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政经军事] 战略之父汉尼拔的军事生涯(转载)

本帖最后由 fa28 于 2015-5-14 14:23 编辑

(作者:杜普伊)


原序



    本书是历史上最有名望的十二位战争领袖传记丛书中的一部。与这套传记的其他各本一样,
本书专注于叙述汉尼拔一生事业的军事方面,力图使读者领悟他为什么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人
之一,而作为一位民族战争的统帅,他为什么尤为杰出。

    与这套传记所记述的其他任何一位名将相比,汉尼拔传记的资料
来源或许更为有限。关于汉尼拔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于他的敌人。即便是可用来描摹其
人格的传闻轶事也几近于零。除了其惊人的业绩所构成的史实本身,我们对他几乎一无所知
。我们必须对这些史实作出我们自己的解释,并且对汉尼拔为何以及如何能够影响这些事件
的发展进程,同时又如何为他无法控制的力量所影响等问题提出我们自己的假设。

    古罗马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和利维的著作是汉尼拔史料的两个主要来源。波利比乌斯本
是希腊人,晚年才成为罗马公民。他可能生于公元前205年当时汉尼拔正在意大利征战。大
约在他三十七岁之时,他作为一名政治犯到了罗马。他很可能有机会与许多对第二次布匿战
争依然记忆犹新的人进行交谈。在第三次布匿战争期间,他随小西庇阿①赴非洲,因此他无
疑有机会亲临旧战场,对不过半个世纪以前所发生的事件形成准确的印象。

    利维在波利比乌斯之后约一百五十年时最享盛名。他的主要资料来源无疑是波利比乌斯的遗著,
但他还有其他来源,因而他的记述对于现存的波利比乌斯的残篇起着增补与充实的作用。

    近代研究汉尼拔军事生涯的首屈一指的权威当推西奥多·艾罗尔特·道奇。他于十九世纪末撰写了
不朽巨著《名将传》,《汉尼拔》是其中的第二卷。当然,道奇也不得不仰赖古人的权威典籍;
然而他是一个训练有索的军人,尤其是他曾对汉尼拔及其罗马敌手纵横驰骋过的许多古战场普遍
进行过游历考察,因此他的阐述很有价值。

    近代另一个颇有实用价值的资料来源是伦纳德·科特雷尔的《罗马之敌汉尼拔》。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作者曾参考过的其他著作尚有弗兰克·E·阿德科克的《共和时期罗马的战略战术》,
西奥多·蒙森的《罗马史》,以及《剑桥古代史》第八卷,特别是B·L·霍尔沃德写的那些章节。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同事格雷斯·P·海斯。他在本书撰写过程中曾给予我巨大的帮助。

①  本书将先后写到好几位同姓西庇阿的罗马将领,为避免混淆特作
简介如下:

    小西庇阿(约前185-前129),大西庇阿(前236-前184)长子的养子,公元前146年率罗
马军攻陷并破坏迦太基城,从而结束了第三次布匿战争。
大西庇阿是公元前202年在扎马战
役中打败汉尼拔的罗马军主将。大西庇阿的父亲(为区别起见称为老西庇阿)普布利乌斯·西
庇阿与叔父格奈乌斯·西庇阿于公元前212年与迦太基人作战时双双在西班牙阵亡。
--译者
本帖最后由 fa28 于 2015-5-14 21:34 编辑

引言



    正如序言中所指出的,有关汉尼拔生平与活动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两位古代历史学家:
希腊裔罗马人波利比乌斯以及罗马人利维两者对迦太基人都不怀同情
,但是汉尼拔的军事天才却还是跃然呈现于他们的著作之中--尽管有时不免令人产生勉强之
感。利维对汉尼拔的评价因而值得一引:

        他以最大无畏的气概进入险境,在危险中举止自如,完全置生死于度外。没有任何困
难能劳其体,伤其志。他耐暑热,忍冬寒;饮食仅以自然需要为度,而不受享乐欲望的支配。
其作息时刻并无昼夜之分,他用以休息的时间只是公余之暇而已。即使是所谓休息,也没有
柔软的床铺与安静的环境可言。
    许多人常常看到他盖着一件野战短氅与前哨部队及哨兵们混杂着席地而卧。他在服饰上
与其军中将士毫无区别,但他的兵器与坐骑却使人人瞩目。不管是论骑术还是论行军,他都
稳当军中之首。他率先冲人敌阵,殿后退出战斗。……他曾在哈斯德鲁巴尔统帅麾下服役三年,
凡是想望成为一代名将的人所应知应为的事情,他无不细心观察研究。

    首先称汉尼拔为“战略之父”的也是罗马人。虽然早在汉尼拔之前一百多年亚历山大大
帝就曾在对于战略的认识与运用上显示过至少不亚于汉尼拔的水平,然而罗马人对他却所之
甚少。他们之懂得重视战略还是在汉尼拔手下体验了失败的痛苦以后才真正学会的。


    有些历史学家坚持认为汉尼拔的业绩足以使他有资格被视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将领。这
个评价也许不太客观,但是他的那些被客观地载入史册的业绩--而且偏偏是通过他敌人的眼
睛所看到的--确实使我们有理由把汉尼拔归于最佳名将之列。

    衡量合格军事领导的基本标准,汉尼拔项项都符合;特别在其中的一项上--在逆境中百
折不挠、刚毅坚定--他是超绝古今的。

    这个人实际上单枪匹马地向古代最强盛、其政治、军事基础最坚实的社会提出了挑战,
并且几乎将它摧毁,这似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从根本上看罗马是一个远较迦太基强大的国
家。汉尼拔的军队从未具备过堪与罗马最精锐的部队相匹敌的素质。在数量上,他几乎总处
于劣势。然而,此人却在整整十六个年头里率领着一支由多种族、多民族组成的缺衣少食、
装备不良的部队纵横进军整个意大利而几乎如入无人之境。最能证明其天才的一点就是,他
在上述劣势条件下能够始终使其军队保持团结。另一个甚至更加有力的明证是,远较迦太基
军兵多将众的罗马军队在汉尼拔手下遭到其历史上最惨重的失败以后有整整十四年对汉尼拔
敬畏复加,唯有退避而已。

    一个军人对于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强大民族表现出了如此巨大的精神,智力与技术优
势,这在全部人类史上是无与伦比的。这就是为什么汉尼拔值得我们景仰的缘故。他不愧
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军人之一,不愧是一位最富有想象力,最足智多谋的军事指挥家。
本帖最后由 fa28 于 2015-5-14 21:46 编辑

第一章 誓言



    “先父即将远征伊比利亚(西班牙)之际我恰好九岁。他向神灵供
奉祭品时我正站在离祭坛不远的地方……他把我叫到他身边慈爱地
问我是否愿意随他一起出征。我迫不及待地表示愿意,并且充满男
孩子气地热切恳求他准我同行。他拉着我的右手把我领到祭坛跟前,
吩咐我把手放在刚献祭的祭品上对天起誓:我决不与罗马为友。”

