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马克梦谈唐代女性的政治参与

美国堪萨斯大学东亚系教授马克梦先生(R. Keith McMahon)最近出版了《牝鸡无晨:历代后妃生活》(Women Shall Not Rule),从吕后一直写到慈禧,盘点了中国历史上的女性统治者。在马克梦看来,武则天的称帝对唐代女性扩大政治参与起到了示范作用,接连出现了如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等女性政治人物,然而,在男性构建的政治秩序中,女人当政往往标志着进入乱世。

 

与汉朝、南北朝、辽、清等女主执政的多发朝代相比,唐朝女性参与政治有什么独特之处?历史上有那么多女性主政的例子,为什么只有武则天成了皇帝?

 

马克梦:要了解唐朝的女性参与政治,我认为得先把她们放在皇宫的多妻制度中来看。

 

一夫多妻婚姻,不管是多妻多妾还是一妻多妾,在全球帝王中非常普遍,除了中国,还有日本、韩国、越南、泰国、老挝、爪哇、莫卧儿帝国、奥斯曼帝国,中美洲的玛雅与阿兹台克等许多古代国家。一般来说,多妻婚姻是按照制度性的体系与话语系统来组织的。皇后与妃子都在这个制度中有明确的等级关系。放荡荒淫的帝王虽颇有名,其实相当少见。到了唐朝,如何当一个多妻者,早已有一套很完整的条例、原则,以及期待。除了成文的条文以外,对帝王的束缚,还有周围人对他的种种行为和语言上的影响。总之,对帝王有两种约束:一种是制度性的,包括规则、价值观、期待,以及风俗习惯;另一种则是实践性的,即皇帝在实际生活环境中的种种交流与接触。对武则天来说,大家都知道她首先是父亲太宗的妾,然后才是儿子高宗的皇后。在历代惯例上,儿子纳父亲的女人为妻是非常违规的,古代叫做“蒸”,是乱伦的意思。但高宗对打破惯例不在乎。

 

还有,女性参与政治发生在一个女人不该把持政权的世界中。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 对女人执政非常反对,也采取各种措施阻止她们当政。古代最有名的说法是《尚书》中的“牝鸡无晨”。《左传》中的“妇人与政, 乱之本也”也很有名,另外也有像韩非说的“男女无别,是谓两主,两主者,可亡也”。执政的女人往往被看成干涉者,是干预朝政的坏分子,也是男人势力衰退的明显标志。男人弱,女人就当政,是一个普遍公式。然而,女性参与政治的情况,仍然常常发生,女人仍然会突破对她们的约束,把自己的执政合法化,让别人接受她们临时取代男人,甚至长期地维持政权。

 

 

为什么只有武则天成为了皇帝?这个问题也包括为什么上官婉儿、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都能在政治上发生重大影响。首先得把她们放在近几百年的女性主政的历史来看。这个问题跟以往女主如何即位,如何开创惯例以及如何使自己合法化有关系。像汉朝的吕后、邓绥, 以及梁妠,晋代的贾南风,北魏的冯太后与灵太后,她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不用详细说。我想指出的是,她们提供给武则天的惯例以及对她的示范作用。第一种惯例恐怕是最常见的,也是世界上其他王国常见的:皇帝死的时候,皇后参与太子即位的决定,太子太年轻,皇后来替他执政。当太子冲龄即位时,太后该授权给他。但有的皇后不按条例来做,拒绝放弃权力,也许会引起强烈的争论与反对,但仍然能胜利。皇后把持政权,常依靠娘家的帮助,这也尤其容易引起反对。也有的皇后在太子冲龄即位时,即使授权给他,但仍然在背后行使权力。有的故意选婴儿即位,以延长皇后和外戚的执政时间。这样做都可以说是歪曲先例,玩弄惯例,但女主与外戚常常这样,而且即使受到谴责也不会下台

 

