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历史人文] 鸿门宴上項羽为何不杀刘邦?(zt)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首
霸王别姬,唱得山河为之动摇,世人不禁为霸王项羽的凄凉结局而悲恸。很多人更是认
为,霸王项羽自刎乌江边的结局是他在鸿门宴上的心慈手软造成的。如若当初鸿门宴上
,霸王采纳亚父范增的建议,于宴上取下刘邦首级,也许历史将会改写。其实不然,霸
王项羽并非只是有勇无谋的莽夫。若那时他草率取了刘邦首级,也许不等乌江自刎,他
也要早早四面楚歌了。所以说纵使最后是刘邦逼得项羽自刎乌江,而项羽鸿门宴上没取
其性命仍是明智之举。

     其实仔细研读《史记》就会发现,笔者上面提出的言论并非无稽之谈。为解其中
之隐秘,接下来笔者将从鸿门宴前后的史实着手,来解密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秦始皇死后,秦帝国暴虐苛政,民不聊生,老百姓群起而反之,各路英雄皆起兵
逐鹿中原,欲取秦而代之。项梁、项羽叔侄起兵,推楚王孙熊心为怀王,恢复楚地,时
刘邦率众来投。因此时的秦军主力,一在南越拓土,一在长城守边,故六国诸侯军得以
借此机会整顿复兴。但不久,秦少府章邯率军平乱,先后打败并斩杀了陈胜、吴广、项
梁等人,又邀击诸侯于赵国,战局迅速变得对秦有利。

    在形势危急之际,怀王召集宋义、项羽、刘邦议事,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北上,消
灭秦军主力,并慑服诸侯,再一同取道函谷关人关中;一路西进,经武关进入关中,取
咸阳灭秦。怀王与宋义、刘邦约定,谁先人关中,就可以在关中称王。也正是这个约定
,成了后来鸿门宴的诱因。

    现在先来说说这两路联军。西路主将是刘邦,北路主将则是宋义。刘邦率领的西进
军,一路智取力夺,居然先项羽打进关中。其实并非刘邦运气好,而是其本身就具有非
凡的军事才能。刘邦是后来投奔楚军的,他的人马并非楚军主力,他手下的这支兵也大
多是一些跟着他从沛县造反出来图口饭吃的老乡亲。他一边打仗,一边收聚陈胜、项梁
战败后的散兵游勇,也收编了几个大城市投降的守军。纵使这样,刘邦打到咸阳时也才
只有十万余人而已。如此,刘邦卓越的军事才能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刘邦深知民心的重要性,于是兴仁者之兵;他明白战场变幻莫测,于是熟谙诡谋之
用。如此看来,刘邦能先项羽入主咸阳,靠的就不光是运气了。而且刘邦入主咸阳后,
对手下将士约法三章:妥善安置故吏,不抢秦宫女人,不杀降顺将士,不贪府库财宝。
当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刘邦更是做出了惊人之举——老老实实退军霸上。

    这又是刘邦高人一处的地方。其实一个人若想成功,他必先有的品质就是白知之明
!刘邦清楚现在自己还不是项羽的对手,那么他只有把自己包装成一个道德完美的圣人
,一位亲切的战友,一位身先士卒的前锋。正是自己的这份低调,让项羽在鸿门宴上找
不到杀自己的理由。由此可见,刘邦的确非等闲之人。

    说到刘邦的机智就不得不提一人,那就是樊哙。《史记-鸿门宴》中记载,范增曾
对项羽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既然刘邦本性好色,那他刚人咸阳时,见秦宫美色怎能不动心?而这时,正是樊哙当头
棒喝,将其骂醒后拽到霸上,后来樊哙更是在鸿门宴上闯营救主。大智大勇,樊哙还真
不是有勇无谋的莽夫呢!

    刘邦克制住自己的欲望,驻军霸上,就等项羽前来,双手奉上自己打下的咸阳。那
么这时项羽一支北上的军队战况又是如何呢?