    根据古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的记载,上面这段话出自汉尼拔之口
。我们固然无从得知是否真有其事,然而毫无疑问,汉尼拔确实从小
就在他父亲大将军哈米尔卡·巴卡的教育下形成了对罗马的仇恨。

第一次布匿战争

    汉尼拔生于公元前247年,当时迦太基与罗马正忙于进行第一次
布匿战争(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库斯”,故名)其目的主要是
为了争夺西西里岛的控制权
西西里岛位于意大利南部与迦太基所在
的北非海岸之间。
截至公元前三世纪,迦太基已是一座古城。它由
腓尼基人所建,到当时已有约五百年的历史。它有坚固的城防工事。
据认为曾有居民七十万人。迦太基人与他们的腓尼基祖先一样,以
航海与贸易为生。他们的船只驶遍了全地中海。
在遍及西地中海地区的许多地方(包括西西里岛沿岸),他们都建立了
小块殖民地。他们曾冒险闯过“赫尔克里斯石柱”(即直布罗陀海峡),
沿欧、非两洲的大西洋海岸进行探险活动。
在国内,迦太基人又是出色的农民。因此迦太基巨大财富的基础是农
业与商业。

    由于除了迦太基以外,希腊、西西里以及意大利南部的其他城市
也在欧、非两洲的地中海沿岸建有殖民地与贸易据点,因此这些沿岸
地带经常发生冲突,几乎常年处于战乱之中。

殖民者们不是在互相攻打就是在同当地土著开战。到公元前三世纪中
叶,迦太基已成功地控制了从大西洋到的黎波里沙漠为止的北非地区
以及西西里岛相当大的一部分土地。在伊比利亚半岛上也有迦太基的
前哨基地。巨大的财富从西班牙以及北非的银矿中源源而来。

    于此同时,在意大利半岛上的罗马城市国也一直在实行扩张。到
公元前三世纪时,她已将其势力扩大到全意大利半岛,大多数意大利
城市国家不是她的盟邦就是在其控制之下。迦太基势力在西西里岛上
的存在引起了罗马方面的恐惧,唯恐强大的迦太基舰队有朝一日会开
进狭窄的墨西拿海峡。这个海峡介乎西西里岛与大陆之间,是罗马及
其意大利南部同盟国的补给船用以往返航行的海上通道。
罗马还担心
迦太基对意大利南部怀有野心。看来,这两个势力的公开交战已不可
避免,问题只是迟早而已。

    公元前264年,这场冲突终于爆发了。在此之前不久,一队叫做
马墨尔提尼人的雇佣兵占领了西西里岛顶端紧靠意大利的墨西拿城。
这些马墨尔提尼人受到了该岛最强大的城市国锡拉库萨的国王希埃罗
二世的威胁。这位国王雄心勃勃想要称霸全西西里。马墨尔提尼人同
时向迦太基与罗马求援,两国都派出了援兵。迦太基军首先到达城外
。但是马墨尔提尼人却只放后到的罗马军入城,迦太基军遂与锡拉库
萨军结盟。罗马军向宿营在距城不远处的迦锡联军发起进攻并将其击败。
这次事件的结果是罗马与锡拉库萨先签订了一个和约,随后又互
相结为盟国。同时,迦太基与罗马之间的连绵战事也由此拉开序幕。

    由于迦太基握有制海权,因此她能轻而易举地增强她在西西里岛
上的兵力。罗马力图征服迦太基的殖民地,但是却徒劳无功,进展甚
微。这样僵持了两年之后,罗马人决定建立一支足以在海上向迦太基
人提出挑战的强大舰队。这确实是一个壮举,因为罗马人对于海战毫
无经验。然而,他们建造了大批战船并训练专人掌握驾船技术。这些
船与当时所有的战船一样,都是单层甲板划桨大帆船,由坐在舱内坐
板上的奴隶划行,坐板的高低层次略有不同。
最常见的划桨战船中划手的座位分三个层次,这样的船叫做三层桨座
战船。划桨战船上还载有士兵,一旦与敌船相接,他们就与敌兵厮杀。
与古代大多数航海民族一样,迦太基人的战术通常是努力将敌船撞翻。
他们常常首先设法折断敌船的桨从而更易于对它进行撞击。

    罗马人没有受过这种战术训练,在驾船技术上也不如对方,他们
因而采用并改进了早先为希腊人所用过的一种器械。那是一块长约
三十六英尺的跳板(或者叫做登船桥),连在船头一根短而粗的桅杆上。
这座登船桥的端头有一个大铁钉,桥板可以平转三百六十度。一旦罗马船
靠近敌舰,这座叫做“科尔乌斯”的登船桥就会被放下并落在敌船甲板上。
大铁钉深深地扎进甲板,把这两条战船牢牢地连在一起。罗马兵接着就
一拥而上冲过跳板,到敌船甲板上展开肉搏。

    公元前260年,这支新建的罗马舰队与迦太基人在米莱附近的海
面上遭遇结果是迦太基人遭到灾难性的失败。四年以后,罗马人在
西西里岛南部埃克诺姆斯角附近的海战中以三百三十艘战船打败了
拥有三百五十艘战船的迦太基,赢得了又一次胜利,从而打开了去往非洲
的通道。罗马利用这个机会在北非建立起一个坚固筑防的兵营,他们
以此为据点煽动迦太基的盟国反叛。罗马军队也依仗着这块基地屡次击败
迦太基军。迦太基人于是主动求和,可是罗马将军阿提利乌斯·雷古卢斯提
出的条件太苛刻,终于遭到迦太基人的拒绝。次年,一个名叫桑提普斯的
斯巴达人接任迦太基军统帅并大败雷古卢斯。罗马慌忙派遣一支舰队将为数
不多的幸存者撤走。

    西西里岛上的敌对行动连续不断,但是却迟迟决不出孰胜孰负。
这场漫长而激烈的斗争使两国的人力财力濒于枯竭。公元前249年,罗马人
于一次海战失利后将它在西西里岛上的大部分军队撤回,迦太基方面也缩减
了该岛的兵力。在此后的数年中,迦太基人在哈米尔卡·巴卡的统领下向残余的
罗马军及其在西西里岛上的同盟军开展了一场低强度的游击战。尽管哈米尔卡
善于征战,战功赫赫,他的实力却不足以使他取得任何接近于全面胜利的结果。

    到了公元前241年,罗马人感到自己的实力已经恢复,又能采取
主动行动了。就在那一年,罗马舰队在埃古萨附近的海战中又一次大获全胜。
由于认识到在缺乏海军保护的情况下迦太基无法保住其西西里岛上的据点,哈米尔卡
求和了。根据由此产生的和约条件,迦太基向罗马割让西西里
与利帕里群岛,同时在此后十年中交纳赔款三千二百塔连特--约合四百万美元。
①因为这次大败,哈米尔卡情绪很坏。他决心要向罗马人报仇雪耻。

    因为迦太基是个贸易、航海国,所以她的军队来源主要依靠雇佣军。
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后的数年中,迦太基在与这些雇佣军的关系中遇到了麻烦。
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是得不到充分的报酬,就是因为其他原因而心怀不满。
其中骚乱特别严重的地区之一是迦太基的一个殖民地,叫做撤丁岛,
尽管这个岛与罗马近在咫尺,然而和约条款却未将其包括在内。