语言也是听政皇后的一个重要工具, 包括她自己用的话与别人对她所说的话。一开始对皇后听政的正式说法是临朝称制,意思是她是暂时当政,跟皇帝截然不同,早在汉朝就用,“暂时”听起来更容易接受一点。晚一点的说法是“垂帘听政”,听政者不能直接跟廷臣见面。有的皇后歪曲先例,采取各种措施使自己合法化。比如,参加女人平常不参加的典礼及其他的皇宫活动,采用平常只限于男人的语言甚至发明新的语言。北魏的灵太后用了皇帝的第一人称,称自己为朕。吕后与武则天也用过朕。到宋朝时才特地禁止听政皇后自称为朕,并且严格规定要垂帘。灵太后也用了皇帝的专用称呼,按惯例,应该用殿下来称呼皇后,但她让廷臣用陛下。这一切可说给武则天做了很好的准备,也奠定了基础。为了使自己执政合法化,武后在准备建立皇朝前后用了各种预兆和宗教象征,包括语言、建筑与艺术品,为的是巩固即位的合理性。其中一个预兆是一句吉利语:“圣母临人, 永昌帝业。”登上帝位以后,她学了吕后、冯太后以及灵太后,但走得更远,干脆自称皇帝。其他象征性的办法包括:使用吉利的且不断更换的年号,像天授与如意,并给自己起了一个新名,是个新字,曌,意思为太阳与月亮在天空上照耀人类。武则天还更改了传统礼节,比如延长了给母亲的服丧期,改成跟父亲一样的三年;把母亲提升为太后;拜祖先不但拜李家也拜武家。另外还自称是转轮王,即宇宙的觉悟的领袖。总之,她的目标是增强作为皇帝的象征意义,给自己创造一个理想的形象,为此就充分掌握了行使皇权的各种办法。她的意思好像是说: 如果能有天子,也能有“天女”。

 

唐代女性参与政治的这种程度,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少见,与西方等其他地区频出女王的历史相比,古代中国女性参与政治的困境主要是什么?

 

马克梦:得把参与政治的中国女性放在文化比较的框架中来看, 才能更好地了解她们的独特之处。执政的女人历来无论哪里都是较少见的,中国也不例外。无论什么地方,普遍的前提是女人与政治是不好混合的。女人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作为真正一国之主, 大权完全操纵在她的手中,我们所知道的应该都算比较少,包括:埃及的Cleopatra,武则天,拜占庭的Irene皇后, 格鲁吉亚的Tamar女王, 印度的Razia al-Din女王, 挪威的Margaret女王, 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 俄罗斯帝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等。像挪威的Margaret,她跟中国的慈禧太后差不多,严格说只能算是临时摄政的皇后,是在丈夫死的情况下执掌朝政的。中国的皇后也都是这样,跟许多别的王国一样。比如奥斯曼帝国只让女人摄政,在十六十七世纪连续有好几个。

 

执政皇后的行政范围多大,有哪几种层次与程度?大权完全操纵在她的手中,跟皇帝差不多。中国没有这个说法,但有的人基本上是这个情况,武则天最为有名。低于执政皇后一级的则是摄政皇后。还有另一个特别的情况是中国没有的,就是直接从父亲那里继承皇位,这个情况有格鲁吉亚的Tamar女王, 印度的Razia al-Din,拜占庭的Theodora, 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等。在这点上,十四世纪的法国甚至正式禁止女人继承皇位,除英国与俄国外,其他欧洲帝国也是如此,只让女性摄政。

 

但即使一个人不是皇帝,不领导军队, 即使不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政治领袖,仍然可以在政治经济与其他方面上行使大权, 有重大的影响。比如,女皇在选太子或选婚姻对象时,尤其有影响。但历史上也有许多皇后影响更大,在重要政策上,包括军事、经济, 以及人事关系上,都能行使大权。莫卧儿帝国虽然没有女人摄政,但有许多长辈的权威女人临时执政。这个现象有特别的文化背景,就是莫卧儿帝国继承了图尔基蒙古民族的传统(包括北魏鲜卑、契丹、蒙元等),都习惯于让女人公开参与政治和军事决定,甚至有的可以领导军队打仗。

