子。抗战暴发后,国民政府滥发钞票,造成物价飞涨。教授月薪涨了六七倍,物价却上涨了四百多倍,苦不堪言。朱自清在西南联大任教时,被乞丐当街追逐乞讨,纠缠不过,便回头道:“别跟我要钱,我是教授!”乞丐听后,二话不说,扭头就走。当时觉得有点夸张,半信半疑,在《安持人物琐忆》中读到张大千的奇遇,不由得不信,当是确凿无疑了。
张大千在四川时,与某诗人同去乡下游玩,雇了一辆独轮车。路过荷塘,诗人问张大千:“你知道古人有谁画过朱红色的荷花吗?”张大千说:“可能是写意吧,无古本可对,更无书可查。”两人坐在车上闲聊着,推车的老汉忽然接过话茬:“二位先生,那朱荷是有出典的,《文选》中某篇就写到了啊。”二人大惊失色,仿佛见到少林寺的扫地老僧,忙问老汉来历。老汉叹息道:“我本来是大学教授,每月三百多元薪水,对付不了物价飞涨,只好改行推车,好歹比当教授收入高些。”
书中写到“十大狂人”之一沈剑知,此人为沈葆桢曾孙,擅画山水,喜欢作诗,渐渐走火入魔,狂妄到目中无人的地步。有一次,沈剑知写了一首诗,朋友看后当面称赞:“神似放翁(陆游)之作。”一般人被如此恭维,心中肯定沾沾自喜,嘴上还是会说几句“哪里,哪里”之类的客套话。不料,沈剑知竟勃然大怒,破口大骂道:“你懂个屁,放翁算神马东西,你竟然拿我跟他比!”以前觉得李敖挺牛,与此君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
陈巨来笔下的民国历史,少了一份厚重,却多了一份亲近。《安持人物琐忆》描绘的既是民国众生相,也是作者一生际遇的真实反映,他早年成名成家,挤身上流社会,有过纸醉金迷的生活,文革时被打为牛鬼蛇神,平反后又得以重见天日。几度沉浮,啥都经历过了,参透了,下笔也就无所忌惮了。写作并非陈巨来所长,他随性所记,不讲究章法,文言和白话夹杂,少了些平常文人的匠气和雕琢痕迹,倒更显真实。像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极粗犷,却极传神。很难想象,这本书的原始手稿,大部分都是在纸片上写成的,有的甚至记录在香烟纸上。没有标点符号,不分段落,就连每篇文章的标题,也是后人整理添加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合上书本,那些鲜活的面孔,仿佛仍在眼前晃动。读史的乐趣,就像入深山探险,只要你不停下脚步,永远会有新的发现。难怪有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历史已经很精彩,为什么要看小说?(姜钦峰)
作者:
dvork
时间:
2012-1-21 04:50
太糟蹋梁思成对林徽因的感情,若以史学家自居,下文当求真
若以狗仔为乐,不该自攀于史学
作者:
yeyeshengge
时间:
2012-1-22 15:43
顶版主,的确不是历史,比小说还玄幻呢。
作者:
chinayard
时间:
2012-1-26 01:27
太糟蹋梁思成对林徽因的感情,若以史学家自居,下文当求真
若以狗仔为乐,不该自攀于史学
dvork 发表于 2012-1-21 03:50
所以我放在[野史秘辛] 里啦 图个乐子吧
作者:
dvork
时间:
2012-1-26 01:32
本帖最后由 dvork 于 2012-1-26 00:35 编辑
所以我放在[野史秘辛] 里啦 图个乐子吧
切,可乐娃,下次自动放进这栏,这嚼舌根的事你还放啥逸闻轶事
作者:
chinayard
时间:
2012-1-26 01:38
回复
9#
dvork
我原来放的是逸闻轶事?!囧 还以为我放的是野史秘辛咧
DD俺下次会知错就改滴~嘿嘿
作者:
fenhonglian
时间:
2012-2-13 09:53
呵呵,那个时代的文人,平时行为怪诞的不少, 但是多数要算名士风流。盖其本心纯真,所以能不为外规所缚。现在的文人。。。真是不提也罢。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