    撒丁岛上反叛迦太基的雇佣军两次要求罗马在该岛建立保护国。
公元前238年,罗马同意此举并派出军队前往接管。为此迦太基拟整装远征,夺回该岛。
然而,正当罗马人着手装备其出征舰队并向迦太基宣战之时,迦太基人屈服了。
他们同意割让撒丁岛与科西嘉岛并增纳一千二百塔连特赔款。

迦太基征服伊比利亚

    这些新的败绩使哈米尔卡·巴卡深感羞辱。但是他清楚迦太基的实力不足以与罗马
再打一仗。对于能否取得国内其他方面的支持这一点,他甚至也没有把握。
因此哈米尔卡--以及若干与他持同样看法的迦太基爱国志士--决定另找新地盘,
在那里他们的国家将可以恢复财富并重建军事实力,从而最后向罗马发动进攻。
哈米尔卡的新目标正是伊比利亚半岛--即今之西班牙与葡萄牙

    公元前236年,哈米尔卡挥师经陆路沿北非海岸向赫尔克里斯石柱进军,然后
渡海峡到达西班牙。他在加的斯建起一个基地。加的斯本是腓尼基人的一个殖民
贸易中心,到那时已处于迦太基控制之下多时。他接着向东推进,遭到当地许多
土著部落的顽强抵抗。由于他恩威并用,把军事压迫与巧妙外交结合起来,因此
成功地征服了西班牙南部的全部民族。有的被彻底打败,有的被争取与迦太基结盟。
许多先前与其敌对的武士很快被编入他的军队。

    哈米尔卡只是刚刚开始其向罗马进军的征程。公元前228年,他在塔古斯河与
杜利乌斯河之间的地区作战时阵亡,他的确大大地扩展了迦太基帝国的疆域,
然而他的眼睛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他的最终目标:为迦太基在罗马手中遭受的失败
与耻辱报仇雪恨。

    在哈米尔卡逝世之时,他的军队已有六万名步兵,八千名骑兵以及两百头战象。
部队中半数以上是伊比利亚人。哈米尔卡的女婿哈斯德鲁巴尔(人称“美男子”)接任
统帅。他继续实行他岳父的方针与计划,在西班牙的东南沿海地区建立了新迦太基城
(即今之卡塔赫纳)。主要因为他有效地运用了说服的方法--同时也因为他打了一些
漂亮仗--他把迦太基的影响向北一直扩伸到伊比鲁斯河(即今之埃布罗河)。

    罗马对哈米尔卡与哈斯德鲁巴尔的长期目标并无觉察,但是它一直在密切注视着
迦太基势力及其影响在西班牙的扩张。罗马之所以感到关切是因为这个扩张
发生在与它的盟国马西利亚(即今之马赛)利害攸关的地区。马西利亚在西班牙沿岸
建有贸易据点。公元前226年,罗马向哈斯德鲁巴尔派去使者,其目的也许是为了保护
位于恩波连姆与罗达埃的马西利亚贸易点。罗马人得到了一份协议,迦太基人同意不在
伊比鲁斯河以北的地区采取军事行动。

    五年以后,即公元前221年,哈斯德鲁巴尔遇刺身亡。全军推举哈米尔卡的儿子
汉尼拔当他的继任人。因为他才二十八岁,故而波利比乌斯说“时间给予汉尼拔充分的
机会去表现其父传的对罗马之恨。”

①  如果不指明是那一种塔连特,就很难说出以塔
    连特为单位的一笔古币的精确价值。雅典培连
    特是一种重量单位,约合五十八磅。一个银塔
    连特按1967年的比值约合八百三十五美元,而
    一个金塔连特则合三万二千五百美元。
本帖最后由 fa28 于 2015-5-14 22:46 编辑

第二章 伊比利亚初试锋芒



汉尼拔的青年时代

    汉尼拔的童年几乎不为世人知晓。我们甚至不知道他母亲的姓氏。
然而据古史记载,他有三位弟兄:哈司德鲁巴尔、马戈和汉诺,他们都
被培养成军人。哈米尔卡很富有,他有能力使他们受到最好的教育。
汉尼拔似乎学过当时多方面领域的知识,还学过语言。他可能从九岁
开始就一直与他父亲一起住在西班牙,直至哈米尔卡逝世前后才返回
迦太基继续求学,四年以后,即公元前224年,哈斯德鲁巴尔又把汉尼拔
召回西班牙,任命他统领全军骑兵。他不仅学到了屯兵与实战的军事技术与
常规,而且还清楚地表明了他的用兵与领导才干。哈斯德鲁巴尔对他委以重任,
让他有许多机会在行动中表现自已。

汉尼拔的军队

    汉尼拔在公元前221年从哈斯德鲁巴尔手中接过来的是一支雇佣军而不是
一支由国民组成的军队。迦太基的商人与富有的农民们没兴趣也不愿意把岁月
付诸戎马生涯,故而迦太基的士兵绝大部分是从与其通商或被其战败的半开化
部落中募来的。汉尼拔手下只有两千五百名士兵(其中大部分是骑兵)为迦太基公民。
其余兵众来自许多非洲与南欧国家。

    迦太基军队由多个分队组成,没有共同语言,武器种类繁多,战法各不相同。
利比亚腓尼基人步、马战并用,使一根重型长矛。这些非洲人是汉尼拔最信赖的部队。
西班牙步兵与骑兵的主要兵器是一柄巨剑,于近战时用以砍、刺。高卢人披着常常染成
红色的长发,通常进行步战。他们几乎赤身裸体上阵,近战时挥舞一把大砍刀。
来自巴利阿里群岛的士兵是使用投石器的能手,飞石伤人,命中率之高令人膛目。
非洲兵体格强壮,吃苦耐劳。他们光头文身,打仗时用长枪与弓箭,有时也用长剑。

    在重骑兵中,伊比利亚人的战马力大体壮,在行军中通常每匹能载两人。
在作战时,一人留在马背上战斗,另一人则下马步战。高卢骑兵固然不错,
但是最佳的还数来自众多努米第亚部落的非洲骑兵。他们手持标枪与剑,
左臂披一块豹皮或狮皮作为护卫,几乎光身于马鞍之上。他们是无畏、不倦与
善战的斗士,大概也是全军最宝贵的成分。

    最后还有战象。单凭其庞大的身躯和巨大的力量就足以使任何与其对阵的人
胆战心惊。不过,战象难以驾驭,在战斗纷乱中,尤其当其受伤时,有可能转而冲向其主人。

巩固伊比利亚

    汉尼拔执掌兵权后不久就着手完全征服伊比鲁斯河以南的西班牙。这是对罗马采取
军事行动的前奏。他决定首先解决住在西班牙东中部靠近今天称为拉曼查地区的
奥尔卡德斯部落。他在数战之内克敌制胜。在攻占了他们最大的城市阿尔泰亚以后,
整个部落就接着投降了。