 

 

有另外一个问题值得讨论,就是执政皇后的婚姻关系。拜占庭的皇后是一个好例子。跟中国不一样,丈夫死了,皇后是可以再嫁的。有的人再嫁后就把新丈夫提升为皇帝,两个人一起执政。有的皇后在皇帝死了后不再嫁,都像皇帝一样地行使皇权。有的再嫁女皇继续当政,不牺牲权力,有的则被丈夫将权力夺走,也有女皇在执政期间生孩子但继续执政。在中国,皇后再嫁是不可思议的。据我所知,当政时生孩子的,除了辽代承天皇后外没有别人。总的来说,无论在什么地方,凡是有女人当政,都应该算是一个特殊时期。

 

总之,古代中国女性参与政治的困境跟其他地方大同小异。无论在哪里,都要等到二十世纪后才能见到较多的女人参与政治并且行使大权。这恐怕跟民主意识的形成有关,也跟君主制的消亡有关,跟男人是天女人是地的概念消失也有关。

 

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对当时与后世有什么影响?

 

马克梦:中国历史上有一种倾向:武则天后,尤其宋元两代后,听政皇后大幅度减少。其中有许多原因,但应该说武后在历史上的反面影响很大。当时她的影响之大,引导了另外三个女统治者——韦后、安乐公主,以及太平公主,使得女人参政好像可以成为一个正常的事情。然而以后的结果是女人当政根本没有正常化,大概也不可能正常化。在女人当政的历史上,武则天是顶点,是高潮。我们可以给她做一个最简单的概括,她是唯一自称为皇帝的女人,也是唯一可以算是真正的一国之主的女人。可是对女人当政的反对在武则天之后就更绝对化了,要等三百年以后才又有类似的女人当政,即宋朝的刘太后。和武则天最大的不同是,不管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听政皇后,武则天以后的执政女人很小心,刻意避免被比较成武后,不能表现出一个太像武则天的样子(一个很好的小例子是,当有人送给宋刘后一幅武后临朝图时,“后掷其书于地曰:‘吾不作此负祖宗事’”,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武则天成了一个极端的反面教材。

 

武则天可能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她主政的年代还伴随着女性官员的政治参与,比如这次发现墓葬的上官婉儿。

 

马克梦:武则天的称帝对唐代女性扩大政治参与的确有示范作用。武则天死了不久,另外有三个女统治者表现得跟她很像:韦后和她的女儿安乐公主,以及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唐中宗即位后, 韦后把持政权,上官婉儿据说曾经劝她学武则天的样子(史书说上官婉儿“常劝后行则天故事”)。这就表明,在当时——至少在女人中——武则天还是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我认为最明显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安乐公主向中宗提出要求当皇太女。这是否说她也真的要当皇帝,或者别人要她当皇帝,很难说。但历史上从来没有女太子或皇太女这个概念,也从来没有女性有这样的想法。在睿宗即位时, 太平公主也得到了很大的权力, 差点又变成跟武则天一样(武则天曾经说太平公主“类我”)。这个时期女皇好像要成为常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特别的时代。 最后李隆基的政变彻底终止了女人当政的风气,这个时代以后也就很明显的不一样。

 

武后时代与其他朝代的后宫专权最大的不同是,连续有几个女人把持政权。在这以后就没有,并且这些女人能受到支持,恐怕只有辽元两代才有类似的情形。但那两代有特别的文化因素,上面已经说过,他们都是中亚民族,而中亚民族历来都惯于给女人以政治与军事大权。

 

至于武则天主政的年代还伴随着女性官员的政治参与,像上官婉儿,这可说明女人当政很自然地要给别的女性更多政治参与的机会,而有女性助手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还有一点,中国的皇宫是全帝国教育水平最高的女人最集中的地方。在那里有好多宫女、女官员与妃子,包括女亲戚,都具有才能当政治助手。武则天在这个问题上恐怕比别人还要进步,还能想得开,也还要大胆。但无论怎么说,她没有足够的时间把女性官员的政治参与体系化。女人从来没有足够的条件获得执政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很容易地指出当政女人的错误与不成熟,因为她们确实无法跟男人一样长期慢慢地学会如何执政。

 

唐代士大夫及主流政治舆论,对武则天的历史地位是怎么看的?

