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文明礼貌项目”

佛尼(P. M. Forni)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意大利文学教授,也是该校“文明礼貌项目”(Civility Project)的创始人之一。他2002年出版的专著题目就叫《选择文明礼貌:关于体贴行为的25个规则》(Choosing Civility: The Twenty-five Rules of Considerate Conduct)。

作者的中心论点是,对人礼貌不但有益于改善人际关系,而且可以提高我们自己的生活质量。他认为,人一辈子都生活在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中,只有和谐快乐的人际关系才能让我们心境愉悦、身体健康。可能因为来自意大利,又长期教授意大利文学,作者一开始就引经据典,探讨英文中意为“文明礼貌”的有关单词的拉丁文语源:例如 courtesy 和宫廷礼节有关,politeness指修养和举止文雅得体,而manners则和手工操作有关。他之所以选择civility这个词,因为它的词源和欧洲的城市国家(city-state)有关,暗示公民对于城邦的义务,足以表达他想要说明的礼貌与人际关系、社会义务的密切关系。

佛尼提出的25条规则中,有些是西方社会由来已久的行为规则,例如与人谈话要专注、主动和人打招呼、善于倾听、衣着整洁得体、不要高门大嗓或制造其他噪音、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尊重他人的空间、不要在背后说人的闲话、避免问太私密的问题、不要随便请人帮忙、做出色的主人和客人等。有些与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理念有关,比方说把人往好处想、表扬别人、尊重别人的观点、提供建设性的批评、真诚道歉、不要无谓地沉溺于抱怨中、不要为自己的错误寻找替罪羊等。另外一些规则有与时俱进的意味,比方说“保护环境”,注意回收使用废品等。

作为一个欧洲移民,佛尼虽然对美国文化的几大特点:对公平的强调、相信人人都应该享有第二次机会、对自由的崇尚,都很赞赏,但还是分析了为什么上世纪末以来美国人好像越来越没有礼貌,他提出的解释包括:美国人对于自由的极端推崇和个人主义的极度膨胀、60年代以来反抗权威的青年文化盛行、对成功不惜一切代价的追求、工作和生活中压力过重等。

佛尼关于文明礼貌的观点和分析大多中肯,但我看完本书的第一感觉却是:“要做个礼貌的人真不容易”。这让我又想到最近关于上海迎接世博会,要求市民不要在公共场所穿睡衣,认为这样“不文明礼貌”的新闻。有些同胞觉得这是以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强加于人,根本不是文明礼貌的问题。当然,文明礼貌在不同的文化中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规则和表达方式。佛尼提倡的礼貌举止有些可能与中国人想象中的客气有所不同,例如,佛尼认为,礼貌的人也需要“坚持自我”(assert oneself),不可人云亦云。而且,礼貌并不意味着不能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而且拒绝的时候也不需要提供理由。

然而,世界毕竟在“ 变平”变小,无论我们对“文化全球化”观感如何,我觉得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入乡随俗。西方人说,“在罗马就要象罗马人一样行事”,中国游客去外国旅行更要切记这一要点,因为这是对别人风俗习惯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人格道德的尊重。第二,虽然礼貌的具体表现可能千差万别,但对他人的真诚体贴在任何一种文化中都应该是文明礼貌的表现。“文化差异” 不应该成为在公共场合为别人带来不便和不适的借口。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