    公元前221年与公元前220年之间的那个冬季,汉尼拔是在新迦太基城度过的。
他在那里向将士们发放优厚的军饷,就未来的巨大赏赐向他们许下诺言,以此加强
部队的忠诚。公元前220年夏,他对杜罗河北岸西班牙西北部(即今之莱昂)的
瓦凯伊人发起进攻。

    在一场成功的战役中,他连克两城:萨尔曼提卡(即今之萨拉曼卡)及附近的阿布卡拉。

    在汉尼拔由阿布卡拉返回新迦太基城途中,他发现他正受到该地区部落联合
抵抗的威胁。他们集合起一支大军,据波利比乌斯所述其人数超过十万。汉尼拔的
兵员可能还不及此数的一半。汉尼拔不去冒险进攻严阵对待的敌军,而是撤过
塔古斯河,在那里布队列阵等候追兵。

    不出汉尼拔所料,敌军士兵试图渡河。迦太基军早已有所准备。许多部落人尚未上
岸就被汉尼拔的弓箭手与投石手射杀于河流中。接着努米第亚骑兵冲入河中在即将登岸
的土人群里左右砍杀。即使有少数敌兵上岸也很快被战象踏成肉泥。

    成千上万的部落人在河对岸亲睹了这场大屠杀,许多人为之丧魄,畏缩不前。
但是敌军后阵却继续前拥,致使阵脚大乱。就在此刻,汉尼拔向对岸发起经过
精心准备的反攻,迅速迫使部落兵鼠窜逃命。这次大捷使西伊比利亚的其他部落闻风丧
胆,从此无人再敢攻打汉尼拔了。
鲜花鸡蛋赠送记录

请继续。 等着汉尼拔千里走单骑杀到罗马北部的那一段。 :yct36)
本帖最后由 fa28 于 2015-5-14 14:14 编辑

回复 5# fenhonglian
本帖最后由 fa28 于 2015-5-14 22:58 编辑

第三章 从萨贡托到阿尔卑斯山



萨贡托包围战

    到公元前220年秋,在进行了两次历时不长的战役之后,汉尼拔实际上
已经完全控制了伊比鲁斯河以南的伊比利亚半岛全境,只剩下一个城市
尚未落入迦太基手中。这个城市就是萨贡托,它是一座独立的沿海城市,
显然与罗马人有一种非正式的同盟关系。罗马人可能指望用它作为有朝一日
向呆在西班牙的迦太基人发动进攻的基地。哈米尔卡与哈斯德鲁巴尔都未曾
惊动过这座城池,显然是因为他们不想在发动战争的条件完全成熟以前
去冒与罗马打仗的风险。

    与此同时,罗马人在意大利北部与高卢人交战已凯旋班师,此时则开始在
萨贡托变本加厉地施加影响。他们把仇视迦太基的人扶植上台,并且着手在
周围地区的部落中寻衅作乱。罗马使臣向汉尼拔以及迦太基政府发出警告,
不许其染指萨贡托。但是在公元前219年,汉尼拔却判定,同罗马较量的
时机已到,于是便包围了萨贡托城。

    萨贡托位于一座山脉的尽头处,座落在一长列秃岩之上,高出海岸平原
三百多英尺,四周筑有坚固的厚墙藩屏该城。汉尼拔的军队(据利维述,
其人数多达十五万。此数可能有夸大之嫌。)将城团团围住。他把最精锐的
部队放在西面,虽然那里的城墙最厚,但山的坡度却不很陡峭。这是一场
旷日持久而困难重重的包围战。那里的地形特征使当时的围城工具无用武之
地。城墙内的守兵还屡次出击,企图捣毁围城器械。在这样的一次作战中,
汉尼拔腿部负重伤,致使他在一段时间以内不能亲自参战。

    最后,在包围战开始后的第八个月,城墙终于被攻破,迦太基人冲了进去。
经过顽强的垂死抵抗,该城终于陷落。大多数居民与城同亡。大量金钱、
奴隶与财物落入汉尼拔手中。他把奴隶分赏给手下将士,把金钱留作军需开支,
把所有可以运走的财物送往迦太基。这样,他不仅确保了他的部队的支持,
而且赢得了迦太基政府的感激,其中包括许多曾反对与罗马交战的人。

战争爆发

    尽管罗马曾声称自已是萨贡托的保护者,但是在该城受围困期间它并没有
采取任何援救行动。然而萨贡托陷落的消息却使罗马人行动起来了。他们派出
使者赴迦太基向迦太基政府递交最后通牒:除非把汉尼拔和他的主要幕僚交给
罗马,否则罗马就将宣战。

    汉尼拔之进攻萨贡托以及罗马以此为宣战理由,这两个事件的是非曲直
是古今历史学家反复争论的一个问题。迦太基从未同意过不进攻萨贡托。但是
如果该城事实上处于罗马保护之下,那么罗马人可以宣称,对萨贡托的进攻违反
了第一次布匿战争和约中的一个条款,因为该条款规定两国都不得进攻对方的
同盟国。不管在法律上孰是孰非,攻占萨贡托的举动确实引起了第二次布匿战争。
迦太基人拒绝接受罗马人的条件,这就直接导致了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军事行动
之一--汉尼拔入侵意大利。

    在罗马宣战的消息传到汉尼拔耳中之前,他已住入新迦太基城中的冬居。他
在那里为他计划已久的战役进行准备。他知道,他的军队必须准备长途行军与艰
苦卓绝的战斗;他还必须从西班牙得到持久的补给支援;同时还必须保护迦太基
以及利比亚的广大地区,使其免遭罗马人可能发动的袭击之害。为此,他让手下
大部分伊比利亚将士回家过冬,以此为即将到来的战役培养起士气与战斗热情。
他安排由他的兄弟哈司德鲁巴尔接替他在西班牙行使指挥权,留给哈司德鲁巴尔
一支庞大的舰队,一支强大的军队以及二十一头战象。他互换了驻西班牙与驻
利比亚的各种军事单位,从而得以提高迦太基与北非的安全程度,同时也从
他的军队以及留守西班牙的部队中清除了一些潜在的捣乱分子。

    正如汉尼拔所确知的,迦太基的舰队根本无法与罗马的舰队相提并论。
因而,他不考虑进行由海上将其军队运去意大利的尝试。然而由陆路进发不仅必须翻
越比利牛斯山与阿尔卑斯山,而且还要冒与沿途无数部落发生冲突的风险。除此之外,
一旦他到了意大利,这些部落还可能威胁由意大利通往他西班牙基地的交通线。然而
如果他能赢得他们的友谊,那将使他的行动得到更多的支援。

    汉尼拔的第一个目标是波河流域。他计划在那里建立一个基地以便在意大利采取
进一步行动。罗马人仅于不久之前才刚刚降服居住在波河流域的大多数部落,同时
还对阿尔卑斯山法国一侧的一些部落进行了讨伐。汉尼拔指望依靠这些部落对罗马
的仇视心理为他的战役助一臂之力。在他冬居新迦太基城期间,他向各高卢族酋长
派出使者以求得他们的合作并要求在大军过山时给予协助。使者返回时报告说高卢
人愿意合作并切盼他早日前往。他们还汇报说翻越阿尔卑斯山尽管有困难,然而
并非不可能。