    前文笔者也提到,北路军的主帅是宋义。此人在进军途中打起了小算盘,北路军走
到半路,宋主将突然勒令军队止步不前,隐隐有坐观天下成败,拥军自立的意思。这下
项羽可不干了,他还等着杀人咸阳,挣个王做做呢。于是,项羽、范增合谋,送宋老儿
去了西天,抢夺了军权。然后破釜沉舟,渡河与秦军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巨鹿之战,一
举歼灭秦军,并且一战成名,令各路诸侯畏惧不已。

    战胜秦军之后,项羽率军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关中挺进。可在行军途中,项羽犯了一
个致命的错误,就是鲁莽之中坑杀秦降军将士二十万之众。和刘邦礼贤下士,礼待降兵
相比,无疑又落后很多。

    一路凯歌唱到函谷关,联军却发现刘邦早已先人关中了,并派兵守备了函谷关。项
羽杀主帅,歼秦军,一路披荆斩棘打到关中,却眼睁睁看着刘邦抢了头彩,他是无论如
何不会甘心的,于是一怒之下就破关而人了。项羽拥兵四十万,驻扎在了新丰鸿门。安
顿下来的项羽开始思考接下来的战略部署。要把关中王拱手让给刘邦,项羽自是十二分
不情愿。但分析当前形势之后,项羽才发现,形势对于他而言,非常不乐观。此时,项
羽虽号称拥兵四十万,但其中大多数都是诸侯的部队——这些人中有些是心存观望,并
没有真正归附,有些甚至被解除了武装。其实此时项羽真正的本部只有十几万人而已。
与此同时,刘邦的军队亦有十万,驻扎在霸上。项羽清楚,若此时自己与刘邦火并,诸
侯军队肯定乐于坐山观虎斗,并不会有几人能真正帮助自己。所以,就算项羽能胜,也
将元气大伤。

    而且即使项羽能杀掉刘邦,其部队也不可能轻易就会被他兼并(刘邦军中有不少秦
人,而项羽刚刚坑杀了二十万秦人)。并且项羽此前杀宋义,有范增与全军将土的支持
;坑秦兵,有诸侯军队相助。而现在项、刘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公开化,他们都还是怀王
手下的将军,都是楚军,若此时项羽要杀刘邦,那些诸侯会帮助他吗?答案是否定的。

     可这时出现一个来告密的叛徒,此人正是刘邦左司马曹无伤。曹无伤派人告密说
刘邦在关中称王,封子婴为宰相,独享所有奇珍异宝。曹无伤这么一说可谓是火上浇油
,再加上范增

      一顿故弄玄虚的教唆,项羽盛怒之下就要攻打刘邦。

      若照此发展下去,刘邦是必死无疑了。可贵人总是福大命大的。

      救刘邦一命的乃是项羽亲族——项伯。此人颇有智慧,他似乎预见了项羽早晚灭
亡,但又碍于亲族身份不能反叛项羽,所以,项伯身在楚营却心在刘邦,暗地帮助刘邦
。史料记载,后来刘邦家眷被项羽扣为人质,也亏他从中维护。刘邦称帝之后,项氏被
杀殆尽(虽然官方说法是“皆不诛”),但他这一支却安然无恙,而且被赐姓“刘”。这
些当然都是后话了。

     其实冷静下来的项羽也明白,刘邦现在是杀不得的。目前最重要的不是杀掉刘邦
,而是赶紧乘此时机,利用自己的威势一鼓作气铲除对手,聚拢人心,创立霸业。所以
,当项伯回营向项羽禀报说,刘邦并未染指秦宫室、珍宝,并日夜期盼项羽前来接管时
,他也就为自己找好台阶下了。深思熟虑后,在鸿门宴前夕,项羽就已放弃了第二天修
理刘邦的打算了。

