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疯狂的技术疯狂的人

• 拿自己的婴儿做实验,世界首例! - eazy - ♂   (0 bytes) (2 reads) 11/26/2018  12:57:37
• 试管婴儿按技术发展阶段是英国、比利时、意大利最先做的。在大中华地区,台湾、香港也比大陆做试管婴儿更早。。。世界... - wtd999 - ♂    (0 bytes) (1 reads) 11/26/2018  13:09:20
• not support this kind of test! 人想要充当上帝,必将遭报应 - 西风-西风 - ♀   (0 bytes) (0 reads) 11/26/2018  13:13:20
• ZT 我们要抵制胡作非为的科学家 - 奔流12959 - ♂   (147 bytes) (97 reads) 11/26/2018  11:27:41 (1)
• 人都已经出生了, 好好观察保护才是正道,伦理已经破了就再补补。 - spooky - ♂   (0 bytes) (4 reads) 11/26/2018  11:42:39
• 没有胡作非为的科学家, 你还在起早贪黑耕田吧 - tygj2020 - ♂   (169 bytes) (9 reads) 11/26/2018  11:47:55
• 未来从胚胎起始就修补好致癌基因,就是从这个华人胚胎身上开启。我们认真观察才是。 - spooky - ♂   (0 bytes) (1 reads) 11/26/2018  11:48:26
• " 除了伦理考量外,最主要的原因是 CRISPR 基因编辑工具存在脱靶问题,也就是它有时候会识别错基因,把好的基因也给敲... - 奔流12959 - ♂   (0 bytes) (0 reads) 11/26/2018  12:04:01
• 观察?731也观察来着。 - eazy - ♂   (0 bytes) (0 reads) 11/26/2018  12:50:02
• 731拿中国人观察,中国人那婴儿观察。奇耻大辱。 - eazy - ♂   (0 bytes) (0 reads) 11/26/2018  12:52:12 http://bbs.wenxuecity.com/currentevent/
PCR中的Taq聚合酶[编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凯利·穆利斯在鲸鱼座集团研究DNA合成在生物科技上的应用。穆利斯熟悉DNA寡核苷酸作为目标DNA探针、作为DNA测序引物、作为cDNA合成引物的技术。穆利斯在1983年开始尝试将两个引物与目标DNA片段杂交后加入DNA聚合酶,此方法可以实现指数级别的DNA复制[6],放大了两前体中间的DNA片段[3]。但在每轮复制后需要将混合物加热到90°C以上使新合成的DNA熔解;两条DNA链分开后方可成为下一轮复制的模板。在发现Taq酶之前,加热过程也会使当时使用的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失活。Taq酶的应用使PCR可在高温下进行(~60°C),有助于提高引物专一性、减少非特异性产物。PCR只需在封闭试管中配合相对简单的热循环仪上进行。因此Taq酶是解决分子生物学中众多有关DNA分析的问题的基石[2]。
================

30来年前,凯利 • 穆利斯想到个有意思的主意:要是能把先天致病基因给剔除就好了。可是怎么弄呢?穆利斯琢磨,要修复DNA,先要把DNA复制下来才行,这样什么毛病都能拿来慢慢修。这个主意可这不错!
当时的凯利 • 穆利斯还只是美国加州鲸鱼座基因制药公司的一个小职员,整天念叨着科学奇想的怪人,复制DNA不过是他脑子里无数点子的一个而已,连他本人也没对这事儿多上心——也是啊,他的全副精神早都投到 “制药事业” 上面去啦。
1966年,穆利斯尝试磕了一次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后来,迷幻剂被列为违禁药品,于是穆利斯就跟另外几个同被药物迷得五迷三道的实习生一起,自己动手,调配迷幻剂的替代品(这可是制毒,有木有!)。穆利斯后来说,迷幻剂对他非常重要,正是在这种妙物的启迪下,他才想到了复制DNA的办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那是在1983年的一天,我正开车疾驰在高速公路上。渐渐地,我的视线模糊了,思绪飘回到实验室……” 这是穆利斯在他1998年出版的自传《心灵裸舞》中对当时情景的描述,—— 不用说,药这回肯定没少磕 —— “ 突然,我好像看见DNA分子近在咫尺,蓝色的、粉色的,都那么鲜亮,纠缠在一起……”
穆利斯最终凭他跟迷幻剂的结晶PCR获得了诺贝尔奖。至于迷幻剂,好啦好啦,这个就不要再提了嘛。

