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伍兹的“绯闻门”已经远去,但12月17日晚,名嘴张斌在《环球视线》节目中的一席评论,再次将伍兹推向舆论的焦点中。张斌说,观众应该把球员的职业和生活分开来看,丑闻是职业体育的一部分,社会应当予以宽容。
很多人在看到这则新闻时都“不怀好意”地笑了,因为张斌同样因为“某个门”事件而被舆论关注过。但调侃归调侃,张斌对伍兹的点评本身确实没有问题。“把球员的职业和生活分开来看”这确实是我们评价运动员以及公众人物应持有的一个准则,虽然这个准则在更多时候显得如此孱弱。
一个球员在运动场上的成绩,和他的个人生活以及道德层次并不见得一定成正比。伍兹在他13年的职业生涯中,完成了高尔夫球员能实现的所有成就,整个高尔夫界的广告收益能从7000万美元到目前的2.8亿美元,伍兹居功至伟,所以说从运动竞技的层次来看,伍兹的成就和贡献是不容置疑的。在这里,我们应该清楚,平日里常常挂在嘴边的“职业道德”是个什么概念,“职业道德”应当属于“公共道德”的一部分而不应当与“公共道德”画上等号。对于每一个行业的从业者而言,只要他在尊重“职业道德”范围内创下了别人难以企及的成绩,他就应该有资格成为这个行业内的典范。所以,美联社评选伍兹为过去10年最佳运动员之一并无不可,因为这个评选“不是评道德模范,它评的是职业体育中的常青树以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职业体育中,犯过错误的人不少,奥运冠军菲尔普斯也曾陷入吸食大麻的丑闻之中,但是因为他“道歉速度像他在泳池里的速度一样快”,很快从吸食大麻的丑闻中“潜”了出来,国际奥委会还公开表态称勇于认错的菲尔普斯“依旧是运动员的榜样”。
其实不论是伍兹还是菲尔普斯,理智的粉丝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其实正是张斌所谈及的准则,他们只是他们所在领域内的榜样,这样的榜样未必是道德完人,只要他不是公职人员,职业外的非道德行为只要没有涉及公共利益,他们就不应该被公众的道德感一棒子打死。
我们之所以对伍兹这样的公众人物职业外的非道德行为如此不屑甚至愤慨,大概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接受的是一种类似“文如其人”的认知观。一个人的文章内容如果表现得非常高尚,那么他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是很高尚的,没有高尚的内心他是写不出高尚的文章来的。殊不知,“文如其人”其实只是一种幻觉,周作人的文章很好,但为人却需另作评价。这样的认知观无意中引导我们,一个行业内的榜样,无论是在体育圈还是文娱圈或者别的圈里,只要他是这个圈里的榜样,那么他在公共道德领域的范畴内也一定是个道德完人。即便他不是道德完人,我们也要想办法将其塑造为一个道德完人。
如果我们真真正正将一些公众人物的职业成绩和他的生活乃至道德层次理性地区分开来,很多社会困惑其实就可以消除。他歌唱得好,不见得不吸毒;他节目主持得好,不见得不行骗;他戏演得好,不见得不会绯闻满天飞。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绝望地感叹“偶像的坍塌”,其实坍塌的不是偶像,那只是我们最初的认知观出现偏差罢了,或者说我们在将其塑造为偶像之时就出现了偏差。
所以,别仅仅把“张斌点评伍兹”当笑话看,这里没有“个人笑点”,有的只是些许“社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