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沿河地带癌症高发原因探明——亚硝酰胺或是罪魁祸首,不科学的耕作方式危害极大
为探究农村癌症高发地区的原因,一个由市疾控中心主持、江苏大学合作的课题组花了四年时间,走访丹徒、丹阳、句容3个县市(区)的20多个村的村民。
研究结果表明,癌症的高发地带为片状高发聚集分布,河水、池塘水、浅井水等饮用水中污染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N-亚硝基化合物在适宜环境合成的强致癌物亚硝酰胺,是导致农村癌症片状高发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之一。
多地癌症高发促使项目启动
项目主要负责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韩方岸告诉记者,这一课题是省卫生厅预防医学基金资助项目,也是市科技局社会发展基金项目。
2005、2006两年,来自不同地区、同样反映癌症高发的老百姓“诉状”放在了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工作人员的案头——有的地方数十位老百姓集体签名反映当地癌症高发;还有的地区将几年来当地癌症发病情况进行统计,通过人大代表集中反映。
从2007年至今,韩方岸和项目组成员,潜心开展了漫长细致的调查研究。
四年潜心调查研究明确病因
这四年来,研究人员走访20多个村子,不仅对村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还从这些村里采集了119份水样,既有长江水,也有河水、池塘水、浅井水,放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验,化验出水里的各种成分;对提取的另30份水样进行突变试验;夏、秋两季共从村里的地头采集了280份农副产品样本,既有稻米、小麦、玉米等原粮,也有青菜、苋菜、空心菜、辣椒、黄瓜、茄子、豇豆、扁豆等蔬菜,还有水果和鲜、干梅菜。
研究表明,我市农村癌症以消化道癌症为主,并呈现片状高发聚集分布,高发片区也出现家禽鸡患肿瘤。不同物质攻击的器官各不相同:胃癌死亡率与农产品污染物亚硝酸盐、莠去津含量,食管癌死亡率与亚硝酸盐含量,肝癌死亡率与黄曲霉毒素B1、亚硝酸盐、莠去津含量,结肠癌死亡率与亚硝酸盐含量均呈正相关。
研究结果显示,长江水同时受到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排污的轻度污染,但目前检出的污染水平,尚不构成对健康的危害。农村河水、池塘水、浅井水受到农业生产和生活排污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微生物、硝酸盐、亚硝酸盐和N-亚硝基化合物,已构成突变试验可检出的健康危害,不宜作生活饮用水。
研究中,还检出了另一些毒物,除草剂莠去津、增塑剂,还有1995年之前使用的灭杀江滩钉螺的药物,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致癌作用。
专家“问诊”拿出解决良策
前几年,我市曾有机构对某区村民进行走访,并得出“出现40多个癌症村”的论断。韩方岸说,这个论断有些危言耸听,也将随着目前这个课题的研究而得到纠正。
他分析说,癌症高发地带大多沿河分布,与村民不良的劳作习惯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现在农村比较普遍的耕作方法是,使用人畜粪尿浇菜。正是这个人畜粪尿,对于河水、池塘水、浅井水污染不小,人畜粪便、尿液中,含有肌酐、氨基酸、蛋白质等物质,在水中温度超过25摄氏度,即在夏天就可以产生强致癌物亚硝酰胺。
韩方岸还介绍说,强致癌物亚硝酰胺溶解在水中,和食用糖、盐一样,一点都看不出来,而且也无法过滤出来。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被污染的水和蔬菜里,人体的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食物和饮水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其次为体内一氧化氮转化产生的亚硝酸盐。外源性硝酸盐经消化道吸收,循环至唾液腺,经口腔反硝化菌还原为亚硝酸盐再被吸收,产生致癌作用。
记者了解到,在我市有些农村,自来水没有全部到位,即使有也不能24小时供应,因而很多时候,村民们依然习惯于使用身边的河水、池塘水、浅井水。这样的生活习惯,就带来了潜在的致病威胁。
韩方岸说,他们走访调查的一个村,村民自改成饮用自来水,终止饮用污染的池塘水十年后,癌症发病率、死亡率至少下降了一半。可以看出,政府大力推进改水改厕工程、农民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作习惯,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一些农村癌症高发的状况。
2011年10月21日 08:21 来源:京江晚报
http://zj.fccs.com/news/201110/3452081.shtml |