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法国有“叛乱”的历史.多次政客们不打改革旗号上不了台.上了台推行改革只会加速下台

黄背心运动”勃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首先,法国有“叛乱”的历史渊源。古代有英法百年战争时期的法国雅克农民暴动,近代有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攻占巴士底狱和1848年革命,现代有1968年的大规模骚乱。在马克龙上台之初便有英国学者称,“法国这样的国家,日常治理尚且困难重重,遑论推进改革”。法国历史已多次证明,政客们不打改革旗号上不了台,而上了台真正推行改革只会加速下台。萨科齐厉行改革,在延长退休等敏感问题上迎难而上,结果被选民抛弃;奥朗德在2014年新年致辞中释放改革信号,结果在当年地方选举中遭受重挫。如今又轮到马克龙了,他大刀阔斧的改革自然动了“黄背心”们的奶酪。

第二,燃油税戳中了“草根”的敏感痛点。从马克龙角度看,法国自2015年以来,碳排放只增不减,达到巴黎气候变化协议规定的标准面临巨大压力。为了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按照“谁污染谁掏钱”的原则,马克龙政府在过去一年中已将法国燃油费上调约20%,而近日又宣布将于明年1月1日起上调汽柴油税。而从民众角度看,上调燃油税尤其是柴油税非常不公平,因为过去多年来,法国政府乃至欧盟向来鼓励民众使用柴油汽车,一直宣称清洁柴油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少,有利于绿色出行,现在又出尔反尔,将加重污染的责任扣到柴油车上。民众感到自己受到政府“愚弄”。而且燃油作为民众的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生活在乡村或郊区的民众,每次加油都能感受到油价上涨的切肤之痛。民众对燃油价格的敏感神经,自然也就成了“黄背心运动”的导火索。

第三,社交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开始大家只是在社交媒体上吐槽,抱怨上调燃油税的种种不合理,在社交网络传播下扩大为对不平等、不公正现象的全面控诉:“税也涨,费也涨,就是工资不见涨”,“法国是世界上税负最重的国家”,“我们的国家已病入膏肓”等等。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同之处在于,传统媒体讲究观点与论据一致,“理”重于“情”;而社交媒体反其道而行之,只需要“有感染力”的故事和“带煽动性”的口号,“情”重于“理”。结果可想而知,法兰西热情似火的民族特性加上社交媒体上源源不断的情绪化“爆料”,最终“点燃”了整个巴黎。网上请愿发展为街头抗议,进而演变成一场无组织、无纪律、无目标、有破坏的自发性群众骚动。

第四,马克龙在推进改革中过于刚猛。马克龙打着全面改革的旗号上台,赢得了广泛政治支持,一度民意支持率高达66%。为了提升法国经济竞争力,马克龙快速推进了系列改革,首推劳工法改革,给予雇主更大权力,此举虽受到商业界欢迎,但劳工组织对此并不买账。马克龙还改革了国有铁路运营商、航空系统,取消了职工的多项特权;革新大学录取制度,降低社会福利开支,取消部分人群的住房补贴;在税收制度方面,取消财产税,增收燃料税、烟草税、社会福利税等等。正是这系列改革举措得罪了马克龙四大“票仓”:左派和中左派、吃福利的低保户、中产阶级、青年选民。而且马克龙政治经验不多,年轻气盛,在推进改革上太急于求成,曾公开将反对改革的人斥为“懒鬼”;过于独断专行,拥有了“皇帝一般的权力”。尤其是他少征“富人税”而多征“穷人税”的做法为世人所诟病,他也背上了“金融资本家”、“富人的总统”等骂名。

应对“黄背心运动”,马克龙既有近忧,也有远虑

周日召开紧急会议后,马克龙决定暂不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同时要求内政部调整策略,有效地制止暴力。但“黄背心运动”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宣称下周末将继续“街头政治”,部分“黄背心运动”人士还对政府提出了和解条件:举行取消加征燃油税、全民公投以及提高最低工资等等;部分极端分子直接呼吁更多民众参与“革命”,在政府对和平请愿充耳不闻的情况下,只有“革命的暴力”才能让政府作出改变。

