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历史人文] [ZT] 中国计算机之母夏培肃

中国计算机之母夏培肃去世,54年前她研制的107机是个传奇
8月27日,中国计算机之母、著名计算机专家和教育家夏培肃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辞世,享年91岁。作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奠基人之一,夏培肃始终坚持中国要做自己的计算机。中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机,就是在她的主持下完成的。

1952年,在华罗庚的组织领导下,夏培肃和闵乃大、王传英组成了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揭开了我国电子计算机研制的序幕。1956年,夏培肃参与筹建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当时,计算所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计算技术的专业人才,夏培肃作为计算机训练班的业务负责人,培养了700多名计算机方面的科技人员,奠定了中国计算机事业的人才基础。在训练班期间,她翻译、编写了《电子计算机原理》一书,将计算机术语意译为中文,这是我国在计算机原理方面的第一本正式讲义,她翻译的这些术语全国一直沿用至今。

1947年-1951年,夏培肃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留校做博士后。

1960年主持研制成功我国首台电子计算机

中国的计算机研究起步极其艰难,夏培肃所在的“三人”科研小组中,王传英1955年改行去苏联学习原子能,闵乃大1958年去德国定居,只有夏培肃一人坚持到最后。1960年,她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机。

在50年代中国有限的科研条件下,107计算机的诞生一直被视为一个传奇。1949年,美国第一台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EDVAC交付美国弹道研究实验室,1951年开始运行,而夏培肃1953年就提出了自主研制与EDVAC规模相当的计算机的设想。1960年,夏培肃的设想成为现实,被命名为107计算机。107机共使用1280只电子管,磁芯存储器的容量为1024字节,平均每秒运算250 次。而美国EDVAC计算机使用了大约6000个真空管和12000个二极管,平均每秒可进行1150次加法运算或者345次乘法运算。

当时,107计算机安装在位于北京玉泉路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也是我国高等学校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07机有100多个程序,包括检查程序、错误诊断程序、标准程序和其他应用程序等。开始时,用机器语言手编程序,后改为代真码符号程序。中国科技大学以107计算机为基础,编写了计算机原理和程序设计讲义,作为该校计算机专业、力学系、自动化系、地球物理系等的教材。除为教学服务外,107计算机还接受外单位的计算任务,包括潮汐预报计算、原子核反应堆射线能量分布计算、隧道二极管特性计算、爆破波传播计算、自动控制中的最佳控制计算、建筑工程中的震动曲线计算等。当时,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所按照107计算机的图纸复制了一台,用于弹道计算。
夏培肃一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她提出使计算机大幅提高运算速度的最大时间差流水线原理,大大缩短了流水线计算机的时钟周期。她负责研制成功高速阵列处理机150-AP,将150计算机100万次/秒的运算速度提高到1400万次/秒,在国际上受到巨大关注,为我国石油勘探作出重大贡献。她主持功能分布式计算机系统,领导团队研制成功了GF10系列计算机,使该方向后来成为中科院计算所一段时间内的研究重点。

除了科研和教学,夏培肃还创办了中国计算机领域极具影响力的《计算机学报》和对国外发行的《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并担任主编。她和许孔时等合作,主持编写《英汉计算机辞典》;担任《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副主编等。

夏培肃1985年获英国赫里奥-瓦特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11年获首届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终身成就奖。她一生强调自主创新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坚持做中国自己的计算机。
她一生强调自主创新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坚持做中国自己的计算机
可敬
终坚持中国要做自己的计算机,确实可敬可佩!非常值得学习!
敬礼!!!
夏培肃1985年获英国赫里奥-瓦特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11年获首届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终身成就奖。她一生强调自主创新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坚持做中国自己的计算机。
绝不和进行人身攻击者争论,我的一条纪律。避免进行人身攻击的最简单方法是就事论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