    公元前218年仲春,汉尼拔向他热情高涨的部队宣布他们即将开赴罗马。几
星期之后,大军开拔了。

    罗马人对汉尼拔的计划一无所知。这一点在他们于宣战以后所采取的行动中
已表露无遗。为了弄明白他们这些行动的意义,有必要对罗马的军事组织作一
些了解。

罗马的军事组织

    与迦太基人不同,罗马公民把从军视为一种荣耀,因而公元前三世纪罗马
军队的大多数是从戎的公民。体格健全的步兵兵丁,其服役期为十六至二十个
战役,每个战役定为六个月。骑兵的服役期为十个战役。除此之外,罗马的
同盟国有义务提供规定数额的兵员。大约四千二百名步兵与三百名骑兵组成
一个军团。按常规,总是一个罗马军团与一个同盟国军团组合在一起,配上
一些非正规辅助部队。两个这样的联合军团(人数自一万八千至两万不等)组成
通常的罗马集团军。

    罗马军队的基本单位是步兵百人队,原先由一百名士兵组成,但是通常进入
战斗编队的不过六十至八十人。两个百人队合为一个中队。每个罗马主要战术
组织(即军团)中有三十个中队。

    每个中队在战斗中排成一个小方块队,其正面为十四至十六人,纵深十人。但是,与希
腊人与迦太基人的更为密集的传统方阵不同的是:在传统方阵中士兵们并肩作战;在罗马方
块队中士兵与士兵之间有五英尺左右的间隔。这样一来,每个罗马步兵可以更自由地挥动其武器。
士兵们在激战中要保持这样的间隔需要具有高度的训练素质。但是这样编队的一个好
处是一旦前排士兵力乏或负伤时,他们可以通过身后的间隔后撤,马上就有一排生力军上前
补替他们。

    实战时,三个中队组成一个大队,约四百二十人。在步兵大队中,各中队之间的间隔通
常为一百二十码。

    步兵大队本身在军团中又列成方格队形:第一线四个大队,第二
、第三线各三个大队。大队与大队之间的间隔约为三百六十码,或者说相当于一个大队正面
的宽度。正如在中队与大队内部,前后排士兵可以替换作战,第二线大队也同样可以通过间
隙向前推进替下第一线大队,而第三线大队又可以前移替下第二线大队。在实战中,也许由
第一线中队散开,形成一条具有连续正面的相对稀疏的阵线,纵深为五人。但是,是否确实
如此,我们还是不得而知。一旦较为密集的连续正面在所必需时(例如为对付骑兵冲锋),第
二线大队可以向前移动与第一线大队并列。第三线通常保留为后备队。

    罗马的骑兵不及步兵组织严密、训练有素,其来源主要依靠罗马的同盟国。各骑兵部队
的组织与战术方面的决定权通常由各同盟国指挥官掌握。

    罗马不设职业将官统领军队。每年选举产生两名执政官,他们是罗马政府的最高官长,
又是三军战地司令。如果当时只有一支军队,他们常常抽签决定指挥的归属。
如果两人同掌兵权,他们就隔日轮流行使指挥权。军团长官由司法官或财政官担
任,其级别相当于现代的少将师长。

    这种文武混杂的权力体系有许多缺陷。它之所以能正常发挥作用是因为罗马军队受过精
心训练,具有常战的经验,同时罗马人忠心保国,其指挥官对部下又有生杀予夺的绝对权
力。然而,缺乏连贯一致的领导以及训练有素的骑兵,这两点对罗马人来说在其即将与汉尼
拔进行的战斗中将成为极大的不利条件。

大军出征

    即便在汉尼拔北进并已渡过伊比鲁斯河的消息传到罗马以前,罗马的两位执政官就已在
元老院的批准下决定各率一支军队出征。森普罗尼乌斯·隆古斯带领二万六千人将取道西西里直插利比亚,
以威胁迦太基本土。普布利乌斯·西庇阿(即老西庇阿--译注)则率二万四千兵众开赴西班牙。除此以外,
司法官卢基乌斯·曼利乌斯被遣统领一万八千步兵及一千六百骑兵进军意大利北部,其使命是防范土生的高卢人,
保卫那里正处于建立初期的罗马殖民地并平息该地区的骚乱。罗马人在得知汉尼拔已渡过伊比鲁斯河以后也未改变以上计划。
他们对他的真正目标仍然一无所知。

    汉尼拔于公元前218年5月率领步兵七万五千余人,骑兵一万二千人离开新迦太基城。为
了抵达相当于今西班牙北部边界的地方,他必须行军五百英里,其中大多为山地。大军渡伊
比鲁斯河时正值七月中旬,过河后不久即遇到与马西利亚并多少与罗马友好的部落的抗击。
经过一场速战速决然而却伤亡巨大的战役,汉尼拔才得以控制介于伊比鲁斯河与比利牛斯山
脉之间的这个地区。为了确保迦太基对于该地区各部落的持续控制,汉尼拔拨给其弟汉诺一
万步兵与一千骑兵,命其在原地留守。

过高卢

    汉尼拔对其军队进行缩编,使它减少到他认为自已有能力维持其过高卢途中的给养为
止。他批准一部分伊比利亚士兵返回家乡,然后就开始翻越比利牛斯山、此时他手下大约有
步兵五万人,骑兵九千,外加大约四十头战象。这都是些久经沙场的老兵,随他征战已多
年。大军势不可挡地开进高卢向下一道天然障碍罗纳河进发。据利维说,居住在那个地区的
高卢人“在那个迦太基人的重礼争取下,欣然与他结交并允许让他的军队通过他们的领土…
…丝毫不加骚扰。”

    与此同时,西庇阿已启程赴西班牙。他沿意大利海岸北上,然后乘船渡海抵达马西利
亚。他本计划继续走水路,也许至伊比鲁斯河口附近处登岸。但是在马西利亚,他获悉汉尼
拔已越过比利牛斯山,西庇阿遂上岸,扎营于马西利亚和罗纳河口之间。他显然不知道汉尼
拔已近在咫尺。他派出三百名骑兵,由一些高卢人作向导,向北向西进行侦察。

    此时(八月下旬),汉尼拔已到达距罗纳河河口四天行军路程处,也许是在福尔克附近,
与现今的阿尔隔水温望。罗纳河河面宽阔,河水湍急;河对岸又出现了大量不友好的部落
人,这就使得渡河更加困难了。汉尼拔花了好几天时间才凑集起一支由小船、木筏组成的船
队。其中一部分船只购自当地土著,其余的都是他匆忙督造的。

    到达河边的第三天,汉尼拔派汉诺(波米尔卡之子,因与汉尼拔之弟同名,故又称其为
小波米尔卡以示两者区别)率领一支骑兵前往上游方向约二十五英里处。他们在那里制造了
木筏,并且未遇任何抵抗就过了河。简事休整以后,他们在河东顺流折回。当这支特遣队接
近与其主力隔河相对的高卢军时,汉诺升起烟火信号。汉尼拔见信号立即命令部队上船或登
上木筏开始渡河。然而,在他们尚未进入严阵以待的高卢人的攻击范围以前,汉诺的骑兵突
然袭击这些部落人的后阵。这场出其不意的攻击将高卢人打得七零八落,并且转移了他们的
注意力。汉尼拔与他主力的相当一部分人员趁机渡过了罗纳河。接着他以此前卫部队发起进
攻,把敌人打得仓皇溃逃。