马克龙应对“黄背心运动”面临两难。一方面,他目前民意支持率已跌至30%以下,是历届法国总统同期民意支持率中最低的。相形之下,“黄背心运动”却得到了超过80%的民意支持,而且纯属民众自发组织,利用“休息时间”参与,没有证据表明有政治势力介入。马克龙如强力打压“黄背心运动”,只会将更多的人推到对立面。但另一方面,马克龙无法对“黄背心运动”的要求做出实质性让步,如果因此改弦更张,马克龙不仅丧失作为总统的权威,而且在下阶段改革进程中将更举步维艰,动辄得咎。正如法政府发言人所说,法国必须坚定地推进改革,不能陷入“每18个月闹一次后改革就退步”的历史周期率。法国既然决定走上改革之路,就得勇敢地走下去。

马克龙寄希望的就是他在经济减负、科技投资等方面的改革举措能更快地结出普惠果实,让更多“黄背心”们享受到改革红利,为他的改革赢得更多时间。但马克龙的政敌们早就失去了耐心,已经开始对他磨刀霍霍了。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领袖勒庞和极左翼的“不屈服的法兰西”领袖梅朗雄近日都批评马克龙,指责他的有关政策加剧了法国紧张局势,要求马克龙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并呼吁更多民众走上街头进行抗议。而且根据最新民调显示,马克龙领导的“共和国前进”运动支持率不断下滑,与勒庞领导的“国民阵线”已不相上下。勒庞很可能在明年欧洲议会选举中击败马克龙。

马克龙还有挥之不去的“远虑”,法国形势发展越来越像“另一个意大利”。法国经济增长趋缓,失业率高达9%,接近意大利的10%;马克龙属于中间派,力推结构性改革,与三年前的意大利总理伦齐类似;如今的“黄背心运动”打着反建制派的旗号,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完全靠社交媒体联系,这又让人想起意大利的“五星运动”。反观当前的意大利,崛起于草根的“五星运动”已开始执政,伦齐也被极右的萨尔维尼取代。

马克龙执政,既是欧洲之幸,也是欧洲之悲

在民粹主义已成为欧洲“传染病”的时代,“黄背心运动”也从法国“传染”到比利时、荷兰,还有可能进一步蔓延。从民粹主义角度看,没有什么反建制派的口号比“反对马克龙”更具有号召力了。

“马克龙主义”在当前欧洲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他倡导的一切都是民粹主义反对的。马克龙在国内是个坚定的自由主义改革派,但新自由主义在全球难挽颓势,保护主义保守派反而大行其道;马克龙是个忠实的亲欧派,做大做强欧盟和欧元区是他欧洲改革计划的最终目标,他大声疾呼欧元区改革、支持“多速欧洲”、建立“欧洲军队”,但在“脱欧”、“疑欧”之风劲吹之时,他那些宏大的计划不得不一再变“小”;马克龙在国际事务上倡导全球主义和多边主义,但在全球版图上,民族主义和单边主义却在攻城略地。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马克龙坚决反对民粹主义,却以实际行动助推了民粹主义。在欧洲民粹主义思维中,一切都是二元对立:城市对乡村,精英对草根,亲欧对反欧、赢家对输家。马克龙冀图打破这种二元对立,却发现自己不断被孤立。民众对公平的呼声前所未有之强烈,“不公平,毋宁死”。而马克龙追求“效率”、提升竞争力的改革只能“看上去很美”,在实践中只要破坏了民众眼中的“公平”,“马克龙主义”注定走向名誉扫地的落寞结局。

如果马克龙也成为另一个建制派的失败案例,或者成为民粹主义上台的“催化剂”,那么欧洲在大国激烈竞争的世界舞台上也将只剩下一个落寞的背影。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2/04/7874063.html
随着示威活动升级,香榭丽大街上的奢侈品名店也成了示威者们的抢砸目标。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里的30多家奢侈品门店被打砸抢烧,光是Dior一家店就被掠走了价值超过778万人民币的商品。苹果新开的的香榭丽舍旗舰店也遭到了抢劫。
一家银行被打砸,甚至被焚毁,造成约1000万人民币的损失……停放在巴黎富人区的跑车也难逃一劫↓↓




也许对有些示威者来说,那些穿戴奢侈品、开好车的有钱人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更是社会不公平的代表,因仇富心理作祟做出过激行为还能找出个解释,可下面这些示威活动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一群穿黄背心的蒙面人闯入凯旋门博物馆,砸烂了位于入口处象征法国共和国的玛丽安雕像,破坏馆内藏品↓↓