◆ 沃纳 • 福斯曼:插入高手

沃纳 · 福斯曼(Werner Forßmann)| Bettmann/UPI
心导管,顾名思义就是指以导管透过穿刺的方式,从皮下进入血管,并由主动脉或静脉回溯到心脏。现在,每天被心导管插的人都以百万级别计算。不过,把时间倒退回1929年,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你想啊,插根管子到血管里,一路捅到心脏去,多恐怖啊——就是把病治好了,人也差不多吓死了。没有医生愿意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儿,直到沃纳 • 福斯曼出现!
虽然沃纳 • 福斯曼信心满满,勇气百倍,但是他的这个想法没被通过,因为当是他还只是德国首都柏林附近一家医院的实习生。于是他只好再想变通之道;那我插自己就好了嘛,只要我插了没事,就会批准我插病人了。想通了这一层,福斯曼要做的,就是进入手术室——只有那里才有无菌设备,再怎么说,插也要插干净的嘛。
手术室的钥匙在护士格尔达 • 迪岑手中。 “怎么说呢,我当时,就像一只守在奶油罐子旁的猫。” 福斯曼后来回忆说。为了进入手术室,福斯曼带迪岑出去吃饭,借书借给人家看,还跟人家一起讨论医学话题…… 终于,护士开窍了,在听完心导管手术的伟大构想后,欣然为小猫咪福斯曼掀开了奶油罐的盖。不仅如此,迪岑还甘愿充当被插的对象……好吧,是实验对象。
那日一进手术室,福斯曼手起掌落,迪岑便瘫在椅上,福斯曼从裤里掏出绳子,把迪岑 —— 五花大绑,迪岑还没反应过来时怎么回事,福斯曼就无比喜悦地将导管插入自己的胳膊肘中,之后还没忘用 X 光把这一突破性的时刻记录下来。
沃纳 • 福斯曼最终凭心导管术获得了195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而奶油罐迪岑,却从没在科学史中出现过。https://zh.wikipedia.org/wiki/Taq聚合酶
https://www.guokr.com/article/57776/
历史[编辑]
1946年,科学家首次发现DNA可以在生物间转移。[2]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在美国成功培植。[3]
1992年,中国首先在大田生产上种植抗黄瓜花叶病毒转基因烟草,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商品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4]1994年,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允许转基因番茄在市面销售。此后,抗虫棉花和玉米、抗除草剂大豆和油菜等10余种转基因植物获准商品化生产并上市销售。[3]
2000年,由于黄金大米的诞生,科学家看到了转基因食品在营养学上的价值。201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约1.7亿公顷。按照种植面积统计,全球约81%的大豆、35%的玉米、30%的油菜和81%的棉花是转基因产品。
现状[编辑]


经过基因改造后的李子可以抵抗蚜虫病
2012年3月1日,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在北京发布年度报告称:201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约1.7亿公顷,按照种植面积统计,全球约81%的大豆、35%的玉米、30%的油菜和81%的棉花是转基因产品。报告显示,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排在前五位的国家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印度。中国种植面积约400万公顷,居世界第六位,其中绝大部分是转基因抗虫棉。
2012年,有八个发达国家和20个发展中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比2011年减少一个。苏丹和古巴新加入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行列,分别种植了转基因棉花和玉米。三个国家退出,其中德国和瑞典相关企业因为市场因素不再种植转基因马铃薯,波兰因为相关法律和监管不符合欧盟要求,停止种植转基因玉米。2014年5月5日,法国参议院上院通过法案,禁止在法国种植转基因玉米[5]。
2011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https://zh.wikipedia.org/wiki/基因改造食品
心脏移植 锁定
本词条由国家卫健委权威医学科普项目传播网络平台/百科名医网 提供内容 。
心脏移植主要是针对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严重冠状动脉疾病进行的外科移植手术。是将已判定为脑死亡并配型成功的人类心脏完整取出,植入所需受体胸腔内的同种异体移植手术。受体的自体心脏被移除(称为原位心脏移植)或保留用以支持供体心脏(称为异位心脏移植)。手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3年。目前,我国每年心脏移植手术100余例,三年生存率大于90%,五年生存率大于85%。心脏移植并不是心脏病的常规治疗方法,而是作为挽救终末期心脏病病人生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的一个治疗手段。