    渡河至少用了两天时间。与此同时,汉尼拔探得罗马人的宿营地就在更南面一些接近河
口的地方。他派遣五百名努米底亚骑兵前去侦察,然后将罗马军的位置、人数及显而易见的
行动计划向他报告。这支骑兵分遣队离开迦太基大营走了大约一天之后遭到了负有相同使命
的罗马骑兵的袭击。双方展开了激战。两军伤亡惨重。罗马人在战斗中占了上风,将努米底
亚人追赶到汉尼拔大营的边缘处。他们随即赶回去向西庇阿报告侦察结果。

    在努米底亚骑兵出发之后,从阿尔卑斯山意大利一侧来了一些友
好的高卢酋长--山南高卢人--与汉尼拔会晤。他们保证参战反对罗马人并带领迦太基军队翻
越阿尔卑斯山,汉尼拔向他的部下发表演说,让他们知道他与高卢人达成的协议,鼓励他们
追随他直至在意大利取得可望实现的巨大胜利。

    努米底亚人回来报告他们已与罗马人遭遇。汉尼拔决定立即向阿
尔卑斯山进发。他不想被牵制在高卢的一场战役之中。次日早晨大军开拔,骑兵殿后以防遭
到袭击。汉尼拔亲自留在后队监督战象渡河。

    无奈办法使尽,大象仍然不肯下河。于是那些管理人员独出心裁,把一组大木筏捆绑在
一起,在上面铺上土,将木筏与陆地牢固相连。把几头战象一齐牵上木筏群。当战象踏上距
河心最近的那块木筏时,将木筏砍离木筏群,使之拖曳过河。这样一来使战象恐慌,其中一
些跳入水中,使驭象的印度人溺水身亡。可是战象却游到了对岸。最后,全部战象终于都过
了河,尾随着浩荡的队伍向阿尔卑斯山东进。

    三天之后,西庇阿才赶到被迦太基人放弃的营地。他这才认识到汉尼拔的真正目标是意
大利。他赶回大营,命其部队重新上船,把他们移交给他的兄弟格奈乌斯开赴西班牙。他本
人则驶回意大利,意欲与曼利乌斯会合,在山南高卢迎击迦太基人。

过阿尔卑斯山

    渡过罗纳河以后。汉尼拔大致保持东向,一路朝他迄此为止所遇到的最大障碍阿尔卑斯
山进发。历史学家在他究竟走的是哪一条路线以及他利用哪个隘口翻山进入意大利这些问题
上众说不一。波利比乌斯与利维都相当详细地描述了这次翻山的经过,但是要认定其路线却
难上加难,因为他们所提到的拉丁文地名早已改为法文,以致现在的地名几乎没有一个与原
来的拉丁文地名有任何相似之处。

    从罗纳河出发行军四天之后,汉尼拔来到了一个波利比乌斯称之为“岛”的地方,因为
它在形状上很象尼罗河三角州。不过现在这块三角地的底边不是海而是山。它可能是夹在埃
盖河、罗纳河与巴罗尼山脉之间的那个地区。汉尼拔发现在那里在进行着一场战争。两兄弟
正为争夺部落领导权互相残杀。其中的兄长投向汉尼拔求援。

    汉尼拔马上认识到这个地区拥有一个盟友的好处。他随即介入并
帮助哥哥赶走了弟弟。
为了表示感激,这位新酋长向迦太基人提供了武器、被服与靴子。迦
太基士兵于夏天离开西
班牙,现在即将进山时已是十月份,对这些东西当然求之不得。这些
友好的高卢人继而又护
送迦太基人通过由不友好的阿罗布洛热部落所占据的地区,一直送到
第一个隘口的山脚下。

    至此,汉尼拔的路线是沿罗纳河北上,然后似乎转而沿罗纳河的
支流之一,德龙河,向
多菲内阿尔卑斯山东行。部队既已开始登山,护送前来的友军就离去
。攀登的目标可能是格
里蒙隘,因为那里的情形似乎最符合古代历史学家的描述。护送部队
刚走,阿罗布洛热人就
谋划在迦太基军进入第一个隘口时向其发动袭击。他们在道路上方的
山坡上设下埋伏,以便
居高临下进攻排成纵队前进的迦太基军。

    然而汉尼拔对阿罗布洛热人的计划已有所得知并已派出探子探取
进一步情报。探子回报
说,那些部落兵于夜间离开其有利地形返回村子里歇息。汉尼拔遂率
领部队开赴战地,直至
快到敌人伏击点跟前才扎营。这里道路狭窄,地势险要,有好几处地
方两边峭壁封道,其余
地方则是一边悬崖,下面直连深渊。那天夜晚汉尼拔令人燃起所有营
火,似乎全军都已安
息。然后他亲率一支轻武装部队夺取了阿罗布洛热人筑好的阵地。

    次日晨,阿罗布洛热人发现阵地被占不禁万分惊愕,但是他们发
动袭击之意已定,于是
他们暂且放过迦太基纵队,让他们沿着山路往前再走一段。等迦太基
人进入又一条隘路时,
这些部落人同时在几处发动袭击。运载给养的牲口所受到的攻击尤其
猛烈。

    牲口受惊,结果许多因失足滚下陡坡而毙命。这对汉尼拔来说是
一个惨重的损失,因为
根据部队的运载能力他本来就已经严格限制了随军携带给养的数量。
但是,他在驱走了袭击
之敌以后拿下了阿罗布洛热人的主要城镇。在那里,他得到了马匹、
毛驴充作驮畜,同时还
征集到了可维持二至三天的粮食、食畜补给,从而为上述损失找到了
补偿。

    经过一天的休息,大军遂挥师进山。数天之后,一些当地部落人
携带礼品来见汉尼拔。
为了证明他们的友谊,他们主动交出数人作为人质,同时表示愿为大
军做向导,汉尼拔怀疑
其中有诈,然而还是收下了礼物,让这些土著带了两天路。

    这一天,大军正在通过“一条险峻难行的峡谷”(波利比乌斯语
,或许是指吉尔谷),绵
长的队伍遭到了伏击。土人们以礌石袭击迦太基人,使迦军人畜惊慌
伤亡巨大。但是汉尼拔
对遭伏击的可能性已有所准备,事先将骑兵与辎重置于队列之首,将
拥有重武器装备的步兵
放在末尾。根据这个部署,重步兵出击,重创并驱走敌兵。自此以后
,除了一些小型袭击之
外,土人们没有再找迦军的麻烦。

    次日,即进山后的第九天,大军到达了隘路的最高处。他们在那
里休息了两天,以便让
人畜中的许多掉队者赶上并重归大队。这个隘口高出雪线,看来很象
是特拉维尔塞特隘。正
如波利比乌斯描述的,这是一个极高现在已不用的隘口,迦太基人处
此因境,显然忽略了走
一条容易通行的路线。这表明那些靠不住的向导故意将他们领入了一
个难以通行的地区。

    至此时,由于路途艰难,损失巨大,故而部队士气低落。将士们
边爬山边作战,本已疲
惫不堪;身在异国,远离故土,加上不惯严寒气候,更使他们郁郁不
乐。汉尼拔把军官们召
集到一处地方,从那里他们可以俯瞰远眺意大利平原。据利维记载,
他对他们说:“你们现
在所已经跨越的不仅只是意大利的天然屏障,而且是罗马城本身。你
们正在进入一个友好地
区,那里的居民与我们同样仇恨罗马人。你们余下的行程将一路下坡
,平坦顺利。经过一、
两次战斗,那个意大利的堡垒与首都就将归你们所有,任你们支配了
!”