凯旋门外部也随处可见“马克龙下台”“让革命之火燃烧”等口号涂鸦↓↓




刚在阿根廷参加完G20的马克龙2日一回到巴黎,便第一时间赶到香榭丽舍大街及凯旋门等发生过骚乱的场所进行视察,不过,抗议者们显然不买账,不时发出嘘声,甚至直接冲着他喊“马克龙下台”。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要从5毛钱的涨价说起……

马克龙前不久宣布为了推进环保事业而提高燃油税,每公升柴油加价0.065欧,基本等于人民币5毛。这引起了中低收入群体的不满。这群人身穿黄色背心上街抗议,最后参与人数越来越多,抗议演变为暴乱事件。
不过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喜迎”油价上涨的情绪再高涨,也不至于让“浪漫”的法国人把狗头铡都抬出来。

其实提高燃油税所带来的购买力下降问题才是事件升级的主因。




《纽约时报》:他们气的是法国根深蒂固的问题。

美国《纽约时报》指出,提高燃油税仅仅是这次事件的导火索,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引人深思。据悉,在日益上涨的物价面前,很多法国中低收入群体每个月的工资只够养活自己20天,剩下10天主要喝西北风。

很明显,法国人不喜欢喝西北风。

与东三环国贸写字楼里的白领不同,当很多法国中低收入群体也问出“中午吃啥”这个问题的时候,里面没有一丝纠结的成分,字字都是灵魂拷问,关乎生死。
法棍也是要钱的。

“他们用最后的钱支付前往巴黎的路费,之后便在那里与同样从贫穷乡村涌来的人们一起拉起山头,呼吁马克龙这个‘代表精英和富人,不管穷人死活’的总统赶紧下台。”

换言之,这次被外媒称之为“起义”的暴乱,其根源是法国日趋严重的贫富差异,而马克龙继续增加燃油税的政策,只不过是把炸药桶点燃了而已。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2/05/7877651.html
我们在法国经常听到的一句谚语是:工作在春天,度假在夏天,罢工在秋天,节庆在冬天。作为世界上最爱“闹事儿”的民族,爱罢工、爱游行、爱打砸,已经成了法国人民的日常。有数字统计,法国人一年365天中79天都是在罢工,三天一小罢,五天一大罢,而且往往罢工紧接着就伴随暴乱。

仅仅是2018年,法国就发生了多起暴力暴乱事件。2018年1月1日跨年夜里,狂欢的气氛竟然点燃了愤怒的法国民众,一夜之间,除了多起打砸抢的恶性事件外,还有1000多辆无辜的汽车惨遭焚毁↓↓

3月17日,新劳动法取消法国著名的“每周35小时工作制”,法国人民不干了,多地街头爆发暴力冲突。

4月,法国各地大学爆发学生运动,大批学生包围学校,围堵恐吓学校领导。

4月28日,有17万法国民众参加的反劳动法示威抗议,继而演变成严重骚乱↓↓

5月1日,法国工会组织数十万人上街大游行,游行队伍包围整个巴黎,随后还是演变成了打砸抢烧,众多临街的商铺、超市、学校损失惨重↓↓




7月,法国世界杯夺冠狂欢夜,照例又一次演变成暴乱,暴徒打砸商铺、抢劫银行、烧毁车辆,甚至对路人发起攻击,造成多人重伤……

法国人这一年都没有消停过。有人认为,这种一言不合就上街的习惯似乎是他们过于浪漫的个性所致,但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可能远远不止于此。

法国人民的“暴脾气”其实是有历史渊源的,他们的革命精神最早始于法国大革命,甚至在法国国歌《马赛曲》中,都不乏“武装起来吧,人民!”“组成你们的战队!”这样颇具革命意义的字眼儿。

在这样的精神感召下,法国人从1789年开始,就怀着一腔热血走上了街头。

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权益、限制封建王权,强调“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的民主思想,发动并领导了以攻占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为标志的大革命。那一天是7月14日,这一天日后也成为了法国的国庆日。

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延续了很多年,期间峰回路转、跌宕起伏。最终,大革命结束了法国1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法国也成为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把皇帝推上断头台的国家。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2/05/7877651.html
balangyu 发表评论于 2018-12-05 14:02:01
好像法国公司一雇人, 就不能解雇。所以企业不敢雇佣新人, 年轻人25% 失业。
红尘枉死 发表评论于 2018-12-05 14:01:19
法国有暴力革命传统 挺正常的 暴民革命 闹不了几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