 

 

马克梦:我对这个问题还没做过详细的研究,但唐朝以后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在武则天以后,中华王朝逐渐地使得女人不能当政,明代的朱元璋甚至完全禁止了女人听政,结果明代没有一个听政皇后,只有一个张太后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同意非正式地垂帘听政。而且对武则天的诽谤在唐朝后就越来越厉害,到了明代,有许多小说都把她形容成一个极其淫荡的女人,武后甚至成了淫妇的典型例子(赵飞燕也是)。据历史记载,她的确是有过情人的,跟许多南北朝的听政皇后以及其他皇后与公主一样。但应该注意,对武后持否定态度的宋代史书(比如《新唐书》《资治通鉴》),都还对她的政治才能与成就持肯定态度,不因她有情人而对她进行特别的诽谤。明代就不一样,一写武则天,就写她的淫荡。晚清对慈禧的诽谤特别能说明这个问题。当人诽谤慈禧时,最拿手最自然的办法是说她是淫妇。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对她的批评特别严重,批评的内容也包括她的性行为。有人造谣说她跟太监有性关系,也有人说安德海不是真太监,甚至还说她偷偷把男人引进皇宫淫乱(这个谣言恐怕是参考晋代贾南风的故事)。这和其他王国一样,要批评女性权力太大,最好的办法是说她是淫荡的,是有“生活作风问题的”。对这种诽谤我也可以提出一个诠释:说武后或慈禧多么的淫荡,也许还包含着另外一种深层的意思,就是对女性力量的间接“肯定”与惧怕。这种诽谤也可以另外诠释为男性害怕被女性取代,在男人想象的政治秩序中,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必须是:女人不能干政。换句话说,只有男人作主,社会才会和谐,而女人当政往往标志着社会进入了乱世。

-------------------------------------------------
老美的视角比较有趣,可供有益参考,但千万别“当真”。洋人永远不懂中国的事——不讲“好”“坏”,就是“不懂”。一度迷信那些连中国话都不能讲,或将不利索的洋汉学家,那是不得已的事。
说的中规中矩,不错了。行文是西方数据统计切入的模式,可惜古中国统计数据太少,看着有点单薄。总的还是比较中肯的。
由这文想到前几次的全世界国家调查。环境啊,经济啊,人权啊,列了一大堆缺点说得人心火上窜,想砸了电脑。冷静下来想想说得还是挺有道理的。只有一个问题。到结束也没有说怎么办。

但他们没有义务给我们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法要我们自己想出来。
记得刘后曾经穿过衮服。我觉得武则天被避免类比更在于她改朝换代(而且没完满成功),不在于她是个女皇帝,当然这在古代中国是个难解的题
女人当权和时局混乱相关很正常。旧的结构中政治是男人的特权,打破这种特权,冲击制度,分割利益,引来不安和混乱几乎是必然的,看这个混乱是否能被控制住罢了。英国日本那些国家的女性继承权说明即使在那样的男权时代,在金字塔尖打破男尊女卑的规则还是可能的,只是在中国没发生罢了

他说的张太后该不是弘治的皇后吧?如果是...要比也得比李太后啊,人家才是可以跟皇帝说你不好我就把你换掉的人;张太后,我几乎觉得她是中国历史上最笨的皇后了
种田文风,真不是水的另一种说法?
还没看这位的新书,之前两本蛮有意思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