    汉尼拔的这一番话鼓舞了他的部下。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像他所希
望的那么容易。积雪未
化,久冻不开,然而老天又降新雪,致使路滑难行。人畜失足,纷纷
滚下山坡。马匹与毛驴
的尖蹄踩碎了冰层,其细腿插进裂口被冰刃划得鲜血淋漓,因而必须
由人先为它们把道路踩
实,否则它们就寸步难行。最糟糕的是那场新降的大雪盖没了这条危
险重重的小道,即使没
有那场雪,这条道路本来就够难辨认的了。

    他们来到了一处地方,那里的道路巳被山崩阻断。汉尼拔命令部
队原地停止前进,动手
修筑新路。他们用了一天功夫开出一条小径,马匹与驮畜因而得以行
走在低于积雪地带高度
的道路上并吃到生长于雪线以下的草类与植物。又化了三天时间拓宽
路面以供战象通行。这
些可怜的大象此时已瘦骨嶙峋的了。

    开始登山后的第十五天,汉尼拔及其军队终于出现在波河流域一
带。自从他们于新迦太
基城启程以来至此时已过去了五个月。行程之中,损失巨大。根据波
利比乌斯所述,走完全
程的只有一万二千名利比亚步兵、八千名伊比利亚步兵以及不到六千
名骑兵。与当初满怀向
罗马复仇的强烈希望从罗纳河出发时的兵力相比,人数已不足半数了
汉尼拔与老西庇阿

    到达波河流域以后,汉尼拔的第一个目标是休整其疲惫不堪的军
队。幸运的是他们走出
阿尔卑斯山所来到的是山南高卢的一个地区,那里的部落人对他们持
友好态度。

    居住在波河流城的部落全都是高卢族的分支。汉尼拔发现他所在
的那个地区由印苏布莱
斯部落所占据。他们在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以前显然就已经派使者
与他进行过会谈。他们
正与另一部落(托里尼部落)交战。汉尼拔向托里尼人表示友好遭到拒
绝,遂挥师攻打他们的
首府托拉西亚(即今之都灵)。围城三天,汉尼拔取得了进入意大利后
的第一个胜利。为在该
地区高卢人中树立军威,迦太基人将托拉西亚的居民尽行杀戮,从而
取得了波河以北大多数
其他部落的支持。

    老西庇阿先于汉尼拔到达波河流域。他率领了一些随从由马西利
亚乘船到比塞(即今之
比萨),然后穿过伊特鲁里亚北进。在伊特鲁里亚,他接管了原先被
派到北方保护罗马殖民
地的那支军队,继而再向北进入波河流域等待迦太基人的到来。关于
汉尼拔由罗纳河向意大
利进军的消息已送达另一位罗马执政官森普罗尼乌斯·隆古斯。当时
他已经在西西里西端的
利利巴尼姆(即今之马尔萨拉)集中兵力,准备渡海攻入非洲。罗马元
老院将他召回。他立即
以最快速度向意大利北部进军与西庇阿会合。

    汉尼拔与西庇阿谁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就在该地区发现对方。双
方都急于求战,皆自信
必胜。西庇阿渡过波河,沿北岸西进,直奔汉尼拔而去。发现罗马人
靠近,汉尼拔顺流而下
前往迎战。

握基努斯河战役

    西庇阿筑桥渡过了波河支流提基努斯河。此后不久,他获悉迦太
基人就在附近。两军于
是都停止前进,就地宿营。次日,两军统帅都亲率骑兵赴前沿侦察敌
情;西庇阿还带了一些
轻武装的步兵。两军均能望见对方前进时扬起的尘土,为此双方都在
提基努斯河附近摆开阵
势准备厮杀。罗马军方面以小股步兵及高卢骑兵为头阵,派其余的骑
兵列队殿后。汉尼拔则
把迦太基骑兵放在中路,把努米底亚骑兵布在两翼。

    双方骑兵求战心切冲向对方,罗马步兵非但没有机会投掷标枪,
而且还不得不在前冲的
骑兵队中穿行后撤。这一仗打得非常艰苦。双方骑兵--有马战的,有
步战的--斗得几乎不分
高低,直至最后努米底亚骑兵抄过罗马军两翼攻打其后阵。他们把那
些可怜的步兵踩在铁蹄
之下,把其余的罗马兵打得鼠窜而逃。西庇阿本人也负了伤,据传说
是他儿子大西庇阿救了
他才使他死里逃生。

    西庇阿率全军撤过提基努斯河,随即拆毁桥梁,进而又渡过波河
,在罗马殖民地普拉森
提亚附近建营。汉尼拔穷追不舍直至被毁坏的桥前,把仍在河西留守
的罗马兵尽数虏获。接
着他回兵沿波河河岸向西。两天后,他发现了一处适合于用小船架设
浮桥的地方,因而也渡
河到达南岸,然后再向东进军。

    汉尼拔在提基努斯河取得大捷的消息迅速传到了山南高卢各部落
。许多酋长向汉尼拔派
来使者表示支持并给他送来了人员与给养,这对他来说真可谓是雪中
送炭。汉尼拔继续顺流
东进,两天之后紧挨着罗马人扎下了营帐。次日晨,他率军出营在看
得见整个罗马军营的地
方排好作战队形向西庇阿挑战。然而西庇阿拒绝迎战,迦太基人只得
收兵回营。

    就在此时,西庇阿又遭到了另一个打击:他军中的高卢人断定罗
马军必败,将近有两千
名步兵和两百名骑兵杀死了他们近侧的罗马人反出罗马军营投奔迦太
基人。汉尼拔对他们以
礼相迎并派他们前往其家乡为迦太基军队招募更多的士兵。他还和波
依人结成了正式联盟,
这个部落的反罗马活动本来就已促使罗马向意大利北部派来了军队。

诱敌于特雷比亚河一带

    西庇阿意识到自已处境不安全,趁拂晓前拔营向特雷比亚河附近
的一处高地撤退。它位
于亚平宁山脉较低的斜坡上,离那里不远有他可以信赖的盟友。他计
划在那里等待森普罗尼
乌斯的到来。汉尼拔派遣努米底亚骑兵追击西庇阿,他自己率领其余
部队充作后续。然而努
米底亚人见到罗马军的弃营禁不住停下来进行劫掠,然后放火将其焚
毁。这就使西庇阿有时
间把他军队之大部安全撤过特雷比亚河。只余下一些掉队的士兵被迦
太基追兵杀死或俘获。