英文名称
heart transplantation
就诊科室
心胸外科
专家解读

什么叫移植物抗宿主病?
心脏移植是对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严重冠状动脉疾病进行的外科移植手术。


科普中国
致力于权威的科学传播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汲克强丨主任医师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胸外科 审核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
疾病概况
科普文章 (2)
科普视频
目录
1 适应证
2 禁忌证
3 手术分类
4 术后护理
5 术后并发症
6 最新进展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heart transplantation
史上今日:1967年12月2日 进行世界上首例心脏移植手术
2016-12-02 00:00  来源: 科普中国
分享到



1967年12月2日,南非开普敦赫鲁特斯库尔医院的心脏外科医生克里斯蒂安·巴纳德为一名53岁的病人进行了全球首例心脏移植手术。
2007年12月3日,数十人聚集在赫鲁特斯库尔医院,他们和全世界10多万人一样,都是因接受了心脏移植而活下来。40年前的那一刻与他们的生命息息相关,让他们有理由来纪念。
“一切都还像发生在昨天,”参加纪念聚会的弗里德曼(她当时帮助克里斯蒂安·巴纳德操作心肺机器)面对法新社记者回忆说。“连张照片都没人想起来拍,我们没想到宣扬什么,只想着是为了病人康复。”
巴纳德很早以前便在器官移植方面展开了研究和实验,一直等待出现心脏供体将理论付诸实践。在手术前他甚至没有通知院方,仅在事后电话通报了一下。
1967年12月2日晚,一名25岁的南非女子在车祸中身亡,她的血型和沃什坎斯基匹配,她的父亲最终同意捐献女儿的心脏。于是巴纳德等30名医护人员于2日午夜进入手术室,次日早晨8点结束手术。
沃什坎斯基接受手术18天后因为双肺感染死亡,但事实上那次手术完成了心脏移植,被移植心脏在受体内自主搏动并具有供血功能,实现了医学界里程碑式的进步。
如今在赫鲁特斯库尔医院心脏移植科当主任的约翰·布林克说,在心脏移植手术的早期,只有十分之一的病人能存活两年以上,但自上世纪80年代新型抗排异药物诞生后,心脏移植手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一种常规疗法。
南非著名的心脏移植手术专家威利·科恩曾说,全世界范围内,70%—80%的患者术后可存活5年以上,60%—70%的患者术后存活年限超过10年。  
首例心脏移植手术让巴纳德成了世界名人,沃什坎斯基的死亡也让他遭受了很多批评,有人认为不应在抗排异药物尚未成熟时就仓促行动。但这些都未能阻止巴纳德继续在心脏移植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他甚至尝试过不取下病人的心脏而把供体心脏“叠加”上去的技术。
其后一段很长的时间,因为移植后器官的排斥和供体、受体选择标准等一系列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使心脏移植工作的发展停滞不前。直到1981年,由斯坦福大学开始将环孢素应用于临床,1982年开始应用于明尼苏达大学,1984年开始广泛应用于心脏移植,从此心脏移植进入了飞跃发展的阶段。
我国心脏移植手术起步较晚,第1例人体心脏移植手术于1978年由上海瑞金医院张世泽等医师完成,患者活存了109天,在我国心脏移植上开创了先河。近年来我国心脏移植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着长足的发展。
2001年克里斯蒂安·巴纳德在塞浦路斯度假时,因哮喘发作而去世,享年78岁。
38 | 回复
茉茉努力 1楼
我觉得还是要尊重自然吧,自然创造了人,人却要违背自然,这个孩子以后会不会出问题呢?那个被克隆的多莉羊最后还不是死于多种疾病,这个男婴以后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又能否解决都是问题,还有各种转基因食品,美国已经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反对这类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已经引起了一些问题,再回想蕾彻尔德<寂静的春天>,那些因为人类用转基因药物导致鸟类和人死亡的事件,都得出来这个结论,违背大自然,破坏生物本来存在的规矩,会受到惩罚,可能是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能是一场灾难……我也真的很想反问那个科学家,难道你成为那个三人的男孩吗,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写了这么多,真的因为很感慨。

前怕狼后怕虎。还是你安逸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