     可见,项羽没杀刘邦非但不是妇人之仁,反而恰恰是十分明智之举。这次与刘邦
握手言和,为他日后成为西楚霸王打下了基础。

     可接下来,项羽却接二连三地犯了一些致命的错误。其中,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
后来没有除掉刘邦。

    项羽称霸后,能与其争雄的只有两个人了,一个是刘邦,一个是田荣。本来刘邦已
是项羽刀俎下的鱼肉了,项羽可以找到—一万个借口将其除之,以绝后患——就像刘邦
后来杀韩信、彭越那样。至此,霸王又有一点不如刘邦了,那就是如何让对手在适当的
时间适当地消失。当然,也有范增这样“智者’’的误导因素在其中。可霸王却偏偏封
刘邦在汉中,天高皇帝远,放虎归山,霸王再想杀刘邦就没那么容易了。后来,项羽同
田氏激战时,刘邦乘虚而人,杀进中原。

    此外,项羽还犯了两个致命错误:一是破咸阳后,他独占秦宝,并挟之东归彭城。
这也成为日后众诸侯偷袭彭城的一个诱因,刘邦答应他们,破城之后,平分其宝。二是
称霸后乱封诸侯,项羽主持分封如同儿戏,各国旧王族被挤走,甚至没有了领地,而分
封在最好地方的则是项羽的战友和亲信。这成为其后几年大起战端的直接原因。如此看
来,项羽在驭人之术上远不如刘邦。

    至此,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也就明了了。其实,若把争夺江山比做一场考
试的话,项羽就好比一个有些怪才的考生,潇洒地做出了旁人都做不出的高难度附加题
——如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却在正式题中交了白卷,以致考砸。项羽一生犯了很多错误
,这些才是导致他最终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真正原因,而非是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
若是一定要在霸王项羽争夺江山的政治决策中找出些闪亮之处的话,那可能就要当数鸿
门宴上没杀刘邦了,不然的话,有没有后来的霸王都很难说呢。
本帖最后由 1836 于 2015-5-6 02:06 编辑

45年重庆谈判,蒋介石没有听从手下意见利索的杀掉毛,与此异曲同工。
亿万人因此被彻底改变人生命运。多少家庭破碎,多少不该死的人成了内战韩战以及各种整风运动里的冤魂
要不怎么说,政治人物最忌讳心慈手软。当断不断,后患无穷。
老将妇人之仁,的确罪莫大焉!
签名被屏蔽
鲜花鸡蛋赠送记录

本帖最后由 fa28 于 2015-5-6 02:49 编辑

回复 2# 1836


不能同意更多,这两件事太有类比性了。我也觉得老蒋不杀老毛是他最大的错误,我曾经简单分析过这件事,很肤浅权当娱乐吧,我觉得老蒋没杀老毛第一是因为老毛在重庆的时候太刘邦,第二也就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老蒋自己的性格太过优柔寡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第三就是美国人太糊涂,被老毛他们忽悠了。第四就是老蒋居然还惦记着苏联的东三省,真的是太单纯了不是么?唯有叹息!
我总感觉有的人蛮奇怪啊,好像杀死某个人,历史进程就会来个大拐弯一样。。。

我觉得历史是有自己惯性的,与其说某些人带领了历史,不如说历史选择了某些人来做代表。

你杀死了一个带头人,他背后的势力就土崩瓦解了,你就取胜了?想想也不会那么简单好不好。。
项羽就是因为刘邦没喊 '项霸万岁', 才一气之下操起餐刀抹了脖子滴。



[ZT]

在斯大林的逼迫和蒋介石再次电邀下,8月24日,毛泽东复电蒋介石,表示同意去重庆谈判。

1945年8月25日,毛泽东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张治中的陪同下,偕周恩来、王若飞等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毛泽东一下飞机就高喊“蒋委员长万岁”