    汉尼拔把他的军队带到距西庇阿的新营约五英里处的一个地方,
随即亦就地安营。此后
不久,罗马人留在克拉斯提蒂翁看管军需库的人变节,于是罗马军的
粮食储备落入了汉尼拔
之手。

    虽然这个地区的多数部落一直在人员和给养方面支援汉尼拔,但
是那些住在波河与特雷
比亚河汇合处的部落却显然不打算完全离弃罗马人。因此,汉尼拔派
出两千步兵与若干骑兵
蹂躏他们的领土并对他们进行惩罚以儆效尤,这些土著结果就去向罗
马人求援。这正是汉尼
拔所希望的,他预料这会把罗马人引出兵营与他交战。

    此时,森普罗尼乌斯已与西庇阿会合。这使罗马的总兵力达到了
四万人。汉尼拔的军队
也由于该地区部落人的加入而扩大,所以其规模也许与罗马军大体不
分上下。西庇阿负伤在
身仍不能出战,但是森普罗尼乌斯却急于要同迦太基人较量一番。他
派出一支骑、步兵混合
部队去袭击汉尼拔手下满载战利品归营的一个小分队。罗马兵把迦太
基兵赶到迦军营地,但
是更多的迦太基兵冲出来,反而把罗马兵赶回到他们的营地去。森普
罗尼乌斯派出援兵,反
过来又把迦太基兵挡了回去。

    汉尼拔并不想在此时此地进行一场全力以赴的搏斗。因此他亲自
上阵指挥,命令正在后
撤的部下停止后撤,召回其余的正在追击罗马人的部队,从而结束了
这次战斗。

    这次交手使森普罗尼乌斯比以前任何时候更迫不及待地要趁西庇
阿刀伤未愈之时同迦太
基人开战。森普罗尼乌斯信心十足地预料他将大获全胜,这样一来他
就可以独得全部荣誉
了。他和西庇阿发生了争论。西庇阿认为最好的做法是等待时机,以
便使他的士兵能有更多
的时间进行训练。同时,他还认为一旦迦太基人得不到胜利,高卢人
就会离开汉尼拔。这正
是汉尼拔所担心的。为此汉尼拔急于求战,以便充分利用他目前的有
利地位,但是要打就必
须根据他的计划打,由他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汉尼拔在两军大营之间选择了一片没有树木的平地并设下了一个
圈套。首先,他派他的
弟弟马戈带领步兵、骑兵各一千埋伏在由流过这片平原的一条小河侵
蚀而成的河道中。然
后,在十二月份的一个拂晓,寒风凛冽,大雪纷飞,他命令其努米底
亚骑兵渡过特雷比亚
河,直奔罗马人的战线,并向罗马人的兵营投掷标枪以诱敌出战。森
普罗尼乌斯果然上钩
了。他立即派他的骑兵出阵,后面跟着六千名手持标枪的轻步兵。然
后,他决定全军出动,
出发前甚至不给他们时间吃早饭。待到他们趟过齐胸深的特雷比亚河
,甚至还来没有开战就
已经饥寒交加苦不堪言了。

特雷比亚河战役

    与此同时,汉尼拔却给予部下时间,让他们饱餐一顿并作好战斗
准备。等他得到消息说
罗马人已经过河,他随即率全军出击,前队为持投石器及轻型长矛的
士兵共八千人。走出营
地约一英里后,他将步兵(约两万人)排成一列横队,把骑兵与战象一
分为二布在两翼,让战
象居于骑兵之前。

    正当两军主力列队布阵之时,罗马骑兵却因为努米底亚轻骑兵所
使用的战术而陷入困
境。他们时而冲锋,时而后退,接着又重新编队,然后再发起冲锋,
从来不停下来同罗马人
作战。罗马骑兵对付不了这种打法。森普罗尼乌斯召回其骑兵,将其
布置在步兵两侧。此时
步兵已呈罗马人惯用的三线密集队形,远离河岸整好队伍。森普罗尼
乌斯接着下令出击。

    罗马的辅助部队(用轻武器、穿轻盔甲,每人持一把短剑及大约
七支飞镖)首先与迦太基
军的长矛手与投石手交锋。迦太基人占据上风,因为罗马人早在追赶
努米底亚骑兵时就已经
把他们大部分的飞镖扔完了。但是,这场序战历时不长。随着两军重
步兵主力的互相靠拢,
双方轻步兵就从重武装部队的队列之间撤出战斗了。

    尽管浑身湿透,寒冷难当,纪律严明的罗马军团士兵仍然英勇奋
战。但是迦太基的重骑
兵发起了冲锋,轻而易举地击退了两翼疲惫不堪的罗马骑兵。迦太基
长矛手与努米底亚骑兵
趁机进攻罗马步兵侧翼。马戈及其部下抓住这一战机冲出埋伏地点,
从后方出其不意地攻击
罗马人的战线。

    这场腹背夹击,加上战象的正面冲锋,远非罗马人所能抵挡。其
两翼崩溃,败兵向特雷
比亚河逃窜,在河边却又遭到骑兵与战象的追杀,致使其士兵大部丧
生。然而,战线中央的
罗马步兵却成功地突破了由高卢人把守的那段迦太基战线。约有一万
名罗马步兵逃至普拉森
提亚的安全地带。后来这场战役的其他幸存者也来到这里与他们会合
。迦太基军队追到特雷
比亚河边为止,然后冒着寒冷刺骨的瓢泼大雨返回营地。

    对汉尼拔来说,这是一次大捷。他这方面的伤亡主要发生在新入
伍的高卢人当中,损失
一些这样的新兵对他说来是无足轻重的。但是严寒气候也造成了伤亡
。大批人畜因在作战中
被冻伤而致死。战象只剩下了一头。

    公元前218-217年的冬季使大规模作战暂告结束。汉尼拔将休战
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巩固
与波河流域各部落的关系。罗马人现在已意识到,在那块地方当地人
大部分都仇视罗马,他
们不可能在那里战胜汉尼拔,因而他们干脆放弃了山南高卢。

    根据罗马法律,新执政官在三月份于罗马选举产生。格奈乌斯·
塞尔维利乌斯在亚得里
亚海边的阿里米农罗马基地接管了公元前218年战役的幸存将士。这
支残军依靠新征兵员得
到了加强。另一位执政官。盖尤期·弗拉弥尼乌斯,统领由新建军团
组成的另一支军队,驻
营地在阿雷提翁。这支军队封锁了预料中汉尼拔必定经过的路线。汉
尼拔的密探不断向他传
递情报,使他对罗马人的部署了如指掌。
汉尼拔确实是军事天才, 可惜他的国家太不给力。 一个极度腐败的国家出了这么个英雄人物, 真是可惜了。 我只看过一次汉尼拔的结局, 再也不愿看第二次。
给您献花!
请继续
我一直是跪舔罗马的,汉尼拔最后自杀还是很可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