到重庆之后,毛泽东放下身段,尽量低调,让蒋介石决心不杀他。据东森新闻网刊文,台湾资深媒体工作者家张友骅说:“毛泽东不愧是一代人杰,他下了飞机就高喊‘蒋委员长万岁’,喊了三次,尔后他跟蒋介石会谈,蒋介石日记里面有写到,他说他很佩服毛泽东,就是说以毛泽东的烟瘾那么大,居然跟他对谈八个小时不抽一根烟,这个让蒋介石吓了一大跳。”毛泽东的这些举动也让蒋介石很放心,不但不杀他,还派卫队保护毛泽东。


此外,为了防暗杀,当时周恩来发电给毛泽东十六字,也救了毛泽东。这十六个字是“晨风加厉白露为霜,伏莽堪虞为国珍重”,伏莽就是躲在草丛里面的士兵,因为毛泽东他以前读过伏莽这两个字,所以一看就就心知肚明,从那一天起就不敢再散步。

临行前再呼“蒋委员长万岁!”

除了刚下飞机就高呼“蒋委员长万岁”之外,在临行之前,毛泽东再次高呼“蒋委员长万岁”!

1945年10月8日,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长张治中在军委会礼堂宴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这是在谈判协定签字前夕(协定于10月10日签订),为毛泽东饯行(毛泽东10月11日离渝返回延安)。席间毛泽东发表了演说,最后高呼了“一个口号”,这个口号即:“蒋委员长万岁!”

次日(即10月9日),《大公报》第二版对此作了详细的报道,现摘录如下:

……昨晚张部长又一次大请客,地点在军委会大礼堂,被邀者推广到党政军文化新闻各界,约达四五百人之众。许多敏感的报人与各党派人到得特别早,候到预定的6时半,就纷纷拥入,忙着交谈,大家都意味着将有极重要的节目出现。

6时3刻,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氏到了,立刻引起全体注意。他们三人也忙着同大家寒暄,会场的空气好像显得更温暖了……

张部长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他的“忠实的报告”,就请毛泽东先生发表演说。毛先生从容走近扩音机,首先感谢各方面。他感谢蒋主席的邀请,招待周到;他感谢张部长主持欢迎与欢送会,他感谢各界惠然光临,说是很不敢当。现在全国人民、各国友人都很关心我们所谈的问题。因为我们不仅是谈两党的问题,而且是谈与全国人民利害相关的问题。无论军事与政治问题,都关系到人民的利益。毛先生讲到这里,特别提到张部长的报告,说是“讲得很对”。现在中国与全世界,都打倒法西斯,世界已经一片光明。两次世界大战,由上次大战开始,到这次战争结束,整整三十年,最后打倒法西斯,使世界推进到新阶段。张部长说我们要统一,统一是好的,不统一不好,我们一定要统一!(鼓掌)困难要用政治方法来解决,不能考虑政治以外的方法。(大鼓掌)

毛先生说:“和为贵”,只有和,才能求得双方的一致。和是最大多数人的愿望。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富强,是我们今后的方针,我们要用统一的国家迎接新局面。“可是困难是有的,”毛先生说到这里兴奋极了,“我们不怕困难!各党派不怕困难,中国人民不怕困难!”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鼓掌)毛先生更郑重声明:“我们的合作,是长期的合作。困难会打消的。” 最后毛先生像咆哮般的大喊:“新中国万岁!”“蒋委员长万岁!”

在高度的热情中,这样结束了他的演说,申明了他的最后态度。

或许,就是这一声“蒋委员长万岁”,让毛泽东平安离开重庆,不但扭转国共内战,更改变中国历史。
戒无可戒再戒一戒 忍无可忍还忍一忍,
鲜花鸡蛋赠送记录

我总感觉有的人蛮奇怪啊,好像杀死某个人,历史进程就会来个大拐弯一样。。。

我觉得历史是有自己惯性的 ...
nmaverick 发表于 2015-5-6 04:02


LZ温习一下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在历史上是作用就知道了。
在全社会出于愚昧时期, 强人可以是暴君, 让历史倒退, 也可以是明君, 推动历史进步。
得去问问项羽
啊,原来如此,张知识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